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很多蔬菜和水果中都含有维生素C,要想比较不同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需要利用维生素的哪个重要特性( )<br />A.维生素C能使淀粉变蓝<br />B.维生素C使紫红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r />C.维生素C遇碘变蓝色<br />D.维生素C能使二氧化碳溶液变浑浊</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维生素C遇碘是不变蓝色的,淀粉遇碘液会变蓝色,A错误;维生素C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能使紫红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正确;淀粉遇碘变蓝色,但是维生素C遇碘不会变蓝色,C错误;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应该是二氧化碳而不是维生素C,D错误。<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维生素的作用(维生素:人体需求量少,不能供能,但生命活动又必不可少的物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提倡用铁锅而不用其它材质的锅,是为了预防( )<br />A.脚气病<br />B.贫血病<br />C.佝偻病<br />D.肢端肥大症</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维生素B1能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缺乏时,易得神经炎、脚气病,A错误;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人体缺铁会使血红蛋白的合成发生障碍,从而使人体内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导致贫血。可见贫血可以多吃含铁质丰富的食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提倡用铁锅而不用其它材质的锅,是为了预防贫血,B正确;缺乏含钙的无机盐或维生素D易患佝偻病和骨质疏松,C错误;成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肢端肥大症,D错误。<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维生素的作用和血液的组成和功能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维生素:人体需求量少,不能供能,但生命活动又必不可少的物质;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对鼻腔功能描述不正确的是( )<br />A.说话时共鸣及辅助发声<br />B.温暖、湿润空气<br />C.清洁空气<br />D.味觉作用</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说话时共鸣及辅助发声、温暖、湿润空气、清洁空气,都是鼻腔的功能;鼻腔没有味觉作用,味觉是舌的功能。<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呼吸系统的组成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心脏的结构模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15/78846d10/SYS201802231541526758743433_ST/SYS201802231541526758743433_ST.001.png" width="110" height="9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图中④只能B→D方向开闭<br />B.图中A内是经过肺循环回来的血液<br />C.图中B、D内流动的是动脉血<br />D.体循环的途径是D→②→③→A</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A、④表示心脏内的房室瓣,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即心房→心室→动脉.A正确.</p><p>B、体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p><p>肺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所以图中A右心房内是经过体循环回来的血液,而不是肺循环,B错误.</p><p>C、在肺循环中,从右心室摄入肺动脉的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静脉血就变成了动脉血.所以图中①肺静脉内流动的是动脉血,B左心房、D左心室内流动的也是动脉血,C正确.</p><p>D、体循环的循环途径为:D左心室→②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③上、⑤下腔静脉→A右心房,D正确.</p><p>故选:B.</p><p>【考点精析】掌握心脏和血液循环的途径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由心肌构成;功能: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循环途径:体循环是血液从左心室出发回到右心房,肺循环是血液从右心室出发回到左心房.</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血涂片,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15/78846d10/SYS201802231541529428344996_ST/SYS201802231541529428344996_ST.001.png" width="141" height="12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若细胞①数量过高,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br />B.细胞②能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br />C.细胞③因富含血红蛋白而显红色<br />D.细胞①和③都不能用来做DNA亲子鉴定</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②白细胞个体最大,能够吞噬病菌,有细胞核,细胞②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A错误;③为血小板,个体最小,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B错误;细胞①因富含血红蛋白而呈红色,C错误;细胞①红细胞和③血小板都不能用来做DNA亲子鉴定,因为都无细胞核,D正确。<br /><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掌握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尿的形成中,既能从血液滤过到原尿,又能从原尿中全部被重吸收回到血液的物质是( )<br />A.血细胞<br />B.大分子蛋白质<br />C.葡萄糖<br />D.水和无机盐</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构成了尿液的成分。因此尿的形成中,既能从血液滤过到原尿,又能从原尿中全部被重吸收回到血液的物质是葡萄糖。<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尿的形成的相关知识,掌握除血浆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人体每天大约形成150升原尿.</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手掌和脚掌经常受摩擦出现 “老茧”,这是由于( )增生后产生的。<br />A.表皮层<br />B.生发层<br />C.真皮层<br />D.角质层</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皮肤的结构包括表皮和真皮。其中表皮又包括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细菌不易侵入,并且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过渡散失。手掌和脚掌经常受摩擦出现“老茧”就是由于角质层增厚产生的。</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面关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br />A.反射的形成都必须经过大脑皮层的参与<br />B.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br />C.人体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br />D.激素调节是受神经调节控制的</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反射的形成都必须有神经系统的参与,A错误;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B正确;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受神经系统的调节,C正确;激素调节是受神经调节控制的,很多激素调节的过程相当于神经调节的一部分,D正确。<br />【考点精析】掌握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激素调节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应当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激素有内分泌腺分泌,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不通过导管,直接进入到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反射的是( )<br />A.含羞草受到触碰后小叶合拢下垂<br />B.海豚顶球表演、<br />C.小刚同学躲开树上掉下来的树枝<br />D.小狗听到主人呼唤就去吃食物</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植物没有神经系统,因此“含羞草受到触碰后小叶合拢下垂”是植物的应激性,不属于反射;“海豚顶球表演”、“小刚同学躲开树上掉下来的树枝”、“小狗听到主人呼唤就去吃食物”,都是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活动,都属于反射;因此不属于反射的是“含羞草受到触碰后小叶合拢下垂”。</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流程图5可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下流程图正确的是( )<br />A.空气→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br />B.声波→鼓膜→耳蜗→听小骨→听神经→听觉中枢<br />C.血液→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尿液<br />D.光线→瞳孔→角膜→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外界的空气进入肺依次经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最后进入肺,在肺里完成气体交换.即: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故A正确;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即: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内耳→听觉神经→大脑,故B错误.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故B流程图错误;尿的形成过程是,血液由肾动脉流入入球小动脉,再由入球小动脉流入肾小球,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在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原尿再流经肾小管,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即:血液→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腔→肾小管→尿液,C错误;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视觉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视觉,故D错误。故选A。<br /><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尿的形成,需要了解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除血浆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人体每天大约形成150升原尿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喝醉酒时,会表现出呼吸急促,走路不稳,语无伦次,与此反应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 )<br />A.脑干、小脑、大脑<br />B.小脑、大脑、脑干<br />C.小脑、脑干、大脑<br />D.大脑、小脑、脑干</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呼吸中枢位于脑干,故呼吸急促与脑干有关。小脑有维持平衡、协调运动的功能,走路不稳即与小脑的麻醉有关;呼吸急促与呼吸中枢有关,语无伦次与语言中枢有关,语言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故语无伦次与大脑有关;<br /><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神经系统的组成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周围神经系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表示人体某种免疫过程.下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15/78846d10/SYS201802231541536085134908_ST/SYS201802231541536085134908_ST.001.png" width="195" height="19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图中细胞A表示淋巴细胞<br />B.该过程是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br />C.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br />D.该防线能抵御多种病原体</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图中细胞A表示吞噬细胞,而不是淋巴细胞,A错误;该过程是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而不是第三道防线,B错误;该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而不是特异性免疫,C错误;该防线能抵御多种病原体,D正确。</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哪一种药品是处方药( )<br />A.风油精<br />B.青霉素<br />C.板蓝根冲剂<br />D.健胃消食片</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选项中,风油精、板蓝根冲剂、健胃消食片都是不需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物,是一些治疗的小伤小病的药物,属于非处方药;青霉素是一种抗生素,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属于处方药。</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br />A.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br />B.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br />C.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动脉血管中、静脉血管中都有瓣膜,这能防止血液在循环过程中倒流<br />D.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这大大地增加了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A正确;</p><p>B、肺泡的数目多,外包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B正确;</p><p>C、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静脉血管中都有瓣膜,这能防止血液在循环过程中倒流,但是动脉血管中没有瓣膜,C错误;</p><p>D、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这大大地增加了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D正确。</p><p>【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心脏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由心肌构成;功能: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A,B,C代表不同的系统,①~③代表生理过程,④~⑤代表相关气体.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15/78846d10/SYS201802231541539794216364_ST/SYS201802231541539794216364_ST.001.png" width="193" height="15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食物中的淀粉是在A的   内被分解为葡萄糖,葡萄糖经过程①随血液首先进入人体心脏的    .<br />(2)④进入组织细胞后,在细胞的   内被利用.当膈肌和肋间肌处于   状态时,⑤出肺.<br />(3)循环系统的心房与心室,心室与动脉间有瓣膜,它的作用是    .<br />(4)健康人每天排出的尿液约有1.5升,比原尿少了许多,主要是因为[   ]   作用.若发现某人尿液中含有红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则可能是   发生了病变.<br />(5)炎热的夏季,人的饮水量增加,但排尿量并没有显著增加,甚至比冬天还少,原因是部分水以   的形式排出体外.</p></div></div>
<div><p>【答案】<br />(1)小肠,右心房<br />(2)线粒体,舒张<br />(3)防止血液倒流<br />(4)3,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球<br />(5)汗液<br />【解析】解:(1)消化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其中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淀粉在口腔内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进一步输送到小肠内,在肠液、胰液等消化酶有作用下分解成葡萄糖,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中,随着血液循环首先进入心脏的右心房,再随血液循环送到全身的组织细胞利用,分解提供能量。因此,食物中的淀粉是在A的小肠内被分解为葡萄糖,葡萄糖经过程①随血液首先进入人体心脏的右心房。(2)B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④]表示氧气,[⑤]表示二氧化碳,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结果是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再经过血液循环将氧气送到组织细胞,呼吸作用是指在细胞的线粒体内,利用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吸气时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呼气时肋间肌舒张时,肋骨向上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减少,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减少,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减少,肺也随着缩小,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外界,完成呼气的过程。④进入组织细胞后,在细胞的线粒体内被利用.当膈肌和肋间肌处于舒张状态时,⑤出肺。(3)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四个腔体中左心室壁最厚,与心室中血液压向全身,行程较长;在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在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防止血液倒流,保证血液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因此,循环系统的心房与心室,心室与动脉间有瓣膜,它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4)尿的形成包括[②]肾小球的滤过和[⑤]肾小管的重吸收。肾小球的滤过时,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指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健康人每天排出的尿液约有1.5升,比原尿少了许多,主要是因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若发现某人尿液中含有红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则可能是肾小球发生了病变。(5)排泄是指人体内多余的水分、无机盐和尿素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其中少量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还可以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还有一部分通过尿液排出。因此,炎热的夏季,人的饮水量增加,但排尿量并没有显著增加,甚至比冬天还少,原因是部分水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食物的消化和肺泡与外界气体的交换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由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当吸入的空气到达肺泡时,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随呼气的过程排除体外.</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神经系统与其所调节的部分器官重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15/78846d10/SYS201802231541542274570668_ST/SYS201802231541542274570668_ST.001.png" width="315" height="16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   ]    , 它是   集中的地方;人脑与躯体、内脏联系的通道是由   组成的.<br />(2)能够感受光线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   ]    . 为了保护眼睛,适时看书或上网之后要远眺,在这个过程中,   会调节晶状体,使晶状体的曲度    , 避免形成近视.<br />(3)尿液在   中产生后,依次通过输尿管膀胱尿道排出体外.<br />(4)某人由于脊柱某个部位意外受伤而导致大小便失禁现象,则该患者的受伤的部位可能是图中的   (填序号),请用数字、字母和箭头表示该患者排尿反射的基本途径:    .<br />(5)“红灯停,绿灯行”是人尽皆知的交通规则,但是“闯红灯”现象屡见不鲜,“闯红灯”的反射活动属于条件反射参与该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至少有   个.醉驾车辆横冲直撞,是由于酒精的麻痹作用,使司机的   不能准确的协调身体的运动.</p></div></div>
<div><p>【答案】<br />(1)A,大脑皮层,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br />(2)③,视网膜,睫状体,由大变小<br />(3)肾脏<br />(4)⑩,⑤→⑦→B→⑧→⑥<br />(5)3,小脑<br />【解析】(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细胞体主要集中在A脑和B脊髓里;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脊髓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脊髓内的白质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联系的通道。(2)③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因此属于视觉感受器。①晶状体似双凸透镜,有折光作用,长时间近距离玩手机或上网,就会导致眼的①晶状体过度变曲,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3)肾脏产生的尿液通过[④]输尿管流入膀胱,尿液储存到一定量就会产生排尿反射,图中婴儿排尿反射的基本途径:⑤→⑦→B→⑧→⑥。(4)肾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某人由于脊柱某个部位意外受伤而导致能产生尿意但不能控制排尿,则该患者的受伤的部位可能是图中的⑩。(5)汽车司机看见红灯停车,是对“红灯”这种信号的刺激做出的一种反应,此反射过程中,有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语言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参与,因此属于条件反射。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尿的形成的相关知识,掌握除血浆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人体每天大约形成150升原尿,以及对尿的排出的理解,了解尿首先通过输尿管到达膀胱,当膀胱里的尿储存到一定量时,通过尿道排出尿液.</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咳﹣咳﹣咳”!咳嗽时,短促深呼气,声门紧闭,肋间肌、膈肌等呼吸肌快速猛烈收缩,使肺内高压的气体喷射而出.肺结核患者随着急速冲出的气流,呼吸道内的异物、分泌物以及所黏附的细菌、病毒等以飞沫、痰的形式被排出体外,据研究发现在飞沫、痰中常常含有大量的病原体.请分析回答<br />(1)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呼吸反射活动,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br />(2)呼吸道黏膜作为人体免疫功能的第   道防线,属于   免疫.<br />(3)肺结核是引发咳嗽的一种常见传染病,你认为肺结核属于哪一种传染病?    .<br />(4)我国卫生部规定,在婴儿出生24小时内必须注射卡介苗,以预防结核病.在免疫学上,卡介苗属于    , 给婴儿注射卡介苗属于预防传染病的哪一种措施?    .</p></div></div>
<div><p>【答案】<br />(1)反射弧<br />(2)一,非特异性<br />(3)呼吸道传染病<br />(4)抗原,保护易感人群<br />【解析】(1)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呼吸反射活动,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2)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这种免疫能力是人一出生就有的,人人都有,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因此属于非特异性免疫。(3)肺结核是引发咳嗽的一种常见传染病,肺结核属于呼吸道传染病,通过空气、飞沫传播。(4)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因此新生儿刚出生就注射卡介苗以预防结核病,接种的卡介苗属于抗原,属于预防传染病的保护易感人群。<br />【考点精析】利用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传染病及其预防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应当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传染病特点:传染性、流行性;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传染病人的隔离、扑杀染病的动物等);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水源、消毒餐具、加强个人卫生等);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锻炼身体等).</p></div>
题型:实验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br />(1)请你帮他们将实验方案填写完整<br />①将同期孵化的生长发育状态相似的20只蝌蚪,平均分成A,B两组,分别放入含相同河水200毫升的水槽中.<br />②A组隔一天加甲状腺激素5毫克,持续5次;B组不添加    , 作为    , 其余条件保持相同.<br />③没两天换12的水,每天喂几粒米饭.<br />④记录蝌蚪生长发育情况;<br />实验结果如表:<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15/78846d10/SYS201802231541545288426382_ST/SYS201802231541545288426382_ST.001.png" width="511" height="13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2)实验中A组和B组的水量、蝌蚪的数量及大小等条件都必须保持相同的目的是    .<br />(3)根据实验结果,他们得出的结论是    .<br />(4)实验完毕后,你认为他们应如何处理蝌蚪?    .<br />(5)在偏僻的山区里有许多大型的蝌蚪,但周围青蛙却很少,同时发现当地居民大脖子病的发病率较高,因此推断出该地区的婴幼儿患   的可能性较大.</p></div></div>
<div><p>【答案】<br />(1)甲状腺激素,对照<br />(2)控制单一变量<br />(3)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br />(4)放回适合它生长的场所<br />(5)呆小症<br />【解析】(1)从实验设计可知,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的生长发育有影响吗?因此,在进行实验过程中,应设置对照实验:①将同期孵化的生长发育状态相似的20是蝌蚪,平均分成A,B两组;②A组每天饲喂5克饲料和少量甲状腺激素,B组每天只饲喂5克蝌蚪饲料,不添加甲状腺激素,其余条件保持相同;③每两天换1/2的水,每天喂几粒米饭。(2)设置对照实验的关键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这样才能看出实验结果与变量的对应性。实验中A缸和B缸的水量、蝌蚪的数量及大小等条件都必须保持相同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A组中放入了甲状腺激素,为实验组;B组中没有加入甲状腺激素,为对照组。(3)根据实验现象观察结果A缸蝌蚪比B缸蝌蚪发育快,得出的结论是: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4)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青蛙是对人类有益的动物,实验完毕后要将蝌蚪放回大自然。(5)在偏僻的山区里有许多大型的蝌蚪,说明这些地区的土壤中缺乏含碘的无机盐(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导致动物及人的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受阻,体内甲状腺激素的量少,蝌蚪发育成成蛙的时间延长,因此出现了大蝌蚪;生活在这样地区的婴幼儿极有可能因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而患呆小症。<br />【考点精析】利用激素调节和科学探究的过程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激素有内分泌腺分泌,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不通过导管,直接进入到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部;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