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9:36:04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东陈中学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淀粉在人体消化道内最终消化为(  )<br />A.氨基酸<br />B.葡萄糖<br />C.甘油<br />D.脂肪酸</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必须经过消化才能吸收.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br />A、淀粉最终被消化为葡萄糖而不是氨基酸,不符合题意.<br />B、淀粉和麦芽糖在小肠内被分解成葡萄糖,符合题意.<br />C、淀粉在小肠内转化为葡萄糖而不能转化为甘油和脂肪酸,不符合题意.<br />D、淀粉在小肠内转化为葡萄糖而不能转化为甘油和脂肪酸,不符合题意.<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中,有膈的是(  )<br />A.鱼<br />B.家鸽<br />C.青蛙<br />D.牛</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器官,哺乳动物靠膈肌的收缩可以让体内的膈提起或下压,从而导致胸腔体积变化,引起肺的收缩或扩张,以便进行呼吸.<br />鱼属于鱼类,家鸽属于鸟类,青蛙属于两栖动物,以上三种动物均没有膈,而牛属于哺乳动物,体腔内具有膈.故D符合题意.<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掌握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为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胎生,哺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生物分类的等级中,生物之间共同特征最多的等级是(  )<br />A.界<br />B.门<br />C.科<br />D.种</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种是最小的单位,一种生物就是一个物种,同种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多.<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分类的单位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它们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基本单位是种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与成语“望梅止渴”反射类型相同的是(  )<br />A.老马识途<br />B.蜻蜓点水<br />C.缩手反射<br />D.蜘蛛织网</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A、老马识途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条件反射,A正确;<br />BCD、蜻蜓点水、缩手反射、蜘蛛结网,都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非条件反射,BCD不正确.<br />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中,用显微镜观察到的视野如图,下列对血管类型判断正确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1/68118000/SYS201708151112071510538698_ST/SYS201708151112071510538698_ST.001.png" width="178" height="11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①是静脉<br />B.②是毛细血管<br />C.③是动脉<br />D.全是毛细血管</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br />图中①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的动脉,②是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毛细血管,③是由分支汇集而成的静脉血管.同时要了解只有②是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所以正确的只有B.<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血管的相关知识,掌握血管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选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br />A.家兔的黑毛和狗的白毛<br />B.人的双眼皮和大眼睛<br />C.豌豆的圆粒和矮茎<br />D.人的有耳垂和无耳垂</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家兔的黑毛和狗的白毛,是家兔和狗,是两个物种,不是相对性状.如猪的黑毛与白毛,或狗的白毛与黑毛,都是相对性状,A错误.<br />B、人的双眼皮与大眼睛,是人的眼睑的形状和眼睛的大小,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如人的双眼皮与单眼皮,或人的大眼睛鱼小眼睛,都是相对性状,B错误;<br />C、豌豆的圆粒和矮茎,是豌豆的两个性状,不是相对性状.如棉花的白色和红色,或青椒的绿色和红色都是相对性状,C错误;<br />D、人的有耳垂和无耳垂,是人的耳垂的有无,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D正确;<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的概念,需要了解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健康人的尿液中,检测不到的物质是(  )<br />A.尿素<br />B.蛋白质<br />C.无机盐<br />D.水</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构成了尿液的成分.综上所述,一个健康人的尿液中不可能出现大分子的蛋白质,如果尿液中出现大分子的蛋白质应该是肾小球的滤过出现了问题,是由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强导致的,可能患了肾小球炎.<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利用尿的形成和尿的排出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除血浆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人体每天大约形成150升原尿;尿首先通过输尿管到达膀胱,当膀胱里的尿储存到一定量时,通过尿道排出尿液.</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治疗此病的有效方法之一是给患者注射(  )<br />A.胰岛素<br />B.胰高血糖素<br />C.生长激素<br />D.甲状腺激素</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治疗此病的有效方法之一是给患者注射胰岛素<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利用激素调节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激素有内分泌腺分泌,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不通过导管,直接进入到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春夏是手足口病的多发季节.专家认为,经常清洗儿童的玩具或其它用品以及儿童养成勤洗手的习惯,都能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这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  )<br />A.控制传染源<br />B.切断传播途径<br />C.保护易感人群<br />D.预防接种</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经常清洗儿童的玩具或其它用品以及儿童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可以避免通过玩具或其它用品以及儿手传播疾病.因此这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传染病及其预防的相关知识,掌握传染病特点:传染性、流行性;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传染病人的隔离、扑杀染病的动物等);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水源、消毒餐具、加强个人卫生等);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锻炼身体等).</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小组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自制的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请据图分析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1/68118000/SYS201708151112075859955832_ST/SYS201708151112075859955832_ST.001.png" width="543" height="16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若使用图1所示的镜头,观察到的物像放大倍数是&#xa0;&#xa0;&#xa0;倍.<br />(2)实验中对细胞进行染色的液体应是图2中的&#xa0;&#xa0;&#xa0; .<br />(3)该组同学观察到的细胞结构与图3中的&#xa0;&#xa0;&#xa0;(填“甲”或“乙”)结构相同.判断依据是:“甲”不具有&#xa0;&#xa0;&#xa0;和&#xa0;&#xa0;&#xa0; .</p></div></div>
<div><p>【答案】<br />(1)100<br />(2)碘液<br />(3)乙;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br />【解析】解:(1)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放大的倍数为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即物像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如目镜是10X,物镜是10X,那么看到的物像放大倍数为10×10═100倍.(2)由于动植物细胞都是无色透明的,在显微镜下不易观察它的结构,为了对比明显,用碘液染色.(3)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中不含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质含有叶绿体和液泡.<br />所以答案是:(1)100;(2)碘液:(3)乙;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br />【考点精析】利用练习使用显微镜和植物细胞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绿色植物的生理活动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的物质,箭头表示物质进出的方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1/68118000/SYS201708151112077145181422_ST/SYS201708151112077145181422_ST.001.png" width="184" height="16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气体①、②是通过叶表皮的&#xa0;&#xa0;&#xa0;进出的.<br />(2)若叶处于光照条件下,②代表氧气,①代表&#xa0;&#xa0;&#xa0; , 则此图可表示植物体的&#xa0;&#xa0;&#xa0;作用过程.<br />(3)若③表示水分,绿色植物叶片中的水主要由根尖的&#xa0;&#xa0;&#xa0;区从土壤中吸收,水在植物体内上升的动力主要来自&#xa0;&#xa0;&#xa0;作用.</p></div></div>
<div><p>【答案】<br />(1)气孔<br />(2)二氧化碳;光合作用<br />(3)成熟;蒸腾<br />【解析】解:(1)叶片的表皮有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组成,表皮细胞排列紧密,主要起保护作用,保卫细胞是成对存在的,中间有气孔,气孔是气体交换的“窗口”,也是水分散失的“门户”.因此气体①、②是通过叶表皮的气孔进出的.(2)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的过程.若①代表二氧化碳,②代表氧气,则此图可表示植物体的光合作用过程.(3)绿色植物需要的水分是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根吸水的主要区域是根尖的成熟区,水在植物体内上升的动力主要来自蒸腾作用.<br />所以答案是:(1)气孔;(2)二氧化碳;光合作用;(3)成熟;蒸腾.<br />【考点精析】利用光合作用的实质和呼吸作用的实质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如图是某兴趣小组对一个农田生态系统调查后绘出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1/68118000/SYS201708151112079438551451_ST/SYS201708151112079438551451_ST.001.png" width="168" height="21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该食物网中有&#xa0;&#xa0;&#xa0;条食物链.若以X代表该食物网中的某生物,那么对于食物链:“农作物→昆虫→X→蛇”,X既可以代表鸟,也可以代表&#xa0;&#xa0;&#xa0; .<br />(2)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xa0;&#xa0;&#xa0; .<br />(3)收获季节,不少农民在田里焚烧农作物秸秆,乌烟弥漫,这种做法的危害是&#xa0;&#xa0;&#xa0; . 对此该小组建议利用秸秆生产混合地膜,替代农业上使用的塑料地膜.混合地膜在土壤中很快会被分解,分解该地膜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xa0;&#xa0;&#xa0;者.<br />(4)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都是来自绿色植物通过&#xa0;&#xa0;&#xa0;作用固定的光能.<br />(5)一段时间来,该农田生态系统鼠害、虫害猖獗.调查发现,这是人们大量捕捉农田中的&#xa0;&#xa0;&#xa0;和鸟,破坏了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的相对&#xa0;&#xa0;&#xa0;而造成的,说明生态系统的&#xa0;&#xa0;&#xa0;能力是有限的.</p></div></div>
<div><p>【答案】<br />(1)4;蛙<br />(2)农作物<br />(3)污染环境(造成大气污染);分解<br />(4)光合<br />(5)蛙、蛇;稳定;自我调节<br />【解析】解:(1)图中食物链有:农作物→昆虫→蛙→蛇、农作物→昆虫→鸟→蛇、农作物→鸟→蛇、农作物→田鼠→蛇,因此该食物网中有4条食物链.“若以X代表该食物网中的某生物,那么对于食物链:“农作物→昆虫→X→蛇”,X既可以代表鸟”,也可以代表蛙.(2)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农作物,所有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都是来自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光能.这些能量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3)收获季节,不少农民在田里焚烧农作物秸杆,乌烟弥漫,这种做法的危害是污染环境.对此该小组建议利用秸杆生产混合地膜,替代农业上使用的塑料地膜.混合土地在土壤中很快会被分解,分解该地膜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图中各条食物链相互交错构成食物网,在这个食物网中,鸟和蛙都吃昆虫,因此鸟与蛙的关系是竞争.(4)所有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都是来自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光能.(5)“一段时间来,该农田生态系统鼠害、虫害猖獗”.“调查发现”,这是人们大量捕捉农田中的蛙、蛇和鸟破坏了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的相对稳定而造成的不良后果.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br />所以答案是:(1)4;蛙;(2)农作物;(3)污染环境(造成大气污染);分解;(4)光合;(5)蛙、蛇;稳定;自我调节.<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如图是一滴血在显微镜视野中的示意图.已知正常人红细胞的含量为(4.2﹣5.0)×1012个/L,白细胞为(4﹣10)×109 个/L,白细胞个体一般较红细胞大.请据图回答问题(“[]”中填写序号,“横线”内填写文字).<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1/68118000/SYS201708151112080525501375_ST/SYS201708151112080525501375_ST.001.png" width="184" height="14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图中[&#xa0;&#xa0;&#xa0;]是红细胞,它的功能是&#xa0;&#xa0;&#xa0; . 某人经常精神不振,容易疲劳,经血液化验,此人红细胞数目为3×1012个/L.据此判断此人患有&#xa0;&#xa0;&#xa0;症.这种病人应多吃一些含&#xa0;&#xa0;&#xa0;丰富的食物.<br />(2)当人体某处受伤感染时,[&#xa0;&#xa0;&#xa0;]&#xa0;&#xa0;&#xa0;会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在感染处,吞噬病菌.</p></div></div>
<div><p>【答案】<br />(1)2;运输氧;贫血;铁和蛋白质<br />(2)1;白细胞<br />【解析】解:(1)2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因此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当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少时,人会患贫血,贫血的人应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品.因某人的血液中红细胞数目为3×1012个/L,比正常值要少的多,因而此人患贫血.(2)1是白细胞,白细胞的能够作变形运动,当细菌侵入人体后,1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并将细菌吞噬,因此白细胞有防御疾病的作用,人体出现炎症时,白细胞会增多.<br />所以答案是:(1)2;运输氧;贫血;铁和蛋白质(2)1;白细胞<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血液的组成和功能,需要了解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实验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以下是有关植物栽培的科学探究活动.请补充完整:<br />(1)实验步骤:<br />①选取长势和重量基本相同的30株玉米苗,分成甲、乙、丙3组,每组10株.<br />②将3组玉米苗放置在光照、温度等条件都完全相同的温室内进行无土栽培(培养条件见下表),培养一段时间后,3组玉米苗的长势和重量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margin-left:0.03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tr><td style="width:87.7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玉米苗</p></td><td style="width:110.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p></td><td style="width:171.7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培养液</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甲组</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0.06%</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土壤浸出液(含有无机盐)</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乙组</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0.03%</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土壤浸出液(含有无机盐)</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丙组</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0.06%</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蒸馏水(不含无机盐)</p></td></tr></table><p>实验结果预测:<br />①若甲组的平均长势比乙组的平均长势&#xa0;&#xa0;&#xa0; , 说明在一定范围内,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光合作用效率越强.<br />②若丙组的平均长势明显比甲组弱,说明玉米的生长还需要&#xa0;&#xa0;&#xa0; .<br />(2)请分析并回答:<br />①该实验采取每组10株玉米苗,并计算每组的平均长势,目的是&#xa0;&#xa0;&#xa0; . <br />②为了探究昼夜温差对玉米苗生长的影响,要增设丁组,甲组与丁组除1个条件不同外,包括白天温度30℃等其他条件都应相同.不同的条件是&#xa0;&#xa0;&#xa0; . <br />A.甲组始终光照,丁组始终黑暗 B.甲组与丁组夜间温度相同<br />C.甲组夜间温度12℃,丁组夜间温度22℃D.甲组与丁组用不同品种的玉米苗<br />③为了增强丙组的长势,有学生提出使用高浓度的化肥溶液,你认为可行吗?并说明原因&#xa0;&#xa0;&#xa0; .</p></div></div>
<div><p>【答案】<br />(1)良好;无机盐<br />(2)增强实验结果的说服力;C;不行;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浓度时,根毛细胞失水.<br />【解析】解:(1)①甲组和乙组是以二氧化碳浓度为惟一变量的对照组,若甲组的平均长势比乙组的平均长势良好,说明在一定范围内,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光合作用效率越强.②丙组和甲组是以土壤中的无机盐为惟一变量的对照组,若丙组的平均长势明显比甲组弱,说明玉米苗的生长还需要无机盐.(2)①该实验采取每组10株玉米苗,并计算每组的平均长势,目的是减小误差,避免实验的偶然性.②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设计原则: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为了探究昼夜温差对玉米苗生长的影响,要增设丁组,甲组与丁组除一个条件不同外,包括白天温度30℃等其他条件都应相同.不同的条件是甲组夜间温度12℃,丁组夜间温度22℃.可见C正确.③植物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植物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则失水;反之,植物细胞则吸水.根毛细胞也是如此.根毛细胞液浓度小于土壤溶液浓度时,根毛细胞失水.<br />所以答案是:(1)①良好;②无机盐;(2)①增强实验结果的说服力;②C;③不行;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浓度时,根毛细胞失水.<br />【考点精析】利用科学探究的过程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东陈中学八级(下)期中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