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9:50:14

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龙安中学七年级(上)段测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能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是( )<br />A.人排尿<br />B.鲸呼气时会产生雾状水柱<br />C.西瓜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br />D.含羞草的叶受到触碰时会合拢</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人排尿,说明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br />B、鲸呼气时会产生雾状水柱,说明生物能进行呼吸;<br />C、西瓜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r />D、含羞草的叶受到触碰时会合拢,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生物的特征,掌握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xa0;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的是( )<br />A.机器人<br />B.生石花<br />C.珊瑚<br />D.钟乳石</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A机器人、C珊瑚、D钟乳石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B生石花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生物的特征,需要了解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xa0;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br />A.小草<br />B.蘑菇<br />C.人<br />D.病毒</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也就是说动物、植物、细菌、真菌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唯独病毒的结构简单,其结构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的,没有细胞结构.上述选项中,人是动物;小草是植物;蘑菇是真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调查的是( )<br />A.调查某地区人口的性别比例<br />B.水污染抽样调查<br />C.森林资源调查<br />D.仔细观察蝌蚪的形态及生长情况,以得到蝌蚪的资料</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收集数据常用的方法有调查、实验、查阅资料等.调查又分为民意调查、实地调查和抽样调查等.调查某地区人口的性别比例、水污染抽样调查、森林资源调查均属于调查;<br />而观察蝌蚪的形态及生长情况,以得到蝌蚪的资料属于观察法.<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试验法、测量法、调查法、收集和分析资料),还要掌握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调查的一般方法的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的相关知识才是答题的关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生物归类正确的是( )<br />A.玉米、蝗虫、猫头鹰、青蛙属于陆生生物<br />B.鸡、鸭、鹅、狗等属于家禽<br />C.小麦、高粱、玉米、大豆等属于粮食作物<br />D.鲫鱼、家鸭、鹅、海蜇属于水生生物</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玉米、蝗虫和猫头鹰都生活在陆地上,属于陆生生物,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属于两栖动物,不符合题意.<br />B、鸡、鸭、鹅属于家禽,狗属于家畜,分类依据是用途.不符合题意.<br />C、根据用途进行分类,小麦、高粱、玉米、大豆等属于粮食作物.符合题意.<br />D、根据生活环境对生物进行分类,鲫鱼和海蜇生活在水中,属于水生生物,家鸭和鹅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有时在水中游泳,属于陆生生物.不符合题意.<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分类的依据与方法(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生物兴趣小组通过观察、拍摄、记录,对家燕的行为进行研究,这种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属于( )<br />A.实验法<br />B.观察法<br />C.文献法<br />D.分类法</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A、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r />B、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生物兴趣小组通过观察、拍摄、记录,对家燕的行为进行研究,这种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属于观察法.<br />C、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方法.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r />D、分类法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把生物划分为种属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的相关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试验法、测量法、调查法、收集和分析资料.</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探究光对螳螂生活的影响”试验时,除了哪一条件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 )<br />A.温度<br />B.湿度<br />C.光照<br />D.水分</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因此在设计“探究光对蟑螂生活的影响”实验时,除了光照条件外,其他条件的选择都应相同.<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的相关知识,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哪项是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实验中的一组对照实验条件( )<br />A.阴暗、明亮<br />B.潮湿、干燥<br />C.温暖、寒冷<br />D.食物多、食物少</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由于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实验,所以该实验中的唯一变量是温度.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霉菌生活提供温暖和寒冷两种环境,以便对照.<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科学探究的过程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个池塘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 )<br />A.植物、动物、真菌和细菌<br />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r />C.阳光、空气、水<br />D.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都分</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植物、动物、真菌和细菌都是生物部分,还缺少非生物部分,A不正确;<br />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都是生物部分,还缺少非生物部分,B不正确;<br />C、阳光、空气、水都是非生物部分,还缺少生物部分,C不正确;<br />D、一个池塘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都分,D正确.<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态系统概述的相关知识,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br />A.陆地生态系统<br />B.生物圈<br />C.海洋生态系统<br />D.湿地生态系统</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既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故生物圈是地球上是最大的生态系统.<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利用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素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br />A.农田生态系统<br />B.城市生态系统<br />C.森林生态系统<br />D.荒漠生态系统</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人们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A错误.<br />B、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由于人口密集,排放的污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多,容易产生环境污染问题,B错误.<br />C、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C正确.<br />D、荒漠的生态条件极为严酷,夏季炎热干燥,降水极少,土壤贫瘠,荒漠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很少,D错误.<br />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最终来源于( )<br />A.植物<br />B.有机物<br />C.太阳能<br />D.分解者</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br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渐递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食物链中,能够成立的是( )<br />A.草→蚱蜢→食虫鸟→蛇→鹰<br />B.蚱蜢→草→食草籽的鸟→鹰→狐<br />C.草←蚱蜢←食草虫←蛇←鹰<br />D.草→蚱蜢→食草虫→鹰→蛇</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A、该食物链正确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br />B、蚱蜢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而且鹰与狐不是捕食关系;<br />C、箭头反了,食物链的应该箭头指向消费者;<br />D、食草虫吃草,不吃蚱蜢,鹰和蛇的捕食关系反了,应该是鹰吃蛇.<br />所以,食物链正确的是“草→蚱蜢→食虫鸟→蛇→鹰”.<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食物链,掌握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能适应环境的任何变化.(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但并不是生物能适应所有的环境,当环境的变化超出了生物的适应能力,生物就会灭绝.这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例如:将鲫鱼放到海水中,不久鲫鱼就会死亡,这说明生物不能适应所有的环境.<br />所以答案是:错误.<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相关知识,掌握适应: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对照实验中必须保证变量的单一性.(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解: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这样便于排除其他条件干扰实验.<br />所以答案是:正确.<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科学探究的过程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成分.</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解: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它的营养方式为自养.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称为能流,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因此,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成分.<br />所以答案是:正确.<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巨大的,足以维持自身的绝对稳定性.(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答:由所学的知识知道: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这种能力就越强,但这个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被破坏,很难恢复.如:在草原生态系统中,条件适宜的时候草的数量,以草为食的动物就会因食物增加而繁殖,所以使草的数量不会无限制的增加,草食动物如果数量增加了,也就会因缺乏食物而有一部分被饿死,所以它们的数量和比例能维持在一定的状态中;但如果放养的草食动物过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原,造成土地沙漠化,很难恢复了.<br />所以答案是:错误.<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说明生物具有遗传的特性.(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解:根据分析可知:变异现象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遗传现象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体现了亲子间和子代个体之间具有不同的性状,因此体现了生物的变异现象.<br />所以答案是:错误.<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的特征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xa0;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生态系统中,动物扮演的都是消费者.(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解:大多数动物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必须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因此动物一般都是消费者;还有一部分腐生动物如蜣螂、蚯蚓等靠分解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维持生活,因此属于分解者,而不是“在生态系统中,动物扮演的都是消费者”.因此,题干的说法不正确.<br />所以答案是:错误.<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需要了解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请将下列结构与相应功能填在一起.<br />动物的取食&#xa0;&#xa0;&#xa0; 应激性<br />向日葵朝向太阳&#xa0;&#xa0;&#xa0; 生长<br />人体的排汗&#xa0;&#xa0;&#xa0; 营养<br />蘑菇由小长大&#xa0;&#xa0;&#xa0; 繁殖<br />鸟类产卵&#xa0;&#xa0;&#xa0; 排泄</p></div></div>
<div><p>【答案】营养;应激性;排泄;生长;繁殖<br />【解析】解:动物的取食,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r />向日葵向太阳,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br />人体排汗说明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是新陈代谢.<br />蘑菇由小长大是生物能够生长;<br />鸟类产卵说明生物能繁殖.<br />所以答案是:营养;应激性;排泄;生长;繁殖.<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的特征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xa0;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xa0;&#xa0;&#xa0;和&#xa0;&#xa0;&#xa0;流动的.</p></div></div>
<div><p>【答案】食物链;食物网<br />【解析】解:在生态系统中,如食物链:草→兔→鹰,兔吃草,草进行光合作用储存的物质和能量就进入了兔的体内,鹰吃兔,兔体内储存的物质和能量就到了鹰的体内.因此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br />所以答案是:食物链;食物网.<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食物链的相关知识,掌握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圈的范围包括&#xa0;&#xa0;&#xa0;的底部、&#xa0;&#xa0;&#xa0;的大部和&#xa0;&#xa0;&#xa0;的表面.整个厚度是&#xa0;&#xa0;&#xa0; .</p></div></div>
<div><p>【答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20千米左右<br />【解析】解: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和岩石圈的表面.<br />所以答案是:大气圈;水圈;岩石圈;20千米左右.<br />【考点精析】利用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xa0;&#xa0;&#xa0;和所占&#xa0;&#xa0;&#xa0;是相对稳定的.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xa0;&#xa0;&#xa0;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p></div></div>
<div><p>【答案】数量;比例;自我调节<br />【解析】答: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叫生态平衡,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而这种能力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所限制.<br />所以答案是:数量;比例;自我调节.</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食物链的开始总是从&#xa0;&#xa0;&#xa0;开始,食物链不包括生态系统中的&#xa0;&#xa0;&#xa0; .</p></div></div>
<div><p>【答案】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br />【解析】解:食物链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食物联系,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它能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变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这些有机物不仅为生产者自身提供了营养物质和能量,而且也为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和能量.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有以植物为食的草食性动物,以动物为食的肉食性动物以及既能以植物为食也能以动物为食的杂食性动物.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即不包括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和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br />所以答案是: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食物链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这是一位同学写的一份关于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报告,由于被水浸渍,一些地方字迹已经看不清楚(题目中画横线处),请你将它补充完整,并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br />(1)实验内容: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br />提出问题:&#xa0;&#xa0;&#xa0;?</p><p>&#xa0;&#xa0;&#xa0;</p><p><br />(2)作出假设:&#xa0;&#xa0;&#xa0; . </p><p>&#xa0;&#xa0;&#xa0;</p><p><br />(3)设计方案:<br />A、材料用具:20只鼠妇,湿润的土壤,纸盒一个,纸板、玻璃板各一块.<br />B、实验装置:在纸盒里放上一层湿润的土壤,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一侧盖上纸板.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xa0;&#xa0;&#xa0; 和&#xa0;&#xa0;&#xa0; 两种环境.<br />C、方法步骤:<br />①将鼠妇放入纸盒中,两侧的中央放入数量20只 的鼠妇,静置2分钟(min).<br />②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黑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br />实施计划:按照上述实验方案做实验.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认真&#xa0;&#xa0;&#xa0; .<br />D、实验记录: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鼠妇数目</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372.75pt; margin-left:0.03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tr><td style="width:23.2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环境</p></td><td style="width:23.2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2min</p></td><td style="width:23.2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3min</p></td><td style="width:23.2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4min</p></td><td style="width:23.2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5min</p></td><td style="width:23.2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6min</p></td><td style="width:23.2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7min</p></td><td style="width:23.2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8min</p></td><td style="width:23.2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9min</p></td><td style="width:31.4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10min</p></td><td style="width:36.7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11min</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明亮</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3</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2</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2</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2</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2</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3</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2</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2</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1</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2</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黑暗</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17</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18</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18</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18</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18</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17</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18</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18</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19</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18</p></td></tr></table><p>E、结论:&#xa0;&#xa0;&#xa0; .<br />(4)请问:<br />①这个实验的变量是什么&#xa0;&#xa0;&#xa0; ?<br />②为什么不能用一只鼠妇做实验&#xa0;&#xa0;&#xa0; ?<br />③记录数据时,每次应多记录几组数据,对这些数据怎么处理&#xa0;&#xa0;&#xa0; ?为什么&#xa0;&#xa0;&#xa0; ? <br />④实验结束后,你怎么处理鼠妇呢&#xa0;&#xa0;&#xa0; ?</p></div></div>
<div><p>【答案】<br />(1)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br />(2)光会(不会)影响鼠妇的生活<br />(3)阴暗;明亮;记录;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br />(4)光;因为用一只鼠妇做实验存在偶然性,多只鼠妇可以减少误差;求平均值;一组数据存在偶然性,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答到偶然性即可);放回大自然或放回原处<br />【解析】解:提出问题:由于“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所以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br />作出假设:假设是对问题肯定或否定的解答,作出的假设是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或光对鼠妇的生活没有影响.<br />设计方案:<br />A、材料用具:<br />B、实验装置:“在纸盒里放上一层湿润的土壤,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一侧盖上纸板”.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br />C、方法步骤:<br />实施计划:按照上述实验方案做实验.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认真记录<br />D、实验记录:<br />E、结论:从表格中可知,阴暗环境中鼠妇多,明亮环境中鼠妇少,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br />( 请问:)<br />①纸盒两侧唯一不同的量是光,因此这个实验的变量是光.<br />②1只鼠妇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如采集的鼠妇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因此,不能用一只鼠妇做实验是因为用一只鼠妇做实验存在偶然性,多只鼠妇可以减少误差.<br />③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计算多次实验的平均值,可以减少实验误差,确保实验严密准确.因此“记录数据时,每次应多记录几组数据”,对这些数据求平均值,因为一组数据存在偶然性,求平均值减小误差.<br />④要养成爱护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所以,“实验结束后”,应将鼠妇放回大自然或放回原处.<br />所以答案是:(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2)(作出假设:)光会(不会)影响鼠妇的生活;(3)阴暗;明亮(二者顺序可调换);(实施计划:)记录;(4)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br />( 请问:)光;因为用一只鼠妇做实验存在偶然性,多只鼠妇可以减少误差;求平均值、一组数据存在偶然性,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答到偶然性即可);放回大自然或放回原处(答案合理即可)<br />【考点精析】利用科学探究的过程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龙安中学七级(上)段测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