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9:53:37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生物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 )<br />A.生命现象<br />B.生命活动的规律<br />C.一切物体的活动规律<br />D.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的规律</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即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植物、动物、细菌、真菌和病毒.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17/60ca70d8/SYS201707191736531459514798_ST/SYS201707191736531459514798_ST.001.png" width="107" height="9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乙→甲→丁→丙<br />B.在该食物链中生产者是丙<br />C.在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含该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乙<br />D.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可能引起的后果是乙和丙的数量都增加</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每一个营养级大约减少80%,能量的传递效率约为20%.营养级别越低,得到的能量越多,生物数量越多;营养级别越高,得到的能量越少,生物数量越少.从图中可以看出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有多到少依次是:丙、丁、甲、乙,因此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丙→丁→甲→乙,所以选项A错误.根据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量可以推测,选项BCD均正确.故选:A.<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食物链的相关知识,掌握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以及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理解,了解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渐递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1665年用自制显微镜观察软木,并为细胞命名的是( )<br />A.罗伯特.虎克<br />B.施莱登<br />C.达尔文<br />D.列文虎克</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A、罗伯特虎克是英国的物理学家,他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了多种物体并把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木栓薄片中的小室称为“细胞”.B、施莱登是德国的植物学家,细胞学说的创始人之一.多年在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组织结构的结果,认为在任何植物体中,细胞是结构的基本结构.C、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D、列文虎克是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他把磨制的透镜装配成了显微镜,对许多物体进行了观察,还发现了微生物.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将写有“p”字母的透明胶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 )<br />A.p<br />B.d<br />C.b<br />D.q</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在一张小纸上写好字母“p”旋转180度后看到的是“d”.所以将写有“p”字母的透明胶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d.故选:B.<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练习使用显微镜的相关知识,掌握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分解者的一组生物是( )<br />A.水藻和细菌<br />B.细菌和真菌<br />C.鱼和蛇<br />D.苔藓和大豆</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它们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而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植物体的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故选:B.<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掌握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圈的范围包括( )<br />A.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上层、岩石圈的下层<br />B.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层<br />C.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岩石圈的上层<br />D.大气圈的中下层、水圈上层、岩石圈的表层</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故选:B<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掌握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br />A.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br />B.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br />C.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br />D.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可见光合作用就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的过程.故A符合题意.故选:A<br />【考点精析】利用光合作用的实质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是( )<br />A.有机物、能量和水<br />B.有机物、能量和氧气<br />C.有机物、水和二氧化碳<br />D.水、二氧化碳和能量</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根据光合作用的概念可知,光合作用的公式如图:二氧化碳+水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17/60ca70d8/SYS201707191736536322646330_DA/SYS201707191736536322646330_DA.001.png" width="55" height="2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能量和氧气.故选:B.<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的相关知识,掌握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显微观察时,如果转动目镜和推动玻片标本都不能把视野中的污点移动,则可以判断污点( )<br />A.玻片上<br />B.反光镜上<br />C.目镜上<br />D.物镜上</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显微观察时,如果转动目镜和推动玻片标本都不能把视野中的污点移动,表明污点不在目镜和玻片标本上,则可以判断污点物镜上.故选:D<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练习使用显微镜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成语包含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br />A.生物会影响环境<br />B.生物对环境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适应<br />C.不同样的生物之间有互助行为<br />D.不同种生物之间有捕食行为</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蝉吸取树汁,螳螂以蝉为食,黄雀以螳螂为食即:树(或植物)→蝉→螳螂→黄雀.故选:D</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探究得出结论后,不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科学探究的过程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由于生态系统不是各自独立,而是由密切联系的,所以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也具有全球性.(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解: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生物圈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我们要好好保护它.因为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是的具有全球性.<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需要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长期放在暗处的植物会死亡,其主要原因是植物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生存所需要的有机物.(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解: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释放氧气,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植物生长发育等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光合作用作用需要光照,植物长期在暗处的植物会死亡,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植物因缺少有机物而死亡,故题干说法正确.<br />【考点精析】利用光合作用的意义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氧是地球上氧的主要来源.(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解:绿色植物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地球上70%氧气来自植物光合作用.<br />【考点精析】利用光合作用的意义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请据图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17/60ca70d8/SYS201707191736543236837651_ST/SYS201707191736543236837651_ST.001.png" width="328" height="21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撕取的应该是洋葱鳞片叶的&#xa0;&#xa0;&#xa0;表皮.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消毒牙签粗的一端在&#xa0;&#xa0;&#xa0;上轻刮,以获取口腔上皮细胞.<br />(2)制作临时装片时,染色所用的液体是&#xa0;&#xa0;&#xa0; .<br />(3)如图1所示,显示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步骤,请用数字排序:&#xa0;&#xa0;&#xa0; .<br />(4)如图1所示步骤中,哪一个步骤操作不当会出现图甲中的结果?&#xa0;&#xa0;&#xa0; .<br />(5)图乙是在 40倍物镜下观察到的影像,若他想看到更多更完整的细胞应&#xa0;&#xa0;&#xa0;&#xa0;&#xa0;&#xa0;<br />A.用 100倍物镜<br />B.将标本往上移动<br />C.用 10倍物镜<br />D.将标本往下移动<br />(6)比较图甲和图乙,视野亮度较暗的是&#xa0;&#xa0;&#xa0; .<br />(7)制作临时装片时,盖片,必须用镊子夹取盖玻片,使其一边接触载玻片上的清水,然后缓缓地盖在生理盐水上.目的是:&#xa0;&#xa0;&#xa0; .<br />(8)如图3所示,使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操作中:<br />①对光时,遮光器上的光圈已经调到最大,显微镜中的视野仍然偏暗,这时,应转动[&#xa0;&#xa0;&#xa0;]&#xa0;&#xa0;&#xa0;;<br />②用显微镜观察时,先从侧面注视[&#xa0;&#xa0;&#xa0;]&#xa0;&#xa0;&#xa0; , 同时双手缓慢转[&#xa0;&#xa0;&#xa0;]&#xa0;&#xa0;&#xa0;使镜筒下降.用显微镜观察制作好的临时装片,在镜下已经找到观察物,如果要使物像更清晰些,应调节显微镜的[&#xa0;&#xa0;&#xa0;]&#xa0;&#xa0;&#xa0; .<br />(9)通过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发现和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有区别,请你通过如图2所示维恩图来表示它们的异同点,其中,两圆的重合区域为相同点,则图中 B区和C区分别含有下列括号中①~⑦所示的哪些细胞结构?B&#xa0;&#xa0;&#xa0;C&#xa0;&#xa0;&#xa0; . (填标号).(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细胞核⑤大液泡⑥叶绿体⑦线粒体)<br />(10)具有保护作用和进行物质交换功能的结构是[&#xa0;&#xa0;&#xa0;]&#xa0;&#xa0;&#xa0; .<br />(11)控制着细胞生命活动的结构是[&#xa0;&#xa0;&#xa0;]&#xa0;&#xa0;&#xa0;(其内含有遗传物质).<br />(12)细胞的许多生命活动都是在[&#xa0;&#xa0;&#xa0;]&#xa0;&#xa0;&#xa0;中完成的(其内有线粒体等微细结构).<br />(13)图A代表﹣﹣&#xa0;&#xa0;&#xa0;细胞结构模式图.含叶绿素的结构[&#xa0;&#xa0;&#xa0;]﹣﹣&#xa0;&#xa0;&#xa0; , 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场所.</p></div></div>
<div><p>【答案】<br />(1)内;口腔内侧壁<br />(2)稀碘液<br />(3)5、4、3、1、2<br />(4)盖盖玻片<br />(5)C<br />(6)图乙<br />(7)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br />(8)3;反光镜;2;物镜;5;粗准焦螺旋;6;细准焦螺旋<br />(9)②③④⑦;①⑤<br />(10)②;细胞膜<br />(11)④;细胞核<br />(12)③;细胞质<br />(13)动物;⑥;叶绿体<br />【解析】解:(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撕取的应该是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消毒牙签粗的一端在口腔内侧壁上轻刮,“以获取口腔上皮细胞”.(2)“制作临时装片时”,染色所用的液体是稀碘液.(3)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擦、滴、撕、展、盖、染.因此“如图1所示,显示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步骤”数字排序是:5、4、3、1、2.(4)盖盖玻片时先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利用水的表面张力,缓缓的盖下时使水充满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不留气泡.如图(1)甲所示的物像中有气泡,因此“如图1所示步骤中”,可能是盖盖玻片操作不当会出现图甲中的结果.(5)“图乙是在 40倍物镜下观察到的影像”,图已中细胞不完整,表明放大倍数过大,因此若他想看到更多更完整的细胞应用10倍物镜,故选C.(6)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视野越暗,图乙中的细胞比图甲中的细胞大,因此“图中比较图甲和图乙”,视野亮度较暗的是图乙.(7)“制作临时装片时,盖片,必须用镊子夹取盖玻片,使其一边接触载玻片上的清水,然后缓缓地盖在生理盐水上”.目的是: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8)“如图3所示,使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操作中”:①“对光时,遮光器上的光圈已经调到最大,显微镜中的视野仍然偏暗”,这时,应转动反光镜;②“用显微镜观察时”,先从侧面注视物镜,同时双手缓慢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用显微镜观察制作好的临时装片,在镜下已经找到观察物,如果要使物像更清晰些”,应调节显微镜的细准焦螺旋.(9)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鳞片表皮细胞都有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细胞核、⑦线粒体,都没有⑥叶绿体;洋葱表皮细胞具有而口腔上皮细胞没有得是①细胞壁、⑤大液泡.因此“如图2所示维恩图来表示它们的异同点,其中,两圆的重合区域为相同点”,则则图中B区和C区分别含有②③④⑦、①⑤细胞结构(填标号).(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细胞核⑤大液泡⑥叶绿体⑦线粒体);(10)具有保护作用和进行物质交换功能的结构是[②]细胞膜.(11)控制着细胞生命活动的结构是[④]细胞核(其内含有遗传物质).(12)细胞的许多生命活动都是在[③]细胞质中完成的(其内有线粒体等微细结构).(13)人口腔上皮细胞是动物细胞,因此图A代表﹣﹣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含叶绿素的结构[⑥]﹣﹣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场所”.<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练习使用显微镜和植物细胞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明对活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很感兴趣,请帮他完善设计方案.<br />(1)提出问题:鼠妇怕光吗?<br />作出假设:&#xa0;&#xa0;&#xa0; .<br />(2)设计方案中,变量是&#xa0;&#xa0;&#xa0; , 应设置&#xa0;&#xa0;&#xa0;和&#xa0;&#xa0;&#xa0;两种环境.<br />(3)用10只鼠妇做实验的目的可以&#xa0;&#xa0;&#xa0; . 统计10次的目的可以&#xa0;&#xa0;&#xa0; .<br />(4)做完实验后,应该如何处理鼠妇:&#xa0;&#xa0;&#xa0; .</p></div></div>
<div><p>【答案】<br />(1)鼠妇怕光<br />(2)光;明亮;黑暗<br />(3)避免偶然因素;减小误差,提高可信度<br />(4)把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br />【解析】解:(1)提出问题是:鼠妇怕光吗?假设是对问题肯定或否定的解答,作出的假设是:鼠妇怕光,或鼠妇不怕光;(2)设置对照实验时,要根据所要探究的条件,要设置以探究的条件为惟一变量的对照组.本探究实验所要探究的是“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所以要探究的条件为光,就要设置以光为惟一变量的对照组,设计实验时,应该给鼠妇提供明亮和黑暗两种环境.(3)每个实验装置中放入10只鼠妇,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和阴暗土壤中的鼠妇数目,统计一次容易产生误差,有可能其他因素导致产生偶然现象不一定能反映真实情况.多实验几次,然后取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4)要养成爱护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对于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非常有利,所以要把鼠妇放回到适宜它生长的自然环境中.<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的相关知识,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七级(上)期中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