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具有成形细胞核的生物是( )<br />A.霉菌<br />B.艾滋病病毒<br />C.结核杆菌<br />D.肺炎球菌</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A、霉菌属于真菌,真菌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故A符合题意.<br />B、艾滋病病毒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故B不符合题意.<br />C、结核杆菌属于细菌,细菌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故C不符合题意.<br />D、肺炎球菌属于细菌,细菌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故D不符合题意.<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利用病毒和细菌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病毒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一个细菌也是一个细胞.它和动植物的细胞都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它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细菌有细胞壁(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细菌生有鞭毛),却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为有效是措施是( )<br />A.迁地保护<br />B.就地保护<br />C.克隆<br />D.法制管理</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叫迁地保护.此外还建立了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另外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此外对破坏者还采取法制教育和处罚等,等等措施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见B符合题意.<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就地保护的相关知识,掌握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以及对迁地保护的理解,了解将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新园、馆等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各种行为中,属于后天性行为的是( ) <br />①蜜蜂采蜜后沿原路返回蜂巢 ②老鼠走迷宫 ③母鸡孵小鸡 <br />④雌雄动物间的相互识别 ⑤猩猩用树枝剔牙.<br />A.①③④⑤<br />B.②⑤<br />C.③④⑤<br />D.①②⑤</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①蜜蜂采蜜后沿原路返回蜂巢、③母鸡孵小鸡、④雌雄动物间的相互识别等.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后天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如②老鼠走迷宫、⑤猩猩用树枝剔牙.<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需要了解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法看到病毒。</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解:病毒是一类形体十分微小的生物,形体比细胞小得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大约10亿个细菌等于一颗小米粒大,大约3万个病毒等于一个细菌大,一个病毒的大小约为10~300纳米,(1纳米=一百万分之一毫米),普通光学显微镜是观察不到病毒的,电子显微镜放大倍数比光学显微镜高许多,可以达到几十万倍.所以只有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它的形态.<br />所以答案是:正确<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病毒(病毒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单细胞动物变形虫没有运动结构,通过漂浮寻找食物。</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解:原生动物变形虫在固体表面移动时,向前伸出一个或多个伪足,将体内部分原生质移入伪足内,后面的原生质也随着收缩前进,不断地补充向前流动的原生质,整个细胞就逐渐移向前方.变形虫就是这样依靠细胞内原生质流动才向前运动和捕捉食物的.故变形虫的运动依靠伪足.<br />所以答案是:错误<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单细胞生物,掌握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化石是在不同地层中发现的,是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解: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论提供的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官;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也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很重要的证据,如脊椎动物和人的胚胎早期都有鳃裂和尾,说明了脊椎动物和人是从某些古代的低等动物进化来的.因此化石不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但化石是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始祖鸟化石说明了鸟类是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来的;因此化石是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但不是唯一证据.可见题中的叙述是错误的.<br />所以答案是:错误<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化石证据(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以水生生物为主;越晚近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以陆生生物为主).</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当植物被动物取食后,植物体内的能量就全部流入到动物体内。</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解: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由于生物自身的呼吸消耗,以及植物的残枝落叶和动物的骨骼、皮毛等难以被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利用,造成了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地说,再输入到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br />所以答案是:错误<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需要了解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渐递减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类进化大约经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阶段。</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解:人类的进化通常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其中南方古猿只能使用天然工具;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能用骨针缝制兽皮衣物,可用标枪和长矛进行狩猎、捕鱼.故此题说法正确.<br />所以答案是:正确<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人类的起源和人类的进化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