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冠县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最近,科研人员在浙江省磐安县发现一种新的被子植物﹣“磐安樱”,磐安樱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br />A.系统<br />B.器官<br />C.组织<br />D.细胞</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磐安樱”属于植物,细胞是生物体(病毒除外)结构功能的基本单位,绿色开花植物体结构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由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等;有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顺序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由六大器官构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具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的组织是( )<br />A.上皮组织<br />B.结缔组织<br />C.肌肉组织<br />D.神经组织</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A、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如皮肤的上皮,小肠腺上皮,消化道壁的内表面等,不符合题意;<br />B、结缔组织的种类很多,骨组织、血液等都属于结缔组织.具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符合题意;<br />C、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如心肌、平滑肌等,不符合题意.<br />D、神经组织主要有神经细胞构成,能够产生和传导兴奋,不符合题意.<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掌握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和细胞分化形成组织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类胚胎发育的场所是( )<br />A.卵巢<br />B.输卵管<br />C.子宫<br />D.阴道</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受精的过程:精子进入阴道,缓缓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所以受精卵的形成部位在输卵管.此后受精卵不断运动和分裂,最终植入子宫内壁上,怀孕开始.怀孕后胚胎继续发育,其中的细胞开始分化成各种组织,由组织再形成各种器官、系统.逐渐发育成胚胎.胚胎在母体内大约经过40周,即280天,发育成熟后从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分娩,分娩的结束标志着婴儿的诞生.可见胚胎发育的初期在输卵管,当着床后到分娩前的一段时间是在母体的子宫内.胚胎(胎儿)(母体怀孕第8周﹣﹣第40周)发育的场所主要是子宫.<br />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br />A.皮肤的保护作用<br />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br />C.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br />D.唾液中的溶菌酶能使病菌溶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A、皮肤的保护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A不正确;<br />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B正确;<br />C、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C不正确;<br />D、唾液中的溶菌酶能使病菌溶解,是第二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D不正确.<br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注射下列哪种激素进行治疗( )<br />A.性激素<br />B.生长激素<br />C.胰岛素<br />D.甲状腺激素</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糖尿是糖尿病的特征之一.对患糖尿病的人,可以用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胰岛素制剂是蛋白质只能注射,不能口服.<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掌握激素调节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激素有内分泌腺分泌,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不通过导管,直接进入到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反射弧示意图,完成反射活动的正确途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1/031cc464/SYS201708151159145598959799_ST/SYS201708151159145598959799_ST.001.png" width="184" height="9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br />B.感受器→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入神经→效应器<br />C.效应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感受器<br />D.效应器→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入神经→感受器</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br />完成反射活动的正确途径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应当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眼球结构中物像形成于( )<br />A.角膜<br />B.视网膜<br />C.晶状体<br />D.脉络膜</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因此能形成图象的部位是视网膜,形成视觉的部位是视觉中枢.<br />故选:B.</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一中字母表示植物不同的生理活动,图二中数字表示叶片不同结构,分析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1/031cc464/SYS201708151159147017655571_ST/SYS201708151159147017655571_ST.001.png" width="305" height="13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植物可以通过图一中所示的[   ]   制造有机物,这一生理活动主要在图二中的结构[   ]   中进行.<br />(2)将植物幼苗放置在密闭的黑色塑料袋内(如图三所示),过一段时间后将其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因为植物幼苗进行    产生该气体.<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1/031cc464/SYS201708151159147017655571_ST/SYS201708151159147017655571_ST.002.png" width="111" height="13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3)将图三装置置于阳光下,打开塑料袋,发现内壁附着许多水珠,水珠主要是经图二中叶片的[   ]   散发出来的.</p></div></div>
<div><p>【答案】<br />(1)C;光合作用;③;叶肉<br />(2)石灰水变得浑浊;呼吸作用<br />(3)⑤;气孔<br />【解析】解:(1)图一:A表示蒸腾作用,B表示呼吸作用,C表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2)将植物幼苗放置在密闭的黑色塑料袋内(如图三所示),黑色塑料袋不透光,这样就避免了塑料袋内的植物因进行光合作用而影响实验结果.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用手挤压塑料袋,塑料袋内的二氧化碳气体就进入了澄清的石灰水中,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打开塑料袋,发现内壁附着许多水珠,内壁出现的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水分是通过叶片上的⑤气孔散失的,该结构主要分布在叶片的表皮.<br />所以答案是:(1)C光合作用;③叶肉;(2)石灰水变得浑浊;呼吸作用;(3)⑤气孔.<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光合作用的实质和呼吸作用的实质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1是菜豆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示意图,图2是菜豆花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1/031cc464/SYS201708151159148873379752_ST/SYS201708151159148873379752_ST.001.png" width="324" height="15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图1中①是    , 对幼嫩的胚有保护作用.<br />(2)图1中④能发育成乙图中的   (填标号).<br />(3)图1中⑤的名称是    , 它的功能是为胚的发育提供营养物质.<br />(4)受精作用完成后,图2中④所示的   继续发育成种子.</p></div></div>
<div><p>【答案】<br />(1)种皮<br />(2)⑥珠<br />(3)子叶<br />(4)胚珠<br />【解析】解:(1)图一中①种皮;②胚根;③胚轴;④胚芽;⑤子叶;⑥茎和叶;⑦子叶;⑧根,菜豆属于双子叶植物,所以其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的,种皮质地坚硬,有保护作用.(2)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②胚根发育成植物的⑧根,④胚芽发育成植物的⑥茎和叶,③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茎和叶的部分.(3)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随后,种子萌发首先是吸水膨胀,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其次随着种子吸水膨胀,直至露白,呼吸作用逐步加强,需要吸收大量的氧气.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因此⑤子叶的主要作用是为胚的发育提供营养物质.(4)图2中①柱头,②花柱,③子房,④胚珠,一朵花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子房的发育如下:<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1/031cc464/SYS201708151159148873379752_DA/SYS201708151159148873379752_DA.001.png" width="365" height="19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所以受精作用完成后,④所示的胚珠继续发育成种子.<br />所以答案是:(1)种皮;(2)⑥;(3)子叶;(4)胚珠.<br />【考点精析】利用种子的结构和种子萌发的过程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玉米(果实)种子:(果皮和)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1片))、胚;种子萌发的过程: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天竺葵进行绿叶制造淀粉需要光的实验,实验过程如下:<br />①实验前,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br />②将天竺葵的几片叶进行如下处理:A部分上下两面遮光,B部分不遮光(如图所示),然后将植物放在阳光下照射.<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1/031cc464/SYS201708151159150640251191_ST/SYS201708151159150640251191_ST.001.png" width="123" height="10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③几小时后摘下叶片,酒精脱色,再漂洗.<br />④滴上碘液,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br />请回答如下问题:<br />①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 <br />②A、B两部分中起对照作用的是   部分.<br />③A、B两部分中加碘变蓝的是   部分,说明绿叶能在光下产生淀粉.<br />④晚上不宜将盆栽植物放在卧室内,原因是    .</p></div></div>
<div><p>【答案】使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B;B;晚上没有光照,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室内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不利于人的健康.(合理即可)<br />【解析】解:该实验的方法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分析现象,得出结论.①暗处理: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让天竺葵在黑暗中使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②部分遮光、光照: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是为了设置对照.此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照.目的: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这样做就确定绿叶中的淀粉只有在光下制造的,黑暗中不能光合作用,图示中的B起对照作用.③A叶片的遮光部分和B见光部分以光为变量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滴加碘液后,停留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观察到的现象是:A叶片的遮光部分没有变蓝色,说明这部分叶片没有进行光合作用;B叶片的见光部分变蓝色,说明进行了光合作用.④晚上将盆栽植物放在卧室内,没有光照,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室内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从而影响人的健康.<br />所以答案是:①使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②B; ③B; ④晚上没有光照,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室内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不利于人的健康.(合理即可)</p></div>
题型:实验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细细地咀嚼馒头时,会感觉到有甜味儿,这是为什么呢?小明同学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br />①取适量新鲜馒头,切成碎屑,分成两等份.<br />②将口漱净,取4毫升唾液放入小烧杯中.<br />③取2支洁净试管,编为1号和2号,分别加入等量馒头碎屑,然后向1号试管加入2毫升清水,向2号试管加入,2毫升唾液,充分震荡,将两支试管同时放入37℃温水中10分钟.<br />④取出2支试管,分别滴加2滴碘液并摇匀,仔细观察试管中颜色的变化.<br />(1)实验中1、2号试管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    .<br />(2)小明同学将馒头切成碎屑并充分震荡试管,分别模拟了:    .<br />(3)实验过程中,要用37℃的温水为试管保温,是因为食物的消化需要    .<br />(4)预测实验现象:不会变蓝色的是   号试管,原因是    .<br />(5)通过以上实验可以推测,口腔对淀粉既能进行   消化,又能进行<br />   消化.</p></div></div>
<div><p>【答案】<br />(1)唾液<br />(2)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br />(3)适宜的温度<br />(4)2;唾液能把淀粉分解<br />(5)物理性;化学性<br />【解析】解:(1)要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以唾液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1号试管中放入1份馒头碎屑,注入2毫升清水,并进行充分的搅拌,那么2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唾液,其他除唾液不同外其它条件都和1号试管相同,即2号试管里放入另一份馒头碎屑,注入2mL唾液,并进行充分的搅拌,将两支试管同时放入37℃温水中10分钟.(2)食物的消化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是食物在口腔中进行的物理性消化,因此在实验中将馒头切成碎屑并充分搅拌是模拟了口腔中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3)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最适温度是37℃,因此将实验装置放在室温环境中不利于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应放在37℃的温水中水浴10分钟.(4)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1号试管和2号试管形成了以唾液为变量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2号试管中的馒头经过切碎、搅拌后与唾液混合充分,在适宜的温度下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因此加入碘液后不变蓝.(5)食物的消化方式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可以将食物和消化液充分混合,这是物理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的过程叫做化学性消化.可见口腔对淀粉既能进行物理性消化,又能进行化学性消化.<br />所以答案是:(1)唾液;(2)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3)适宜的温度;(4)2;唾液能把淀粉分解;(5)物理性;化学性.<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食物的消化和科学探究的过程,需要了解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