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9:31:40

重庆市万州中学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科学家通过研究认为人类进化的历程可分为的四个阶段是( )<br />A.森林古猿、南方古猿、直立人、智人<br />B.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br />C.南方古猿、森林古猿、能人、智人<br />D.森林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人类的进化通常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其中南方古猿只能使用天然工具;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能用骨针缝制兽皮衣物,可用标枪和长矛进行狩猎、捕鱼.<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人类的进化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从化石记录中发现了地球上的生命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r />A.前寒武纪约占地球发展史的87%,出现了原生动物、多细胞生物<br />B.古生代约始于5.4亿年前至2.45亿年以前,出现了三叶虫、蕨类、两栖类<br />C.中生代始于5.4亿年以前,当时地球上还没有生命存在<br />D.新生代始于6500万年前,出现了哺乳动物、鸟类、被子植物、灵长类动物</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从地球的形成到约5.5亿年前的地质年代又称为“前寒武纪时期”,约占地球发展史的87%,出现了原生动物、多细胞生物,A正确.<br />B、古生代约始于5.4亿年前至2.45亿年以前,生物群以无脊椎动物尤其是三叶虫、低等腕足类为主,植物中红藻、绿藻等开始繁盛.寒武是英国威尔士的拉丁语名称,这个纪的地层首先在那里发现,B正确;<br />C、中生代始于2.45亿年前,爬行动物(恐龙类、色龙类、翼龙类等)空前繁盛,故有爬行动物时代之称,或称恐龙时代,中生代时裸子植物空前繁盛,有的高达数十米,C错误.<br />D、新生代是高级种子植物﹣﹣被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是真正的绿色开花植物,它的繁盛,除了双子叶植物外,单子叶植物也出现了.新生代是鸟类、哺乳类动物繁荣昌盛的时代,它们分别占据了空中和陆地,在浩翰的海洋里也生活着鲸、海豹、海牛等哺乳动物,D正确.<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组成一个生态系统,必须具备下列哪些成分?( )<br />A.生产者与消费者<br />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r />C.空气、水、阳光、土壤、温度<br />D.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A错误.<br />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缺少非生物部分,B错误.<br />C、空气、水、阳光、适宜的温度是非生物部分,缺少生物部分,C错误.<br />D、生物部分与非生物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正确.<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掌握生态系统概述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描述错误的是( )<br />A.绿色植物能直接或间接地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源<br />B.绿色植物只是生物中的一种,在生物圈中是可有可无的<br />C.绿色植物对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的平衡有重要作用<br />D.绿色植物对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发挥着重要作用</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A、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是所有生物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和能量来源,属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br />B、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满足自己生活的需要,是生物圈中的主要成分;<br />C、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属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br />D、绿色植物通过吸水和蒸腾作用影响生物圈的水循环,属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br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学习了克隆羊“多莉”的知识后,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一个克隆家猫的实验方案将花猫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掉核的黑猫卵细胞中,将发育成胚胎后的新组合种植在白猫的子宫里.白猫最终产下的小猫的形状应该是( )<br />A.最像黑猫<br />B.最像花猫<br />C.最像白猫<br />D.无法确定</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因为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因此在克隆的过程中,谁提供了细胞核,克隆出来的生物就像谁.该实验的细胞核是由花猫提供的,所以后代小猫的性状最像花猫.选项A、C、D均不符合题意.<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和克隆技术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克隆是无性繁殖,但无性繁殖不一定是克隆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面包、馒头松软可口,制作过程中需要用到( )<br />A.乳酸菌<br />B.太肠杆菌<br />C.醋酸杆菌<br />D.酵母菌</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做馒头或面包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经过发酵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孔,D正确.<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酒精发酵,需要了解酵母菌在适宜温度和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转化成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物技术的认识错误的是( )<br />A.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外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br />B.转基因技术就是在同一个生物体上,将某个DNA上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DNA中去的生物技术<br />C.转基因技术可以使动物、植物、微生物成为制造药物的“微型工厂”<br />D.应用转基因技术能够培育出抗虫、抗病、耐除草剂的农作物新品种</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A、B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技术,A正确,B错误;<br />C、转基因技术可以使动物、植物甚至微生物成为制造药物的“微型工厂”,C正确;<br />D、应用转基因技术能够培育出抗虫、抗病、耐除草剂的农作物新品种,D正确.<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基因工程的原理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1、基因控制生物性状2、遗传密码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是可以通用的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生物学研究者根据现代人的肤色、鼻形等特征划分出了4个人种,下列关于人种的划分哪项是错误的( )<br />A.蒙古利亚人<br />B.欧洲人<br />C.澳大利亚人<br />D.高加索人</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人类学者按肤色、发型、眼形、鼻形等外貌特征,把世界上的人类划分:蒙古利亚人;尼格罗人;高加索人;澳大利亚人4个人种.人种的形成是长期的自然和历史条件影响的结果.所以欧洲人不属于人种的划分.<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人类的进化,掌握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生命起源的过程中,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是( )<br />A.原始海洋<br />B.原始大气<br />C.46亿年前<br />D.原始地壳</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的相关知识,掌握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恐龙和翼龙非常繁盛的时期是( )<br />A.古元代<br />B.古生代<br />C.新生代<br />D.中生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中生代从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开始,到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为止.自老至新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中生代时,爬行动物(恐龙类、色龙类、翼龙类等)空前繁盛,故有爬行动物时代之称,或称恐龙时代.中生代的哺乳动物虽然分化成很多不同的类群,但所有这些哺乳动物都是些体型非常小的动物.<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爬行动物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体表覆盖有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心室内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产羊膜卵;体温不定.</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腐烂的水果会发出酒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r />A.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营养物质产生乳酸和酒精<br />B.在有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营养物质产生乳酸和二氧化碳<br />C.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将葡萄糖转化成二氧化碳和酒精<br />D.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将葡萄糖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酿酒时要用到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腐烂的水果往往散发出酒味,就是因为水果中的酵母菌在无氧时分解水果中的有机物,产生了酒精的缘故.可见C符合题意.<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酒精发酵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酵母菌在适宜温度和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转化成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图解,图中的甲、乙、丙分别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1/a8dc8744/SYS201708151103340035352440_ST/SYS201708151103340035352440_ST.001.png" width="182" height="10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br />B.甲是消费者,乙是生产者,丙是分解者<br />C.甲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乙是分解者<br />D.丙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甲是分解者</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只有绿色植物(生产者)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图中乙能吸收二氧化碳,因此图中乙是生产者;乙(生产者)和甲都能被丙分解利用,因此丙是分解者,甲能直接捕食乙,因此甲是消费者.所以图中的甲、乙、丙分别是甲是消费者,乙是生产者,丙是分解者.<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掌握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万州某中学的八年级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假期对铁峰山的某片森林进行了调查,下面是他们调查报告中的一段话,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br />“森林里生活着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和大量的草本植物.有许多鸟类在此栖息,有的鸟吃草籽,有的鸟是杂食性的(既吃草籽又吃昆虫).昆虫主要吃植物的茎和叶.鼠以植物的果实为食,然而鼠又是鹰的食物,鹰也捕食鸟”.<br />(1)图6是生物兴趣小组中李放同学画出的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根据他的食物网,找出共有&#xa0;&#xa0;&#xa0;条食物链,写出一条最长的食物链&#xa0;&#xa0;&#xa0; , 这条食物链共有&#xa0;&#xa0;&#xa0;个营养级.<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1/a8dc8744/SYS201708151103341986869727_ST/SYS201708151103341986869727_ST.001.png" width="179" height="13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2)他们在调查中还发现.有些昆虫的体色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与周围环境基本保持一致,这说明生物能够&#xa0;&#xa0;&#xa0;环境.<br />(3)有一个时期,人们大量捕捉森林中的鹰和鸟类,造成昆虫和鼠的大量繁殖,对森林造成了一定的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xa0;&#xa0;&#xa0;能力是有限度的.<br />(4)在此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是&#xa0;&#xa0;&#xa0; . 贮存能量最多的生物是&#xa0;&#xa0;&#xa0; .<br />(5)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是通过&#xa0;&#xa0;&#xa0;进入生物体的,消费者通过&#xa0;&#xa0;&#xa0;方式获得含碳化合物的.碳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是&#xa0;&#xa0;&#xa0;循环的.</p></div></div>
<div><p>【答案】<br />(1)4条;绿色植物→昆虫→杂食性鸟→鹰;4个<br />(2)适应<br />(3)自动调节<br />(4)鹰;绿色植物<br />(5)光合作用;捕食;往返<br />【解析】解:(1)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由图可知,图中的食物网的四条食物链分别是:绿色植物→吃草籽的鸟→鹰;绿色植物→鼠→鹰;绿色植物→杂食性鸟→鹰;绿色植物→昆虫→杂食性鸟→鹰.最长的食物链绿色植物→昆虫→杂食性鸟→鹰,共有4个营养级.(2)有些昆虫的体色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与周围环境基本保持一致,这是一种保护色,这说明生物能够适应环境.(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人们大量捕捉森林中的鹰和鸟类,造成昆虫和鼠的大量繁殖,对森林造成了一定的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4)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因此越往食物链的末端,能量越少,所以数量最少的是鹰,贮存能量最多的生物是绿色植物.(5)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同时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都能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释放到无机环境中.因此,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是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体的,消费者通过捕食关系通过食物链获得含碳化合物的.碳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是往返循环的.<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食物链(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还要掌握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的相关知识才是答题的关键.</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重庆市万州中学八级(下)期中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