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9:37:51

江苏省宜兴市伏东中学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 )<br />A.光<br />B.水<br />C.温度<br />D.湿度</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p><p>所以答案是:C</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是( )<br />A.红红的苹果<br />B.绿色的花萼<br />C.小树的绿色树皮<br />D.绿叶</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植物体的细胞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没有叶绿体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小树的绿色树皮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p><p>所以答案是:C</p><p><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光合作用的实质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用显微镜观察一临时装片时,发现在视野内有明显脏物,移动装片时,脏物不动;转动目镜时,脏物也不动。这说明脏物存在下列哪一结构上? ( )<br />A.目镜<br />B.反光镜<br />C.物镜<br />D.临时装片</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题干中,移动玻片和转动目镜异物不动,说明异物一定在物镜。</p><p>所以答案是:C</p><p>【考点精析】掌握练习使用显微镜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 )既能防治夜盲症,又可以防治软骨病的最佳食品是<br />A.动物肝脏<br />B.标准面粉<br />C.新鲜蔬菜<br />D.胡萝卜</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缺乏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皮肤粗糙等.缺乏维生素D易患佝偻病,即骨软化病,动物的肝脏中含丰富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既可防治夜盲症,又可防治佝偻病。</p><p>所以答案是:A</p><p><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维生素的作用(维生素:人体需求量少,不能供能,但生命活动又必不可少的物质).</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br />A.长江<br />B.江苏省区<br />C.一块麦田<br />D.池塘里的鲫鱼</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温度和水分等.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分解者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江苏省区不属于生态系统。</p><p>所以答案是:B</p><p><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呼吸作用的原料是( )<br />①二氧化碳 ②水 ③氧气 ④有机物<br />A.①②<br />B.③④<br />C.③<br />D.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氧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把储存的有机物里面的能量释放出来,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和氧气,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p><p>所以答案是:B</p><p><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呼吸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生物之间的什么样的关系( )<br />A.捕食<br />B.合作<br />C.竞争<br />D.寄生</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包括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螳螂吃蝉、黄雀吃螳螂,因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p><p>所以答案是:A</p><p>【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掌握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无土栽培营养液中培养的幼苗要比在蒸馏水中培养的幼苗健壮,说明植物生长需要( )<br />A.温度<br />B.水分<br />C.空气<br />D.无机盐</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无机盐,能满足植物生活的需要,因此幼苗长得旺盛幼苗健壮且颜色鲜绿。由此证明,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多种无机盐,无机盐要溶解在水中被运输。</p><p>所以答案是:D</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体检时,小亮的肺活量三次测试的结果分别是:3400mL、3800mL、3600mL,则小亮的肺活量为( )<br />A.3400mL<br />B.3800mL<br />C.3600mL<br />D.400mL</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测量肺活量时,为了减少误差一般测三次,取最大值,因为肺活量是肺的最大通气量。因此小亮同学的肺活量三次测试结果分别是:3400mL、3800mL、3600mL,该同学的肺活量应该是3800毫升。</p><p>所以答案是:C</p><p>【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肺泡与外界气体的交换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由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当吸入的空气到达肺泡时,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随呼气的过程排除体外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br />A.有机物中贮存的化学能<br />B.太阳<br />C.煤和石油中的化学能<br />D.电能</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p><p>所以答案是:B</p><p><br />【考点精析】掌握生态系统概述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能固定太阳能的生物是( )<br />A.大豆、棉花<br />B.猪、羊<br />C.平菇、香菇<br />D.以上都是</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消费者体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须依靠生产者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才能生存,因此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A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A</p><p><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态系统概述的相关知识,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p><p>&#xa0;</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将生物适应环境的方面与具体事例连线:<br />A形态&#xa0;&#xa0;&#xa0; a、有些鸟类随季节的变化而迁徒<br />B结构&#xa0;&#xa0;&#xa0; b、靠昆虫传粉的花朵一般具有鲜艳的颜色或芳香的气味<br />C生理&#xa0;&#xa0;&#xa0; c、水中游泳的动物一般具有鳍或带蹼的足<br />D行为&#xa0;&#xa0;&#xa0; d、绿头鸭吃的食物,经消化吸收后形成残渣,0.5小时后就排出体外</p></div></div>
<div><p>【答案】b;c;d;a<br />【解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动物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也有许多适应性特征,靠昆虫传粉的花朵一般具有鲜艳的颜色或芳香的气味属于形态;有些鸟类随季节的变化而迁徙属于行为;水中游泳的动物一般具有鳍或带蹼的足属于行为;水中游泳的动物一般具有鳍或带蹼的足属于结构方面适应环境;绿头鸭吃的食物,经消化吸收后形成的残渣,0.5小时后就排出体外属于生理适应环境的方面。<br />所以答案是:b;c;d;a</p><p><br />【考点精析】利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适应: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p><p>&#xa0;</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请将下列四种器官(A~ D)与其对应的功能(a~ d),填在下面的横线上。<br />A小肠 &#xa0;&#xa0;&#xa0; a、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意义<br />B胃 &#xa0;&#xa0;&#xa0; b、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br />C肝脏 &#xa0;&#xa0;&#xa0; c、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br />D大肠 &#xa0;&#xa0;&#xa0; d、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p></div></div>
<div><p>【答案】c;a;d;b<br />【解析】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胃分泌胃液,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意义;肝脏分泌胆汁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大肠吸收少量水分、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br />所以答案是:c;a;d;b</p><p><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掌握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胃: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与其结构有关):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大肠:只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即可以解答此题.</p><p>&#xa0;</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请将食物中的主要营养物质与其鉴别方法的对应关系填涂在答题纸相应的题号下。<br />蛋白质 &#xa0;&#xa0;&#xa0; A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br />油脂 &#xa0;&#xa0;&#xa0; B遇高温会凝固成白色的固态物质或燃烧散发出臭味<br />淀粉 &#xa0;&#xa0;&#xa0; C挤压后能在纸上留下“油斑“</p></div></div>
<div><p>【答案】B;C;A<br />【解析】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蛋白质遇高温会凝固成白色的固态物质或燃烧散发出臭味;油脂挤压后能在纸张上留下“油斑”。<br />所以答案是:B;C;A</p><p>&#xa0;</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请将下列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与具体事例之间的对应关系连结起来<br />温度 &#xa0;&#xa0;&#xa0; A、万物生长靠太阳<br />阳光 &#xa0;&#xa0;&#xa0; B、初冬,大雁往南方迁徒<br />水分 &#xa0;&#xa0;&#xa0; C、沙漠里的植物不仅种类稀少。而且植株矮小,根系发达<br />空气 &#xa0;&#xa0;&#xa0; D、大雨造成土壤里水分过多而缺氧,蚯蚓爬到了地面上</p></div></div>
<div><p>【答案】B;A;C;D<br />【解析】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分、空气、土壤等,初冬,大雁往南方迁徙这是温度影响生物;万物生长靠太阳是阳光影响生物;沙漠里的植物不仅种类稀少,而且植株矮小,根系发达是水分影响生物;大雨造成土壤里水分过多而缺氧,蚯蚓爬到了地面上是空气影响生物。<br />所以答案是:B;A;C;D</p><p>&#xa0;</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显微镜的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请在横线上填写对应结构的名称):<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4/04/a8efe131/SYS201802240433244520864275_ST/SYS201802240433244520864275_ST.001.png" width="190" height="17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对物像有放大作用的是&#xa0;&#xa0;&#xa0;和&#xa0;&#xa0;&#xa0;。<br />(2)观察时,首先转动&#xa0;&#xa0;&#xa0; , 使镜筒缓缓下降,直至物镜接近玻片为止。如果物像不够清晰,可以略微转动&#xa0;&#xa0;&#xa0; 。<br />(3)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光线较弱,则应选用的光圈和反光镜是( )<br />A.较大的光圈和平面反光镜<br />B.较大的光圈和凹面反光镜<br />C.较小的光圈和平面反光镜<br />D.较小的光圈和凹面反光镜<br />(4)如果在载玻片上写有“d”,则在显微镜的视野中出现的图像是( )<br />A.“d”<br />B.“p”<br />C.“b”<br />D.“q”</p></div></div>
<div><p>【答案】<br />(1)目镜,物镜<br />(2)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br />(3)B<br />(4)B<br />【解析】(1)对物像有放大作用的是目镜和物镜;<br />(2)观察时,将玻片用压片夹固定后,首先要从侧面看着物镜,以避免物镜压碎玻片标本,然后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直至物镜接近玻片为止,如果物像不够清晰,可以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br />(3)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能提高视野的亮度,因此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br />(4)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d”旋转180度后得到的是“p”。<br />所以答案是:(1)目镜;物镜;(2)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3)B;(4)B</p><p><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练习使用显微镜,需要了解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p>&#xa0;</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其中哪些营养成份需要消化,分别消化成什么?</p></div></div>
<div><p>【答案】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淀粉;蛋白质;脂肪;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br /><br />【解析】人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六大类,水、无机盐、维生素是小分子的物质能够直接被人体消化道吸收,而蛋白质、淀粉和脂肪是大分子物质不溶于水,需经过消化后分别变成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br />所以答案是: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淀粉;蛋白质;脂肪;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p><p><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食物的消化,掌握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即可以解答此题.</p><p>&#xa0;</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为一个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4/04/a8efe131/SYS201802240433250564145886_ST/SYS201802240433250564145886_ST.001.png" width="176" height="14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在此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xa0;&#xa0;&#xa0; , 在该生态系统中,图中没有画出的生物成分是&#xa0;&#xa0;&#xa0;。图中营养环节最少(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xa0;&#xa0;&#xa0;。<br />(2)如该生态系统受到DDT的污染,那么体内积存DDT最多的生物会是&#xa0;&#xa0;&#xa0;。<br />(3)该生态系统能量和有机物都来源于生产者的&#xa0;&#xa0;&#xa0;作用</p></div></div>
<div><p>【答案】<br />(1)绿色植物,分解者(细菌、真菌等分解者),绿色植物→鼠→鹰<br />(2)鹰<br />(3)光合<br />【解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动物属于消费者,因此生在该生态系统中,图中没有画出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构成吃与被吃的关系,图中营养环节最少(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绿色植物→鼠→鹰<br />(2)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积累逐级增多,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多,图中营养级最高的是鹰,所以若如该生态系统受到DDT的污染,那么体内积存DDT最多的生物会是鹰;<br />(3)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因此该生态系统能量和有机物都来源于生产者的光合作用。<br />所以答案是:(1)绿色植物;分解者(细菌、真菌等分解者);绿色植物→鼠→鹰;(2)鹰;(3)光合<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生态系统概述,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4/04/a8efe131/SYS201802240433252970500189_ST/SYS201802240433252970500189_ST.001.png" width="120" height="14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图中作为光合作用原料的是&#xa0;&#xa0;&#xa0;和&#xa0;&#xa0;&#xa0;(填序号)<br />(2)图中A是&#xa0;&#xa0;&#xa0;。<br />(3)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br />(4)此图的背景是一片叶,这是因为&#xa0;&#xa0;&#xa0;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p></div></div>
<div><p>【答案】<br />(1)③,④<br />(2)叶绿体<br />(3)叶绿体<br />(4)叶<br />【解析】(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图中的③水和④二氧化碳;<br />(2)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图中的A叶绿体<br />(3)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br />(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br />所以答案是:(1)③;④;(2)叶绿体;(3)叶绿体;(4)叶</p><p><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光合作用的实质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p>&#xa0;</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植物吸收水分的实验,请据图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4/04/a8efe131/SYS201802240433255282707235_ST/SYS201802240433255282707235_ST.001.png" width="250" height="11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选用大小相等的萝卜条①、②,分别放入A、B两种溶液中(A为浓盐水,B为清水),一段时间后取出(即图中的萝卜条③、④)。发现:萝卜条③与萝卜条①比较,萝卜条③变&#xa0;&#xa0;&#xa0;(填“长”或“短”)了,原因是&#xa0;&#xa0;&#xa0; 。<br />(2)整个实验可以说明:细胞的失水或者吸水取决于细胞周围水溶液与细胞内溶液的浓度差。当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xa0;&#xa0;&#xa0;(选填“大于”或“小于”)细胞内的溶液(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反之,细胞就吸水。<br />(3)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xa0;&#xa0;&#xa0;区。</p></div></div>
<div><p>【答案】<br />(1)短,A中的溶液的浓度大于萝卜内细胞液的浓度<br />(2)小于<br />(3)成熟区<br />【解析】(1)植物吸水还是失水主要取决于细胞内外溶液浓度的大小,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观察比较萝卜条①一③的变化,萝卜条失水了,说明A中的溶液的浓度大于萝卜内细胞液的浓度,A中盛的是浓盐水;(2)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br />(3)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br />所以答案是:(1)短;A中的溶液的浓度大于萝卜内细胞液的浓度;(2)小于;(3)成熟区</p><p>&#xa0;</p></div>

    题型:实验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探究光照或水分对植物生存的影响时,设置了如下表的实验,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margin-left:0.03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tr><td style="width:80.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xa0;</p></td><td style="width:80.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1号幼苗</p></td><td style="width:80.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2号幼苗</p></td><td style="width:80.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3号幼苗</p></td><td style="width:80.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4号幼苗</p></td></tr><tr><td style="width:80.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环境条件</p></td><td style="width:80.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光照充足,适量浇水</p></td><td style="width:80.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遮光,适量浇水</p></td><td style="width:80.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光照充足,不浇水</p></td><td style="width:80.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光照充足,大量浇水</p></td></tr></table><p><br />(1)1号幼苗与2号幼苗所处环境的变量是&#xa0;&#xa0;&#xa0; , 1号与3号、4号幼苗所处环境的变量是&#xa0;&#xa0;&#xa0;。<br />(2)在这个实验中,以&#xa0;&#xa0;&#xa0;号幼苗为对照。<br />(3)将1号幼苗与3号、4号幼苗比较,其中能正常生长的是&#xa0;&#xa0;&#xa0;号幼苗,不能正常生长的是&#xa0;&#xa0;&#xa0;号幼苗,通过这组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xa0;&#xa0;&#xa0;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因素之一。<br />(4)将上述结论综合,可知:&#xa0;&#xa0;&#xa0;等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因素。</p></div></div>
<div><p>【答案】<br />(1)光,水<br />(2)1<br />(3)1,3,水<br />(4)温度、光<br />【解析】(1)1号与2号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有无阳光,1号与3号、4号幼苗所处环境的变量是水分;<br />(2)在这个实验中,以1号幼苗为对照;<br />(3)3号与1号有唯一变量--水,而1号实验青菜幼苗生长健壮,3号实验青菜幼苗不能正常生长,这组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水影响植物生存的因素之一;(4)植物生存还需要一定的温度,因此可以探究温度对植物生存的影响。<br />所以答案是:(1)光;水;(2)1;(3)1;3;水;(4)温度、光</p><p><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的相关知识,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p>&#xa0;</p></div>

    题型:实验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表示“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过程,请据此回答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4/04/a8efe131/SYS201802240433258611387283_ST/SYS201802240433258611387283_ST.001.png" width="546" height="11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请补充完整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B→&#xa0;&#xa0;&#xa0;→G→C→A→E→&#xa0;&#xa0;&#xa0;。<br />(2)实验前,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xa0;&#xa0;&#xa0;。<br />(3)该实验经E处理后,叶片&#xa0;&#xa0;&#xa0;(填“遮光”或“未遮光”)部分呈蓝色。<br />(4)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说明&#xa0;&#xa0;&#xa0;是绿色植物制造淀粉等有机物的条件。</p></div></div>
<div><p>【答案】<br />(1)F,D<br />(2)使叶片内原有的淀粉消耗掉<br />(3)未遮光<br />(4)光<br />【解析】(1)该实验的方法步骤:暗处理→遮盖后,光照射→几小时后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液→冲洗观察叶色现象,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B→F→G→C→A→E→D;<br />(2)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使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转运和消耗掉,以排除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所检测到的淀粉是实验过程中形成的;<br />(3)叶片遮光部分无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色;不遮光部分有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变蓝色;(4)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说明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淀粉等有机物的条件。<br />所以答案是:(1)F;D;(2)使叶片内原有的淀粉消耗掉;(3)未遮光;(4)光</p><p><br />【考点精析】掌握光合作用的实质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p><p>&#xa0;</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什么新疆吐鲁番的哈密瓜品质好,特别甜?</p></div></div>
<div><p>【答案】新疆的昼夜温差大,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旺盛,积累的有机物多,夜晚温度低,呼吸作用减弱,消耗的有机物少<br /><br />【解析】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旺盛,积累的有机物多,夜晚温度低,呼吸作用减弱,消耗的有机物少,因此昼夜温差大可以使植物积累更多的有机物;新疆的昼夜温差大,哈密瓜特别甜,就是因为白天光合作用旺盛、夜晚呼吸作用微弱。<br />所以答案是:新疆的昼夜温差大,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旺盛,积累的有机物多,夜晚温度低,呼吸作用减弱,消耗的有机物少</p><p><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光合作用的实质和呼吸作用的实质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p>&#xa0;</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甲瓶装有萌发的种子,乙瓶装有等量的煮熟的种子,把甲、乙2个瓶放在温暖的地方。24小时后,观察蜡烛在甲、乙2个瓶中的燃烧情况。蜡烛在甲、乙两瓶中燃烧情况是否一样?为什么?</p></div></div>
<div><p>【答案】不一样;乙瓶中的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里面的氧气比甲的多<br /><br />【解析】甲瓶装有萌发的种子,乙瓶装有等量的煮熟的种子,这样甲乙两瓶形成对照实验.甲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而乙瓶中的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里面的氧气比甲的多,因此甲瓶中蜡烛会燃烧通过这个实验验证了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时吸收(消耗)氧气。<br />所以答案是:不一样;乙瓶中的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里面的氧气比甲的多<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呼吸作用的实质,需要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实验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为某同学设计的探究种子萌发的实验。在A、B两个烧杯中,分别放入等量的清水,在两根相同的玻璃棒上各捆上3颗完整的大豆种子,并分别编号。将A烧杯放在温度适宜的恒温箱中,B烧杯中放人冰块,数天后观察。<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4/04/a8efe131/SYS201802240433261919967330_ST/SYS201802240433261919967330_ST.001.png" width="147" height="9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该同学提出的假设<br />(2)在6颗种子中,你认为&#xa0;&#xa0;&#xa0;号种子能够萌发。如果该种子也没有萌发,则可能的原因是&#xa0;&#xa0;&#xa0;。<br />(3)该实验方案实际上包括三组对照实验,其中②与⑤对照组主要探究的是&#xa0;&#xa0;&#xa0;。<br />(4)该实验设计中存在的一个缺陷是&#xa0;&#xa0;&#xa0;。</p></div></div>
<div><p>【答案】<br />(1)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br /><br />(2)②,胚死亡或处于休眠期<br />(3)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br />(4)每组实验只有一粒种子<br />【解析】(1)由该同学设计的实验可以看出6粒种子分别在不同温度、水分、空气情况下进行种子萌发的探究实验,可知该同学要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所以假设可为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br />(2)在实验中只有②号瓶中的种子满足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所以只有②号瓶中的种子可能萌发,如果该种子也没有萌发,就不是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的影响了,则可能的原因是自身原因不满足(胚不完整、不活)或正处于休眠期;<br />(3)由于探究实验变量的惟一性,该实验方案中实际上包括三组对照实验,其中②与⑤对照组有唯一变量--温度,主要探究的是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②与①对照组有唯一变量--水分,主要探究的是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与⑤对照组有唯一变量--空气,主要探究的是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br />(4)因为种子萌发同样需要满足自身条件且种子不处在休眠期,实验时只取1粒种子偶然性太大.所以实验时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常取多粒种子,如10粒。<br />所以答案是:(1)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2)②;胚死亡或处于休眠期;(3)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4)每组实验只有一粒种子</p><p><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的相关知识,掌握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xa0;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种子和活的胚,已度过休眠期),以及对科学探究的过程的理解,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p>&#xa0;</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对农作物来说,呼吸作用越强越好。(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增强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降低呼吸作用的强度,可以使有机物积累的量增加,从而提高产量,实际的农业生产上,往往通过合理密植、间作套种等措施,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所以对农作物来说,应适当的降低其呼吸作用。<br />所以答案是:错误<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呼吸作用的实质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ATP是生物体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腺嘌呤核苷三磷酸是一种不稳定的高能化合物,由1分子腺嘌呤,1分子核糖和3分子磷酸组成,简称ATP,是高等动物体内的能源物质。<br />所以答案是:正确<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呼吸作用的实质和能量的摄取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人体内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痰中有许多细菌、灰尘等有害物质,因此要随时随地排出体外。(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上有腺细胞,腺细胞可以分泌黏液,可以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当黏膜上的纤毛向喉部摆动时,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痰中往往会有病原微生物。因此不能随地吐痰,以免传播呼吸道疾病。所以,虽然“痰中含有许多细菌、尘粒等有毒物质”,但是也不能随时随地排出体外,而要吐在纸巾或痰盂中。因此题干的说法不正确。<br />所以答案是:错误</p><p><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呼吸系统的组成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p>&#xa0;</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可以靠食用肉类、奶类和蛋类为生,所以说人类的食物来源于绿色植物是错误的。(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绿色植物作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能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人类的食物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绿色植物,如肉类,奶类和蛋类都是间接来源于植物的食品,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都可以从绿色植物中获得,古人云“食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青菜豆腐保平安”,可见绿色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因此可以说人类的食物来源于绿色植物。<br />所以答案是:错误</p><p><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态系统概述的相关知识,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p><p>&#xa0;</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p><p>所以答案是:正确</p><p><br />【考点精析】掌握生态系统概述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p><p>&#xa0;</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苏省宜兴市伏东中学七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