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9:49:49

陕西省延安实验中学大学区校际联盟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遗传现象的是( )<br />A.父母是双眼皮,孩子也是双眼皮<br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br />C.母亲是大学生,儿子也是大学生<br />D.老鼠生来会打洞</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BD、父母是双眼皮,孩子也是双眼皮、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老鼠生来会打洞,都体现了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因此都属于遗传现象;<br />C、大学生不是生物的性状,因此母亲是大学生,儿子也是大学生不是生物的遗传现象.<br />因此不属于遗传现象的是母亲是大学生,儿子也是大学生.<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的概念的相关知识,掌握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以下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br />A.鹅的白毛和鹅的黄毛<br />B.羊的黑毛和短腿<br />C.兔的白毛和猫的白毛<br />D.菜豆的圆粒和豌豆的高杆</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A、鹅的白毛和鹅的黄毛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属于相对性状;<br />B、羊的黑毛和短腿,是两种性状,因此不是相对性状;<br />C、兔与猫是两种生物,因此兔的白毛和猫的白毛不是相对性状;<br />D、菜豆和豌豆是两种生物,因此 菜豆的圆粒和豌豆的高杆不是相对性状.<br />因此属于相对性状的是鹅的白毛和鹅的黄毛.<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的概念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类的遗传物质主要是( )<br />A.蛋白质<br />B.脂肪<br />C.DNA<br />D.RNA</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称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基因是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的相关知识,掌握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科学角度看,下列哪一对人物不适宜结婚( )<br />A.林黛玉和贾宝玉<br />B.罗密欧和朱丽叶<br />C.纣王和妲己<br />D.梁山伯和祝英台</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从优生角度出发,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即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例如表兄妹、表姐弟在法律上是禁止结婚的,因为他们属于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林黛玉和贾宝玉是表兄妹属于旁系血亲,因此不适宜结婚,婚后所生子女得遗传病的可能性就越大.罗密欧和朱丽叶、纣王和妲己、梁山伯和祝英台不是直系血亲,也不是旁系血亲.<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计划生育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晚婚:提倡比法定年龄晚2到3年结婚;晚育:提倡婚后推迟2到3年生育;少生: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小孩,稳定低生育水平;优生:婚前体检、孕妇定期检查.科学分娩、禁止近亲结婚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森林古猿的生存环境是( )<br />A.草原<br />B.陆地<br />C.热带丛林<br />D.高山雪地</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可见C符合题意.<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下列与艾滋病患者接触的方式中,能被感染艾滋病的是( )<br />A.握手<br />B.拥抱<br />C.输患者的血<br />D.共同进餐</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与已感染的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被感染者使用过的、未经消毒的注射工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HIV传播途径)、母婴传播(在怀孕、生产和母乳喂养过程中,感染HIV的母亲可能会传播给胎儿及婴儿)、血液及血制品传播(输入被HIV污染的血液及其血液制品)等;但是,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因此与艾滋病患者接触的方式中,能被感染艾滋病的是输患者的血.<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传染病及其预防(传染病特点:传染性、流行性;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传染病人的隔离、扑杀染病的动物等);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水源、消毒餐具、加强个人卫生等);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锻炼身体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血缘关系”中的“血缘”实际是指( )<br />A.血液<br />B.血浆<br />C.遗传物质<br />D.血细胞</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遗传是指亲子代之间具有相同的性状.亲代通过生殖细胞传给后代的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遗传物质).因此,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血缘关系”中的“血缘”实际是指遗传物质.<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植物的有性生殖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原始生命形成的场所是( )<br />A.海洋<br />B.原始森林<br />C.原始陆地<br />D.原始海洋</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因此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始祖鸟化石证实,鸟类起源于( )<br />A.古代鱼类<br />B.古代两栖类<br />C.古代爬行类<br />D.古代哺乳类</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1860年,在德国巴伐利亚省的石灰岩层中,发现了第一个始祖鸟化石.始祖鸟的身体大小如乌鸦,它保留了爬行类的许多特征,例如嘴里有牙齿,而不是形成现代鸟类那样的角质喙;指端有爪等;但是另一方面,始祖鸟又具有鸟类的一些特征,如已经具有羽毛,在一些骨骼形态上也表现出一些鸟类特征或过渡特征,如它的第三掌骨已经与腕骨愈合,总之,它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如图所示:<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990803a2/SYS201708151238270094634751_DA/SYS201708151238270094634751_DA.001.png" width="390" height="25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化石证据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以水生生物为主;越晚近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以陆生生物为主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命起源的过程是( )<br />A.无机物→有机物→原始生命<br />B.有机物→无机物→原始生命<br />C.无机物→原始生命→有机物<br />D.原始生命→无机物→有机物</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因此简而言之即是:原始大气在雷电、紫外线等长期作用下,形成有机小分子,这些有机物随雨水汇集到原始海洋中,形成有机大分子,通过长期的相互作用,最后形成原始的生命.体现了由“无机物→有机物→原始生命”过程.<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类是由下列哪种生物进化而来的( )<br />A.类人猿<br />B.猴子<br />C.森林古猿<br />D.猩猩</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可见C符合题意.<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需要了解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计划免疫的是( )<br />A.给病人打针吃药,治疗疾病<br />B.给婴幼儿服小儿麻痹糖丸,预防小儿麻痹症<br />C.给三个月婴儿接种百白破疫苗,预防百日咳等疾病<br />D.给刚出生婴儿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A、给生病的小孩打针吃药是药物直接杀死病原体,不属于计划免疫,A不正确;<br />B、给小孩服用小儿麻痹糖丸可以预防脊髓灰质炎,属于计划免疫,B正确;<br />C、给初生三个月的婴儿接种百白破疫苗可以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属于计划免疫,C正确;<br />D、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肺结核,属于计划免疫,D正确.<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利用免疫与计划免疫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便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产生万紫千红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br />A.生物的遗传<br />B.环境温度的不同<br />C.生物的变异<br />D.光照的不同</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基因并不完全相同,导致同种生物的大小、颜色不完全相同.“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体现了同种生物的颜色多种多样的变异,因此产生万紫千红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生物的变异.<br />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变异是有利变异的是( )<br />A.玉米的白化病<br />B.小麦抗倒伏<br />C.人的色盲<br />D.人的血友病</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br />A、玉米的白化苗,不含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对玉米的生长是不利的因此属于不利变异.故不符合题意;<br />B、小麦抗倒伏,是对小麦的生长有利的,属于有利变异.故符合题意;<br />C、人的色盲,不能区分颜色,对人的生存是不利的,因此属于不利变异.故不符合题意;<br />D、人的血友病,受伤后会出现血流不止的现象,危及生命,对人的生存是不利的,因此属于不利变异.故不符合题意.<br />故选:B.</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特定情况下,免疫对人体也可能有害,如过敏反应.(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解:免疫的功能包括自身稳定(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防御感染(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发生、维护人体健康)、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当免疫功能异常时人体会发生疾病;例如防御感染的功能过强时,对进入人体内的某些药物和食物会发生过敏反应,当自身稳定的功能异常时人体会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当免疫监视功能异常时人体可能会发生肿瘤,故此题说法正确.<br />所以答案是:正确.<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免疫与计划免疫,掌握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便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体可遗传的变异都是由基因的改变引起的.(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解: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变异能否遗传,关键是遗传物质是否改变.染色体的改变引起的变异也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故题干说法错误.<br />所以答案是:错误</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只要控制好传染源,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了.(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解: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题干说法正确.<br />所以答案是:正确<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传染病及其预防的相关知识,掌握传染病特点:传染性、流行性;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传染病人的隔离、扑杀染病的动物等);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水源、消毒餐具、加强个人卫生等);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锻炼身体等).</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母亲是色盲,那她生的儿子肯定也是色盲.(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解:母亲是色盲患者,则母亲的2条X染色体上都有致病基因,因此其儿子一定是患者,故此题说法正确.<br />所以答案是:正确.<br />【考点精析】利用基因与性状遗传和人类染色体的传递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xa0; &#xa0;;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 Dd;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解: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即具有相同的性状,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即性状的差异.如父母都是双眼皮,生的孩子有单眼皮的有双眼皮的,父母和双眼皮的孩子之间就是遗传;父母和单眼皮的孩子之间就是变异,两个孩子之间也是变异.<br />所以答案是:正确<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的概念的相关知识,掌握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移植异体器官往往不易成活,用免疫学原理分析,移植器官相当于抗原.(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解:移植到人体内组织器官的组织细胞相当于抗原,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识别出非己成分,从而产生排斥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来杀死或抑制异体器官的组织细胞的成活.因此植入器官的组织细胞相当于可抗原.<br />所以答案是:正确<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免疫与计划免疫,掌握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便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xa0;&#xa0;&#xa0;到&#xa0;&#xa0;&#xa0; , 由水中生活到&#xa0;&#xa0;&#xa0;生活.</p></div></div>
<div><p>【答案】低等;高等;陆地<br />【解析】解: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因此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中生活到陆地生活.<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家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普通甜椒种子,返回地面后再进行选育,培育出果实大、肉厚、口感好、产量高的太空椒.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有关问题.<br />“南橘北枳”的变异同太空椒的变异相比,“南橘北枳”属于&#xa0;&#xa0;&#xa0;的变异,太空椒属于&#xa0;&#xa0;&#xa0;的变异,(填“可遗传变异”或“不可遗传变异”)根本原因是太空椒的&#xa0;&#xa0;&#xa0;发生了改变.这个事实也说明,生物表现出的性状是遗传物质和&#xa0;&#xa0;&#xa0;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生活环境条件下,基因组成相同,性状表现&#xa0;&#xa0;&#xa0;(填“一定”或“不一定”)相同.</p></div></div>
<div><p>【答案】不可遗传;可遗传;遗传物质;环境;不一定<br />【解析】解: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南橘北枳”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其根本原因是未涉及到遗传物质的改变. 普通甜椒的种子卫星搭载后,在通过强辐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太空综合环境因素诱发植物种子的基因变异,经选择培育成太空椒.因此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适于可遗传的变异.生物的某个具体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不同的基因贮存着不同的遗传信息,也就是说生物表现出的不同特征是由不同的基因控制的.但有些生物的性状又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在不同的生活环境条件下,基因组成相同,性状表现不一定相同.</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xa0;&#xa0;&#xa0; .</p></div></div>
<div><p>【答案】抗原<br />【解析】解:抗原,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因此,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需要同时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xa0;&#xa0;&#xa0; , 易感人群.</p></div></div>
<div><p>【答案】传播途径<br />【解析】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传染病及其预防,需要了解传染病特点:传染性、流行性;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传染病人的隔离、扑杀染病的动物等);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水源、消毒餐具、加强个人卫生等);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锻炼身体等)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家将男人、女人体细胞内的染色体进行分析整理,形成了下面的排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990803a2/SYS201708151238279720841867_ST/SYS201708151238279720841867_ST.001.png" width="537" height="20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根据染色体组成判断,可以看出乙为&#xa0;&#xa0;&#xa0;(填“男”或“女”)性染色体组成.乙可以产生&#xa0;&#xa0;&#xa0;种生殖细胞.<br />(2)从图中人体细胞的染色体是&#xa0;&#xa0;&#xa0;(填“成对”或“成单”)存在的,人的体细胞中有&#xa0;&#xa0;&#xa0;对染色体,其中1对与性别决定有关,叫做&#xa0;&#xa0;&#xa0; , 其余22对染色体称为&#xa0;&#xa0;&#xa0; .<br />(3)女性的性染色体用&#xa0;&#xa0;&#xa0;表示,男性的性染色体用&#xa0;&#xa0;&#xa0;表示.</p></div></div>
<div><p>【答案】<br />(1)男;两<br />(2)成对;23;性染色体;常染色体<br />(3)XX;XY<br />【解析】解:(1)从排序图可以看出,图甲的第23对染色体的大小、形态一样,是XX染色体,为女性的染色体组成;图乙的第23对染色体的大小、形态不一样,为XY染色体,为男性的染色体组成.(2)人的体细胞中含有46条染色体,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即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其中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其余22对染色体称为常染色体.(3)女性的体细胞内有一对性染色体XX,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人类染色体的传递(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每年进入季节变换,很多同学都会感冒.请根据下面的内容分析回答问题:<br />(1)病毒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疾病,这种疾病属于&#xa0;&#xa0;&#xa0;(填“非传染病”或“传染病”)<br />(2)注射流感疫苗可提高易感人群对病毒性感冒的抵抗能力,被免疫过程属于的免疫类型是&#xa0;&#xa0;&#xa0;(填“非特异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p></div></div>
<div><p>【答案】<br />(1)传染病<br />(2)特异性免疫<br />【解析】解:(1)传染病是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一般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材料中的病毒性感冒和艾滋病,这两种疾病都属于传染病.(2)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给易感者注射流感疫苗能使人体内产生抗体,从而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这种做法属于预防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传染病及其预防的相关知识,掌握传染病特点:传染性、流行性;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传染病人的隔离、扑杀染病的动物等);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水源、消毒餐具、加强个人卫生等);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锻炼身体等).</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陕西省延安实验中学大学区校际联盟八级(下)期中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