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夏初,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r />A.尾消失是蝌蚪变为幼蛙的标志<br />B.蝌蚪都能发育为成蛙<br />C.蝌蚪靠四肢摆动游泳<br />D.蝌蚪用肺和皮肤呼吸</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A、蛙的发展过程包括受精卵→蝌蚪(先长出外鳃→外鳃消失长出内鳃→蝌蚪长出后肢、前肢)→尾和内鳃逐渐萎缩消失→幼蛙,A正确.<br />B、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所以一旦环境变化,蝌蚪不可能发育成青蛙,B错误.<br />C、蝌蚪有尾,运动方式为游泳,能在水中游动,蝌蚪没有四肢,C错误.<br />D、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蝌蚪的外鳃退化再长出内鳃,成体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D错误.<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利用两栖动物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两栖动物门: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在陆地生活用肺兼用 皮肤呼吸.变态发育,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有辅助呼吸作用,心脏有二心房一心室,体温不恒定.</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br />A.凡是变异都是可遗传的<br />B.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br />C.变异对生物的生存都是有利的<br />D.变异都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A错误;<br />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叫变异,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俗话说“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这正说明了变异的普遍性,B正确;<br />生物的变异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C错误;<br />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不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D错误。<br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购买包装食品时最好要选择( )<br />A.保质期越长越好<br />B.新鲜、保质期短,不含防腐剂的食品<br />C.保质期在一个月以内<br />D.保质期在一年以上</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食品分为很多种.不同的包装和加工工艺都会影响到食品的保质期,有的为了增加食品的保质期会添加防腐剂等化学原料,这些不但不好吃,多了也会影响健康,并不是保质期越长越好,A错误;新鲜、保质期短、不含防腐剂的,符合安全食品的要求,B正确;购买食品时应注意食品包装上保质期,不同的食品保质期不同,保质期在一个月以内的食品不一定是安全食品,C错误;购买食品时应注意食品包装上保质期,不同的食品保质期不同,保质期在一年以上的食品不一定是安全食品,D错误。<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食品安全和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食品安全:防止食品被细菌等污染,食用前要加热煮熟;保持厨房和餐具的清洁卫生;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关注食品安全:食用蔬菜水果之前,应该浸泡、冲洗,或削皮;买食品时,应注意检验是否合格,是否变质等;发芽的马铃薯和毒蘑菇等有毒食品不要食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濒临灭绝的国宝大熊猫自然交配成功率低,科学家认为,下列哪种技术为挽救大熊猫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 )<br />A.转基因技术<br />B.克隆技术<br />C.发酵技术<br />D.基因工程</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克隆技术已展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1)培育优良畜种和生产实验动物;(2)生产转基因动物;(3)生产人胚胎干细胞用于细胞和组织替代疗法;(4)复制濒危的动物物种,保存和传播动物物种资源。 因此国宝大熊猫自然交配成功率低,因此已濒临绝灭。科学家认为,克隆技术为挽救这类珍稀动物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克隆技术及其应用(克隆是无性繁殖,但无性繁殖不一定是克隆).</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生物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有( )<br />A.克隆人可能威胁人类现有的法律、伦理、道德和观念<br />B.转基因食品可能影响人体自身的健康<br />C.生物技术应用于战争,会是一场可怕的灾难<br />D.以上都是</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生物技术在食品方面、材料方面、能源方面、农作物和花卉生产、畜禽生产、疾病预防、疾病诊断、疾病治疗、污染监测、污染治理等众多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明显的或潜在的威胁或一些社会伦理问题,有三方面的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生物安全和环境安全。如生物武器,以及转基因生物对环境的安全问题和克隆人技术的伦理问题。转基因食品也有缺点:所谓的增产是不受环境影响的情况下得出的,如果遇到雨雪的自然灾害,也有可能减产更厉害。且多项研究表明,转基因食品对哺乳动物的免疫功能有损害。更有研究表明,试验用仓鼠食用了转基因食品后,到其第三代,就绝种了。转基因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手段,它的不成熟和不确定性,必然使得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转基因生物改变了生物体的基因组成,可能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影响,应慎重对待。伦理问题:克隆技术一旦用于人类自身,人类新成员就可以被人为地创造,成为实验室中的高科技产物,他们不是来自合乎法律与道德标准的传统的家庭,兄弟、姐妹、父母、子女之间的相互人伦关系必将发生混乱。人们很难想象和接受这种对人类社会基本组织--家庭的巨大冲击。这对人类社会现有法律、伦理、道德产生威胁,对人类的观念是严峻的挑战。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生物技术若应用于战争如生物武器,会是一场可怕的灾难,影响难以估计,甚至会影响整个人类生存的安全。因此生物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有转基因食品可能影响人体自身的健康,克隆人可能威胁人类现有法律、伦理、道德和观念,生物技术应用于战争,会是一场可怕的灾难。<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巴西利用本国大量生产甘蔗的有利条件,以甘蔗为原料制造酒精,大力发展以酒精为动力的汽车,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以甘蔗为原料制造酒精主要应用到的技术是( )<br />A.克隆技术<br />B.转基因技术<br />C.发酵技术<br />D.组织培养技术</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酿酒时要用到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甘蔗渣中含丰富的葡萄糖,加入酵母菌,通过酵母菌发酵可以产生大量的酒精,这项技术属于发酵工程。可见C符合题意。<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利用酒精发酵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酵母菌在适宜温度和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转化成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传染病的特点是( )<br />A.由病毒引起<br />B.具有一定的区域性<br />C.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br />D.通过呼吸道传播</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传染病及其预防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传染病特点:传染性、流行性;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传染病人的隔离、扑杀染病的动物等);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水源、消毒餐具、加强个人卫生等);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锻炼身体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预防恶性肿瘤不正确的措施是( )<br />A.锻炼身体,增强体质<br />B.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br />C.时常服用一定量的抗癌药物<br />D.避免接触物理的、化学的和病毒的致癌因子</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勤锻炼身体,作息有规律是健康的生活方式,A正确;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B正确;是药三分毒,平常不用服用抗癌药物,C错误;避免接触物理的、化学的和病毒的致癌因子,D正确。<br />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中,哪项不是导致细胞癌变的致癌因子( )<br />A.X光线<br />B.乙型肝炎病毒<br />C.亚硝酸盐<br />D.高脂肪饮食</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X射线属于物理致癌因子,A正确;乙型肝炎病毒属于病毒致癌因子,B正确;亚硝酸盐属于化学致癌因子,C正确;高脂肪饮食不是导致细胞癌变的致癌因子,D错误。<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过量饮酒和长期饮酒,会引起下列哪些疾病( )<br />A.促进消化,食欲大增,易患甲状腺机能亢进<br />B.神经衰弱,智力减退,急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硬化<br />C.胃酸过多,胃出血,消化不良出现缓解      <br />D.酒精中毒,这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或麻痹抑制</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酒精会麻痹人的神经系统。过量饮酒会使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和视觉中枢中毒,导致说话不清、出现幻觉等现象;严重时酒精会使整个神经中枢中毒,导致思维混乱、失去知觉,昏睡,由此表明过量的酒精会麻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此外,过量饮酒还会导致生殖质量的下降,持续饮酒过量会导致脂肪肝等症状。长期过量摄入酒精,会发生“酒精依赖综合症”,使脑组织萎缩,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下降,导致思维、情感、智能、行为等方面的异常。<br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长期吸烟容易患肺癌的原因是( )<br />A.煤焦油粘于肺泡壁,使肺泡失去弹性<br />B.煤焦油能导致机体产生原癌基因<br />C.煤焦油能激活原癌基因,使正常细胞发生癌变<br />D.以上都正确</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香烟中含有1400多种成分。吸烟时产生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和多种其它金属化合物,这些有毒物质首先会损害人的呼吸系统,容易引发肺癌。长期吸烟者的肺癌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10倍至20倍;更为严重的是,吸烟者还严重妨碍他人健康。研究结果表明,吸烟者吸烟时对旁人的危害比对他自己还大。会导致脂肪肝、肝硬化主要是营养过剩,特别是糖类和脂肪过多造成的;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和性接触传播,因此吸烟不会感染艾滋病;烟雾中含有一氧化碳,长期吸烟会损害人的大脑和心脏。<br />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吸毒一口,落入虎口”,青少年对待毒品应持有的态度是( )<br />A.坚决拒绝,绝不沾染<br />B.少量吸毒,无关紧要<br />C.有新鲜感想试一试<br />D.朋友要吸毒,不加劝阻</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青少年应坚决拒绝毒品,因为吸食毒品会影响人体的健康,危害极大。对本人、他人、家庭、社会都会造成很大的危害。毒品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都有很大的损害,可产生异常的兴奋、抑制等作用,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失眠、烦躁、惊厥、麻痹、记忆力下降、主动性降低、性格孤僻、意志消沉、周围神经炎等。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等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沾染,很难戒除,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危害社会。 一而再、再而三地吸毒形成了对毒品的依赖性之后,吸毒后的快感会不断递减,因此,为了达到与原来同样的刺激强度,吸毒者必须加大剂量,如果毒品用量过度会引起吸食者猝死,后果不堪设想。青少年要坚决远离毒品,坚决杜绝“第一口”,吸毒往往是从第一口开始的,一旦开始,就会成瘾。因此青少年对待毒品应持有的态度是坚决拒绝,绝不沾染。<br />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当某人在室内煤气中毒而昏迷,但尚有微弱呼吸时,你对他实施急救的首要措施是( )<br />A.加盖棉被保暖<br />B.将其迅速转移到通风处<br />C.立即口服青霉素<br />D.拨打“120”,等待医生救助</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该题考查的是急救的措施,如果某人因为煤气中毒,且有微弱呼吸,应该迅速关闭煤气阀门,打开窗户,将其迅速转移到通风处,呼吸新鲜的空气。<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利用急救常识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安全用药、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120急救、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出血和止血.</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所致的疾病,具有先天性、终身性和家族性。病种多、发病率高,目前已发现的遗传病超过3000种,估计每100个新生儿中有3—10个患有各种程度不同的遗传病。下图是某家族的遗传图谱。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3/def3615a/SYS201708151336580584806572_ST/SYS201708151336580584806572_ST.001.png" width="478" height="17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从遗传变异角度分析,一对正常夫妇生一个患病女孩,此现象称为   。<br />(2)根据遗传图谱可以看出,该遗传病属于   控制的遗传病。<br />(3)Ⅱ2虽然表现正常,但他可能携带致病基因。从理论上推算他携带致病基因的几率是   。<br />(4)Ⅱ3和Ⅱ4第一胎生了个女孩,如果他们再生一胎是男孩的可能性是   。<br />(5)依据我国《婚姻法》规定,Ⅲ1和Ⅲ2不能结婚,主要原因是   。</p></div></div>
<div><p>【答案】<br />(1)变异<br />(2)隐性基因<br />(3)<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3/def3615a/SYS201708151336580584806572_DA/SYS201708151336580584806572_DA.001.png" width="9" height="3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4)<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3/def3615a/SYS201708151336580584806572_DA/SYS201708151336580584806572_DA.002.png" width="9" height="3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5)近亲结婚,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几率大大增加<br />【解析】解:(1)一对正常夫妇生一个患病女孩,体现了亲子代之间的性状差异,因此这种现象称为变异。(2)一对正常夫妇生一个患病女孩,患病女孩的基因来自父母双方,表明父母都含有患病基因,而父母正常。因此患病基因是隐性基因,正常的是显性基因。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故根据遗传图谱可以看出,该遗传病属于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3)假设A是显性性状,a是隐性性状。Ⅰ1、2的遗传图解如图所示:由遗传图解可知:Ⅱ2表现正常的基因组成可能是AA或Aa,Ⅱ2虽然表现正常,但他可能携带致病基因a,从理论上推算他携带致病基因的几率是2/3。<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3/def3615a/SYS201708151336580584806572_DA/SYS201708151336580584806572_DA.003.png" width="386" height="18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⑷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两条性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这说明男女的性别在受精卵形成时就已确定。由于男性可产生数量相等的X精子与Y精子,加之它们与卵子结合的机会相等,所以每次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在整个人群中男女性别之比大致1:1。因此Ⅱ3和Ⅱ4第一胎生一个女孩,如果他们可以生第二胎,第二胎生男孩的可能性是50%。(5)Ⅲ1和Ⅲ2属于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几率大大增加,如近亲结婚时所生的子女中,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要高出7.8~62.5倍;先天畸形及死产的机率比一般群体要高3~4倍。孩子智力下降,并患有许多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愚型,其危害十分显著。因此,Ⅲ1和Ⅲ2不能结婚,主要原因是近亲结婚,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几率大大增加。<br />【考点精析】利用基因与性状遗传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   ;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 Dd.</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图是用酵母菌制作面包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3/def3615a/SYS201708151336582020502345_ST/SYS201708151336582020502345_ST.001.png" width="391" height="18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将生面团保持在30℃,一小时后它的体积将会   ;此时面团中的葡萄糖被酵母菌分解成   和   。<br />(2)生面团放入烤炉约10分钟后,它的体积不再改变的原因是   。</p></div></div>
<div><p>【答案】<br />(1)增大;酒精;二氧化碳<br />(2)酵母菌被高温杀死,不能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br />【解析】解:(1)在适宜的温度下,酵母菌会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合酒精,二氧化碳是气体,因此会使得面团的体积变大,如果将生面团放入烤炉内烘烤,二氧化碳会遇热膨胀,而使得面团进一步膨胀变大。(2)酵母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过高会杀死酵母菌,过低会抑制其生长和繁殖,因此若将生面团放入烤炉烘烤,生面团的体积无明显变化。<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需要了解⑴食品制作⑵保存食品,比如:“巴斯德“消毒法、罐藏法⑶防治(由真菌分泌)抗生素的发现⑷保护环境,比如:甲烷细菌、沼气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三幅漫画寓意的是人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病原体的防御功能,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3/def3615a/SYS201708151336584896323707_ST/SYS201708151336584896323707_ST.001.png" width="553" height="15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环境中众多的病原体不易伤害我们,首先是因为我们的皮肤具有保护功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如图   所示,这属于第   道防线。<br />(2)若我们的皮肤不慎划伤,在伤口上涂抹唾液可暂时起到杀菌消炎作用,原因是唾液中含有    , 其杀菌机理可用图   来形象说明,这属于人体的第   道防线。<br />(3)为预防某些传染病(如甲型H7N9流感),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接种的疫苗叫做    , 能刺激人体产生    , 这属于人体的第   道防线。<br />(4)图1、2所示的免疫作用是人体生来就有的叫做   性免疫。计划免疫属于   性免疫。</p></div></div>
<div><p>【答案】<br />(1)1;一<br />(2)溶酶菌;2;二<br />(3)抗原;抗体;三<br />(4)非特异;特异<br />【解析】解:(1)图1表示人体皮肤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这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图2表示人唾液或血液中的溶菌酶能使侵入人体的病原体溶解死亡;图3表示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对侵入人体的病原体的杀灭作用。图1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图中所示的免疫作用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因此是非特异性免疫。(2)若我们的皮肤不慎划伤,在伤口上涂抹适量唾液可暂时起到杀菌消炎作用,原因是唾液中含有溶菌酶,其杀菌机理可用图2来形象说明,这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3)由分析可知给一些同学注射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则这种疫苗相当于抗原;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这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4)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的免疫;而特异性免疫是人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图1、2、3所示的免疫作用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因此是非特异性免疫。计划免疫只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免疫与计划免疫(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便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