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三中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们在进行探究活动时用过的“鼠妇”属于一下哪个动物类群?( )<br />A.环节动物<br />B.腔肠动物<br />C.节肢动物<br />D.线形动物</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鼠妇的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可以起到保护和支持,以及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的作用,触角和足也分节,因此属于节肢动物.故选:C<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节肢动物,掌握节肢动物门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海蜇、海葵等腔肠动物,排出食物残渣的结构是( )<br />A.口<br />B.消化腔<br />C.肛门<br />D.口和肛门</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虽然海葵看上去很像花朵,但其实是捕食性动物,海葵是腔肠动物,它的身体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仍然由口排出体外.故选:A<br />【考点精析】利用腔肠动物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如海葵、海蛰、珊瑚虫).</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们采集蚯蚓的方法很多,下列不可取的是( )<br />A.在夏季雨后的地面上获取<br />B.从干燥的沙土中获取<br />C.从阴湿、有机物丰富的土壤中获取<br />D.向蚯蚓的洞穴中灌水</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粘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因此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若将蚯蚓放在干燥环境中,体壁干燥、氧气不能溶解,导致蚯蚓不能呼吸,窒息而死.因此从干燥的沙土中获取不到蚯蚓,这是因为:蚯蚓靠湿润的皮肤(体壁)完成呼吸作用.故选:B.<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环节动物,掌握环节动物:身体由环状体节构成(如沙蚕、水蛭、蚯蚓等)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与家鸽气囊功能无关的是( )<br />A.辅助肺进行双重呼吸<br />B.能进行气体交换<br />C.调节身体密度<br />D.能散热降温</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当鸟类飞行时气囊可以辅助肺进行双重呼吸,当翼上抬时,空气进入肺和气囊,除部分空气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外,还有一部分空气沿中支气管进入气囊,这部分气体由于未经肺内的毛细支气管,所以含有丰富的氧.当翼下压时,气囊受到压挤,把贮存的空气再度经过肺而排出体外.气体第二次经过肺时,又可再进行一次气体交换.所以无论是吸气还是呼气,都有新鲜空气通过肺,称为“双重呼吸”.气囊的出现和双重呼吸,是鸟类对飞翔生活的重要条件. 此外,气囊还有散发飞行时的大量热量、储存空气减小身体比重等作用.气囊本身无法进行气体交换.所以鸟有可以进行呼吸的气囊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故选:B<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鸟的主要特征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鸟类有喙无齿,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骨中空,内充空气,心脏分四腔,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生殖为卵生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不同动物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br />A.蝗虫的外骨骼是其适应陆地生活的重要特征<br />B.鲫鱼身体呈梭形是其对水生生活的适应<br />C.家鸽每呼吸一次,就在肺和气囊中各进行一次气体交换<br />D.蚯蚓和沙蚕都是具有许多体节的环节动物</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蝗虫具有外骨骼,可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适于陆地生活,不符合题意.B、鲫鱼的身体呈梭形,可减小游泳时的阻力,适于在水中生活,不符合题意.C、家鸽的呼吸与两翼的升降有关,当两翼举起时,家鸽完成了吸气,气体的流经途径是气管→气囊→肺;当两翼下垂时,家鸽完成呼气,气体流经途径与吸气正相反.这样,每呼吸一次,空气两次经过肺,在肺里完成两次气体交换,家鸽的这种呼吸方式叫双重呼吸,符合题意.D、蚯蚓和沙蚕具有许多体节,属于环形动物,不符合题意.故选:C<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节肢动物和鱼的主要特征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节肢动物门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的实验中,下列几组动物中应该选择用于“尝试与错误”实验的是( )<br />A.小鸡、小鸭<br />B.大鸡、大鸭<br />C.小猫、大狗<br />D.大猫、大狗</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能使动物更好的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题干中小鸡、小鸭是属于鸟类,学习行为的能力较低,有利于探究绕道取食行为.大鸡、大鸭的学习行为已经在一段时间初步建立,相对小鸡、小鸭较高等,不利于绕道取食行为的探究.故选:A<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动物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包括( )<br />A.使植物腐烂分解,放出二氧化碳<br />B.摄取有机物,在体内分解,释放能量,产生二氧化碳、尿素等物质<br />C.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也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br />D.将遗体和粪便分解放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A、微生物使植物腐烂分解,放出二氧化碳,动物不能,A错误;B、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正确;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也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动物不能,C错误;D、微生物细菌、真菌将遗体和粪便分解放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动物不能,D错误.故选:B.<br />【考点精析】利用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和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生态平衡;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可被植物重新利用,遗体被分解后,释放二氧化碳、含氮无机盐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完成屈肘动作的正确顺序是( )<br />①骨骼肌收缩 ②骨受到肌肉牵拉绕着关节产生动作 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br />A.③①②<br />B.②③①<br />C.①③②<br />D.②①③</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肌腱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故选:A.<br />【考点精析】利用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运动时,肌肉的收缩、舒张牵引着骨绕着关节运动,因此,在运动中,骨是杠杆,关节是支点,骨骼肌产生运动的动力.</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白鳍豚、扬子鳄、大鲵等珍稀动物所共有的特征是( )<br />A.体内均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br />B.体温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br />C.体内受精、卵生<br />D.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A、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哺乳类都属于脊椎动物,体内均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 故A选项正确.符合题意.B、白鳍豚是哺乳动物,体温恒定,故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C、大鲵是两栖动物,是体外受精的动物;白鳍豚是哺乳动物,胎生哺乳.故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D、白鳍豚和扬子鳄都是用肺呼吸的动物.故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A<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爬行动物和分类的依据与方法,掌握体表覆盖有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心室内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产羊膜卵;体温不定;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腕足类动物海豆芽从4亿年前出现至今面貌基本没变,也没有灭绝.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br />A.自然选择对其不发生作用<br />B.海豆芽在漫长的年代中没有进化<br />C.海豆芽很少变异,适应性强<br />D.海豆芽的生活环境没有改变</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若生活环境不发生改变,则自然选择的条件几乎不发生改变,被保留下的变异类型也几乎不变.腕足类动物海豆芽从4亿年前出现至今面貌基本没变,也没有灭绝,是海豆芽的生活环境没有改变.故选:D.<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自然选择学说的相关知识,掌握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下来,不适者被淘汰.</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狒狒群体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br />①群体内部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br />②群体内部还形成一定等级<br />③“首领”具有优先享用食物、领地等特权 <br />④没有等级制度,大家平等相处.<br />A.①②③<br />B.①②③④<br />C.②③④<br />D.①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狒狒营社会行为,在各个组成成员之间,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排成等级次序,其中只有一个雄性个体最占优势,其为社群中的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其他成员对它表示顺从,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动,并且和其他雄狒狒共同保卫这个群体,所以遇到敌害时并不是把首领保护起来.故选:A.<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社会行为的特征,需要了解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动物越低等,先天性行为所占比例越大,这有利于( )<br />A.获得食物<br />B.逃避敌害<br />C.寻找配偶<br />D.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则是一种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都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后代,相比之下,学习行为的优越性在于使动物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的本领越强,动物越低等,先天性行为所占比例越大,这有利于适应稳定的环境,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后代.故选:D<br />【考点精析】掌握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平时不经常锻炼的人,参加比较剧烈的运动以后,局部肌肉有时产生酸痛现象,原因是( )<br />A.肌肉收缩后无法舒张<br />B.肌肉收缩后无法收缩<br />C.运动中肌肉长期充血<br />D.剧烈运动中肌肉缺氧</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平时不经常锻炼的人,参加比较剧烈的运动以后,局部肌肉有时产生酸痛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通常认为与肌肉内部的能量代谢有关系.我们知道,肌肉的收缩需要能量,而能量是靠肌肉组织中肌糖元分解来提供的.当人进行剧烈运动时,肌糖元分解加快,耗氧量增加,使肌肉暂时处于相对缺氧状态,此时肌糖元可以经过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积存于肌肉内.乳酸在肌肉内大量堆积,会刺激肌肉中的化学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传到大脑皮层使人产生酸痛的感觉.同时,由于乳酸等物质的积聚,使肌肉内的渗透压增大,促使肌肉组织内吸收较多的水分而产生局部肿胀,也会产生酸胀的感觉.引起肌肉缺氧的另一种解释是运动的肌肉疲劳时,由于局部肌纤维放松不充分而产生轻微痉挛,使肌肉内的血管受到压迫,血流受阻,引起肌肉缺氧缺氧,此时,肌肉发硬并且有酸痛的感觉.为了避免或减轻肌肉酸痛现象,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锻炼应该循序渐进.可见D符合题意.故选:D<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运动时,肌肉的收缩、舒张牵引着骨绕着关节运动,因此,在运动中,骨是杠杆,关节是支点,骨骼肌产生运动的动力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锻炼身体的方式有多种,游泳是效果较好的一种.在下列相关判断中,正确的是( )<br />A.游泳时,神经调节起作用,其他调节不起作用<br />B.游泳动作的完成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和其它系统的配合<br />C.很多人都会游泳,所以游泳是人的一种本能<br />D.人一旦学会游泳就会终身不忘,可见游泳是一种条件反射</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A、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该选项的判断是不正确.B、运动是在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下,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下,由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该选项的判断是正确.C、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而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人的游泳是学习行为.该选项的判断是不正确.D、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不会消退.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缩手反射、婴儿的吮吸、排尿反射等都是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动物对某种无关刺激建立条件反射后,如果总是只给无关刺激,而不给能够引发动物产生非条件反射的刺激,原来已经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就会消退.该选项的判断是不正确.故选:B.<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运动系统的组成,需要了解运动系统包括1、骨:骨膜、骨质、骨髓2、骨连接(关节):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3、骨骼肌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一优良草种繁育基地,人们为了防止鸟吃草籽儿,就用网把草地罩了起来,结果草地还是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br />A.土壤的肥力不够<br />B.鸟通过某种方法吃到了草籽儿<br />C.食草昆虫大量繁殖,将草吃掉<br />D.气候条件不好</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在天然草场中存在着“草→食草昆虫→食虫鸟”的食物链.当优良草种繁育基地被网子罩上后,这一食物链被破坏,食草昆虫因不能被食虫鸟所食而大量繁殖,最终将草将草吃掉.而未被网子罩上的草场,因食物链未被破坏,草种生长良好.故选:C.<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食物链,掌握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根据所学过的动物的各种运动方式,将下列相关内容对应起来.<br />金鱼    A四肢 a奔跑<br />蜈蚣    B后肢 b 飞行<br />袋鼠    C 翅 c 爬行<br />蝴蝶    D步足 d 游泳<br />千里马    E 鳍 e旋转<br />草履虫    F纤毛 f 跳跃</p></div></div>
<div><p>【答案】Ed;Dc;Bf;Cb;Aa;Fe<br />【解析】解:金鱼生活在水中,运动方式用鳍游泳.蜈蚣的运动方式是用步足爬行,袋鼠的运动方式是用后肢跳跃,蝴蝶具有翅,运动方式是飞行,草履虫用纤毛旋转,千里马四肢发达,运动方式是奔跑.<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动物的运动方式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动物的各种运动方式都表现出与其生活环境的相适应.</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请将下列动物的具体行为与动物行为的类型对应起来.<br />家鸽产卵    A迁徙行动<br />大雁向南迁飞    B生殖行为<br />壁虎断尾逃跑    C社会行为<br />猴王大叫向同类示威    D防御行为<br />响尾蛇利用红外感受器捕食鸟    E觅食行为</p></div></div>
<div><p>【答案】B;A;D;C;E<br />【解析】解:①家鸽产卵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属于生殖行为;②大雁向南迁飞是太阳影响的季节性节律行为,属于迁徙行为;③壁虎断尾是为了吸引敌害的注意,掩护自己逃跑,属于防御行为;④猴王大叫向同类示威是为了显示猴王的威风和威胁同类必须服从自己,属于社会行为.⑤响尾蛇利用红外感受器捕食鸟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属于觅食行为.<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动物行为的定义与意义和动物行为的类型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意义是供自己及自己的后代享用而让自己生存下来,是动物最基本的行为方式;动物行为具有周期性和节律性,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性为、社群行为.</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肌肉、骨和关节的关系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0/c79bbf78/SYS201707192019229151905559_ST/SYS201707192019229151905559_ST.001.png" width="242" height="11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当你伸肘时,肱二头肌处于   状态,肱三头肌处于   状态.<br />(2)当你屈肘时,肱二头肌处于   状态,肱三头肌处于   状态.<br />(3)当你手提重物时,容易感觉到累,是因为肱二头肌处于   状态,肱三头肌处于   状态.<br />(4)当你双手自然下垂时,感觉到比较轻松,是因为肱二头肌处于   状态,肱三头肌处于   状态.<br />(5)以上事例说明任何动作都反映出各种肌群之间的   关系.<br />(6)在运动的过程中,骨骼肌起   作用,关节起   的作用,骨起   的作用.</p></div></div>
<div><p>【答案】<br />(1)舒张;收缩<br />(2)收缩;舒张<br />(3)收缩;收缩<br />(4)舒张;舒张<br />(5)协作<br />(6)动力;支点;杠杆<br />【解析】解:(1)(2)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例如: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图中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3)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手提重物时,感觉容易累,是因为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处于收缩状态.(4)双手自然下垂时,感觉到比较轻松.是因为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处于舒张状态.(5)以上实验说明任何动作都反映出各种肌群之间的协作关系.(6)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运动时,肌肉的收缩、舒张牵引着骨绕着关节运动,因此,在运动中,骨是杠杆,关节是支点,骨骼肌产生运动的动力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据图回答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0/c79bbf78/SYS201707192019230101955635_ST/SYS201707192019230101955635_ST.001.png" width="244" height="21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黑猩猩的这种行为属于   行为.刚出生不久的幼猩猩能否完成这种行为?    .<br />(2)以上这些运动都是由   块肌肉在   的调节下协作完成的,运动时所需能量由   直接提供.</p></div></div>
<div><p>【答案】<br />(1)学习;不能<br />(2)多;神经系统;细胞呼吸作用<br />(3 )这种行为对它的生存有什么意义?<br />提高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br />【解析】解:(1)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喜鹊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黑猩猩的这种行为是后天通过经验和“学习”逐步建立起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从行为目的看属于取食行为.刚出生不久的幼猩猩因为生活经验不足,学习能力差,因此不能完成这种行为.(2)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因此一个动作都不是独立完成的,都是多块肌肉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协作完成的.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所需的能量由细胞呼吸作用直接提供,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3)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大大地提高了适应复杂环境的学习能力,从而更好地生存和繁衍.学习是指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经验的影响,发生行为的改变或形成新行为的过程.<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需要了解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六种动物,请根据索引鉴别,回答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0/c79bbf78/SYS201707192019231211105713_ST/SYS201707192019231211105713_ST.001.png" width="426" height="28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根据动物体内有无    , 可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br />(2)图中①所代表的动物名称是    , 用   呼吸.<br />(3)在A处应填的特征是    .<br />(4)图中⑤所代表的动物名称是    , 体外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    .<br />(5)写出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动物名称:③    , ④   ;⑥    .</p></div></div>
<div><p>【答案】<br />(1)脊柱<br />(2)麻雀;肺、气囊<br />(3)胎生<br />(4)蜜蜂;外骨骼<br />(5)青蛙;河蚌;海蜇<br />【解析】解:(1)根据动物体内有无 脊柱,可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其中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2)图中属于脊椎动物的有猎豹、青蛙和麻雀,其中有翼的脊椎动物为麻雀,为鸟类,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3)由图可知:脊椎动物的有猎豹、青蛙和麻雀,无翼的有猎豹、青蛙,猎豹属于哺乳动物,生殖方式为胎生,青蛙属于两栖动物生殖方式为卵生.所以②为猎豹,主要运动方式为奔跑.(4)图中无脊椎动物有海蜇、蜜蜂和河蚌,其中有硬壳的是河蚌,没有硬壳是海蜇、蜜蜂,蜜蜂属于节肢动物,身体分节,所以④为河蚌,⑤蜜蜂,⑥海蜇,蜜蜂的体外有外骨骼,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的作用.(5)由以上分析: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动物名称,③青蛙;④河蚌;⑥海蛰.<br />【考点精析】掌握分类的依据与方法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br />(1)麻雀是   (填“恒温”或“变温”)动物.<br />(2)在麻雀居住集中的地方,当有入侵鸟类时它们会表现得非常团结,直至将入侵者赶走为止.从获得途径上看,麻雀的这种行为属于   行为.<br />(3)下列四种动物中,与麻雀生殖方式最接近的是      <br />A.大鲵<br />B.蛇<br />C.中华鲟<br />D.蝙蝠<br />(4)麻雀主要以谷物为食,能从人们那儿抢走很多的粮食.上世纪五十年代,人们一度将麻雀列为四害之一,曾对它们进行过大规模的围剿.结果造成麻雀数量锐减,虫灾频发.后来,人们用臭虫顶替四害之一的麻雀,把麻雀从四害的罪名下解放出来,还它以清白和自由.从生态学的角度看,你认为麻雀不能灭除的原因是    .</p></div></div>
<div><p>【答案】<br />(1)恒温<br />(2)先天性<br />(3)B<br />(4)麻雀与人类一样是生态系统的成员<br />【解析】解:(1)、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麻雀是鸟类,体温恒定.(2)、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我们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上来就会的,后天性行为是经过后天的学习、生活而学会的一种行为.在麻雀居住集中的地方,当有入侵鸟类时它们会表现得非常团结,直至将入侵者赶走为止.从获得途径上看,麻雀的这种防御行为是上来就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3)、麻雀等鸟类的生殖特点是体内受精,卵生;大鲵是体外产卵,水中受精,卵生;蛇等爬行动物是体内受精,卵生;中华鲟等鱼类是体外受精,卵生;蝙蝠是哺乳动物,其生殖特点是胎生哺乳.因此与麻雀生殖方式最接近的是蛇.(4)、麻雀与人类一样是生态系统的成员,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作为消费者促进了物质循环,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因此不能大量消灭麻雀.<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鸟的主要特征和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鸟类有喙无齿,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骨中空,内充空气,心脏分四腔,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生殖为卵生;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br />长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候鸟粮站”之称,计有候鸟230多种,其中,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有丹顸鹤、白鹳、天鹅、白肩雕、金雕、秃鹫等41种,被列入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有164种.<br />这里是中国三条主要的候鸟迁徙路线中最为主要的一条,每年春秋两季,数以万计的候鸟成群结队来岛上歇息觅食,或就地繁殖.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使长岛成为我国东部沿海研究鸟类迁徙规律的不可多得的基地之一.<br />1984年以来,长岛自然保护区就开始进秆鸟类环志工作,为30多种鸟类、数万只个体戴上了环志,促进了鸟类资源的调查和保护,为保护区的建设提供了依据.<br />(1)长岛是中国三条主要的候鸟迁徙路线中最为主要的一条,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迁徙是鸟类的   行为.<br />(2)迁徙的鸟类具有很强的飞行能力,我们在探究“鸟适于飞行的特点”时会发现:鸟的体形呈    , 前肢变成   ;胸部有发达的    , 鸟的飞行生活需要大量的能量,所以鸟的食量   ;鸟的身体里有发达的   与肺相通,起到辅助呼吸的作用.<br />(3)长岛是候鸟繁殖的天堂,鸟在岩石上产卵的颜色与岩石颜色相似,因此避免了敌害的袭击,这说明    .</p></div></div>
<div><p>【答案】<br />(1)先天性<br />(2)流线型;翼;胸肌;大;气囊<br />(3)生物的形态特点是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br />【解析】解:(1)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分,我们把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迁徙是鸟类生来就有的一种先天性行为.(2)鸟类具有很强的飞行能力,其特点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前肢变成翼,被覆羽毛,身体呈流线型,胸肌发达,鸟的食量大,心脏四腔,鸟的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与肺相通完成双重呼吸.(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动物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也有许多适应性特征.例如,鱼的身体呈流线型,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这些都是与水生环境相适应的,鸟在岩石上产卵的颜色与岩石的颜色相似,避免了敌害的袭击,这也说明生物的形态特点是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鸟的主要特征和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鸟类有喙无齿,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骨中空,内充空气,心脏分四腔,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生殖为卵生;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