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九中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进行的实验,证明了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形成了( )<br />A.原始大气<br />B.有机小分子<br />C.有机大分子<br />D.原始细胞</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米勒的实验装置如图:<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1/b08668dd/SYS201708151110229870457851_DA/SYS201708151110229870457851_DA.001.png" width="230" height="29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br />米勒的实验如图,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r />A.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惟一证据<br />B.“始祖鸟”化石是爬行类进化成鸟类的典型证据<br />C.科学家发现,越简单、越低等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新近的地层里<br />D.生物进化遵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规律</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A、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此外还有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故不符合题意;<br />B、始祖鸟既具有鸟类的特点前肢特化为翼,有具有爬行动物的特点,翼的末端有爪,因此始祖鸟化石说明了鸟类是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来的等.故符合题意;<br />C、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因此越简单、越低等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而不是越新近的地层里.故不符合题意;<br />D、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不是遵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规律.故不符合题意.<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化石证据,需要了解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以水生生物为主;越晚近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以陆生生物为主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从生物进化的观点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r />A.生物进化由低等到高等<br />B.生物进化由简单到复杂<br />C.人类由现代类人猿进化而来<br />D.两足直立行走是区分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生物进化的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A正确;<br />B、生物进化的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B正确;<br />C、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C错误;<br />D、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前后肢的分工,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因此两足直立行走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D正确.<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的相关知识,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活在绿草地上的昆虫,体色多为绿色而不是褐色.达尔文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是( )<br />A.遗传和变异<br />B.人工选择<br />C.基因改变<br />D.适者生存</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达尔文认为,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配偶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因此生活在绿草地上的昆虫,体色多为绿色而不是褐色,不容易被敌害发现,是一种保护色,是适者生存,是环境对昆虫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掌握自然选择学说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下来,不适者被淘汰.</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哺乳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可能是( )<br />A.黑猩猩<br />B.金丝猴<br />C.猕猴<br />D.狒狒</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B、C、D虽都属于灵长类哺乳动物,但不属于类人猿,而A黑猩猩是类人猿,且一些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以及一些最基本的行为方式与人类都十分相似,且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黑猩猩与人类的细胞色素C的差异为零.所以,黑猩猩应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的相关知识,掌握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北京猿人居住过的山洞里,发现了成堆的灰烬,有被烧过的动物骨骼、木头等,这说明北京猿人属于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哪个阶段?( )<br />A.南方古猿<br />B.能人<br />C.直立人<br />D.智人</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南方古猿只能使用天然工具;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能用骨针缝制兽皮衣物,可用标枪和长矛进行狩猎、捕鱼.北京猿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应属于直立人阶段.<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掌握从猿到人的进化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藏羚羊是哺乳纲牛科动物,是我国的特有物种.在生物分类学上,介于“纲”和“科”之间的分类单位是( )<br />A.种<br />B.属<br />C.目<br />D.门</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分类的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可见介于“纲”和“科”之间的分类单位是目.<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分类的单位,需要了解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它们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基本单位是种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分类学上,小麦和玉米是同科不同属,小麦和大豆是同门不同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r />A.小麦和玉米、大豆之间没有共同的特征<br />B.小麦和玉米、大豆之间共同特征一样多<br />C.小麦和玉米之间共同特征少,小麦和大豆之间共同特征多<br />D.小麦和玉米之间共同特征多,小麦和大豆之间共同特征少</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生物所属的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等级越大,亲缘关系越远,共同特征越少.<br />由题意可知,小麦和玉米是同科不同属,小麦与大豆是同门不同纲.科比门小,因此小麦和玉米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共同特征多,小麦和大豆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共同特征少.可见D符合题意.<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分类的单位,掌握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它们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基本单位是种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原生动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br />A.个体都是由单细胞构成的<br />B.能从外界环境中摄取食物<br />C.细胞内没有真正的细胞核<br />D.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由分析可知,原生动物是动物界中最低等的动物,个体都是由单细胞构成的,A正确;<br />B、原生动物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必须从外界摄取食物(有机物)为生,所以它们属于异养生物,B正确;<br />C、原生动物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C错误;<br />D、原生动物是单细胞动物,无叶绿体,不能自己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D正确.<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单细胞生物的相关知识,掌握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哪种植物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br />A.蕨类植物<br />B.苔藓植物<br />C.裸子植物<br />D.被子植物</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苔藓植物植株矮小,多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使苔藓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人们利用苔藓植物的这个特点,把它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br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生物的进化过程中,生物由水生发展到陆生出现在哪一时期( )<br />A.前寒武纪时期<br />B.古生代<br />C.中生代<br />D.新生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古生代﹣﹣地质年代的第3个代(第1、2个代分别是太古代和元古代).约开始于5.7亿年前,结束于2.3亿年前.古生代共有6个纪,一般分为早、晚古生代.早古生代包括寒武纪(Cambrian 5.4亿年前)、奥陶纪(Ordovician 5亿年前)和志留纪(Silurian 4.35亿年前),晚古生代包括泥盆纪(Devonian 4.05亿年前)、石炭纪(Carboniferous 3.55亿年前)和二叠纪(Permian 2.95亿年前).动物群以海生无脊椎动物中的三叶虫、软体动物和棘皮动物最繁盛.在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相继出现低等鱼类、古两栖类和古爬行类动物.鱼类在泥盆纪达于全盛.石炭纪和二叠纪昆虫和两栖类繁盛.古植物在古生代早期以海生藻类为主,至志留纪末期,原始植物开始登上陆地.泥盆纪以裸蕨植物为主.石炭纪和二叠纪时,蕨类植物特别繁盛,形成茂密的森林,是重要的成煤期.<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动物: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性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观察如图,阴影部分表示四种生物的共同特征,这一特征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1/b08668dd/SYS201708151110240887790557_ST/SYS201708151110240887790557_ST.001.png" width="139" height="13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都无种子<br />B.都能进行光合作用<br />C.都有根、茎、叶<br />D.都通过孢子繁殖后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A、衣藻属于藻类植物,苔藓属于苔藓植物,二者都无种子,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小麦属于被子植物,水杉属于裸子植物,两者都有种子,用种子来繁殖后代.故A不合题意;<br />B、衣藻、小麦、苔藓和水杉体内都有叶绿体,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故B符合题意;<br />C、衣藻属于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没有真正的根.故C不合题意.<br />D、衣藻和苔藓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小麦和水杉用种子来繁殖后代.故D不合题意.<br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小美在海边采集到一个标本,它呈均匀的薄片状,没有根,也没有茎.据此可以推测该生物是( )<br />A.藻类<br />B.苔藓植物<br />C.蕨类植物<br />D.种子植物</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A、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的阴湿处,符合题意.<br />B、苔藓植物无根,起固着作用的是假根,有茎、叶的分化,生活在陆地的阴湿处.不符合题意.<br />C、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生活在陆地的阴湿处.不符合题意.<br />D、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比较高等,裸子植物有根、茎、叶和种子四种器官.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都适于生活在干旱的陆地上.不符合题意<br />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中种类和数量最多的是( )<br />A.扁形动物<br />B.腔肠动物<br />C.节肢动物<br />D.环节动物</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已知的约150多万种动物中,节肢动物占85%左右,是动物界的第一大门.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类动物.<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利用节肢动物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节肢动物门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头上两根感觉触,两对翅,三对足,身体分为头胸腹,里头是肉外是骨”描写的是哪类生物的主要特点( )<br />A.节肢动物<br />B.昆虫<br />C.鱼类<br />D.鸟类</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一对和单复眼,其中触角具有嗅觉和触觉的作用,即题干中的头上两根感觉须;一般有两对翅膀和三对足,为昆虫的运动器官,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和支持以及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的作用,即里面是肉外是骨,所以这句顺口溜描述的是昆虫的主要特征.<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利用节肢动物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节肢动物门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青蛙有“农田卫士”之誉,下列关于青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r />A.幼体用鳃呼吸<br />B.皮肤裸露,有粘液,能辅助呼吸<br />C.体温恒定<br />D.成体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A正确;<br />B、青蛙皮肤裸露,有黏液,能辅助呼吸,B正确;<br />C、青蛙体温不恒定,属于变温动物,C错误.<br />D、青蛙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D正确;<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两栖动物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两栖动物门: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在陆地生活用肺兼用 皮肤呼吸.变态发育,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有辅助呼吸作用,心脏有二心房一心室,体温不恒定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以下哪些动物身体上有鳞片( )<br />①鱼类 ②两栖类 ③爬行类 ④鸟类.<br />A.①③<br />B.①②③<br />C.①③④<br />D.①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由分析知道:①鱼类和③爬行类体表具有鳞片,为正确项;而②两栖类皮肤裸露,④鸟类体表覆盖羽毛,为错误项.<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鱼的主要特征(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还要掌握两栖动物(两栖动物门: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在陆地生活用肺兼用 皮肤呼吸.变态发育,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有辅助呼吸作用,心脏有二心房一心室,体温不恒定)的相关知识才是答题的关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都属于鱼类的一组是( )<br />A.金鱼、鲨鱼、海马<br />B.章鱼、海马、甲鱼<br />C.娃娃鱼、鱿鱼、海豚<br />D.鲤鱼、鲸鱼、鲫鱼</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A、金鱼、鲨鱼、海马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来游泳,故都属于鱼类.<br />B、海马是鱼类,但章鱼身体柔软是软体动物,甲鱼属于爬行动物;<br />C、娃娃鱼是两栖动物,鱿鱼身体柔软是软体动物,海豚属于哺乳动物;<br />D、鲤鱼、鲫鱼是鱼类,但鲸鱼属于哺乳动物;<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鱼的主要特征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所示的是几种生物,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1/b08668dd/SYS201708151110245569806282_ST/SYS201708151110245569806282_ST.001.png" width="518" height="13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没有根、茎、叶等器官分化的是   类.<br />(2)A类植物已经出现了相应的器官,但它的生殖过程离不开    , 所以必须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因为体内有   和    , 所以植株相对高大.<br />(3)B类植物和C类植物的共同特点是都能产生    , 但B类植物属于其中的   植物.</p></div></div>
<div><p>【答案】<br />(1)藻<br />(2)水;输导组织;机械组织<br />(3)种子;裸子<br />【解析】解:(1)E是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2)A蕨类植物的生殖过程离不开水,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 和机械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3)根据种子外面有无果皮包被着,把种子植物分成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B的种子无果皮包被着,裸露,不能形成果实属于裸子植物.C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属于被子植物.二者共同特点是都能产生种子.<br />所以答案是:(1)藻(或E);(2)水;输导组织;机械组织;(3)种子;裸子.<br />【考点精析】利用种子植物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自然保护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有“镇山之宝”之称的青钱柳,有野生脊椎动物118种,其中蟒蛇、穿山甲、苏门羚、大灵猫、小灵猫、鹰类、白鹇等11种动物属国家重点保护对象.请回答:<br />(1)白鹇是一种鸟类,其运动方式主要是    , 与之相适应的特点是   (举一点).<br />(2)大灵猫、小灵猫为   动物,其胚胎发育方式为   (填卵生或胎生).<br />(3)青钱柳又名摇钱树,和裸子植物相比,其种子外有   包被,属于被子植物.<br />(4)自然保护区内植物通过   作用能增高空气的含氧量.</p></div></div>
<div><p>【答案】<br />(1)飞行;身体被羽毛<br />(2)哺乳;胎生<br />(3)果皮<br />(4)光合<br />【解析】解:(1)鸟类的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具有以下特点:①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的阻力,体表被覆羽毛有保温的作用,适于在空中飞行;②骨骼轻、薄,长骨中空,能减轻体重,适于在空中飞行;③鸟前肢变成了翼,翼是飞行器官;④羽毛颜色鲜艳与鸟类在空中飞行没有关系;⑤胸骨上的肌肉发达,胸肌附着在胸骨上,胸骨发达,上有一个高耸的突起,叫龙骨突,为强大的胸肌提供了宽大的表面.胸大肌发达,收缩能力强,可以使翅膀下压的速度快而有力,从而增大空气对翅膀的反作用力,因此也就加快了鸟类的飞行速度.⑥体内有气囊,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为鸟类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2)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是胎生,胚胎在母体子宫里发育成胎儿,胎儿从母体生出来,这种生殖方式为胎生,刚出生的幼体只能靠母体乳腺分泌的乳汁生活为哺乳.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其它类动物没有.(3)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都结种子,但这两类植物又有重要区别,其中最主要的区别是被子植物的种子有果皮包被着,种子包上果皮构成果实,裸子植物则不同,它没有果实,它的种子裸露,仅仅被一鳞片覆盖起来,青钱柳又名摇钱树,和裸子植物相比,其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4)自然保护区内植物通过 光合作用能增高空气的含氧量.<br />所以答案是:(1)飞行;身体被羽毛(写出一点特点即可)(2)哺乳;胎生(3)果皮(4)光合<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鸟的主要特征和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鸟类有喙无齿,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骨中空,内充空气,心脏分四腔,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生殖为卵生;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为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胎生,哺乳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如图为脊椎动物进化树,据图回答问题.其中[]中填字母.<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1/b08668dd/SYS201708151110247156354797_ST/SYS201708151110247156354797_ST.001.png" width="228" height="19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脊椎动物化石是[   ]   化石.<br />(2)E和C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   ]   进化而来的.<br />(3)最高等的脊椎动物是[   ]    .</p></div></div>
<div><p>【答案】<br />(1)A;鱼类<br />(2)B;爬行动物<br />(3)C;哺乳动物<br />【解析】解:(1)如图可知,脊椎动物的进化趋势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可见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脊椎动物化石是A古代的鱼类.(2)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进化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始祖鸟化石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始祖鸟化石说明了E鸟类和C哺乳类是由古代的B爬行动物进化来的.(3)哺乳类是最高等的动物,其生殖特点是胎生哺乳,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br />所以答案是:(1)A 鱼类(2)B 爬行动物(3)C 哺乳动物<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化石证据(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以水生生物为主;越晚近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以陆生生物为主),还要掌握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动物: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性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相关知识才是答题的关键.</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