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9:32:23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夏明翰中学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br />A.滴水穿石<br />B.生根发芽<br />C.开花结果<br />D.雨后春笋</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A、水和石没有生命的基本特征,不属于生物,不属于生命现象.A符合题意;<br />B、生根发芽体现了生物的生殖现象.B不符合题意;<br />C、开花结果体现了生物的生殖现象.C不符合题意;<br />D、雨后春笋体现了生物的生长现象.D不符合题意;<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xa0;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设计探究实验时,下列四组条件中,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的是( )<br />A.干燥和湿润<br />B.有光与无光<br />C.有光和无水<br />D.有氧和缺氧</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此题四个选项中,只有选项C变量不唯一,该选项两个变量是光和水,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科学探究的过程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体的结构层次与植物的结构层次相比较,植物的结构层次缺少( )<br />A.细胞<br />B.组织<br />C.器官<br />D.系统</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可见,人体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比植物体多了系统这个结构层次.<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的相关知识,掌握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以及对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的理解,了解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某学生在探究根的哪一部位生长最快时,第一天绘制的根尖各段长度图,请你预测生长最快的一段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17/60ca70d8/SYS201707191736006638487968_ST/SYS201707191736006638487968_ST.001.png" width="112" height="5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①<br />B.②<br />C.③<br />D.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①根冠,根尖最先端的帽状结构,罩在分生区的外面,有保护根尖幼嫩的分生组织,使之免受土壤磨损的功能.<br />B、②分生区,具有强烈分裂能力的、典型的顶端分生组织.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br />C、③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稍上的部分,伸长区细胞开始伸长,是根部向前推进的主要区域,是根生长最快的部分.<br />D、④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这些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 表皮密生的绒毛即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br />根冠和成熟区的细胞基本上已经不分裂了,而分生区的细胞主要功能的是分裂,只会使细胞的数目增加,伸长区的细胞长长,让根部变长!如图<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17/60ca70d8/SYS201707191736006638487968_DA/SYS201707191736006638487968_DA.001.png" width="120" height="14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根的生长的相关知识,掌握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细胞分裂从而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生长从而细胞体积的增大.</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br />A.口腔<br />B.胃<br />C.小肠<br />D.大肠</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约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肠液、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胆汁能促进脂肪的消化;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营养物质的吸收,需要了解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胃: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与其结构有关):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大肠:只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体内二氧化碳含量最多的部位是( )<br />A.肺泡内<br />B.血液里<br />C.心脏<br />D.细胞里</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由于组织细胞的呼吸作用,不断消耗氧,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所以人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最多的部位是细胞.终上所述:A、C、B选项错误,只有D选项正确.<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肺泡与外界气体的交换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由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当吸入的空气到达肺泡时,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随呼气的过程排除体外.</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哪一种疾病不是由激素分泌紊乱引起的( )<br />A.缺铁性贫血<br />B.侏儒症<br />C.巨人症<br />D.糖尿病</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A、贫血是由于血液中红细胞或是血红蛋白的数量减少引起的.而血红蛋白就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所以,缺铁性贫血不是激素引起的.故符合题意.<br />B、侏儒症是幼年时缺乏生长激素引起的.故不符合题意.<br />C、巨人症是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形成的,是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故不符合题意.<br />D、糖尿病是缺乏胰岛素,是缺乏激素引起的.故不符合题意.<br />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每当大雨或田间灌溉时,地面会出现一些蚯蚓,蚯蚓爬出洞穴的原因是( )<br />A.湿度低<br />B.光线暗<br />C.水分太多<br />D.氧气不足</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大雨或田间灌溉时土壤中水多,水把土壤缝隙中的空气排挤出来,导致土壤缺少空气,蚯蚓在土壤中无法呼吸,为了呼吸蚯蚓纷纷钻出地面.因此,“每当大雨或田间灌溉时,地面会出现一些蚯蚓”,蚯蚓爬出洞穴的原因是氧气不足.<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环节动物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环节动物:身体由环状体节构成(如沙蚕、水蛭、蚯蚓等)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夫妇第一胎生了个女孩,实行“二孩”政策后,他们再生第二胎的话,生男孩的几率是( )<br />A.100%<br />B.75%<br />C.50%<br />D.0</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17/60ca70d8/SYS201707191736022893540946_DA/SYS201707191736022893540946_DA.001.png" width="334" height="22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可见每次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在整个人群中男女性别之比大致1:1.所以有一对夫妇,第一胎生了一个女孩,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准备生第二胎,那么第二胎的性别生男生女的几率各占50%.<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人类染色体的传递,掌握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无法进行.( ).(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解:在神态系统中,生产者能够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消费者指的是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的有机物,动物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但并不是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无法进行; 分解者指的是腐生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参与了物质的循环.<br />所以答案是:错误.<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和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需要了解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生态平衡;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可被植物重新利用,遗体被分解后,释放二氧化碳、含氮无机盐等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儿子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母亲.( ).(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解:<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17/60ca70d8/SYS201707191736025261895250_DA/SYS201707191736025261895250_DA.001.png" width="310" height="18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这样男性产生的精子就有两种,一种是含有X染色体的,另一种是含Y染色体的,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种,是含有X染色体的;如果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X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那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XX,由它发育成的孩子就是女孩;如果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Y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那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XY,由它发育成的孩子就是男孩;遗传图解如图:从图中看出儿子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其中一条性染色体X来自母亲;另外一条性染色体Y来自父亲.<br />所以答案是:正确.<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人类染色体的传递的相关知识,掌握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触景生情”属于条件反射.( ).(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解:“触景生情”是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起大脑联想,产生某种感情.因此“触景生情”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因此题干的说法正确.<br />所以答案是:正确</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是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17/60ca70d8/SYS201707191736026421945327_ST/SYS201707191736026421945327_ST.001.png" width="246" height="15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此食物网中共有&#xa0;&#xa0;&#xa0;条食物链.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xa0;&#xa0;&#xa0; .<br />(2)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非生物部分和&#xa0;&#xa0;&#xa0; .<br />(3)图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xa0;&#xa0;&#xa0; , 如果一些难分解的有害物质进入该生态系统食物网,则体内有害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xa0;&#xa0;&#xa0; .<br />(4)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xa0;&#xa0;&#xa0;能力.</p></div></div>
<div><p>【答案】<br />(1)4;草→食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br />(2)分解者(或细菌和真菌)<br />(3)草;猫头鹰<br />(4)自动调节<br />【解析】解:(1)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就形成了食物网;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分别是:草→鼠→猫头鹰;草→鼠→蛇→猫头鹰;草→食草昆虫→吃虫的鸟→猫头鹰;草→食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其中最长的一条是:草→食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2)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牙齿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或细菌和真菌).(3)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流动并逐级递减的,因此在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低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数量越少.因此数量最多的生物是第一营养级草,最少的生物是营养级最高的鹰.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在该生态系统中猫头鹰所处的营养级别最高,其体内的农药含量会最高.(4)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平衡,不是生物数量的恒定不变,如动物有迁入、有迁出,有死亡、有出生,各种生物的数量是变化的,又是相对稳定的,总会因系统中某一部分先发生改变,引起不平衡,然后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其又进入新的平衡状态.正是这种从平衡到不平衡到又建立新的平衡的反复过程,推动了生态系统整体和各组成部分的发展与进化.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在食物链:草→鼠→蛇→鹰中,大量杀鼠后会使蛇缺少食物而饿死,引起鹰的数量发生巨大变化.当这种变化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打破平衡,破坏生态平衡的稳定性.使生态系统崩溃.<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食物链(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还要掌握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渐递减)的相关知识才是答题的关键.</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甲为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视野,请据图回答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17/60ca70d8/SYS201707191736029280223966_ST/SYS201707191736029280223966_ST.001.png" width="458" height="22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要使视野从①变为②,应将装片向&#xa0;&#xa0;&#xa0;移动.<br />(2)本实验使用的物镜有10×和4×两种,要使视野从②变为③,应选用的物镜是&#xa0;&#xa0;&#xa0; . 要使视野从③变为④,应调节&#xa0;&#xa0;&#xa0; .<br />(3)在制作临时装片时,盖上盖玻片的正确方法是图乙中的&#xa0;&#xa0;&#xa0; .<br />(4)与动物细胞相比,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特有的结构是&#xa0;&#xa0;&#xa0;和&#xa0;&#xa0;&#xa0; .</p></div></div>
<div><p>【答案】<br />(1)右下方<br />(2)10×;细准焦螺旋<br />(3)B<br />(4)细胞壁;液泡<br />【解析】解:(1)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而且左右相反,视野①中的物像位于右下方,说明实物位于左上方,视野②中的物像位于中央,说明实物也位于中央;要使物像从视野①变为视野②的状态,应将装片也向右下方移动,这样实物就移到了中央,物像自然也在中央了;(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看到的细胞体积就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题中显微镜的物镜组合有两种:应选物镜的最大倍数即10×;物像③不清晰,物像④清晰,要想使物像从视野③变为视野④的状态应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3)制作临时装片时,“盖”这一步的正确操作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其目的是防止盖玻片下出现气泡.(4)动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等结构;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线粒体等结构.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叶绿体、液泡,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内无叶绿体.<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练习使用显微镜和植物细胞,掌握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某种细菌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17/60ca70d8/SYS201707191736032725481088_ST/SYS201707191736032725481088_ST.001.png" width="190" height="15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在于没有&#xa0;&#xa0;&#xa0; , 只有[&#xa0;&#xa0;&#xa0;]&#xa0;&#xa0;&#xa0;集中的区域.<br />(2)F的名称是&#xa0;&#xa0;&#xa0; , 它是细菌的运动器官.<br />(3)细菌与植物细胞相比没有&#xa0;&#xa0;&#xa0; ,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br />(4)当[&#xa0;&#xa0;&#xa0;]&#xa0;&#xa0;&#xa0;增厚时,细菌能够形成休眠体﹣﹣&#xa0;&#xa0;&#xa0; , 以抵抗不良环境.</p></div></div>
<div><p>【答案】<br />(1)成形的细胞核;A;DNA<br />(2)鞭毛<br />(3)叶绿体<br />(4)C;细胞壁;芽孢<br />【解析】解:(1)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里面有遗传基因,细菌没有核膜,只有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2)图中F为鞭毛,鞭毛的作用是运动.(3)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和叶绿体.因此细菌与植物细胞相比,细菌没有的结构是真正(成形)的细胞核、液泡和叶绿体等. (4)当C细胞壁增厚的时候,细菌能够形成一个椭圆形的休眠体,叫做芽孢,以抵抗不良环境.<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细菌的相关知识,掌握一个细菌也是一个细胞.它和动植物的细胞都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它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细菌有细胞壁(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细菌生有鞭毛),却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生活中,手指上会粘上许多细菌.假设:常洗手可以减少手上的细菌数量.甲乙两个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利用牛肉汁固体培养基,灭菌后分别进行细菌培养实验.如图所示,请评价他们的实验方案.<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17/60ca70d8/SYS201707191736036958963953_ST/SYS201707191736036958963953_ST.001.png" width="508" height="18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你认为&#xa0;&#xa0;&#xa0;同学的设计合理,理由是&#xa0;&#xa0;&#xa0; .<br />(2)洗手前在培养基上按手印,这一操作属于微生物培养中的&#xa0;&#xa0;&#xa0;&#xa0;&#xa0;&#xa0; .<br />A.灭菌<br />B.接种<br />C.培养<br />D.配制培养基<br />(3)放在28℃环境中培养是因为&#xa0;&#xa0;&#xa0; . 无菌操作是为了&#xa0;&#xa0;&#xa0; .</p></div></div>
<div><p>【答案】<br />(1)乙;甲同学没有设置对照实验,实验结果不能说明问题,而乙同学设置了对照实验<br />(2)B<br />(3)这个温度有利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防止空气中的细菌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br />【解析】解:(1)在科学实验中,往往只选择一个变量.为研究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需要设计对照实验,这样可以增强实验结论的说服力.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已选择的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应完全相同.在上述实验中,甲同学没有设置对照实验,实验结果不能说明问题;而乙同学设计了对照实验,更具有说服力.因此乙同学的设计合理.(2)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叫接种.因此洗手前在培养基上按手印,这一操作属于微生物培养中的接种.(3)细菌的生长和繁殖的条件是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和充足的营养物质,28℃是适合细菌生长和繁殖的温度,放在28℃环境中培养有利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为了防止空气中的细菌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需要在操作时实行无菌操作.<br />【考点精析】掌握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细菌、真菌生活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适宜温度、水分、生存空间;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些特定的条件,如有些细菌和真菌要氧气生活,有些不要.如:酵母菌发酵不要氧气,是无氧呼吸,乳酸菌制奶也不要氧气.</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夏明翰中学八级(下)期中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