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9:42:07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世纪学校八年级(下)开学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实验小组通过査阅资料得知,馒头中的淀粉遇碘变蓝,淀粉被分解后蓝色会消失.为探究影响馒头在口腔内消化的因素,他们取等量的四份馒头和相同的四<br />支试管,进行如下表所示实验.下列分析不科学的是( )</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margin-left:0.03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tr><td style="width:44.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试管1</p></td><td style="width:71.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馒头碎屑</p></td><td style="width:107.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2滴碘液+2mL清水</p></td><td style="width:44.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搅拌</p></td><td style="width:116.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观察颜色变化情况</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试管2</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馒头碎屑</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2滴碘液+2mL唾液</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搅拌</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观察颜色变化情况</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试管3</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馒头块</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2滴碘液+2mL唾液</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搅拌</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观察颜色变化情况</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试管4</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馒头碎肩</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2滴碘液+2mL唾液</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不搅拌</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观察顏色变化情况</p></td></tr></table><p><br />A.实验过程中四支试管都应置于37℃温水中<br />B.试管1和试管4对比适合探究唾液的消化作用<br />C.试管2和试管3对比适合探究牙齿咀嚼的作用<br />D.试管2和试管4比较适合探究舌搅拌的作用</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A、在体温37℃下酶催化作用最强,因此实验过程中四支试管都应置于37℃温水中,A正确.<br />B、试管1和试管4中两个变量不唯一,不能作为对照实验,B错误;<br />C、探究牙齿咀嚼的作用,试管2和试管3能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比较科学,C正确.<br />D、探究舌搅拌的作用,试管2和试管4比较科学,D正确.<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食物的消化和科学探究的过程,需要了解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观察实验中,用放大镜作为观察工具的一组是( )<br />①观察蝗虫 ②观察葫芦藓和肾蕨 ③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br />④观察花的结构 ⑤观察叶片的结构 ⑥观察鸡蛋的结构.<br />A.①②④<br />B.①③⑤<br />C.④⑤⑥<br />D.②③⑥</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放大镜是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是焦距比眼的明视距离小得多的会聚透镜,物体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正比于物对眼所张的角(视角),视角愈大,像也愈大,愈能分辨物的细节.所以①观察蝗虫;②观察葫芦藓和肾蕨;④观察花的结构用到放大镜;③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必须用显微镜观察;⑥观察鸡蛋的结构和⑤观察叶片的结构直接用肉眼观察即可.因此用放大镜作为观察工具的一组是①②④.<br />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实验与实验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r />A.模拟呼吸运动实验,能说明肋间肌和膈肌与呼吸运动运动的关系<br />B.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实验,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r />C.观察蚯蚓对土壤的翻耕实验,说明生物能够影响环境<br />D.伞藻嫁接接实验说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A、模拟呼吸运动实验,能说明膈肌和肋间肌与呼吸运动运动的关系,A正确;<br />B、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实验,说明生物的生活受非生物因素的影响,B错误;<br />C、观察蚯蚓对土壤的翻耕实验,说明生物能够影响环境,C正确;<br />D、伞藻嫁接接实验说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正确.<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肺泡与外界气体的交换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由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当吸入的空气到达肺泡时,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随呼气的过程排除体外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各种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br />A.脂肪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直接供能物质<br />B.糖类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br />C.核酸是生物体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br />D.蛋白质是重要的储存能源物质</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直接能源物质是ATP,A错误.<br />B、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B错误.<br />C、核酸是生物体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C正确.<br />D、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D错误.<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掌握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和水和无机盐的作用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脂肪:人体内主要的储能物质;糖类:人体内主要的供能物质;蛋白质:为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提供原料;水: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约占体重的60﹪-70﹪.无机盐中的钙、铁、磷、碘、盐都是不可或缺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肺泡内的气体进入血液需要经过( )<br />A.一层细胞<br />B.两层细胞<br />C.三层细胞<br />D.四层细胞</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血液中的氧气浓度比肺泡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低,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氧气会穿过毛细血管壁、肺泡壁进入肺泡.因此,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要穿过两层细胞.如图所示: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6/94a484b4/SYS201702111651448125427890_DA/SYS201702111651448125427890_DA.001.png" width="303" height="25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肺泡与外界气体的交换的相关知识,掌握由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当吸入的空气到达肺泡时,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随呼气的过程排除体外.</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6/94a484b4/SYS201702111651449221907783_ST/SYS201702111651449221907783_ST.001.png" width="139" height="11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过程a、b、c、d是通过人体的呼吸运动实现的<br />B.甲内流的是静脉血,丙内流的是动脉血<br />C.与丙相比,甲内的血液含有更丰富的营养物质<br />D.乙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进行物质交换</p></div></div>
<div><p>【答案】A,C<br />【解析】解:A、a、b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c、d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故该项符合题意.<br />B、当血液流经肺泡时,肺泡中氧的浓度高,周围血液中氧的浓度低,这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故该项不符合题意.<br />C、当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由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鲜红的动脉血.所以甲内的血液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故该项不符合题意.<br />D、乙是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的特点是毛细血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故该项不符合题意.<br />故选:AC<br />【考点精析】掌握肺泡与外界气体的交换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由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当吸入的空气到达肺泡时,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随呼气的过程排除体外.</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结构不是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的是( )<br />A.小肠绒毛壁<br />B.皮肤表皮<br />C.肺泡壁<br />D.毛细血管壁</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小肠绒毛的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肺由许多肺泡构成,气体交换的效率高;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皮肤表皮属于复层上皮.<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肺泡与外界气体的交换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胃: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与其结构有关):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大肠:只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由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当吸入的空气到达肺泡时,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随呼气的过程排除体外.</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W同学上肢伤口感染,医生在上肢给静脉注射药物,药物到达伤口经历的循环路线是( )<br />A.只经体循环<br />B.先体循环,接着肺循环,后体循环<br />C.只经肺循环<br />D.先肺循环,接着体循环,后肺循环</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6/94a484b4/SYS201702111651452407910755_DA/SYS201702111651452407910755_DA.001.png" width="329" height="24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br />对照血液循环图可知,在上肢给静脉注射药物,药物进入血液经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上肢动物→患处,因此,药物到达伤口经历的循环路线是先体循环,接着肺循环,后体循环.<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血液循环的途径,需要了解循环途径:体循环是血液从左心室出发回到右心房,肺循环是血液从右心室出发回到左心房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家兔的组织细胞新陈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在排出体外的过程中,可以不经过( )<br />A.右心室<br />B.左心房<br />C.体静脉<br />D.肺动脉</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途径如图所示:即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不经过肺静脉、左心房就排出体外.<br />故选:B<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6/94a484b4/SYS201702111651453190236499_DA/SYS201702111651453190236499_DA.001.png" width="438" height="27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血液循环的途径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循环途径:体循环是血液从左心室出发回到右心房,肺循环是血液从右心室出发回到左心房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原尿与血浆比较不含有( )<br />A.大分子蛋白质<br />B.尿素<br />C.葡萄糖<br />D.无机盐</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血液流过肾小球时,除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由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因此原尿与血浆相比,原尿中不含有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尿的形成,掌握除血浆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人体每天大约形成150升原尿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体检时,发现某人的尿液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则该人可能的病变部位是( )<br />A.肾小球或肝脏<br />B.肾小球或胰腺<br />C.肾小囊或垂体<br />D.肾小管或胰岛</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除了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以外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由于肾小管发生病变,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发生障碍,导致大量的葡萄糖没有被吸收,另外胰岛能分泌胰岛素能调节人体内糖的代谢,如果胰岛素分泌不足,会造成体内血糖的浓度过高,使肾小管对原尿中的葡萄糖由于浓度过高而不能全部重吸收而出现糖尿.因此发现某人的尿液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则该人可能的病变部位是肾小管和胰岛.<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肾和尿的形成,需要了解肾脏位于人体腹腔后壁脊柱的两侧,左右各一个,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除血浆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人体每天大约形成150升原尿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体表皮不断更新,脱落的皮屑是从何处脱落下来的( )<br />A.上皮组织<br />B.结缔组织<br />C.肌肉组织<br />D.神经组织</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A、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如皮肤的上皮,小肠腺上皮,消化道壁的内表面等.符合题意.<br />B、结缔组织的种类很多,骨组织、血液等都属于结缔组织.具有连接、支持、保护、营养的作用.不符合题意.<br />C、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如心肌、平滑肌等.不符合题意.<br />D、神经组织,主要有神经细胞构成,能够产生和传导兴奋.不符合题意.<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细胞分化形成组织,需要了解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皮肤具有再生能力的结构是( )<br />A.皮下组织<br />B.角质层<br />C.真皮<br />D.生发层</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皮下组织不属于皮肤的一部分,故A不符合题意.<br />B、角质层的主要功能是阻挡外界细菌侵入和防止体内水分的过分散失,不能分裂产生新细胞,不具有再生能力,故B不符合题意;<br />C、真皮的主要特点是使皮肤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不能分裂产生新细胞,不具有再生能力,故C不符合题意;<br />D、生发层细胞的特点是可以分裂产生新细胞,故D符合题意.<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王的手指被划破皮肤而感到疼痛,是因为皮肤里分布有( )<br />A.毛细血管<br />B.感觉神经末梢<br />C.汗腺<br />D.黑色素细胞</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皮肤由表皮和真皮两部分组成;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是已经角质化的细胞,生发层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增生能力;真皮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以及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小王的手指被划破皮肤而感到疼痛,是因为皮肤里分布有感觉神经末梢.<br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皮肤内能调节体温的结构有( )<br />①真皮内的血管 ②表皮内的血管 ③汗腺 ④皮脂腺.<br />A.①③<br />B.①②<br />C.①④<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皮肤的主要功能有保护、分泌、排泄、调节体温和感受外界刺激等作用.汗腺和血管能够调节体温,当气温高时,汗腺分泌和排出的汗液增多,流经体表的血液增多,就能散失体内的热量;当气温低时,汗腺分泌的汗液减少,流经体表的血液减少,就能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失,保持体内的热量.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这是由于真皮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汗腺.所以皮肤内能调节体温的主要结构是血管和汗腺.表皮内没有血管,皮脂腺有分泌皮脂的作用.<br />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皮肤的功能包括( )<br />①保护和调节体温②分泌和排泄③生长毛发④感受外界刺激⑤吸收营养.<br />A.①②③<br />B.①②④<br />C.①③⑤<br />D.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皮肤具有以下功能:<br />1保护功能<br />皮肤覆盖在人体表面,表皮各层细胞紧密连接.真皮中含有大量的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使皮肤既坚韧又柔软,具有一定的抗拉性和弹性.当受外力摩擦或牵拉后,仍能保持完整,并在外力去除后恢复原状.皮下组织疏松,含有大量脂肪细胞,有软垫作用.皮肤可以阻绝电流,皮肤的角质层是不良导体,对电流有一定的绝缘能力,可以防止一定量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皮肤的角质层和黑色素颗粒能反射和吸收部分紫外线,阻止其射入体内伤害内部组织.皮脂腺能分泌皮脂,汗腺分泌汗液,两者混合,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乳化皮肤膜,可以滋润角质层,防止皮肤干裂.汗液在一定程度上可冲淡化学物的酸碱度,保护皮肤.皮肤表面的皮脂膜呈弱酸性,能阻止皮肤表面的细菌、真菌侵入,并有抑菌、杀菌作用.<br />2感觉功能<br />皮肤内含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可感受外界的各种刺激,产生各种不同的感觉,如触觉、痛觉、压力觉、热觉、冷觉等.<br />3调节体温<br />当外界气温较高时,皮肤毛细血管网大量开放,体表血流量增多,皮肤散热增加,使体温不致过高.当气温较低时,皮肤毛细血管网部分关闭,部分血流不经体表,直接由动静脉吻合支进入静脉中,使体表血流量减少,减少散热,保持体温.当气温高时,人体大量出汗,汗液蒸发过程中可带走身体的部分热量,起到降低体温的作用.<br />4分泌与排泄<br />皮肤的汗腺可分泌汗液,皮脂腺可分泌皮脂.皮脂在皮肤表面与汗液混合,形成乳化皮脂膜,滋润保护皮肤及毛发.皮肤通过出汗排泄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如尿酸、尿素等.<br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肺泡数目多的意义是( )<br />A.使肺内贮存的气体量增多<br />B.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br />C.使肺泡内氧的含量增加<br />D.使气体流通速度加快</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A、肺的总容积是一定的,增加肺泡数目并不能使肺内储存的气体量增多,A不符合题意.<br />B、肺泡数目增多,其表面积之和就大,因而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B符合题意.<br />C、肺的总容气量不变,肺内氧气含量也不会增多,C不符合题意.<br />D、肺泡数目多,并不能使气流加快,再者,气体流通加快,反而降低了气体交换的效率,D不符合题意.<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肺泡与外界气体的交换(由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当吸入的空气到达肺泡时,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随呼气的过程排除体外).</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在曲线BC段的变化中,膈肌的舒缩状态和膈面积的变化分别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6/94a484b4/SYS201702111651458691446516_ST/SYS201702111651458691446516_ST.001.png" width="216" height="10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膈肌收缩、膈的面积缩小<br />B.膈肌舒张、膈的面积增大<br />C.膈肌舒张、膈的面积缩小<br />D.膈肌收缩,膈的面积增大</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br />曲线图中,AB段表明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景和左右镜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的面积缩小,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br />曲线图中,BC段表明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当肋间肌舒张时,肋骨因重力回落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景和左右镜都变小,同时膈肌舒张,膈的面积增大,膈顶部上升,使胸廓的上下径变小,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变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肺泡与外界气体的交换,掌握由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当吸入的空气到达肺泡时,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随呼气的过程排除体外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不良的生活习惯会伤害人的身体,下列分析无科学依据的是( )<br />A.喝酒会使血液中的红细胞数大量增多<br />B.长期吸烟会导致心血管疾病<br />C.偏食或暴饮暴食易引起营养不良症<br />D.长期精神紧张和缺乏体育锻炼是诱发心血管病的因素</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A、喝酒会严重损害人的神经系统,少量饮酒可以促进中枢神经兴奋,在神经系统的作用下心跳加快,出现面红耳赤现象,而不是红细胞增多导致的脸红,喝酒会使血液中的红细胞数大量增多是无科学依据的,符合题意.<br />B、香烟中含有1400多种成分.吸烟时产生的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和多种其它金属化合物.香烟烟雾中大量的一氧化碳同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大240﹣300倍,严重地削弱了红细胞的携氧能力,因此,吸烟使血液凝结加快,容易引起心肌梗塞、中风、心肌缺氧等心血管疾病.不符合题意.<br />C、偏食或暴饮暴食易引起营养不良症,如偏食油炸食品,而不吃蔬菜和水果就会导致脂肪堆积,引起肥胖,同时还会缺乏维生素和无机盐,引起营养不良,不符合题意.<br />D、体育锻炼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心血管健康,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长期精神紧张和缺乏体育锻炼容易诱发心血管病,不符合题意.<br />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盖耶从一只麻醉的老鼠身上抽去了90%的血液,代之以一种全氟碳乳液,10分钟后,麻醉的老鼠不仅苏醒,而且存活了8个小时.有此可见,全氟碳乳液具有下列哪种细胞的功能( )<br />A.&#xa0; 红细胞<br />B.白细胞<br />C.血小板<br />D.三种血细胞</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动物的各项生命活动需要能力,来自于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出的能量,动物的呼吸作用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为生物输送氧气的是血液中红细胞,红细胞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此外,红细胞还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br />由上可知,全氟碳乳液具有红细胞运输氧气的功能,能使抽去血液的老鼠苏醒且存活.<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掌握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体的循环系统起着运输营养和废物的作用,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其中A﹣D代表心脏的四腔,A为右心房,①~⑥表示血管(或血管网)请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6/94a484b4/SYS201702111651461023223745_ST/SYS201702111651461023223745_ST.001.png" width="232" height="14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血细胞中具有免疫作用的是&#xa0;&#xa0;&#xa0; .<br />(2)在①~⑥中,&#xa0;&#xa0;&#xa0;属于动脉血管<br />(3)用箭头、字母和序号表示出体循环途径&#xa0;&#xa0;&#xa0;;血液能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其原因是&#xa0;&#xa0;&#xa0; .<br />(4)①代表&#xa0;&#xa0;&#xa0;部的毛细血管网,请写出一项毛细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特点&#xa0;&#xa0;&#xa0; .</p></div></div>
<div><p>【答案】<br />(1)白细胞<br />(2)③⑥<br />(3)D→③→④→⑤→A;有瓣膜(有房室瓣、动脉瓣、静脉瓣)<br />(4)肺;数量多或管壁薄或血流速度慢<br />【解析】解:(1)血细胞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白细胞能吞噬病菌,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因此血液中白细胞具有免疫作用.(2)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在①~⑥中,③体动脉、⑥肺动脉属于动脉血管.(3)血液循环分体循环和肺循环.血液循环的途径:体循环是左心室→主动脉→组织周围的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是右心室→肺动脉→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因此用箭头、字母和序号表示出体循环途径D→③→④→⑤→A;血液能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其原因是心脏和静脉内有瓣膜(有房室瓣、动脉瓣、静脉瓣).(4)①代表肺部的毛细血管网,毛细血管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极慢,数量多,因此毛细血管适于血液与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所以答案是:(1)白细胞;(2)③⑥;(3)D→③→④→⑤→A; 有瓣膜(有房室瓣、动脉瓣、静脉瓣);(4)肺;数量多或管壁薄或血流速度慢.<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血液循环的途径,需要了解循环途径:体循环是血液从左心室出发回到右心房,肺循环是血液从右心室出发回到左心房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以下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6/94a484b4/SYS201702111651461708879305_ST/SYS201702111651461708879305_ST.001.png" width="530" height="16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若b、c表示组织内的气体交换过程,该过程是通过&#xa0;&#xa0;&#xa0;完成的.<br />(2)图中所示与外界相连的4条途径中,属于排泄的是&#xa0;&#xa0;&#xa0; .<br />(3)某人患肩周炎,对其静脉注射消炎药,药物到达病灶共经过A腔&#xa0;&#xa0;&#xa0;次.<br />(4)血管②与血管①相比,②中的血液内含量明显降低的物质有&#xa0;&#xa0;&#xa0; .<br />(5)请写出小肠与过程a相适应的结构特点&#xa0;&#xa0;&#xa0; .<br />(6)在C腔从开始舒张到舒张结束的这一时间段内,D腔的状态是&#xa0;&#xa0;&#xa0; .</p></div></div>
<div><p>【答案】<br />(1)扩散作用<br />(2)123<br />(3)1<br />(4)氧气、无机盐、尿素等<br />(5)内表面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小肠绒毛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br />(6)先收缩后舒张<br />【解析】解:(1)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所以,b、c表示组织内的气体交换过程,该过程是通过扩散作用完成的.(2)图中所示与外界相连的4条途径中,1表示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排出人体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2表示的是尿的排出,3表示细胞内代谢物质的排出.4表示排便,排出的是未经消化吸收的粪便.其中属于排泄的是 1、2、3.(3)患肩周炎,对其静脉注射消炎药,药物到达病灶经过的途径是上肢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A)→右心室(B)→肺动脉→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C)→左心室(D)→主动脉→上肢动脉→组织周围的毛细血管→病灶,所以,患肩周炎,对其静脉注射消炎药,药物到达病灶共经过A腔1次.(4)血液流经肾脏时由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肾静脉②和肾动脉①相比较,②肾静脉中氧气、无机盐、尿素等含量明显降低.(5)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其主要特点是小肠细长,内表面有很多环行皱襞,皱襞上的小肠绒毛.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6)心脏跳动一次,就是心脏收缩和舒张各一次.心脏每次跳动的过程是这样的:先是两个心房收缩.此时两个心室舒张;接着两个心房舒张两个心室收缩;然后心房和心室同时舒张.所以在C腔从开始舒张到舒张结束的这一时间段内,D腔的状态是先收缩后舒张.<br />所以答案是:(1)扩散作用;(2)123;(3)1;(4)氧气、无机盐、尿素等;(5)内表面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小肠绒毛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6)先收缩后舒张.<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血液循环的途径,需要了解循环途径:体循环是血液从左心室出发回到右心房,肺循环是血液从右心室出发回到左心房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产药用胶囊的原料食用明胶是一种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天然营养型食品增稠剂,它主要足用新鲜的猪、牛等动物原皮加工而成.而某些黑心企业用重金属铬严重超标的工业明胶代替食用明胶生产药用胶囊.食用后,会对人体某些器官造成损伤.<br />(1)铬中毒易引起肝细胞损伤,这类患者可能表现出厌食富含脂肪的食物,原因是&#xa0;&#xa0;&#xa0; .<br />(2)食用明胶中的蛋白质,主要来源于皮肤结构中的&#xa0;&#xa0;&#xa0; , 参与消化该物质的消化液有&#xa0;&#xa0;&#xa0; .<br />(3)若铬损伤人体细胞内的DNA,可能引发细胞发生的变化是&#xa0;&#xa0;&#xa0; .<br />(4)某中毒者的尿液中检测到红细胞和蛋白质,由此推断患者肾脏的&#xa0;&#xa0;&#xa0;受到损伤.请简要写出铬被人体吸收后,随血液到达肾脏的途径:胃、肠、&#xa0;&#xa0;&#xa0; .</p></div></div>
<div><p>【答案】<br />(1)胆汁的分泌受影响,从而影响了对脂肪的消化<br />(2)真皮;胃液、肠液、胰液<br />(3)基因突变、癌变、染色体变异等<br />(4)肾小球;肝脏、右心房、右心室、肾脏<br />【解析】解:(1)肝脏分泌的胆汁,可以乳化脂肪,促进脂肪的消化.所以铬中毒易引起肝细胞损伤,这类患者可能表现出厌食富含脂肪的食物,原因是胆汁的分泌受影响,从而影响了对脂肪的消化.(2)食用明胶,胶原蛋白煮后的产物,从动物鲜皮、骨料内提胶,经过蒸发、干燥而混合形成成品.其中的蛋白质主要来源于皮肤结构的真皮;蛋白质在胃分泌的胃液中进行初步的消化,然后小肠内的肠液和胰液对其进行彻底的消化,消化成氨基酸.(3)若铬损伤人体细胞内的DNA,可导致遗传基因发生突变,当生殖细胞中的DNA受到损伤时,后代继承母体改变了的基因,导致有缺陷的后代.机体的免疫系统对核辐射损伤很敏感,主要表现在核辐射会诱导免疫细胞凋亡.(4)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因此正常人的尿液中是不含蛋白质和血细胞的,只有肾小球发生病变、通透性增大时,蛋白质和血细胞才会进入肾小囊中,而肾小管对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进行重吸收,这些物质就会随尿液排出.因此尿液中有红细胞和蛋白质的肾炎病人,可能是肾小球发生了病变.<br />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br />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br />根据肺循环和体循环的途径可知:铬被人体吸收后,随血液到达肾脏的途径:胃、肠→肝脏→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肾动脉→肾脏.<br />所以答案是:(1)胆汁的分泌受影响,从而影响了对脂肪的消化;(2)真皮;胃液、肠液、胰液;(3)基因突变、癌变、染色体变异等;(4)肾小球;肝脏、右心房、右心室、肾脏.<br />【考点精析】掌握食物的消化和血液循环的途径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循环途径:体循环是血液从左心室出发回到右心房,肺循环是血液从右心室出发回到左心房.</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根据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实验”完成下列练习<br />(1)你对该实验作出的假设是&#xa0;&#xa0;&#xa0;;<br />(2)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该实验的实验条件应设置为:&#xa0;&#xa0;&#xa0;;<br />(3)收集唾液前应先用清水漱口,这样做的目的是&#xa0;&#xa0;&#xa0;;<br />(4)请你猜想两实验组在滴入碘液后分别出现的现象:①&#xa0;&#xa0;&#xa0;;②&#xa0;&#xa0;&#xa0;;<br />(5)结论:&#xa0;&#xa0;&#xa0; .</p></div></div>
<div><p>【答案】<br />(1)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br />(2)隔水加热的水温是37℃<br />(3)唯一变量,防止干扰<br />(4)加唾液试管不变蓝;不加唾液的试管变蓝<br />(5)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br />【解析】解:(1)因为是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所以假设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2)消化酶的催化能力受温度的影响,在体温下酶的催化能力最强,因<br />此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该实验的实验条件应设置为隔水加热的水温是37℃.(3)收集唾液前应先用清水漱口,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清除口腔内的黏液,使唯一变量,防止干扰.(4)该实验探究的是唾液淀粉酶的作用,因此要以唾液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通过实验可以知道:两实验组在滴入碘液后分别出现的现象:①加唾液试管不变蓝,因为淀粉已被消化;②不加唾液的试管变蓝,因淀粉未被消化,遇碘变蓝.(5)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br />所以答案是:(1)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2)隔水加热的水温是37℃;(3)唯一变量,防止干扰;(4)加唾液试管不变蓝;不加唾液的试管变蓝;(5)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食物的消化的相关知识,掌握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以及对科学探究的过程的理解,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世纪学校八级(下)开学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