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9:49:10

河北省廊坊十二中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br />A.长臂猿<br />B.猕猴<br />C.猩猩<br />D.森林古猿</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可见D正确.<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的相关知识,掌握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的证据是( )<br />A.古代生存的生物<br />B.现在生存的生物<br />C.生物“进化树”<br />D.古代生物的化石</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因为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化石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始祖鸟化石说明了鸟类是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来的等.故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主要的证据是化石.<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化石证据(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以水生生物为主;越晚近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以陆生生物为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英国某地区,原来灰尺蛾占99%,黑尺蛾仅占1%,建立工业区50年后,黑尺蛾占99%,反而灰尺蛾仅占1%.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br />A.黑尺蛾大量迁入<br />B.定向变异的结果<br />C.煤烟黑化了尺蛾<br />D.自然选择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该地区原植物的树干多呈浅灰色,灰尺蛾占99%,黑尺蛾占1%,灰色的桦尺蛾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这是适者生存,黑色桦尺蛾容易被敌害发现而吃掉,是不适者被淘汰;建立工业区50年后,黑尺蛾占99%,而灰尺蛾只占1%,这是因为煤烟将树干熏成了黑色.深色桦尺蛾就不容易被发现而生存下来是适者生存,而浅色桦尺蛾容易被敌害发现而吃掉,是不适者被淘汰.因此桦尺蛾的两种体色比例变化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的结果.<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自然选择学说(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下来,不适者被淘汰).</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桫椤是珍稀植物,喜欢阴湿环境,有根、茎、叶,无花、果实、种子,据此判断桫椤属于( )<br />A.苔藓植物<br />B.蕨类植物<br />C.裸子植物<br />D.被子植物</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且体内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能为植株输送营养物质,以及支持地上高大的部分,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蕨类植物无花,不能结出果实和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蕨类植物的生殖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阴湿处.由题意可知,桫椤喜欢阴湿环境,有根、茎、叶,无花、果实、种子,据此判断桫椤属于蕨类植物.苔藓植物有茎、叶,无根、花、果实和种子,裸子植物有根、茎、叶、种子,无花和果实,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可见B符合题意.<br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地球上大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是( )<br />A.种子植物<br />B.裸子植物<br />C.蕨类植物<br />D.藻类植物</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含有叶绿素等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藻类植物虽然一般个体较小,但分布在地球上广大的水域,总体数量庞大,大气中氧气的90%来自于藻类植物.<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原始生命起源于( )<br />A.原始陆地<br />B.原始海洋<br />C.原始大气<br />D.土壤</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地球从形成到现在大约有46亿年的历史.早期的地球是炽热的球体,地球上的一切元素都呈气体状态,那时谈不到生命的发生.后来随着地球的慢慢冷却,才逐渐为生命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氨、氢、甲烷、水蒸气.水是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当时由于大气中没有氧气,因而高空中也没有臭氧层阻挡,不能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所以紫外线能直射到地球表面,在紫外线、天空放电、火山爆发所放出的能量、宇宙间的宇宙射线,以及陨星穿过大气层时所引起的冲击波等这些能量作用下空气中的无机物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转化形成了一些有机小分子物质物,后来随着地球的慢慢冷却,于是随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汇集入原始海洋.<br />在原始海洋中,经过上万年后这些有机小分子长期累积并相互作用,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如原始的蛋白质、核酸等.这些物质并逐渐形成了与海水分离的原始界膜,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一旦这些物质拥有了个体增殖和新陈代谢也就意味产生了生命.所以原始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从原始藻类植物进化到原始种子植物,体现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 )<br />①由简单到复杂 ②由低等到高等③由自养到异养④由水生到陆生.<br />A.①②③<br />B.②③④<br />C.①②④<br />D.①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由分析可知,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br />可见从自养到异养不是进化的总体趋势.故C符合题意.<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繁盛于( )<br />A.远古代<br />B.新生代<br />C.古生代<br />D.中生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中生代从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开始,到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为止.自老至新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中生代时,爬行动物(恐龙类、色龙类、翼龙类等)空前繁盛,故有爬行动物时代之称,或称恐龙时代.中生代的哺乳动物虽然分化成很多不同的类群,但所有这些哺乳动物都是些体型非常小的动物.中生代时裸子植物空前繁盛,有的高达数十米,到了中生代末期被子植物才逐渐繁盛.今天的煤炭石油绝大部分是中生代时期的裸子植物埋藏在地下形成的.<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爬行动物和种子植物,需要了解体表覆盖有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心室内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产羊膜卵;体温不定;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植物中,最低等到的是( )<br />A.裸子植物<br />B.苔藓植物<br />C.蕨类植物<br />D.被子植物</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是最低等的一个植物类群,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因此无法支持很高的地上部分,虽然有了茎和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不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其利用,所以苔藓植物比较矮小.<br />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这三种植物都不结种子,但产生孢子,用孢子繁殖后代.<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种子植物,掌握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类群按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br />A.鱼类→腔肠动物→软体动物→哺乳动物<br />B.两栖动物→爬行动物→节肢动物→鸟类<br />C.节肢动物→鱼类→两栖动物→哺乳动物<br />D.爬行动物→环节动物→鱼类→鸟类</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如图生命树:<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3d80da45/SYS201708151237052561392260_DA/SYS201708151237052561392260_DA.001.png" width="340" height="39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正确为:腔肠动物→软体动物→鱼类→哺乳动物.A错误.<br />B、正确为:节肢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B错误.<br />C、节肢动物→鱼类→两栖动物→哺乳动物,C正确.<br />D、正确为:环节动物→爬行动物→鱼类→鸟类.D错误.<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的相关知识,掌握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动物: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性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地球上最古老、最原始、结构最简单的动物是( )<br />A.原生动物<br />B.腔肠动物<br />C.扁形动物<br />D.哺乳动物</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如图生物进化树:<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3d80da45/SYS201708151237053049890850_DA/SYS201708151237053049890850_DA.001.png" width="340" height="39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从生物进化树可知,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腔肠动物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动物→原始线形动物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动物→原始节肢动物动物→原始棘皮动物动物.因此,原生动物是最古老、最原始、结构最简单的动物.<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的相关知识,掌握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动物: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性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 )<br />A.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3d80da45/SYS201708151237053514489441_ST/SYS201708151237053514489441_ST.001.png" width="66" height="5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B.鱼类→爬行类→两栖类→哺乳类<br />C.爬行类→两栖类→哺乳类→鸟类<br />D.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如图生命树:<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3d80da45/SYS201708151237053514489441_DA/SYS201708151237053514489441_DA.001.png" width="340" height="39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可见,动物进化的历程是由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而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可见A符合题意.<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动物: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性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中的甲、乙、丙、丁四个地层是按照地质年代由古老到晚近的顺序划分的.古生物学家发现:甲地层只有水生生物化石;乙地层的水生生物化石占多数;丙和丁地层的陆生生物化石越来越多.由此看出生物在生活环境方面的进化趋势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3d80da45/SYS201708151237054809185214_ST/SYS201708151237054809185214_ST.001.png" width="177" height="12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从水生到陆生<br />B.从简单到复杂<br />C.从低等到高等<br />D.从陆生到水生</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图中的甲、乙、丙、丁四个地层是按照地质年代由古老到晚近的顺序划分的从题干中可以看出从甲→乙→丙→丁,陆生生物化石从没有(水生)→较少→越来越多.由此看出生物在生活环境方面的进化趋势是从水生到陆生.<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化石证据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以水生生物为主;越晚近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以陆生生物为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用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分析,长颈鹿的形成是由于( )<br />①在食物充足的环境中,长颈鹿的颈长的长 <br />②竞争中,颈长者的生存机会大 <br />③在缺乏食物的环境中,长颈鹿的颈因经常使用而变长 <br />④经过逐代选择,长颈的变异逐代积累而形成.<br />A.①②<br />B.②④<br />C.②③<br />D.①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生物界普遍存在变异,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前肢长和前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前肢和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前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前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因此长颈鹿的长颈和高前肢的形成就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而经常伸长颈子吃到高处树叶不断伸长颈子形成的变异是环境因素形成,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要传给后代.因此,长颈鹿的形成是由于②竞争中,颈长者的生存机会大、④经过逐代选择,长颈的变异逐代积累而形成.<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自然选择学说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下来,不适者被淘汰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动物界中最高等的动物类群是( )<br />A.哺乳类<br />B.爬行类<br />C.鸟类<br />D.昆虫</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如图生物进化树<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3d80da45/SYS201708151237056382633727_DA/SYS201708151237056382633727_DA.001.png" width="340" height="39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可见,动物的进化历程是由无脊椎动物进化到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的鸟类和原始的哺乳动物.哺乳动物不但处于进化的最高点,而且它的特征,如体表被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使它的结构功能最完善,最适应环境,也说明它是脊椎动物中乃至整个动物界最高等的一个类群.<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动物: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性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一个以燃煤供暖的大城市附近,苔藓不能生长,因为大气被哪种物质污染?( )<br />A.一氧化碳<br />B.二氧化碳<br />C.一氧化氮<br />D.二氧化硫</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但体内无输导组织,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而威胁苔藓植物的生活,因此苔藓植物在污染严重的地区不能生长.因此我们常把苔藓植物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可见D正确.<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种生物学名的构成是( )<br />A.科名+种名<br />B.科名+属名<br />C.属名+种名<br />D.纲名+种名</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在生物学中,双名法是为生物命名的标准.正如“双”所说的,为每个物中命名的名字有两部分构成:属名和种名.<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分类的依据与方法的相关知识,掌握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br />A.一座山上的所有生物<br />B.黄河中的鲤鱼<br />C.一个池塘<br />D.一块农田里的所有非生物</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一座山上的所有生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br />B、黄河中的鲤鱼,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动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br />C、一个池塘,既包括了池塘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符合题意.<br />D、一块农田里的所有非生物,只有非生物部分,没有生物部分,不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不是一个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生态系统概述,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分别属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一组是( )<br />A.阳光和水稻<br />B.蘑菇和人<br />C.桑和家蚕<br />D.小麦和真菌</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阳光属于非生物成分;水稻属于生产者.故不符合题意.<br />B、蘑菇营腐生生活,属于分解者;人属于消费者.故不符合题意.<br />C、桑是植物,属于生产者;家蚕是动物,属于消费者.故符合题意.<br />D、小麦是植物,属于生产者;真菌属于分解者.故不符合题意.<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掌握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农田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相比是比较脆弱的,其原因是农田生态系统的( )<br />①生态平衡稳定性强 ②生态系统组成单一 ③生态系统结构复杂<br />④生态平衡稳定性差 ⑤动植物种类繁多 ⑥生态系统结构简单.<br />A.①②③<br />B.②④⑥<br />C.⑤<br />D.①⑤⑥</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农田中的动植物种类较少,②群落的结构单一,⑥生态系统结构简单,因此④农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差,稳定性差.人们必须不断地从事播种、施肥、灌溉、除草和治虫等活动,才能够使农田生态系统朝着对人有益的方向发展.因此,可以说农田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程度上受人工控制的生态系统.一旦人的作用消失,农田生态系统就会很快退化,占优势地位的作物就会被杂草和其他植物所取代;而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较多,结构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较强,稳定性强.<br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 )<br />A.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br />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r />C.水域和生物<br />D.人和生物</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可见A符合题意.<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概述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每年六月五日是世界环境日,环保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br />①空气清新②资源消耗增多③环境质量改善④森林砍伐减少⑤山地开发加剧.<br />A.①③④<br />B.①②④<br />C.③⑤<br />D.②⑤</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地球人口激增,必然对社会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各种资源的消耗会加剧,生活环境遭到污染或破坏,毁林开荒现象会加剧,导致人类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需要了解森林遭到滥砍乱伐后,导致水土流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人为排放过多的废水废料到湖水中,导致湖水里藻类等浮游植物因营养物质丰富而疯长,影响了水中其他生物的生活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转基因把一个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的什么结构或物质中?( )<br />A.RNA<br />B.DNA<br />C.细胞质<br />D.细胞核</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里,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生物的特征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生物的某个具体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基因工程的原理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1、基因控制生物性状2、遗传密码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是可以通用的.</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两栖动物不是真正的陆生动物,是由水生向陆生转变的过渡类型.(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解:两栖动物的背部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上生活,用肺呼吸,同时兼用皮肤辅助呼吸,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由水生向陆生的过渡类型,成体可适应陆地生活,但繁殖和幼体发育还离不开水,而爬行动物才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因此属于脊椎动物从水生向陆生进化的过渡类群是两栖动物.<br />所以答案是:正确<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两栖动物的相关知识,掌握两栖动物门: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在陆地生活用肺兼用 皮肤呼吸.变态发育,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有辅助呼吸作用,心脏有二心房一心室,体温不恒定.</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新近形成的地层里,只能发现高等生物的化石.(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解: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这说明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所以化石记录显示,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的越多,但是也有简单的、低等的、水生生物.<br />所以答案是:错误<br />【考点精析】利用化石证据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以水生生物为主;越晚近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以陆生生物为主.</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单位.(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解: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远,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同种的生物亲缘关系最近.题干说法正确.<br />所以答案是:正确<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分类的单位(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它们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基本单位是种).</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瑞典科学家林奈于1753年创立了双名法.(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解:林奈是瑞典自然学者,现代生物学分类命名的奠基人.他在生物学上的成就是于1753年创立了双名法,即植物的常用名由两部分组成,前者为属名,要求用名词;后者为种名,要求用形容词,题干说法正确.<br />所以答案是:正确<br />【考点精析】掌握分类的依据与方法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褐藻因含有较多的藻褐素而呈褐色,如海带、马尾藻.(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解:海带、马尾藻的载色体中含有叶绿素、胡萝卜素以及叶黄素,其中有一种墨角藻黄素,这种色素含量大,掩盖了叶绿素,使藻体呈褐色.<br />所以答案是:错误</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人类进化的四个阶段中,最关键的阶段是能人.(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解:南方古猿生活在距今420万﹣150万年前,能使用天然工具,但不能制造工具;能人生活在距今200万﹣150万年前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直立人生活在距今200万﹣20万年前,会打造不同的石器,开始使用符号与基本的语言,学会了用火、并开始狩猎,是人类进化的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智人生活在距今20﹣1万年前,相当于现在的人类,他们不仅完全直立,而且脑容量已经达到了现代入的大小(平均为1360mL),这标志着他们的智力发展到了更高的水平.最后演化成为现代人.因此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最关键的阶段的是直立人.<br />所以答案是:错误.<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从猿到人的进化的相关知识,掌握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所示是海带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3d80da45/SYS201708151237064935567996_ST/SYS201708151237064935567996_ST.001.png" width="111" height="27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海带生活在&#xa0;&#xa0;&#xa0;中,它属于原生生物中的&#xa0;&#xa0;&#xa0; .<br />(2)海带是多细胞的藻类,其个体像根的部分叫&#xa0;&#xa0;&#xa0; , 起&#xa0;&#xa0;&#xa0;作用.像叶的部分叫&#xa0;&#xa0;&#xa0; , 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的分化.<br />(3)海带体内因含较多的&#xa0;&#xa0;&#xa0;而呈褐色,所以海带属于褐藻.</p></div></div>
<div><p>【答案】<br />(1)水;真核生物<br />(2)假根;固着;叶状体;根;茎;叶<br />(3)藻黄素<br />【解析】解:(1)海带生活在水中,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2)海带的假根主要起固着植物体的作用,没有真正的根;食用部分不是它的叶,只是像叶一样的叶状体,海带没有根茎叶的分化.(3)海带的载色体中含有叶绿素、胡萝卜素以及叶黄素,其中有一种墨角藻黄素,这种色素含量大,掩盖了叶绿素,使藻体呈褐色.</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A中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B表示某条食物链中的四类生物按顺序以 ①②③④为代号建立的能量金字塔.请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3d80da45/SYS201708151237066460116511_ST/SYS201708151237066460116511_ST.001.png" width="521" height="26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xa0;&#xa0;&#xa0;开始的.<br />(2)图A只表示出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除此之外,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还应包括&#xa0;&#xa0;&#xa0; .<br />(3)图B表示草→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的四类生物按顺序建立的能量金字塔,则①对应的生物是&#xa0;&#xa0;&#xa0; .</p></div></div>
<div><p>【答案】<br />(1)草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br />(2)分解者<br />(3)草<br />【解析】解:(1)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草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的.(2)“图A只表示出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除此之外,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还应包括分解者.(3)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体内有机物总量越多;营养级越高,体内有机物总量越少.在食物链草→鼠→蛇→鹰中,草是第一营养级,能量最多,图B中①能量最多,因此①对应的生物是草.<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渐递减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多莉羊观察如图,回答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3d80da45/SYS201708151237068161887948_ST/SYS201708151237068161887948_ST.001.png" width="389" height="27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多莉虽然由代孕母羊C产下,长相却与&#xa0;&#xa0;&#xa0;一样.由此可知遗传信息贮存在&#xa0;&#xa0;&#xa0;里.<br />(2)从生殖方式看,克隆属于&#xa0;&#xa0;&#xa0; , 原因是&#xa0;&#xa0;&#xa0; .<br />(3)对多莉克隆过程的认识你不认同的观点的是&#xa0;&#xa0;&#xa0;<br />A科学研究是复杂而艰辛的过程<br />B克隆哺乳动物的成功率很低<br />C用克隆技术可以大量繁殖优质奶羊<br />D克隆的哺乳动物胚胎绝大多数发育不良.</p></div></div>
<div><p>【答案】<br />(1)B;细胞核<br />(2)无性生殖;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br />(3)C<br />【解析】解: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通常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织后代的过程.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就叫无性繁殖,也称克隆.如图可知,A羊提供了无核卵细胞,B羊提供了细胞核,把细胞核移植到无核卵细胞中,使之融合成一个细胞,继续进行培育,发育成早期胚胎,再把胚胎移植到C羊的子宫内,胚胎在子宫内发育,直至成熟、分娩、产出小羊多利.(1)多莉虽然由代孕母羊C产下,长相却与B一样.由此可知遗传信息贮存在细胞核里.(2)从生殖的方式看,克隆属于无性生殖,原因是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3)多莉”的克隆过程看似简单,其实仅将乳腺细胞的细胞核植入去核的绵羊卵中就重复了277次;而体外培养的融合卵仅有约十分之一(29个)发育成胚胎;再把这29个幼胚分别植入13只代孕母羊子宫中,最终仅有一羊产下一羔﹣﹣“多莉”.克隆的哺乳动物胚胎绝大多数发育不良.克隆哺乳动物的成功率很低,因此不能大量繁殖优质奶羊.<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克隆技术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掌握克隆是无性繁殖,但无性繁殖不一定是克隆.</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进化树表示几种生物的进化过程示意图,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3d80da45/SYS201708151237069497583721_ST/SYS201708151237069497583721_ST.001.png" width="128" height="10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A,B,C,D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xa0;&#xa0;&#xa0; .<br />(2)与B生物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xa0;&#xa0;&#xa0; .<br />(3)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生物是&#xa0;&#xa0;&#xa0; .<br />(4)与生物C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xa0;&#xa0;&#xa0; .</p></div></div>
<div><p>【答案】<br />(1)F<br />(2)A<br />(3)F<br />(4)D<br />【解析】解:(1)进化树表示几种生物的进化过程示意图,从图中可以得出F→E→A→B;F→E→D→C.因此A、B、C、D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F.(2)从图中得出F→E→A→B,因此与B生物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A.(3)从图中得出F最古老,应出现最早.(4)从图中得出F→E→D→C;因此与生物C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D.<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和分类的单位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动物: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性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它们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基本单位是种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北省廊坊十二中八级(下)期中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