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双语学校八年级(下)第一次达清生物试卷(A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体内能分泌胆汁的消化腺是( )<br />A.肝脏<br />B.唾液腺<br />C.肠腺<br />D.胰岛</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成人的肝脏重约1.5kg,大部分位于腹腔的右上部,肝脏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分泌胆汁、代谢功能和解毒功能等.<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掌握食物的消化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手术结扎小狗的胰管,正常进食后,小狗将出现的症状是( )<br />A.生长发育立即停止<br />B.血糖浓度明显偏高,出现糖尿<br />C.消化不良<br />D.尿量减少</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促进生长发育是甲状腺激素的功能,A错误;<br />B、激素分泌后直接进入血液或组织液,不通过导管,故血糖浓度正常,B错误;<br />C、结扎小狗的胰管,使分泌的消化液不能进入消化道,故会造成消化不良,C正确;<br />D、结扎小狗的胰管后只是影响了胰液的排出,尿液量和体温不会改变,D错误.<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激素调节,掌握激素有内分泌腺分泌,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不通过导管,直接进入到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部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不能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是( )<br />A.唾液<br />B.肠液<br />C.胃液<br />D.胰液</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参与消化食物的消化液有口腔中的唾液、胃里的胃液、小肠中的肠液、胰液和胆汁,唾液中只含有能够初步消化淀粉的酶,胃液中只含有能够消化蛋白质的胃蛋白酶,肠液和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能够促进脂肪的消化.因此不能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是胃液.<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食物的消化,需要了解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化学性消化的是( )<br />A.牙齿将食物嚼碎<br />B.唾液使饭中的淀粉变成有甜味的麦芽糖<br />C.胃肠蠕动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br />D.舌头搅拌使食物与唾液混合并吞入食道</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A、牙齿将食物嚼碎,食物只发生了形状上的变化,并没有新物质生成,故不属于化学性消化,故不符合题意;<br />B、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生成了新物质麦芽糖,故属于化学性消化,故符合题意;<br />C、食物与消化液混合,没有新物质生成,故属于物理性消化,故不符合题意<br />D、舌的搅拌,食物只是发生了形状上的变化,并没有新物质生成,故不属于化学性消化,;<br />故不合题意;<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食物的消化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A、B、C、D所示为某同学设计的检验唾液淀粉酶作用的系列试验装置.请仔细分析后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6/94a484b4/SYS201702111651334183809785_ST/SYS201702111651334183809785_ST.001.png" width="441" height="13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图A中1、2号试管内的浆糊是用   加水煮沸后制成的.<br />(2)图B的2号试管内加入2mL唾液的话,1号试管内加入清水的量应该是    , 1号试管在实验中起到   作用.<br />(3)图C是将两只试管同时放入烧杯中水浴保温,为使实验现象明显的话应该让水温保持在   ℃,理由是    .<br />(4)图中D表示向1、2号试管都加入    , 如果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完全分解的话,1、2号试管的现象分别是    ,     .</p></div></div>
<div><p>【答案】<br />(1)淀粉<br />(2)2mL;对照<br />(3)37;唾液淀粉酶在该温度下活性最强<br />(4)碘液;变蓝色;不变蓝色<br />【解析】解:(1)向1、2号试管内加入的浆糊是用淀粉和水通过搅拌、煮沸制成的.(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该实验是以唾液为变量设置的一组对照实验,因此若2号试管内加入2mL唾液的话,1号试管内加入等量的清水,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3)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高温和低温都会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在人体内酶的活性最高,这说明在37℃左右酶的催化作用最强,因此实验过程中应将装置放在37℃的水中进行水浴.(4)淀粉遇碘变蓝色,实验中常用碘液来检验淀粉的存在;因此图中D表示向1、2号试管中加入的都是碘液;2号试管中含有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1号试管中没有唾液,淀粉没有变化,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比较1号试管和2号试管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br />所以答案是:(1)淀粉;(2)2ml;对照;(3)37;唾液淀粉酶在该温度下活性最强(4)碘液;变蓝色;不变蓝色<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食物的消化和科学探究的过程,需要了解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