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柳城义务教育小片区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原始生命形成的场所是( )<br />A.原始大气<br />B.原始海洋<br />C.陆地上<br />D.大气层中</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因此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掌握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 )<br />A.水蒸气、氨气、氢气、甲烷<br />B.甲烷、氧气、水蒸气、氨气<br />C.水蒸气、氨气、氧气、氢气<br />D.氧气、氨气、氢气、水蒸气</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原始大气成分来自于火山喷发,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氨气、氢气、甲烷.原始大气中与现在大气明显的区别是没有氧气,而BCD中都有氧气.<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掌握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分类的单位中从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br />A.界、门、纲、目、科、属、种<br />B.门、界、纲、目、科、属、种<br />C.种、目、科、属、纲、门、界<br />D.种、属、科、目、纲、门、界</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特征和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不同,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小到大依次是:种、属、科、目、纲、门、界.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同种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相似程度最高.<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利用分类的单位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它们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基本单位是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br />A.海洋生态系统<br />B.森林生态系统<br />C.沙漠生态系统<br />D.生物圈</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 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因此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利用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的鱼类种数居世界的前列,下列属于鱼类的是( )<br />A.海马<br />B.鲍鱼<br />C.娃娃鱼<br />D.鱿鱼</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A、海马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因此属于鱼类;<br />BD、鲍鱼、鱿鱼的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因此都属于软体动物;<br />C、娃娃鱼,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 因此属于两栖动物.<br />【考点精析】利用多种多样的鱼和鱼的主要特征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四大家鱼是:草鱼、青鱼、鲢鱼、鳙鱼;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家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对大肠杆菌进行大规模培养,大量生产胰岛素,这一生物技术属于( )<br />A.克隆技术<br />B.转基因技术<br />C.发酵技术<br />D.组织培养技术</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科学家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对大肠杆菌进行大规模培养,大量生产胰岛素”,这一生物技术属于转基因技术.<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利用基因工程的原理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1、基因控制生物性状2、遗传密码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是可以通用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以下植物中能形成种子,但不能形成果实的是( )<br />A.龙眼树<br />B.马尾松<br />C.芒果树<br />D.苹果树</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A、C、D的种子外都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属于被子植物,不符合题意.<br />B、马尾松的种子外无果皮包被着,种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实,属于裸子植物,符合题意.<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种子植物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最大的区别是( )<br />A.是否结种子<br />B.是否有根茎叶的分化<br />C.是否生活在干旱的陆地<br />D.种子外面是否有果皮包被</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裸子植物的种子无果皮包被着,裸露,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种子植物,需要了解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把蝙蝠和家兔划分在哺乳动物类群的主要依据是( )<br />A.都是胎生、哺乳<br />B.体温恒定<br />C.心脏分为四个腔<br />D.都具有四肢</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是胎生、哺乳,因此把蝙蝠和家兔划分在哺乳动物类群的主要依据是都是胎生、哺乳.<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为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胎生,哺乳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生态瓶,要想使它更加完善,还需要补充的成分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0/19ecef64/SYS201708151044516590897477_ST/SYS201708151044516590897477_ST.001.png" width="98" height="9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生产者<br />B.消费者<br />C.分解者<br />D.非生物部分</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他们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的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图中少了生产者,要使此生态系统更加完善,应补充的成分是生产者.这样才能保证碳循环的进行.<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雷鸟羽毛的颜色在冬天和夏天不同,用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分析,这种保护色是( )<br />A.自然选择的结果<br />B.生存竞争的结果<br />C.环境进化的结果<br />D.人工选择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雷鸟羽毛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是动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自然选择学说的相关知识,掌握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下来,不适者被淘汰.</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生物细胞内没有真正细胞核的是( )<br />A.酵母菌<br />B.青霉<br />C.蘑菇<br />D.细菌</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A、酵母菌属于真菌,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故A不符合题意;<br />B、青霉属于真菌,真菌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故B不符合题意;<br />C、蘑菇属于真菌,真菌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故C不符合题意;<br />D、细菌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故D符合题意.<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利用细菌和真菌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一个细菌也是一个细胞.它和动植物的细胞都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它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细菌有细胞壁(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细菌生有鞭毛),却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真菌的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能够产生孢子,孢子能够发育成新的个体;体内没有叶绿素,营养方式属于异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微生物作为生物圈中的哪种成分,是其他生物不可替代的.( )<br />A.生产者<br />B.消费者<br />C.分解者<br />D.自养</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微生物中的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真菌和细菌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是其他生物不可替代的.<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生物进化的总趋势说法不正确的是( )<br />A.从简单到复杂<br />B.从低等到高等<br />C.从个体小到个体大<br />D.从水生到陆生</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由分析可知,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可以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可见从个体小到个体大不是进化的总体趋势.<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需要了解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蚯蚓多的土壤变得疏松富有肥力,体现的是( )<br />A.生物影响环境<br />B.生物适应环境<br />C.生物依赖环境<br />D.环境影响生物</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蚯蚓身体呈长圆柱形,可以减少钻土的阻力.体表有粘液,也能减少钻土时的阻力还能维持呼吸适应在黑暗的土壤里生活;蚯蚓钻洞能使土壤疏松,蚯蚓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表明生物能影响环境.因此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而蚯蚓的活动又能改变土壤,这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适应: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植物中,没有根、茎、叶器官分化的是( )<br />A.芒果<br />B.葫芦藓<br />C.肾蕨<br />D.海带</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A、芒果属于被子植物,有根、茎、叶,A错误.<br />B、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但体内无输导组织.茎、叶属于营养器官,如葫芦藓,B错误;<br />C、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高大如肾蕨,C错误;<br />D、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如海带,D正确.<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制作酸奶和泡菜时所用的微生物是( )<br />A.曲霉<br />B.酵母菌<br />C.乳酸菌<br />D.真菌</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其营养成份与鲜奶大致相同,是一种高营养食品.泡菜也是美味的小吃,制泡菜也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出现一种特殊的风味,还不降低菜的品质.<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乳酸发酵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原理:乳酸菌在无氧和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将乳糖分解成乳酸;应用:制作酸奶,酸泡菜等.</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冰箱能较长时间保存食物的原因是低温能杀死细菌.(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防止食品腐败的原理都是杀死或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冰箱中温度低,能抑制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使其繁殖速度慢,数量少,不能充分分解食物,达到保鲜的目的.<br />所以答案是:错误.<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的相关知识,掌握食物腐败变质常常是由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活动引起的,以及对食品保存的常用方法的理解,了解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晒干、风干、盐渍、糖渍、烟熏、酒泡等;现代的食物保存方法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等.</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所有的昆虫都有两对翅.(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昆虫都有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如苍蝇后翅退化只有1对翅,因此题干的说法不正确.<br />所以答案是:错误.<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节肢动物,需要了解节肢动物门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生物与生物之间有密切联系,如在“玉米→蝗虫→蛇”食物链中,如果人们捕食蛇,由于天敌数量减少,蝗虫数量增多;蝗虫数量增多后,蛇由于食物增多数量增加,蛇增加后蝗虫由于天敌增加数量减少,因此自然界中的动物和其他动物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br />所以答案是:正确</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古老的地层中,可以找到高等生物的化石.(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没有高的.因此在古老的地层中,不能找到高等生物的化石.故此题说法错误.<br />所以答案是:错误.<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化石证据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以水生生物为主;越晚近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以陆生生物为主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的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br />(1)水螅身体呈   对称,便于从各个方向捕食和防御.<br />(2)鲫鱼生活在水中,用   呼吸.<br />(3)李同学画蝗虫(如图),根据昆虫的特征,图中的错误有:   (填序号).<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0/19ecef64/SYS201708151044522414863125_ST/SYS201708151044522414863125_ST.001.png" width="124" height="9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①身体分部 <br />②足着生位置<br />③翅着生位置<br />④足的数量<br />⑤翅的数量.</p></div></div>
<div><p>【答案】<br />(1)辐射<br />(2)鳃<br />(3)②、⑤<br />【解析】(1)水螅身体呈辐射对称,便于从各个方向捕食和防御.(2)鲫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3)由分析知,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生有一对触角,三个单眼、一对复眼和口器等结构;胸部生有2对翅和3对足;<br />图中的足、翅着生在了胸、腹部,且只有一对翅,故②、⑤是错误的<br />所以答案是:(1)辐射(2)鳃(3)②、⑤(写出一个即给分)<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腔肠动物和节肢动物,需要了解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如海葵、海蛰、珊瑚虫);节肢动物门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从左到右代表动物身体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趋势,请写出相应位置上无脊椎动物类群的名称:<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0/19ecef64/SYS201708151044523440813049_ST/SYS201708151044523440813049_ST.001.png" width="466" height="10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①   ;②   ;③    .</p></div></div>
<div><p>【答案】扁形;线形;节肢<br />【解析】①扁形动物的身体背腹扁平、左右(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有口无肛门,如涡虫、猪肉绦虫,血吸虫等.故①是扁形动物;②线形动物的身体细长、身体通常呈长圆柱形,两端尖细,不分节,由三胚层组成,体表有角质层,有原体腔,有口有肛门.如蛔虫、蛲虫,钩虫.故②是线形动物;③节肢动物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如蝗虫、蜈蚣、螃蟹等.故③是节肢动物.<br />所以答案是:扁形;线形;节肢.<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动物: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性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疆域辽阔,是世界上拥有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许多动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佳肴海蜇属于   动物;美丽的珍珠是河蚌的   分泌而成的;入药的“蝉蜕”是蝉蜕下的   ;使人生病的蛔虫卵是经   进入人体的;破坏庄稼的蝗虫有   对足.</p></div></div>
<div><p>【答案】腔肠;外套膜;外骨骼;口;三<br />【解析】(1)海蜇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属于是腔肠动物.(2)河蚌和珍珠贝的贝壳的结构分三层,外层为角质层,中层为棱柱层.这两层是外套膜边缘分泌而成的,最里面一层,也就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最里面的与珍珠光泽类似的一层,叫做珍珠层.珍珠层是由外套膜全部表面分泌的珍珠质而构成的.美丽的珍珠是河蚌的外套膜分泌而成的.(3)蝉是节肢动物,具有外骨骼,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生长而生长,因此在生长过程中有蜕皮现象,蜕下的“皮”是蝉的外骨骼.(4)蛔虫病是一种消化道传染病,蛔虫病人的粪便内含有蛔虫卵,在施肥的过程中,感染性的虫卵(即受精卵)就会污染蔬菜瓜果等农产品,人类如果通过口腔吃了未洗干净的蔬菜,其上的感染性的虫卵就会进入人的体内,从而患上蛔虫病.(5)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是两对翅和三对足都着生在胸部.<br />所以答案是:腔肠;外套膜;外骨骼;外骨骼;口(或“口腔”、“消化道”、“食物”、“消化系统”);三.<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腔肠动物(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如海葵、海蛰、珊瑚虫)),还要掌握软体动物(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保护身体(如乌贼、章鱼、扇贝、蛾 螺等))的相关知识才是答题的关键.</p></div>
题型:实验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资料,回答问题.<br />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环境下都能生存.在有氧的环境中,酵母菌将葡萄糖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的环境中,酵母菌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某兴趣小组在研究酵母菌分解葡萄糖的过程中发现:随着环境中氧浓度的增加,二氧化碳和酒精的相对释放量变化如右图.<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0/19ecef64/SYS201708151044524811508821_ST/SYS201708151044524811508821_ST.001.png" width="189" height="16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酵母菌属于   (选填“细菌”或“真菌”),可参与自然界的   循环.<br />(2)在酿酒的过程中,酒坛里不时会有一些气泡产生,这些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br />(3)在酿酒过程中,常把酒坛口密封起来,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br />(4)分析曲线图,在发酵过程中,氧浓度与酒精相对释放量的关系是:    .</p></div></div>
<div><p>【答案】<br />(1)真菌;物质<br />(2)二氧化碳<br />(3)为酿酒提供无氧条件(或“防止其它微生物污染”、防止杂菌进入)<br />(4)随氧浓度增大,酒精相对释放量逐渐降低<br />【解析】(1)酵母菌属于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2)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所以气泡应是二氧化碳.(3)在酿酒过程中,常把酒坛口密封起来,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4)由曲线可以看出:随氧浓度增大,酒精相对释放量逐渐降低.<br />所以答案是:(1)真菌;物质(2)二氧化碳(3)为酿酒提供无氧条件(或“防止其它微生物污染”、防止杂菌进入)(4)随氧浓度增大,酒精相对释放量逐渐降低<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酒精发酵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酵母菌在适宜温度和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转化成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莹到清源山游玩,在树林里发现香樟、油杉等名贵树木,有些树下长着蘑菇,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还看到小鸟在树上觅食虫子.请分析回答:<br />(1)香樟属于被子植物,油杉属于裸子植物,它们的区别是种子外是否有   包被.与小鸟相比,这些植物没有的结构层次是    .<br />(2)小鸟的体表覆盖    , 体温    . 小鸟属于脊椎动物,蝴蝶属于无脊椎动物,分类的依据是体内是否有    .<br />(3)树林里,蘑菇属于    , 请根据资料写出一条食物链:    .</p></div></div>
<div><p>【答案】<br />(1)果皮;系统<br />(2)羽毛;恒定;脊柱<br />(3)分解者;树→虫子→小鸟<br />【解析】(1)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裸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无果皮包被,裸露,不能形成果实.香樟属于被子植物,油杉属于裸子植物,它们的区别是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小鸟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与小鸟相比,这些植物没有的结构层次是系统.(2)小鸟的体表覆盖羽毛,体温恒定.小鸟属于脊椎动物,蝴蝶属于无脊椎动物,分类的依据是体内是否有脊柱.(3)题干中的食物链是:树→虫子→小鸟,树林里,蘑菇属于分解者,对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br />所以答案是:(1)果皮;系统;(2)羽毛;恒定;脊柱;(3)树→虫子→小鸟; 分解者.<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下面资料,分析回答:<br />牙买加盛产甘蔗,但鼠害严重.为了控制老鼠,人们引进了鼠类的天敌﹣獴(是一种肉食哺乳动物).之后,獴大肆繁殖,控制了老鼠,同时也大量地捕食鸟类,导致甘蔗甲虫惊人地增多起来,对甘蔗造成同样严重的危害.<br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甘蔗属于   者,其通过   作用合成有机物;獴属于   者.<br />(2)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 能量沿食物链的流动过程中具有单向性和逐级   的特点.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至少含三个环节):    .<br />(3)这个事例说明: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生产活动必须遵循生态规律,否则,将导致   遭受破坏.</p></div></div>
<div><p>【答案】<br />(1)生产者;光合;消费<br />(2)阳光;递减;甘蔗→甲虫→鸟→獴<br />(3)自我调节;生态平衡<br />【解析】(1)甘蔗是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它们能够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为自身和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獴不能制造有机物,以鼠为食物,属于消费者.(2)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太阳能变成化学能,然后通过食物链依次传递.能量在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是单行流动,逐级递减的.食物链:甘蔗→甲虫→鸟→獴.(3)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总是维持在相对的稳定状态,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功能.但这种功能是有限度的,若人类活动超过这种能力,生态平衡就会失调.<br />所以答案是:(1)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费者;(2)阳光;递减;甘蔗→甲虫→鸟→獴;(3)自我调节;生态平衡.<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食物链的相关知识,掌握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以及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理解,了解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渐递减.</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草原生态系统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0/19ecef64/SYS201708151044527602330184_ST/SYS201708151044527602330184_ST.001.png" width="199" height="15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图中的植食动物是    , 肉食动物是    . (各写一种即可)<br />(2)草原上的草能通过   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   者.<br />(3)从图中可以看出,草和各种动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与   的关系,通过这种关系形成了食物链.<br />此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    .<br />(4)若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的是   和    .</p></div></div>
<div><p>【答案】<br />(1)兔;狐<br />(2)光合;生产<br />(3)吃;被吃;5;草→鼠→蛇→鹰<br />(4)分解者;非生物部分<br />【解析】(1)图中鼠和兔以草为食,属于植食动物;鹰、狐、蛇它们以兔和鼠等动物为食,属于肉食动物.(2)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食物)和氧气的绿色植物.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草.(3)从图中可以看出,草和各种动物之间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联系在一起,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中从左到右是:①草→兔→鹰;②草→兔→狐;③草→鼠→狐;④草→鼠→鹰;⑤草→鼠→蛇→鹰,共有5条食物链.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4)食物链体现的仅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所以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的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br />所以答案是:(1)兔(鼠); 狐(蛇、鹰)(2)光合; 生产(3)吃(捕食); 被吃(被捕食); 5; 草→鼠→蛇→鹰(4)分解者(或非生物部分); 非生物部分(或分解者)<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