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9:33:56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通过基因工程培育出的抗虫烟草,能够抗虫的根本原因是( )<br />A.细胞中含有抗虫的基因<br />B.能够使害虫不能靠近<br />C.能产生苏云金杆菌<br />D.能够产生杀虫毒素</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基因是指染色体与生物性状相关的小单位;性状是指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通过基因工程培育出的抗虫烟草,细胞中含有抗虫的基因,能够抗虫,所以,通过基因工程培育出的抗虫烟草,能够抗虫的根本原因是细胞中含有抗虫的基因,综上所述B、C、D选项错误,只有A选项正确。<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基因工程的原理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1、基因控制生物性状2、遗传密码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是可以通用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原始生命出现后,下列哪项顺序符合生物进化的实际情况?( )<br />A.光合作用→无氧呼吸→有氧呼吸<br />B.无氧呼吸→有氧呼吸→光合作用<br />C.有氧呼吸→光合作用→无氧呼吸<br />D.无氧呼吸→光合作用→有氧呼吸</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在地球形成的最初是没有生命的,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现已发现的最古老的生物化石是原始的藻菌类,其年代大约在35亿年前。它们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异养生活,以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为养料,依靠发酵的方式获取能量,这些原始的生物体不断地发展变化,约在27亿年前,出现了含有叶绿体的、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属 于自养生活的原始藻类,如蓝绿藻,这些藻类进行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进入大气后开始改变大气的成分,大气中游离氧出现,并逐步达到一定的浓度比例。大气 中游离氧的出现和浓度的不断增加,对于生物来讲有极重要的意义,首先,生物的代谢方式开始发生根本性改变,从厌氧生活发展到有氧生活。代谢方式的改变大大 促进了生物的进化发展。约在10~15亿年前出现了单细胞真核植物,以后逐渐形成多细胞生物,并开始出现了有性生殖方式。约在6亿年前,海洋中出现了大量 的无脊椎动物,如三叶虫等。可见D符合题意。<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的相关知识,掌握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体内残存了哺乳动物体内相当发达的阑尾,这一生物进化中的证据属于( )<br />A.古生物学的证据<br />B.比较解剖学的证据<br />C.胚胎学的证据<br />D.遗传学的证据</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论提供的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官;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也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很重要的证据,B正确。<br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如果人类大量捕杀鹰,草原生态系统将受到严重破坏,这说明( )<br />A.生态系统无调节能力<br />B.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无限的<br />C.生态系统无法稳定&#xa0;&#xa0;&#xa0;<br />D.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当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在草原上有:牧草→兔→鹰,如果人类大量捕杀鹰,会破坏食物链,使兔的数量增多,牧草减少,还会导致一些食草动物以及草原害虫的数量增加,从而使草原上牧草受到危害,草原生态系统将受到严重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调节能力是有限的。<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对物质转化不可缺少的是( )<br />A.生产者和消费者<br />B.消费者和分解者<br />C.生产者和分解者<br />D.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所以,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对物质转化不可缺少的是生产者和分解者,C正确。<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利用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某一生态系统中,蛇和猫头鹰捕食田鼠,如果鹰在这一生态系统内出现,就要成为另一种捕食动物。这在短期内可能导致( )<br />A.猫头鹰群体的增大<br />B.猫头鹰的灭绝<br />C.蛇群体的增大<br />D.鼠群体减少</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当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例如,在某一生态系统中,蛇和猫头鹰捕食田鼠,如果鹰在这一生态系统内出现,就要成为另一种捕食动物,则食物链是“植物→鼠→蛇”和“植物→鼠→鹰”,鹰和蛇都是鼠的天敌,鹰一出现,短期内鼠的数量就会减少。<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出高产的杂交稻新品种,是利用了( )<br />A.基因的多样性<br />B.染色体的多样性<br />C.DNA的多样性<br />D.细胞的多样性</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的多样性,也叫遗传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方面,袁隆平培育出高产的杂交稻新品种,是利用了基因的多样性,A正确。<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掌握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具体体现;基因的多样性:内在实质;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外在形式,相互依赖,互相影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草→食草昆虫→蜘蛛→蟾蜍→蛇→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假设流经这条食物链的总能量为100%,按传递率20%计算,蟾蜍和猫头鹰所得能量最多分别是( )<br />A.20%和2%<br />B.0.8%和0.32%<br />C.4%和0.8%<br />D.0.8%和0.032%</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营养级是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在草→食草昆虫→蜘蛛→蟾蜍→蛇→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草(生产者)则总是第一营养级,蟾蜍则为第四营养级,猫头鹰则为第六营养级,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依题意有,蟾蜍所得能量=(20%)3=0.8%;猫头鹰所得能量=(20%)5=0.032%。<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渐递减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表示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两条主要食物链。常常有人大量捕捉青蛙,短期内对该农田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3/def3615a/SYS201708151336497129848691_ST/SYS201708151336497129848691_ST.001.png" width="334" height="6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br />B.农田系统的虫害加重<br />C.蛇的数量迅速增加<br />D.鼠的数量迅速增加</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由图中食物链可知,蛇以青蛙和鼠为食,青蛙以粘虫为食,如果大量捕捉青蛙,短期内蛇的食物减少,就会大量捕食老鼠;青蛙减少,粘虫就会大量繁殖,数量增多,取食小麦,造成减产。<br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1970年,美国的玉米由于受到一种叶菌的危害而严重减产,后在墨西哥发现了对这种病菌有抗性的植物,从而为改良玉米品种找到了必要的基因。这一事实体现了野生生物的( )<br />A.直接使用价值<br />B.间接使用价值<br />C.科学研究价值<br />D.潜在使用价值</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水稻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普通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我国动物、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如我国科学家袁隆平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杂交,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表明生物基因的多样性,尤其是野生生物基因的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在遗传育种方面有重要作用,体现了野生生物的潜在使用价值。</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生物界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根本原因在于( )<br />A.自然环境的多样性<br />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r />C.基因的多样性<br />D.以上都不正确</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才形成了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各种生物,因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故A、B、D错误, C正确。<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具体体现;基因的多样性:内在实质;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外在形式,相互依赖,互相影响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造成当今环境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根本原因是( )<br />A.生物变异现象的存在<br />B.大多数植物生长缓慢<br />C.人类活动的日益增多<br />D.生物之间的生存斗争</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的原因是: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人类的滥砍滥伐和滥捕乱杀是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的又一个原因;外来生物入侵也使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人口剧增和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多,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开垦草原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等,都会破坏野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原因,掌握1、栖息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2、人类掠夺性砍伐、捕杀3、环境污染4、生物入侵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日常生活中,肉类和鸡蛋的价格比粮食和蔬菜高,从生物学的观点看,这是由于( )<br />A.动物饲养麻烦、花功夫多、投资大<br />B.动物性食物营养价值高<br />C.食物链延长,能量流失多,动物性食品成本高<br />D.植物栽培比较容易</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通过食物链依次传递的,食物链的每一个环节叫做一个营养级,由于生物自身的呼吸作用的消耗,以及植物的残枝落叶和动物的骨骼、皮毛等难以被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利用,因而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所以,越往食物链的末端,能量消耗的也多,成本也越高,故肉类和鸡蛋的价格要比粮食和蔬菜高,C正确。<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渐递减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两栖动物的是( )<br />A.蟾蜍<br />B.大鲵<br />C.蛇<br />D.蝾螈</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蝾螈、大鲵、蟾蜍,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属于两栖类动物。蛇属于爬行动物。<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利用两栖动物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两栖动物门: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在陆地生活用肺兼用 皮肤呼吸.变态发育,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有辅助呼吸作用,心脏有二心房一心室,体温不恒定.</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世纪90年代,北京大学陈章良教授成功的将固氮基因整合到了小麦DNA分子中。他利用的生物技术是( )<br />A.转基因技术<br />B.克隆技术<br />C.细胞杂交<br />D.杂交育种</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将固氮基因整合到了小麦的DNA分子,创造了符合人们需要的生物类型,A正确;克隆技术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织后代的过程,B错误;动物细胞融合又叫细胞杂交,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融合后形成的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C错误;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D错误。<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基因工程的原理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1、基因控制生物性状2、遗传密码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是可以通用的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青蛙的生殖特征是( )<br />A.雌雄异体,体内受精<br />B.雌雄同体,体外受精<br />C.体外受精,幼体在体内发育<br />D.体外受精,幼体在水中发育</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青蛙的生殖特点是雌雄异体、水中受精,属于卵生.繁殖的时间大约在每年四月中下旬.在生殖过程中,蛙类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抱对,主要是通过抱对,可以促使雌蛙排卵.一般蛙类都在水中产卵、受精,卵孵化后变成蝌蚪,在水中生活,然后变成幼蛙登陆活动。<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掌握两栖动物的生殖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两栖生物生殖的特点:卵生,体外受精.</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不在原始海洋中形成的是( )<br />A.有机小分子物质<br />B.有机大分子物质<br />C.单细胞生物<br />D.原始生命</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又经过漫长的年代,原始的生命一步步进化出原始的单细胞生物,由上可知,最初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在原始大气层中,产生有机高分子物质、原始生命和原始的单细胞生物的场所都是原始海洋。故B、C、D不符合题意, A符合题意。<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实验室里有一个封闭状态生态球,已经维持了一年多,各类生物一直生活良好,后来仅仅移动了一下位置,生物就全死了,它原来是放在( )<br />A.恒温培养箱里<br />B.窗台上<br />C.药品橱柜<br />D.冰箱冷藏室里</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他们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的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指的是绿色植物,它们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消费者指的是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的有机物;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所以只有把这个生态球放在有光的地方,绿色植物才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动物提供食物,此题目中只有窗台上可以见到光。<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掌握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哪一过程与发酵无关?( )<br />A.果酒暴露在空气中变酸<br />B.水果放久了有酒味<br />C.酒的酿制<br />D.青菜的盐渍</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发酵现象在食品的制作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果酒暴露在空气中变酸,是因为空气中的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从而使得酒出现酸味,苹果放烂了散发出酒味,是因为空气中的酵母菌发酵分解苹果中糖产生了酒精和二氧化碳的结果,酿酒要用到酒曲,酒曲的主要成分是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青菜的盐渍是在青菜上撒上盐,使其失水,渗出青菜中的水分,与发酵无关,D正确。<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掌握⑴食品制作⑵保存食品,比如:“巴斯德“消毒法、罐藏法⑶防治(由真菌分泌)抗生素的发现⑷保护环境,比如:甲烷细菌、沼气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完成下列小题:<br />(1)化石记录表明,地球上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xa0;&#xa0;&#xa0; , &#xa0;&#xa0;&#xa0; , &#xa0;&#xa0;&#xa0;。<br />(2)现代类人猿包括:&#xa0;&#xa0;&#xa0; , &#xa0;&#xa0;&#xa0; , &#xa0;&#xa0;&#xa0; , &#xa0;&#xa0;&#xa0;。<br />(3)以生物性状差异的&#xa0;&#xa0;&#xa0;和亲缘关系的&#xa0;&#xa0;&#xa0;为依据,可将生物加以分门别类。科学家将现存的生物依次分为&#xa0;&#xa0;&#xa0;七个等级。<br />(4)为了避免生物命名的混乱,便于研究、交流和开发利用,&#xa0;&#xa0;&#xa0;科学家&#xa0;&#xa0;&#xa0;于1753年创了&#xa0;&#xa0;&#xa0;。<br />(5)根据植物形态、结构、生理和生活习性的不同,将它们分为&#xa0;&#xa0;&#xa0;植物、&#xa0;&#xa0;&#xa0;植物、&#xa0;&#xa0;&#xa0;植物、&#xa0;&#xa0;&#xa0;植物等类群。<br />(6)生物技术是人们利用&#xa0;&#xa0;&#xa0;、&#xa0;&#xa0;&#xa0;对物质原料进行加工,以提供&#xa0;&#xa0;&#xa0;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p></div></div>
<div><p>【答案】<br />(1)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br />(2)长臂猿;猩猩;黑猩猩;大猩猩<br />(3)程度;远近;界、门、纲、目、科、属、种<br />(4)瑞典;林奈;双名法<br />(5)藻类;苔藓;蕨类;种子<br />(6)动植物体;微生物;产品<br />【解析】解:(1)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这说明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2)人和类人猿是近亲,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类人猿没有尾巴、颊囊和屁股上的胼胝,常见的四种类人猿是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3)生物分类的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差异程度和亲缘关系的远近,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4)林奈是瑞典自然学者,现代生物学分类命名的奠基人.他在生物学上的成就是发明了双名制命名法,即植物的常用名由两部分组成,前者为属名,要求用名词;后者为种名,要求用形容词;(5)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我们要对其进行分类,分类的依据有植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和生活习性的不同,其中主要的依据是形态结构,植物主要有四类: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前三类不结种子,靠孢子繁殖后代,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6)生物技术是人们利用微生物、动植物体对物质原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它主要包括发酵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和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需要了解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自然选择是指生物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在生存竞争中&#xa0;&#xa0;&#xa0; , &#xa0;&#xa0;&#xa0;的过程。&#xa0;&#xa0;&#xa0;是自然选择的途径,生物的&#xa0;&#xa0;&#xa0;和&#xa0;&#xa0;&#xa0;是自然选择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生存竞争;多样性;适应性<br />【解析】解: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哪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r />【考点精析】利用自然选择学说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下来,不适者被淘汰.</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某一生态系统图解,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3/def3615a/SYS201708151336506032811368_ST/SYS201708151336506032811368_ST.001.png" width="198" height="12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图中的太阳能、二氧化碳、水、氮气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xa0;&#xa0;&#xa0;。<br />(2)图中有&#xa0;&#xa0;&#xa0;条食物链,请写出来。&#xa0;&#xa0;&#xa0;。<br />(3)从生物进化角度看,该生态系统中最高等的消费者是&#xa0;&#xa0;&#xa0;。<br />(4)在该生态系统中,若为了保护黄雀而消灭蛇,将会导致怎样的后果?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p></div></div>
<div><p>【答案】<br />(1)非生物成分<br />(2)1;绿色植物→蝗虫→螳螂→黄雀→蛇<br />(3)黄雀<br />(4)</p><p>会使黄雀先增多,后因食物减少而迅速减少(或黄雀先增多,后减少)</p><p><br />【解析】解:(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阳光、空气、土壤和水等是非生物部分;(2)食物链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间的捕食关系,图中的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绿色植物→蝗虫→螳螂→黄雀→蛇;(3)蝗虫属于节肢动物,蛇属于爬行动物,黄雀属于鸟类,从从生物进化角度看,该生态系统中最高等的消费者是黄雀;(4)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如图所示,如果该生态系统中为了保护黄雀而消灭蛇,在短期内,黄雀就会因为缺少天敌而数量快速增加,就会大量的捕捉螳螂为食,慢慢的又会因为螳螂的减少而缺少食物,黄雀的数量又会下降。<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食物链的相关知识,掌握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以及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了解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观察下面四幅图,将A~D图分别与其所运用的生物技术对应起来。<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3/def3615a/SYS201708151336506936908549_ST/SYS201708151336506936908549_ST.001.png" width="453" height="12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①辅助生殖技术&#xa0;&#xa0;&#xa0;;②转基因技术&#xa0;&#xa0;&#xa0;;③仿生技术&#xa0;&#xa0;&#xa0;;④克隆技术&#xa0;&#xa0;&#xa0;;</p></div></div>
<div><p>【答案】B;D;A;C<br />【解析】解:仿生是指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br />试管婴儿又该称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具体地说是借助内窥镜或在B超指引下,从患有不孕症妇女的卵巢内取出成熟的卵子,将精子、卵子一起放入试管,体外培养三天左右,使卵子受精,然后再在B超监视下将其送到母亲子宫,使之逐步发育成胎儿的过程.<br />克隆技术本身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的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br />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br />B试管婴儿采用的是①辅助生殖技术;D转基因超级鼠鼠,是将大白鼠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白鼠的受精卵中,再将这个受精卵移入借腹怀胎的母鼠子宫中,产下的小白鼠比一般的大一倍,采用的是②转基因技术;③仿生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模仿乌龟的背甲制造了A薄壳建筑。C、多莉绵羊是通过④克隆技术获得的.<br />所以答案是:①B;②D;③A;④C.<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基因工程的原理和克隆技术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1、基因控制生物性状2、遗传密码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是可以通用的;克隆是无性繁殖,但无性繁殖不一定是克隆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八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