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9:39:02

广东省江门市景贤学校八年级(下)开学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胎儿与母体交换物质的场所( )<br />A.输卵管<br />B.脐带<br />C.胎盘<br />D.卵巢</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因此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是胎盘.胚胎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6/5f419fbc/SYS201702111650185334768570_DA/SYS201702111650185334768570_DA.001.png" width="78" height="3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胎盘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6/5f419fbc/SYS201702111650185334768570_DA/SYS201702111650185334768570_DA.001.png" width="78" height="3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母体.<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婴儿的诞生的相关知识,掌握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发育成胚泡,胚泡移到子宫内,在子宫内膜种植下来,称为怀孕;胚泡继续细胞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胚胎;怀孕后8周左右,胚胎发育成胎儿,呈现出人的形态;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以及对人的生殖的理解,了解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也是种族延续的过程.</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由猿进化到人的关键第一步是( )<br />A.直立行走<br />B.使用工具<br />C.制造工具<br />D.产生语言</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林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人类的起源的相关知识,掌握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以及对人类的进化的理解,了解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良好的饮食习惯与合理均衡的营养能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下列饮食习惯中,错误的是( )<br />A.一日三餐,按时进餐<br />B.不暴饮暴食,不挑食、偏食<br />C.合理膳食,荤素搭配<br />D.不吃早餐,吃好午餐和晚餐</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必须保证每日三餐,按时进餐.在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30%、40%、30%左右.该选项是合理的饮食习惯.<br />B、由于暴饮暴食或过度的摄入特定的营养素而造成的营养过剩或会引起胃、肠功能紊乱;人体生长发育需要合理营养,由于各种食物所含营养物质的种类不同和含量不同,因此,长期偏食、挑食容易造成营养不良.不偏食、不挑食能够保证人体获得全面合理的营养.该选项是合理的饮食习惯.<br />C、为了做到合理营养,按“平衡膳食宝塔”均衡摄取五类食物,以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该选项是合理的饮食习惯.<br />D、不吃早餐,上午时营养物质和能量无法满足身体的需要,长期这样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按时进餐能够保证人体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该选项的饮食习惯是错误的.<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合理营养和合理营养,需要了解合理营养:每日三餐,按时进餐;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均衡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30%、40%、30%;三餐应该按时;要合理补充各种人体所必须的五类食物,可以形象比喻成“平衡膳食宝塔”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组成的,其中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下列有关肺泡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br />①肺泡数量很多 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br />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④肺泡分布广泛.<br />A.①②③<br />B.①③④<br />C.②③④<br />D.①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在人体的呼吸系统中,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构成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肺泡.①肺泡数量很多,气体交换的效率高;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利于进行气体交换;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气体交换. <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呼吸系统的组成和肺泡与外界气体的交换,掌握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由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当吸入的空气到达肺泡时,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随呼气的过程排除体外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时,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 )<br />A.尾鳍内的小静脉<br />B.尾鳍内的小动脉<br />C.毛细血管<br />D.淋巴管</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血管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血管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心脏解剖示意图.图中[一]﹣﹣[四]表示心脏的四个腔,﹣﹣表示与心脏相连的血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6/5f419fbc/SYS201702111650190159900103_ST/SYS201702111650190159900103_ST.001.png" width="132" height="15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是主动脉<br />B.与[三]相连的血管是肺动脉<br />C.含有动脉血的腔是[二]和[四]<br />D.体循环的终点是[一]左心房</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图中结构:一、右心房,二左心房,三、右心室,四、左心室.1、主动脉,2肺动脉,3肺静脉,4下腔静脉,5、上腔静脉.<br />A、1是主动脉,与左心室相连.不符合题意;<br />B、与三右心室相连的是2肺动脉,不符合题意;<br />C、含有动脉血的腔是二左心房和四左心室,不符合题意;<br />D、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即体循环的起点是左心室、终点是右心房,符合题意.<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掌握心脏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由心肌构成;功能: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关健康人体内血液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br />A.血浆中的水占90%,是含量最多的<br />B.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白细胞<br />C.红细胞是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br />D.血小板是血细胞中个体最小的,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A、血浆中的水占90%,可见血浆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A正确;<br />B、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B错误;<br />C、红细胞是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具有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的功能.C正确;<br />D、血小板是血细胞中个体最小的,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D正确;<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血液的组成和功能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视觉形成过程中,形成形成视觉的部位是( )<br />A.视网膜<br />B.大脑皮层<br />C.视神经<br />D.小脑</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视网膜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是视觉感受器;视神经的功能是传导兴奋;小脑的功能是维持躯体的平衡,使运动协调准确;大脑皮层是形成视觉的部位.<br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为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肺泡外包围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6/5f419fbc/SYS201702111650194238335711_ST/SYS201702111650194238335711_ST.001.png" width="234" height="10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br />B.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br />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br />D.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在此处,由于肺泡内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肺泡里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与此相适应,肺泡外包围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肺泡与外界气体的交换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由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当吸入的空气到达肺泡时,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随呼气的过程排除体外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体的每个肾脏是由约100万个肾单位组成的,如图为一个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以下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6/5f419fbc/SYS201702111650196873837273_ST/SYS201702111650196873837273_ST.001.png" width="119" height="16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流入的动脉血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br />B.流出的静脉血中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均较少<br />C.流入的动脉血和流出的静脉血中含氧量均较少<br />D.图中所示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从肾动脉流入肾脏的是动脉血,血液中氧的含量较高,二氧化碳的含量较低.该项不符合题意.<br />B、从肾静脉流出肾脏的是静脉血,尽管尿素等代谢废物排入尿液,但二氧化碳仍存在于血液中;因此,流出肾脏的静脉血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该项不符合题意.<br />C、流入肾脏的动脉血中氧的含量较高,流出肾脏的静脉血中氧的含量较低.该项不符合题意.<br />D、图中肾小球处的箭头表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处的箭头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该项符合题意.<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掌握肾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肾脏位于人体腹腔后壁脊柱的两侧,左右各一个,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 )<br />A.传入神经<br />B.传出神经<br />C.反射弧<br />D.感受器</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适宜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应当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体的内分泌腺构成了内分泌系统,下列不属于内分泌腺的是( )<br />A.肾上腺<br />B.唾液腺<br />C.卵巢<br />D.胸腺</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人体内有许多腺体,其中有些腺体没有导管,它们的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这类腺体叫做内分泌腺.如垂体、甲状腺、胸腺、胰岛、肾上腺、性腺(睾丸和卵巢)等.有些腺体如汗腺、唾液腺、肝脏等,它们的分泌物可以通过导管排出去,这类腺体叫做外分泌腺.<br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6/5f419fbc/SYS201702111650198488388759_ST/SYS201702111650198488388759_ST.001.png" width="411" height="4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参与①过程的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br />B.通过②过程不能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br />C.人类减少对③的依赖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br />D.碳在无机环境和各种生物之间以碳酸钙的形式循环</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呼吸作用吸收空气中的氧将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图中①能释放产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所以图中①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分解者将生物遗体和排出物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参与①过程的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不符合题意;<br />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图中②吸收大气的二氧化碳,图中②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通过②过程能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故不符合题意;<br />C、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森林被砍伐,绿色植被被破坏;措施是:多植树造林; 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开发利用新能源.符合题意;<br />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和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动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吸收氧气和水;细菌、真菌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碳在无机环境和各种生物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不符合题意.<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呼吸作用的实质和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⑴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⑵引起植物人类生病,脚气和细、真菌没关系(是缺维生素B导致的)⑶与生物共生,比如: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植物共生形成根瘤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中,体内有脊柱的是( )<br />A.海葵<br />B.梭子蟹<br />C.蜻蜓<br />D.海马</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海葵属于腔肠动物、梭子蟹、蜻蜓属于节肢动物,体内都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海马属于鱼类,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分类的依据与方法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动物形态结构特点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br />A.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臼齿,盲肠发达,与其吃植物的习性相适应<br />B.家鸽具有喙,是其适于飞行的主要原因<br />C.鱼鳃内含有丰富的血管,有利于鱼在水中呼吸<br />D.节肢动物体表的外骨骼,可防止体内水分蒸发</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A、兔属于草食性哺乳动物,牙齿分化为门齿、臼齿,盲肠发达,与其吃植物的习性相适应,正确.<br />B、家鸽具有喙,是其适于飞行生活无关,错误.<br />C、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鳃内含有丰富的血管,有利于鱼在水中呼吸,正确.<br />D、节肢动物体表的外骨骼,可防止体内水分蒸发,正确.<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掌握鱼的主要特征和鸟的主要特征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鸟类有喙无齿,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骨中空,内充空气,心脏分四腔,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生殖为卵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家鸽的呼吸系统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6/5f419fbc/SYS201702111650200440771471_ST/SYS201702111650200440771471_ST.001.png" width="205" height="13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②和③都能进行气体交换<br />B.气体进入体内的途径是①→②→③<br />C.①是气管②是肺③是气囊<br />D.家鸽飞行时,吸气和呼气时都可进行气体交换</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家鸽的体内有许多②气囊,这些气囊与③肺想通,在飞行时,当两翼举起气囊扩张,外界的气体进入肺和气囊,在肺内进行一次气体交换.当两翼下垂时,气囊收缩,气囊里的气体进入肺完成第二次气体交换后排出体外,所以每呼吸一次进行气体交换两次.这样的呼吸方式叫双重呼吸,它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气囊只能贮存气体.家鸽飞行时,吸气和呼气时都可进行气体交换,故D符合题意.<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鸟的主要特征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鸟类有喙无齿,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骨中空,内充空气,心脏分四腔,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生殖为卵生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扁形动物的是( )<br />A.蛔虫、<br />B.蛲虫<br />C.日本血吸虫<br />D.沙蚕</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B、蛔虫和蛲虫的身体细长,两端尖细,不分节,表有角质层,有原体腔,都属于线形动物.<br />C、血吸虫的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无体腔,有口无肛门,属于扁形动物;<br />D、沙蚕的身体有许多环形的体节构成,属于环节动物.<br />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表示关节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6/5f419fbc/SYS201702111650201958645882_ST/SYS201702111650201958645882_ST.001.png" width="127" height="11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结构③中的滑液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br />B.骨与骨通过关节等方式相连形成骨骼<br />C.结构②是骨骼肌<br />D.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结构③是关节腔,其中的滑液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A正确.<br />B、骨与骨通过关节等方式相连形成骨骼,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称为骨骼肌.B正确.<br />C、结构②是关节囊,不是骨骼肌,C错误.<br />D、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正确.<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利用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运动时,肌肉的收缩、舒张牵引着骨绕着关节运动,因此,在运动中,骨是杠杆,关节是支点,骨骼肌产生运动的动力.</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不能对群体中的个体起到信息交流作用的是( )<br />A.蜜蜂的“8”字摆尾舞<br />B.一只长尾猴发现蛇时会发出一种叫声<br />C.雌蚕蛾的体表腺体能分泌吸引雄虫的性外激素<br />D.草履虫的游动</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br />蜜蜂跳“8”字舞是通过动作告诉其它工蜂蜜源的方向位置;长尾猴发现豹时惊叫是通过声音告诉同伴有危险快跑;蛾类分泌的性外激素是用来吸引异性交配产卵的.因此都属于群体中的信息交流.而草履虫的游动不是群体内的信息交流.<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群体中的信息交流,掌握群体内的不同动物个体之间,通过动物的活动、声音和气味等来传递信息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给养鱼池边浮出水面求食的金鱼喂食.红雀的这种行为是( )<br />①先天性行为 ②学习行为 ③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④由环境因素决定的.<br />A.①③<br />B.②④<br />C.①④<br />D.②③</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给养鱼池边浮出水面求食的金鱼喂食.红雀的这种行为,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相关知识,掌握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甲)小明有一天发现一群蚂蚁在往洞里运食物.<br />(乙)蚂蚁爱吃什么食物呢?<br />(丙)他猜测蚂蚁可能爱吃甜食.<br />(丁)他在一个培养皿的两端分别放上糖和盐,把一只蚂蚁放进培养皿,观察蚂蚁的行为.<br />(戊)最后小明断定蚂蚁喜欢吃甜食.<br />以上叙述哪一个是作出假设( )<br />A.甲<br />B.丙<br />C.丁<br />D.戊</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即: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上述材料中,提出问题,蚂蚁爱吃什么食物呢?然后作出假设:猜测蚂蚁可能爱吃甜食,再进行下一步的实验.<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狼和狐是不同的物种,它们同属于最小的分类单位是( )<br />A.门<br />B.纲<br />C.目<br />D.科</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狼和虎都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食肉目,犬科,狼是犬亚科,狐是狐亚科,可见同属于最小的分类单位是科.<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分类的单位的相关知识,掌握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它们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基本单位是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蒸馒头时,为使馒头暄软多孔,要向面团中加入一些( )<br />A.乳酸细菌<br />B.酵母菌<br />C.青霉<br />D.曲霉</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做馒头或面包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空.可见B符合题意.<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真菌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真菌的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能够产生孢子,孢子能够发育成新的个体;体内没有叶绿素,营养方式属于异养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动物分类的依据是( )<br />A.动物数量的多少<br />B.动物外部形态<br />C.动物内部复杂结构<br />D.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生理功能</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动物数量的多少不是分类的依据.故A错误;<br />B、动物不能单靠外部形态分类,故B错误;<br />C、动物不能单靠内部复杂结构分类,故C错误;<br />D、动物的分类除了比较动物的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故D正确.<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利用分类的依据与方法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牛奶的保鲜可以选用以下哪种方法( )<br />A.巴氏消毒法<br />B.晒干法<br />C.烟熏法<br />D.腌制法</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食品贮存的原理都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如保存牛奶的巴氏消毒法是通过高温灭菌来杀死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可见A符合题意.<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掌握食品保存的常用方法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晒干、风干、盐渍、糖渍、烟熏、酒泡等;现代的食物保存方法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不属于共生现象的是( )<br />A.生活在人的肠道内制造维生素的细菌和人类<br />B.大豆和根瘤菌<br />C.地衣中的真菌和藻类<br />D.寄居蟹与它居住的贝壳</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人的肠道内能够制造维生素的细菌,能够为人体提供维生素,同时,人体为这些细菌提供了生活场所和营养物质,两者之间彼此有利,是共生关系.<br />B、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够固氮的根瘤菌与植物共生,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从而使得植物生长良好,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它们互惠互利,共同生活,是共生关系.<br />C、地衣中的真菌与藻类是一种共生关系,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可以供给藻类水和无机盐.是共生关系.<br />D、寄居蟹与它居住的贝壳,它居住的贝壳不是生物,因此不是共生关系.<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利用细菌和真菌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一个细菌也是一个细胞.它和动植物的细胞都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它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细菌有细胞壁(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细菌生有鞭毛),却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真菌的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能够产生孢子,孢子能够发育成新的个体;体内没有叶绿素,营养方式属于异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红做实验时,用无菌棉擦拭指甲缝,然后轻轻地在培养基上涂抹,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她观察到下列菌落中不属于真菌菌落的是( )<br />A.菌落呈红、褐、绿、黑、黄等不同颜色<br />B.菌落比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br />C.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br />D.菌落比较大,有时表面呈不同的颜色</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细菌菌落特征:菌落较小,形状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易挑起,多为白色;真菌菌落特征:菌落较大、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有时还呈现红色、褐色、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的颜色.因此她观察到的菌落中不属于真菌菌落的是B.<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的相关知识,掌握细菌、真菌生活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适宜温度、水分、生存空间;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些特定的条件,如有些细菌和真菌要氧气生活,有些不要.如:酵母菌发酵不要氧气,是无氧呼吸,乳酸菌制奶也不要氧气.</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竹子地下部分有很多竹鞭,竹鞭分节,节上的芽形成竹笋,有的竹笋长成新的竹子,这样的生殖方式称为( )<br />A.有性生殖<br />B.无性生殖<br />C.嫁接<br />D.扦插</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竹子地下部分有很多竹鞭,竹鞭分节,节上的芽形成竹笋,有的竹笋长成新的竹子,这样的生殖方式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因此称为无性生殖.如果人们截取竹鞭埋在土壤中来繁殖竹子则属于无性繁殖中的扦插.<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植物的无性生殖,掌握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例: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青蛙被称为两栖动物的原因是( )<br />A.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陆地上<br />B.在水中生殖,在陆地上发育<br />C.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br />D.青蛙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青蛙幼年只可以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既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符合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因此被称为两栖动物.故C正确,ABD错误.<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两栖动物,需要了解两栖动物门: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在陆地生活用肺兼用 皮肤呼吸.变态发育,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有辅助呼吸作用,心脏有二心房一心室,体温不恒定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原始大气的成分有( )<br />A.水蒸气、氨、甲烷<br />B.硫化氢、水蒸气、氧气<br />C.氧气、氮气、水蒸气<br />D.水蒸气、甲烷、氧气</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以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硫化氢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可见A符合题意.<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19世纪中叶,生活在英格兰曼彻斯特的桦尺蛾大多是浅灰色的,但一百年后,曼彻斯特变成了一个工业城市,而此时生活在此地的桦尺蛾大多数是深黑色的.桦尺蛾的这种变化是( )<br />A.人工选择的结果<br />B.自然选择的结果<br />C.工业粉尘染黑的结果<br />D.桦尺蛾只产生深色变异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桦尺蛾在自然条件下产生变异类型,其后代有浅灰色桦尺蛾和深黑色桦尺蛾.19世纪中叶,桦尺蛾所处的环境颜色是浅色的,因而浅灰桦尺蛾的体色是与环境颜色一致的,是一种不易被敌害发现的保护色;建工业区100年后,工厂排出的煤烟使环境颜色变深,这时,浅灰色桦尺蛾的体色就与环境颜色形成了反差,成了易被敌害发现的体色,而深黑色桦尺蛾的体色这时反而成了保护色,不易被敌害发现.达尔文认为,自然条件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选择者”,具体的自然条件不同,选择者就不同,选择的结果就不同,在这里,环境的颜色成为了“选择者”,凡是具有有利变异(体色与环境颜色一致)的就被保留下来,具有不利变异(体色与环境颜色不一致)的就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因此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自然选择.<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自然选择学说的相关知识,掌握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下来,不适者被淘汰.</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来判断下列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br />A.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br />B.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br />C.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br />D.在农药的长期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拉马克认为变异是按需要向一定的方向发生的.“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正是拉马克“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的观点的体现,故不符合题意.<br />B、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对变异起选择作用,北极熊的体色是与环境一致的白色,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故不符合题意.<br />C、野兔的保护色是长期与鹰的生存斗争过程中形成的,鹰的锐利目光同样是与野兔的生存斗争过程中形成的,野兔不具有保护色便容易被鹰吃掉,鹰没有锐利的目光就不易发现野兔,在长期的生存斗争和相互选择中,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就形成了.故符合题意.<br />D、害虫的抗药性是农药对害虫的不定向变异选择的结果,不是农药长期作用的结果,故不符合题意.<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自然选择学说(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下来,不适者被淘汰).</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东省江门市景贤学校八级(下)开学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