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芜市汪洋中学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对于生长在农田中的青蛙来说,它的生活环境指( )<br />A.农田中的植物、蛇、昆虫等<br />B.阳光、空气、水、土壤等<br />C.上述A项和B项的总和<br />D.上述A项和B项的总和以及其它青蛙</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生物生存的环境不仅仅是指生存的地点还包括周围影响其生活的各种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各种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D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D</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若一个鱼缸中只有金鱼和金鱼藻两种生物,那么影响金鱼生活的生物因素是( )<br />A.水<br />B.阳光<br />C.空气<br />D.金鱼藻</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水、阳光、空气都是影响金鱼生活的非生物因素,金鱼藻是影响金鱼生活的生物因素。</p><p>所以答案是:D</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研究“响尾蛇是如何跟踪它放走的猎物的?”的实验中,科学家提出: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受伤的猎物。这属于实验研究的哪一步骤( )<br />A.发现并提出问题<br />B.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br />C.做出假设<br />D.分析实验现象</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在“响尾蛇是如何跟踪它放走的猎物的”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响尾蛇的舌能感受空气中的气味,响尾蛇在捕食时有个特性,就是捕获猎物后,并不马上吞下,而是放猎物逃走,过一段时间后,再去追寻和吞食;因响尾蛇的视力不好,它的眼只能感受可见光,而不能看清物体,因此它需要用舌去感受自己的毒液的气味,进而追捕猎物;因此在“响尾蛇如何追寻它放走的猎物”的实验研究中,科学工作者设置的一组实验里两只死老鼠的唯一区别是:是否被响尾蛇袭击过而中毒。 因此,该试验作出的假设是: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受伤的猎物的,C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C</p><p>【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爬行动物和科学探究的过程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体表覆盖有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心室内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产羊膜卵;体温不定;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br />A.缺氮时植株矮小<br />B.秋末有的树木纷纷落叶<br />C.蝗虫具有保护色<br />D.鹿、兔遇到敌害时快速奔逃</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秋末有的树木纷纷落叶,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因进行蒸腾作用的热量散失,避免因温度过低而冻伤甚至冻死,因此秋末有的树木纷纷落叶是植物对冬季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蝗虫具有保护色,不容易被敌害发现,是蝗虫对环境的一种适应;鹿、兔遇到敌害时快速奔逃,有利于鹿、兔保护自己,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含氮的无机盐的作用能促使植物的茎、叶(营养生长)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氮素不足,植株就矮小,下部叶片首先缺绿变黄,逐步向上扩展,叶片簿而黄.植物缺氮生长发育不良不属于适应环境,A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A</p><p>【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适应: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深海没有植物生存主要受哪种因素的影响( )<br />A.阳光<br />B.温度<br />C.气体<br />D.盐度</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有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有红光也有蓝紫光,有利于绿藻利用,所以是绿藻;往下一些红光穿透性不强被海水吸收,能利用起来用作光合作用的只剩蓝紫光,褐藻有利于吸收蓝紫光,是褐藻;再往下,蓝紫光也被吸收一部分,是红藻;最深处没有光,因此没有植物生存,只有一些硫化菌,因此阳光影响海水中植物的分布。</p><p>所以答案是:A</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水圈的大多数生物生活在距海平面( )以内的水层中。<br />A.150米<br />B.200米<br />C.250米<br />D.100米</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有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有红光也有蓝紫光,有利于绿藻利用,所以是绿藻;往下一些红光穿透性不强被海水吸收,能利用起来用作光合作用的只剩蓝紫光,褐藻有利于吸收蓝紫光,是褐藻;再往下,蓝紫光也被吸收一部分,是红藻;最深处没有光,因此没有植物生存,只有一些硫化菌。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阳光分布较多,生长了大量的浮游植物,因此适合以浮游植物为食的动物的生存,故生物大部分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p><p>所以答案是:A</p><p>【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掌握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四位同学针对食物链“绿色植物→食草昆虫→食虫鸟”发表了他们的见解,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br />A.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br />B.食草昆虫和食虫鸟都是消费者<br />C.保护鸟类对人类有利<br />D.食物链本身就是生态系统</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在食物链"绿色植物食草昆虫食虫鸟"中,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食草昆虫和食虫鸟它们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都是消费者,AB不符合题意;</p><p>鸟属于消费者,取食害虫,可以维持生态平衡,对人类有益,C不符合题意;</p><p>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组成的,而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属于单纯的食物链不可能构成生态系统,D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D</p><p>【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需要了解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从太空上遥看地球,可见地球呈现出绿、蓝、白三种色彩构成的美丽图案,他们分别属于生物圈的哪个圈层( )<br />A.岩石圈、大气圈、水圈<br />B.水圈、岩石圈、大气圈<br />C.大气圈、岩石圈、水圈<br />D.岩石圈、水圈、大气圈</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绿色是地球上的植物颜色是代表岩石圈,蓝色是海水的颜色,代表水圈、白色是大气在阳光下的白茫茫,代表大气圈。</p><p>所以答案是:D</p><p>【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世纪,由于人类大量使用DDT,使得DDT大量进入海洋,并积累在很多生物体内。你认为下列生物体内DDT含量最高的是( )<br />A.浮游植物<br />B.小虾<br />C.鱼<br />D.企鹅</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营养级越高生物(越靠近食物链的末端),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富集),食物链:浮游植物→小虾→鱼→企鹅,企鹅营养级最高,则它的体内农药含量最多。</p><p>所以答案是:D</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生物圈中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br />A.草原生态系统<br />B.淡水生态系统<br />C.森林生态系统<br />D.海洋生态系统</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雨水降落到森林后,首先会受到树冠的阻留,顺着树干流到地面后,再被盘根错节的树根缠住,又因森林土质疏松,一部分水又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这样从地表直接形成径流的水就减少了许多,不易造成山洪,避免大水冲刷地表导致水土流失,有绿色水库之称。</p><p>所以答案是:C</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甲乙丙分别代表某生态系统中三种生物部分,它们的关系如图所示。那么该系统中属于消费者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23/4aaa299c/SYS201802232303459359778150_ST/SYS201802232303459359778150_ST.001.png" width="88" height="6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甲<br />B.乙<br />C.丙<br />D.乙和丙</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从图中可以看出:乙以甲为食物,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为分解者。因为在生态系统中动物都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物,植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础、最关键的组成成分。B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B</p><p>【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掌握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一个具有稳定性的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最可能是图中( )<br />A.<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23/4aaa299c/SYS201802232303461470408121_ST/SYS201802232303461470408121_ST.001.png" width="110" height="7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B.<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23/4aaa299c/SYS201802232303461470408121_ST/SYS201802232303461470408121_ST.002.png" width="108" height="7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C.<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23/4aaa299c/SYS201802232303461470408121_ST/SYS201802232303461470408121_ST.003.png" width="104" height="8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D.<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23/4aaa299c/SYS201802232303461470408121_ST/SYS201802232303461470408121_ST.004.png" width="111" height="8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而不是静态的平衡,生态系统中任何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其它生物和环境因素的制约,其数量应是呈波浪形的消减状态,不可能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更不可能是一直呈增多状态,因此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草原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是相对稳定在一个水平上。</p><p>所以答案是:D</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示东昌湖内某些生物间的相对数量关系,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你认为该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23/4aaa299c/SYS201802232303474131526901_ST/SYS201802232303474131526901_ST.001.png" width="210" height="11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甲→乙→丙→丁<br />B.丁→丙→乙→甲<br />C.丙→丁→乙→甲<br />D.甲→乙→丁→丙</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由于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并且逐级递减。在食物链前端的生产者物质和能量最多,越往后物质和能量越少。根据能量的多少可以从多到少排序即食物链的顺序。因此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丙→丁→乙→甲。</p><p>所以答案是:C</p><p>【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渐递减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对各类生态系统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br />A.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但其调节能力差<br />B.草原上生活着多种动物,其中主要是两栖类动物<br />C.天然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可循环流动<br />D.任何自然生态系统中,分解者都是必不可少的</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调节能量越强,反之,越弱.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繁多,成分复杂,食物链、食物网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强,因此维持生态平衡的能力强。A不符合题意;</p><p>B、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草原上的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有的草原上有少量的灌木丛。由于降雨稀少,乔木非常少见。那里的动物与草原上的生活相适应,大多数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行为特点,草原上啮齿目动物特别多,它们几乎都过着地下穴居的生活,草原上视野开阔,动物挖洞穴居有利于逃避敌害,是对草原环境的一种适应。由于缺水,在草原生态系统中,两栖类和水生动物非常少见。B不符合题意;</p><p>C、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输入),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光能沿着食物链的单向传递叫做能量流动.可见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不可循环流动。C不符合题意;</p><p>D、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在任何自然生态系统中是必不可少的。D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D</p><p> </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23/4aaa299c/SYS201802232303476911705539_ST/SYS201802232303476911705539_ST.001.png" width="179" height="15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该生态系统有几条食物链?<br />(2)食物网中,数量最多是    , 最少的生物是    , 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br />(3)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分析,图中的草属于    , 蛇、鼠、鹰等动物属于   ,要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包括   和    。<br />(4)如果工厂排放的有害物质进入此生态系统,含有害物质最多的是哪种生物?<br />(5)在该生态系统中,大量的捕杀狐和蛇,则一段时间内   的数量会增加,造成植被减少。<br />(6)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br />(7)该食物网和   一起,构成了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br />(8)鹰和蛇之间存在着两种关系,一种是捕食关系,另一种是   关系。<br />(9)根据   作为分类依据,可将图中的生物分为两大类,一类是    部分,另一类是   部分。</p></div></div>
<div><p>【答案】<br />(1)5<br /><br />(2)草,鹰,太阳能<br />(3)生产者,消费者,非生物,分解者<br />(4)鹰<br /><br />(5)鼠<br />(6)草→鼠→蛇→鹰<br />(7)分解者<br />(8)竞争<br />(9)形态结构,植物,动物<br />【解析】解:(1)(6)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这种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能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图中草是生产者,图中的食物链有:①草→兔→鹰、②草→兔→狐、③草→鼠→狐、④草→鼠→鹰、⑤草→鼠→蛇→鹰共5条.在生态系统中,如食物链:草→兔→鹰,兔吃草,草进行光合作用储存的物质和能量就进入了兔的体内,鹰吃兔,兔体内储存的物质和能量就到了鹰的体内。因此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营养级越多,食物链越长,因此最长的一条是:草→鼠→蛇→鹰。(2)物质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营养级越低,获得的物质能量越多,生物的数量也越多;营养级越高,获得的物质能量越少,生物的数量也越少。所以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草。最少的生物是鹰,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3)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分析,图中的草属于生产者,蛇、鼠、鹰等动物属于消费者,要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包括非生物和分解者。(4)如果工厂排放的有害物质进入此生态系统,含有害物质最多的是鹰。(5)在该生态系统中,大量的捕杀狐和蛇,则一段时间内鼠的数量会增加,造成植被减少。(7)该食物网和分解者一起,构成了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8)鹰和蛇之间存在着两种关系,一种是捕食关系,另一种是竞争关系。(9)根据形态结构作为分类依据,可将图中的生物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植物部分,另一类是动物部分。</p><p>所以答案是:(1)5(2)草;鹰;太阳能(3)生产者;消费者;非生物;分解者(4)鹰(5)鼠(6)草→鼠→蛇→鹰(7)分解者(8)竞争(9)形态结构;植物;动物</p><p>【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渐递减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生态系统4种组成成分的关系图解,B是二氧化碳。请据图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23/4aaa299c/SYS201802232303480008561252_ST/SYS201802232303480008561252_ST.001.png" width="157" height="11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A,C,D分别是生态系统的哪三类生物组成成分,<br />A     ,C     , D     .<br />(2)本生态系统中B为    (成分),能够参与食物链的是    , 其中   作为食物链起点,通过    (生理活动)为自己及其它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br />(3)本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   开始的。<br />(4)图中A→B的过程是通过    (生理活动)实现的;B→A的过程是通过   (生理活动)实现的。</p></div></div>
<div><p>【答案】<br />(1)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br />(2)非生物,A和D,A,光合作用<br />(3)太阳能<br />(4)呼吸作用,光合作用<br />【解析】解:(1)A、C、D分别是生态系统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br />(2)本生态系统中B为非生物因素,能够参与食物链的是A生产者和D消费者,期中A生产者作为食物链起点,通过光合作用为自己及其它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br />(3)本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从A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br />(4)图中A→B的过程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B→A的过程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br />所以答案是:(1)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br />(2)非生物;A和D;A;光合作用<br />(3)太阳能<br />(4)呼吸作用;光合作用<br />【考点精析】利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渐递减;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p></div>
题型:实验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完善实验“生态系统及稳定性的探究”<br />探究目的:初步学会观察和研究人工生态系统。<br />实验材料:带瓶塞的透明玻璃瓶、凡士林、金鱼藻、绿萍、虾、螺蛳、细沙、河水、不透光的盒子。<br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A.B瓶置于有光条件下,C瓶用不透光的盒子罩住)。请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23/4aaa299c/SYS201802232303483343818375_ST/SYS201802232303483343818375_ST.001.png" width="453" height="14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针对“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影响吗?这个问题,请你作出假设:   。<br />(2)对(1)所提出的问题,应选择   瓶与B瓶进行对照实验。<br />(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    开始的。<br />(4)在A,B,C三个生态瓶中,生态系统维持时间最长的应该是   瓶。</p></div></div>
<div><p>【答案】<br />(1)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影响<br />(2)C<br />(3)太阳能<br />(4)B<br />【解析】解:一般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就越稳定.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在生态系统中阳光这一非生物因素的作用是为生物生存提供适宜的温度,也是光合作用的条件。<br />(1)针对“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影响吗?这个问题,作出的假设是: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影响。<br />(2)因为B和C两个装置只有光照一个条件不同,所以应选择C瓶与B瓶进行对照实验。<br />(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br />(4)因为在三个瓶中,B瓶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最多,且在有光环境中,所以在A.B.C三个生态瓶中,生态系统维持时间最长的应该是B瓶。<br />所以答案是:(1)光对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影响。(或光对生态系统稳定性无影响)(2)C(3)太阳能(4)B<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科学探究的过程,需要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