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9:38:26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观音寺中学八年级(下)开学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r />A.蝴蝶、蜈蚣、蚂蚁和蜘蛛都是自然界中的昆虫<br />B.越低等的动物,数量越少,这是因为它们不适应环境<br />C.对人类而言,没有绝对的有益动物和绝对的有害动物<br />D.大熊猫、东北虎、白鳍豚和丹顶鹤都是我国的“活化石”</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蝴蝶、蚂蚁属于昆虫,蜘蛛属于蛛形纲动物,松属于裸子植物,A错误;<br />B、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因此,低等的生物也是适应环境的;有许多结构简单的低等的生物不但没有被淘汰,而且分布广泛,原因是产生了能适应环境变化的可遗传的有利变异.越低等的动物分布数量越少,这是因为没有产生能适应环境变化的可遗传的有利变异,B错误;<br />C、麻雀捕食昆虫对人类有益,但是麻雀也会吃农作物的种子,因此对人类而言,没有绝对的有益动物和绝对的有害动物,C正确;<br />D、活化石是指任何生物其类似种只存在于化石中,而没有其他现存的近似种类.这些种类曾经从主要的灭绝事件中存活下来,并保留过去原始的特性,如大熊猫、白鳍豚;而东北虎、丹顶鹤不属于活化石,D错误.<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节肢动物(节肢动物门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还要掌握自然选择学说(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下来,不适者被淘汰)的相关知识才是答题的关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马和驴杂交可产下骡,但骡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产生后代,这说明( )<br />A.马和驴是同一种生物<br />B.马和驴是不同种生物<br />C.马和驴可能是同一种生物<br />D.马和驴可能不是同一种生物</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同种生物可以交配并繁衍后代,但与其它生物却不能交配,不能性交或交配后产生的杂种不能再繁衍,因为不同种生物存在生殖隔离,若强行杂交,则产生的受精卵等发育会有各种障碍,所以不同种的生物之间一般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产生后代.因此,马和驴杂交可产下骡,但骡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产生后代,这说明马和驴是不同种生物.<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分类的单位,掌握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它们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基本单位是种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中所在共同分类单位最小的是( )<br />A.虎和狼<br />B.虎和猫<br />C.虎和豹<br />D.虎和蛇</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远,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如图是部分食肉动物的分类系统图解:<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6/5f419fbc/SYS201702111650139677612608_DA/SYS201702111650139677612608_DA.001.png" width="466" height="19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虎和豹属于动物界、哺乳纲、食肉目、猫科;虎属于虎属,豹属于豹属.<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分类的单位的相关知识,掌握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它们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基本单位是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哪项是生物多样性中最直观的体现( )<br />A.物种多样性<br />B.遗传多样性<br />C.生态系统多样性<br />D.环境多样性</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A、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是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最直观、最基本的认识就是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如人类已鉴定出的物种,大约有170多万个,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即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符合题意;<br />B、遗传多样性是指物种种内基因组成的多样性;不符合题;<br />C、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所生存的生态环境类型的多样性,不符合题意;<br />D、环境多样性不是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不符合题意.<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的相关知识,掌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具体体现;基因的多样性:内在实质;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外在形式,相互依赖,互相影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生物多样性价值,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br />A.防止水土流失是直接价值的体现<br />B.开发新药是直接价值的体现<br />C.净化环境是间接价值的体现<br />D.提供食物是潜在价值的体现</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防止水土流失是间接价值的体现,A错误;<br />B、开发新药,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B错误;<br />C、净化环境是间接价值的体现,C正确;<br />D、提供食物是直接价值的体现,D错误.<br />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盐城射阳沿海滩涂建立有国家级的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r />A.保护珍稀鸟类<br />B.迁地保护濒危生物<br />C.就地保护濒危生物<br />D.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A、建立丹顶鹤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对丹顶鹤加强保护,A正确;<br />B、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也叫就地保护,B错误;<br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属于就地保护,C正确;<br />D、建立丹顶鹤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对丹顶鹤和它们的生存环境就地保护.D正确.<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原因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1、栖息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2、人类掠夺性砍伐、捕杀3、环境污染4、生物入侵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类在研究生命起源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说法和理论,下列说法具有科学依据的是( )<br />A.腐草为萤<br />B.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br />C.生命可能来自原始大气<br />D.地球的生命可能从外星球来的</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A、人们根据自己双眼对许多表面现象的观察,如腐草为萤、腐肉会产生蛆等,得出了低等生物是由非生命物质自然产生的.这叫做自然发生论或自生论.没有科学依据,故A错误.<br />B、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生命起源于原始的海洋,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故B正确.<br />C、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地球上原本没有生命,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所以原始生命不可能来自于原始大气,故C错误.<br />D、地球上的生物是由外星人制造的,目前还没有证据来证明.故D错误.<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生物进化的历程中正确的是( )<br />A.从多细胞到单细胞<br />B.从高等到低等<br />C.从简单到复杂<br />D.从陆生到水生</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由分析可知,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历程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的相关知识,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以及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的理解,了解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动物: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性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同一种蝗虫,生活在青草中的体色呈绿色,生活在枯草中的体色呈枯黄色,以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这是( )<br />A.人工选择的结果<br />B.身体被草污染的结果<br />C.自然选择的结果<br />D.生存竞争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达尔文认为,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配偶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蝗虫的体色与环境的颜色相一致,是环境对蝗虫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自然选择学说(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下来,不适者被淘汰).</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埃及古猿头骨化石被认为是人猿同祖的证据之一,是因为( )<br />A.埃及古猿切牙小,尖牙、前磨牙和磨牙都比较大,类似人<br />B.埃及古猿切牙小,尖牙、前磨牙和磨牙都比较大,类似猿<br />C.埃及古猿切牙小,类似人,尖牙、前磨牙和磨牙都比较大,类似猿<br />D.埃及古猿切牙大,类似人,尖牙、前磨牙和磨牙都比较小,类似猿</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化石是研究人类进化的最直接的证据,埃及古猿的门齿小,类似人;犬齿、前臼齿和臼齿都比较大,类似猿,是一种开始用手进食的杂食动物,说明人、猿具有共同的祖先,所以埃及古猿的头骨被认为是猿和人的共同祖先的证据之一.<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化石证据的相关知识,掌握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以水生生物为主;越晚近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以陆生生物为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r />A.动物的运动需要消耗能量,能量来源是食物<br />B.鹰飞行需要的能量是由呼吸作用提供的<br />C.动物运动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能<br />D.萤火虫发光所需的能量来源细胞的光合作用</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骨骼肌组成,运动时需要消耗能量,能量来源是食物,不符合题意.<br />B、鹰飞行需要的能量是由ATP直接提供的,是有呼吸作用提供的,不符合题意.<br />C、肉食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获取能量,植食动物以植物为食获取能量,所以动物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不符合题意.<br />D、动物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符合题意.<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能量的摄取,需要了解人体内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动物运动方式的不同主要是适应( )<br />A.不同的身体结构<br />B.不同的生活环境<br />C.不同的动物种类<br />D.不同的身体大小</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由于自然环境的复杂多变,动物在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运动方式.动物能通过运动主动地、有目的地迅速地改变其空间位置.动物运动的方式也十分复杂多样,主要有:游泳、飞行、爬行、行走等.运动还是动物适应环境的一种方式,动物利用运动来筑巢、迁徙、寻找配偶等.因此,动物运动方式的不同主要是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动物的运动方式(动物的各种运动方式都表现出与其生活环境的相适应).</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和脊椎动物肌肉的收缩和舒张都是在下列哪个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下完成的( )<br />A.运动系统<br />B.神经系统<br />C.神精系统<br />D.生殖系统</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在运动中骨骼肌能收缩和舒张,提供动力,骨在运动中起到杠杆的作用,而关节则是起到支点的作用,三者相互协调,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在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配合下完成运动的每一个动作,从而使动物具有发达的运动能力,有利于觅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运动时,肌肉的收缩、舒张牵引着骨绕着关节运动,因此,在运动中,骨是杠杆,关节是支点,骨骼肌产生运动的动力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防御行为的是( )<br />A.<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6/5f419fbc/SYS201702111650145808901110_ST/SYS201702111650145808901110_ST.001.png" width="121" height="11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狮子捕斑马<br />B.<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6/5f419fbc/SYS201702111650145808901110_ST/SYS201702111650145808901110_ST.002.png" width="121" height="10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兔子保护色<br />C.<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6/5f419fbc/SYS201702111650145808901110_ST/SYS201702111650145808901110_ST.003.png" width="127" height="10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蜜蜂采蜜<br />D.<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6/5f419fbc/SYS201702111650145808901110_ST/SYS201702111650145808901110_ST.004.png" width="119" height="10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鸟育雏</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A、狮子捕斑马属于捕食行为,A错误;<br />B、兔子保护色属于防御性为,B正确;<br />C、蜜蜂采蜜属于捕食行为,C错误;<br />D、鸟育雏属于繁殖行为,D错误.<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动物行为的类型的相关知识,掌握动物行为具有周期性和节律性,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性为、社群行为.</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根据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分析,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br />A.小狗骑车<br />B.黄蜂筑巢<br />C.蜘蛛结网<br />D.蚂蚁觅食</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小狗骑车是通过学习训练得来的行为,属于后天性行为;<br />黄蜂筑巢、蜘蛛结网、蚂蚁觅食,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掌握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回答以下问题:如果这是一个生态系统,从生态系统的组成者,还缺少( )<br />A.非生物成份<br />B.分解者<br />C.消费者<br />D.生产者</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A、材料中非生物部分有菜畦、石井栏、云霄等中所含的土壤、水、空气等因素,不符合题意为错误项.<br />B、材料中有菜等植物,蝉等动物,所以缺少是细菌、真菌等分解者,为正确项.<br />C、材料中有蝉、黄蜂、叫天子等是动物为消费者,不符合题意为错误项.<br />D、题目所给的材料中菜、皂荚树、桑椹、树、草、菜花为植物是生产者,为错误项.<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需要了解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对于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br />A.物质不断循环<br />B.能量不断流动<br />C.生物个体数目不变<br />D.组成成分相对稳定</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生物的种类数量不是不变、而是相对稳定.如草→兔→狐中,草的数量要远大于兔的数量,兔的数量要远大于狐的数量.狐多了,兔就会少,兔少了,狐也会少,狐少了,兔就会多;同样兔少了,草就会多;草多了,兔就会多,兔多了,草就会少,但最终达到草的数量远大于兔的,兔的数量远大于狐的数量,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故C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概述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蚂蚁是怎么样进行通讯的,某实验小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如图:<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6/5f419fbc/SYS201702111650148648179749_ST/SYS201702111650148648179749_ST.001.png" width="140" height="9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①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形成三个小岛,小岛间用两根等长的小木条连接起来,这样蚂蚁只能通过由小木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小岛到达其它的小岛.<br />②先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什么都不放,发现蚂蚁经过几次寻找后,在C岛上找到食物.<br />③小组成员将连接BC岛的“桥”和AB岛的对换,结果发现蚂蚁并没有爬向有食物的C岛,而直接爬向A岛.<br />(1)如果你是该组成员,根据以上探究做出的假设是:蚂蚁是靠&#xa0;&#xa0;&#xa0;传递信息.结论是:&#xa0;&#xa0;&#xa0;<br />(2)蚂蚁群体内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是具有&#xa0;&#xa0;&#xa0;行为的动物.<br />(3)蚂蚁是昆虫,昆虫一般是具有两对翅,&#xa0;&#xa0;&#xa0;对足的节肢动物.<br />(4)“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说明( )<br />A.生物适应环境<br />B.生物影响环境<br />C.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p></div></div>
<div><p>【答案】<br />(1)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br />(2)社会行为<br />(3)三<br />(4)B<br />【解析】解:(1)据材料做出的假设是: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根据实验结果③小组成员将连接BC岛的“桥”和AB岛的对换,结果发现蚂蚁并没有爬向有食物的C岛,而直接爬向A岛.得出结论: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2)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蚂蚁群体内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因此属于社会行为.(3)蚂蚁是昆虫,昆虫一般是具有两对翅,三对足的节肢动物.(4)“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科学探究的过程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观音寺中学八级(下)开学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