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9:49:51

天津市武清区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昆虫的种类多样,牛有奶牛和耕牛之分,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br />A.都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r />B.分别是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br />C.是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br />D.分别是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而昆虫的生活环境多种多样,因此自然选择形成了昆虫种类的多样性.<br />奶牛和耕牛,经过长时间培育,品种不断优化,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进行选择的结果.<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自然选择学说(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下来,不适者被淘汰),还要掌握人工选择(根据人类的需求和爱好,经过不断地选择而形成的生物新品种的过程)的相关知识才是答题的关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观察鸡卵结构图,若该卵已受精,则结构为( )<br />A.胚盘,色浅而小<br />B.胚盘,色浓而略大<br />C.胚胎,色浅而小<br />D.胚胎,色浓而略大</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卵黄表面中央有一圆盘状的小白点(就是在蛋黄上看到的小白点)称为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未受精的卵,胚盘色浅而小;已受精的卵,胚盘色浓而略大,这是因为胚胎发育已经开始.如果是受精卵,胚盘在适宜的条件下就能孵化出雏鸡.胚盘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鸟的发育(发育过程: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决定豌豆是圆粒还是皱粒的最小单位叫( )<br />A.染色体<br />B.细胞<br />C.细胞核<br />D.基因</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个个小片段,这些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因此决定豌豆是圆粒还是皱粒的最小单位是基因.<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和基因与性状遗传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xa0; &#xa0;;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 D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人类受精后形成的受精卵中含有( )染色体.<br />A.23对<br />B.46对<br />C.22对<br />D.23条</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亲子代之间染色体的数目是恒定的,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3对,也就是46条.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有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一半,是每对染色体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所以人的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23条.这样当精子与卵细胞融合为受精卵时,染色体就恢复到原来的数目46条.因此人类的生殖细胞、体细胞和受精卵中分别含有23、46、46条染色体.染色体有DNA和蛋白质构成,一条染色体由一个DNA分子组成.因此人类的受精卵中含有46条染色体.<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人的生殖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也是种族延续的过程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哪项不是家鸽的生殖特点( )<br />A.雌雄异体,体内受精<br />B.受精卵在雌鸽体内已经开始进行胚胎发育<br />C.产有坚韧卵壳的卵<br />D.在自然条件下受精卵能继续发育</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家鸽属于鸟类,其生殖特点为:雌雄异体,体内受精,不符合题意.<br />B、家鸽是雌雄异体,体内受精,所以雌雄鸽需要交配,不符合题意.<br />C、家鸽的生殖方式是卵生,卵外有坚韧的卵壳加以保护,不符合题意.<br />D、家鸽的卵产出后由于温度低发育停止,需亲鸟孵卵才能正常发育,所以在自然环境下,受精卵不能正常发育,符合题意.<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鸟的生殖和鸟的发育,需要了解鸟的生殖特点:卵生、体内受精;发育过程: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发育为花生的食用部分的是( )<br />A.子房壁<br />B.胚珠<br />C.子房<br />D.受精极核</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我们吃花生,主要是为了获取营养物质,而花生种子属于双子叶植物,其营养物质一般储存在子叶中,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来的,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成,子房发育成果实,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花生的食用部分属于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成.<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利用果实与种子的形成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子房—果实&#xa0;;受精卵—胚;珠被—种皮;胚珠—种子;子房壁—果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金蝉脱壳”的本义是指昆虫( )<br />A.产卵繁殖后代<br />B.卵孵化成幼虫<br />C.蛹羽化成成虫<br />D.蜕去限制身体进一步生长的外骨骼</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昆虫的体表具有坚硬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散失.这是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之一.外骨骼不能随着昆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在金蝉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脱掉原来的外骨骼的现象,这就是蜕皮.因此“金蝉脱壳”的壳是外骨骼.<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掌握节肢动物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节肢动物门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一对同卵双胞胎姐妹长大成人后,姐姐比妹妹高10cm,下面有关说法合理的是( )<br />A.姐姐的后代一定比妹妹的后代高<br />B.妹妹长的高是可遗传的变异<br />C.姐妹俩身高的差异可能是环境造成的<br />D.姐姐长的矮是隐性基因控制的</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一对同卵双胞胎姐妹应该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他们的遗传物质相同.他们长大成人后,妹妹比姐姐高10cm,应该是出生后由于环境因素造成的,是不遗传的变异,不会遗传给后代.一对同卵双胞胎姐妹长大成人后,妹妹比姐姐高10cm.所以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兄弟俩的身高差异可能是环境造成的.<br />故选:C.</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所示黏虫的发育过程图,据图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990803a2/SYS201708151238392324521098_ST/SYS201708151238392324521098_ST.001.png" width="359" height="6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由图可以判断出,这种昆虫的发育类型为&#xa0;&#xa0;&#xa0;发育,发育的顺序为&#xa0;&#xa0;&#xa0;(用字母和箭头表示)<br />(2)C为受精卵,由此可知黏虫的生殖方式为&#xa0;&#xa0;&#xa0;生殖.<br />(3)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有显著差异的时期是&#xa0;&#xa0;&#xa0;和&#xa0;&#xa0;&#xa0;(填字母)<br />(4)与黏虫的发育过程不同,蝗虫的发育不经过&#xa0;&#xa0;&#xa0;时期.</p></div></div>
<div><p>【答案】<br />(1)完全变态;C→B→D→A<br />(2)有性<br />(3)B;A<br />(4)蛹<br />【解析】解:(1)由图可以判断出,这种昆虫的发育类型为完全变态发育,发育的顺序为 C→B→D→A(2)C为受精卵,由此可知黏虫的生殖方式为有性生殖.(3)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有显著差异的时期是B和A.(4)与黏虫的发育过程不同,蝗虫的发育不经过蛹时期.<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昆虫的发育的相关知识,掌握完全变态: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 卵→幼虫→蛹→成虫;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鸟卵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990803a2/SYS201708151238393340618280_ST/SYS201708151238393340618280_ST.001.png" width="217" height="18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鸟卵中能发育成小鸟的部位是[&#xa0;&#xa0;&#xa0;]&#xa0;&#xa0;&#xa0; .<br />(2)卵细胞的结构包括&#xa0;&#xa0;&#xa0;(填序号).<br />(3)具有保护作用并为胚胎发育提供所需水分和养料的是[&#xa0;&#xa0;&#xa0;]&#xa0;&#xa0;&#xa0; .<br />(4)②的作用是&#xa0;&#xa0;&#xa0; , ⑧的作用是&#xa0;&#xa0;&#xa0; .</p></div></div>
<div><p>【答案】<br />(1)①;胚盘<br />(2)①②③<br />(3)⑨;卵白<br />(4)为胚胎发育提供主要的营养物质;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br />【解析】解:(1)[①]胚盘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2)卵细胞的结构包括①胚盘、②卵黄、③卵黄膜.(3)具有保护作用并为胚胎发育提供所需水分和养料的是[⑨]卵白.(4)②是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⑧是气室,为胚胎发育提供充足的氧气.<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鸟的发育的相关知识,掌握发育过程: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表示李强的体细胞内一对染色体上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B、b,请据图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990803a2/SYS201708151238395296665384_ST/SYS201708151238395296665384_ST.001.png" width="144" height="14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图中染色体,它主要由蛋白质和&#xa0;&#xa0;&#xa0;组成.<br />(2)李强的体细胞中,这一对基因分别位于一对染色体上,若基因B来自母方,那么基因b则来自&#xa0;&#xa0;&#xa0; .<br />(3)假定这对基因Bb控制的性状是李强的眼睑,已知双眼皮是显性基因B控制的性状,而单眼皮是隐性基因b控制的性状,那么李强的眼睑为&#xa0;&#xa0;&#xa0;(填“单眼皮”或“双眼皮”)<br />(4)李强的体细胞中,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称为&#xa0;&#xa0;&#xa0; .</p></div></div>
<div><p>【答案】<br />(1)DNA<br />(2)父方<br />(3)双眼皮<br />(4)性染色体<br />【解析】解:(1)染色体的结构如图:<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990803a2/SYS201708151238395296665384_DA/SYS201708151238395296665384_DA.001.png" width="217" height="12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从图中看出,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2)后代的成对染色体、基因,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因此“李强的体细胞中,这一对基因分别位于一对染色体上”,若基因B来自母方,那么基因b则来自父方.(3)“已知双眼皮是显性基因B控制的性状,而单眼皮是隐性基因b控制的性状”,则双眼皮的基因型是BB或Bb,单眼皮的基因型是bb.因此“假定这对基因Bb控制的性状是李强的眼睑”,那么李强的眼睑为双眼皮(填“单眼皮”或“双眼皮”)(4)李强的体细胞中,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的概念和基因与性状遗传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xa0; &#xa0;;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 Dd.</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如图表示在A、B、C三个不同岩层中都发现了生物化石,请分析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990803a2/SYS201708151238397010536823_ST/SYS201708151238397010536823_ST.001.png" width="121" height="10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在&#xa0;&#xa0;&#xa0;岩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比较简单、低等.<br />(2)在&#xa0;&#xa0;&#xa0;岩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比较复杂、高等.<br />(3)通过对不同年代的地层里埋藏的生物化石的研究,可以说明生物的进化趋势是&#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 .</p></div></div>
<div><p>【答案】<br />(1)C<br />(2)A<br />(3)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br />【解析】解: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1)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2)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3)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br />【考点精析】掌握化石证据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以水生生物为主;越晚近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以陆生生物为主.</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远离大陆的印度洋南部的克格伦岛,达尔文发现那里的昆虫有两种类型:一类翅非常发达,一类无翅或翅小不能飞翔,并指出上述现象与岛上经常刮海风有关.请回答以下问题.<br />(1)在该岛上影响昆虫生存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xa0;&#xa0;&#xa0; .<br />(2)这里的海风对岛上的昆虫起了&#xa0;&#xa0;&#xa0;作用.<br />(3)翅非常发达的昆虫和无翅或翅小不能飞翔的昆虫在激烈的&#xa0;&#xa0;&#xa0;中,都能够&#xa0;&#xa0;&#xa0;海岛环境,得以生存下来.<br />(4)生物通过&#xa0;&#xa0;&#xa0;、&#xa0;&#xa0;&#xa0;和&#xa0;&#xa0;&#xa0; , 不断进化.</p></div></div>
<div><p>【答案】<br />(1)海风<br />(2)选择<br />(3)生存斗争;适应<br />(4)遗传;变异;自然选择<br />【解析】解:(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和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因此在该岛上影响昆虫生存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海风等.<br />生物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现象,变异包括不可遗传的变异和可遗传的变异;昆虫的不同形态最初是由于可遗传的变异产生的.(2)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地面、近地面的低空风相对较小,远地面的高空风力很大,有翅的昆虫飞的高容易被风刮到海里淹死而被淘汰;无翅或残翅的昆虫飞的较低不容易被刮到海里而生存下来,能够遗传的是无翅或残翅的变异.刮大风时,有翅的昆虫被风刮到海里淹死而被淘汰.在这里,能够遗传的变异为昆虫的进化提供了选择的材料,大风对这个岛上的昆虫起了定向选择作用.(3)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4)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自然选择学说,需要了解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下来,不适者被淘汰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1982年,两个美国实验小组共同研制出转基因超级鼠,也就是把小鼠变成大鼠.转基因鼠比与它同胎所生的小鼠生长速度快2﹣3倍,体积大1倍.据此回答:<br />(1)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说明性状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是&#xa0;&#xa0;&#xa0; .<br />(2)同胎所生的鼠,既有注射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又有未注射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xa0;&#xa0;&#xa0; .<br />(3)鼠体型上与亲代有差异,在生物学上称为&#xa0;&#xa0;&#xa0; , 此差异除受遗传物质影响外,同时也受&#xa0;&#xa0;&#xa0;因素的影响.<br />(4)由此推论,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xa0;&#xa0;&#xa0; . (填“基因”或“性状”)</p></div></div>
<div><p>【答案】<br />(1)基因控制着性状<br />(2)对照<br />(3)变异;环境<br />(4)基因<br />【解析】解:(1)鼠的个体的大小是由大鼠的生长激素基因控制的,因此超级鼠的获得,说明性状与基因之间关系是基因决定性状.(2)该研究过程中,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吸入显微注射器中,在显微镜下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注入小鼠核尚未融合的受精卵内的卵细胞核中,因此以上研究过程主要利用了现代生物技术中的转基因技术,将受精卵注入输卵管的过程中,既有注射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又有未注射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这样做的目的是形成对照实验.(3)经过处理后的小鼠体形上比没有处理的小鼠个体大,体现了子代个体之间性状上的差异性,因此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变异,此差异除受遗传物质影响外,同时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4)在这个实验中导入的是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得到的是超级鼠,可见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控制性状的基因,而不是性状.<br />【考点精析】利用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的概念和基因与性状遗传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xa0; &#xa0;;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 Dd.</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设小麦的粒色由显性基因R和隐性基因r控制.取两株红粒小麦进行杂交,后代中小麦的粒色既有红色也有白色.请回答下列问题:<br />(1)子代小麦粒色既有红色也有白色,说明在小麦产生后代时,发生了&#xa0;&#xa0;&#xa0;现象,这种现象是可以&#xa0;&#xa0;&#xa0;的.<br />(2)小麦粒色的红与白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xa0;&#xa0;&#xa0; .<br />(3)两株亲代红粒小麦的基因型分别是&#xa0;&#xa0;&#xa0;和&#xa0;&#xa0;&#xa0; , 其后代中白粒小麦的基因型是&#xa0;&#xa0;&#xa0; .</p></div></div>
<div><p>【答案】<br />(1)变异;遗传<br />(2)红色<br />(3)Rr;Rr;rr<br />【解析】解:(1)“子代小麦粒色既有红色也有白色”,体现了子代个体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因此说明在小麦产生后代时,发生了变异现象,这种现象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因此是可以遗传的.(2)“取两株红粒小麦进行杂交,后代中小麦的粒色既有红色也有白色”,表明红色是显性性状,白色是隐性性状,因此小麦粒色的红与白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红色.(3)“设小麦的粒色由显性基因R和隐性基因r控制”,则红色的基因型是RR或Rr,白色的基因型是rr.亲代遗传给后代白粒(rr)小麦的基因一定是r,因此亲代红粒小麦的基因型都是Rr,遗传图解如图:<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990803a2/SYS201708151238398348809671_DA/SYS201708151238398348809671_DA.001.png" width="299" height="14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br />从遗传图解看出,两株亲代红粒小麦的基因型分别是Rr和 Rr,其后代中白粒小麦的基因型是rr.<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的概念和基因与性状遗传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xa0; &#xa0;;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 Dd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天津市武清区八级(下)期中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