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9:30:39

江苏省泰州市医药高新区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br />A.牛吃草<br />B.蝌蚪长成青蛙<br />C.北风吹,雁南飞<br />D.水结成冰</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牛吃草、蝌蚪长成青蛙、北风吹,雁南飞属于生命现象;水结成冰是一种自然现象。</p><p>所以答案是:D</p><p>【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xa0;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从生物圈与人类的关系来看,生物圈2号的失败说明的科学道理是( )<br />A.生物圈2号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br />B.生物圈2号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家园<br />C.生物圈2号需要足够的水量<br />D.人类目前为止还无法建立一个人造的适合人类永久生存的环境</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科学家将它称为生物圈Ⅰ号,生物圈Ⅱ号是科学家模拟生物圈Ⅰ号建造的一个实验基地,该实验最后以失败告终,它用事实告诉我们,迄今为止,生物圈仍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的唯一家园,</p><p>所以答案是:D</p><p>【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韭黄和蒜黄是我们冬季常吃的蔬菜,它们的叶片呈黄白色,这是由于人们在这些蔬菜生长过程中,没有给予它们( )<br />A.肥料<br />B.水分<br />C.光照<br />D.适宜的温度</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韭黄和蒜黄之所以呈现黄色是因为在培育的过程中,没有接受到阳光的照射,没有叶绿素形成。如将韭黄和蒜黄移到光下,韭黄和蒜黄中将有叶绿素形成,因而将变绿色,这一实验验证出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合成。</p><p>所以答案是:C</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变色龙的体色能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体色,这说明( )<br />A.生物适应环镜<br />B.生物依赖环境<br />C.生物影响环境<br />D.生物改变环境</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变色龙的体色能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体色,使得不容易被天敌发现,这是一种保护色,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p>所以答案是:A</p><p><br />【考点精析】掌握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适应: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遇到狼群袭击时,公野马总是掩护母野马和小野马先逃走,他们的关系是( )<br />A.种内互助<br />B.种内斗争<br />C.互利共生<br />D.竞争</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合作关系)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最常见的是竞争关系如田中的杂草与水稻、两条狗争夺骨头,合作关系,如蚂蚁搬运菜青虫、蜜蜂守卫蜂巢,捕食关系如猫抓老鼠,野马遇到狼群袭击时,公野马总是掩护母野马和小野马先逃走,公野马与母野马和小野马之间是同种动物之间相互合作、共同防御敌害的行为,因此属于种内互助。</p><p>所以答案是:A</p><p><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鱼儿离不开水”,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br />A.生物的生存影响环境<br />B.生物的生存适应环境<br />C.生物的生存改变环境<br />D.生物的生存依赖环境</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生物的生存是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的,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即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说明生物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条件。</p><p>所以答案是:D</p><p><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相关知识,掌握适应: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获2000年度中国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科学家袁隆平的突出成就是 ( )<br />A.人类基因组测序<br />B.杂交水稻<br />C.转基因技术<br />D.克隆技术</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2001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颁奖大会,授予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p><p>所以答案是:B</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br />A.都能运动<br />B.都能呼吸<br />C.都有叶绿体<br />D.都生活在水中</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有的生物能运动,如动物;有的生物不能运动,如植物等;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生活需要能量,能量主要来自于呼吸作用,呼吸作用能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生物体利用,因此生物都能呼吸;不同生物的生活环境不同,有的生活在水中,有的生活在陆地上等,可见B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B</p><p><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生物的特征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xa0;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日常生活中总有“春兰秋菊”,“南橘北枳”之说,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依次是( )<br />A.温度和水分<br />B.光和温度<br />C.水分和光<br />D.光和湿度</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春兰秋菊”主要是春季和秋季的光照强度和温度不同的影响,“南橘北梨”主要是受南北温度的不同造成的。</p><p>所以答案是:B</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中,哪项不能作为判断生物的依据?( )<br />A.能运动和由小变大<br />B.能代谢和排出废物<br />C.能呼吸和获取营养<br />D.能生长和繁殖后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能运动和由小变大,都不属于生物的特征,例如:机器人在弹钢琴和钟乳石在慢慢长大,机器人、钟乳石都不具有营养、呼吸、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除病毒以外,是由细胞构成的等生物的特征,它们都不是生物。因此,能运动和由小变大,不能作为判断生物的依据。</p><p>所以答案是:A</p><p><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物的特征的相关知识,掌握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xa0;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生物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br />A.水稻和杂草<br />B.猫和老鼠<br />C.人和猪<br />D.蚂蚁和蚱蜢</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A、“水稻和杂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因此属于竞争关系;<br />B、“猫和老鼠”,猫吃鼠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因此属于捕食关系;<br />C、“人和猪”,人吃猪肉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因此属于捕食关系;<br />D、蚂蚁和蚱蜢,蚂蚁吃蚱蜢,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p><p>所以答案是:A</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影响沙漠中植物生活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br />A.阳光<br />B.空气<br />C.水<br />D.温度</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水影响植物的分布主要是因为:第一水是构成植物体的主要成分;第二水是植物进行各种生理活动的物质,如化学反应的溶济,物质的运输,光合作用的原料等。由于各种植物对水的要求不同,所以就影响了植物的分布。沙漠干旱缺水,水是影响植物生活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p><p>所以答案是:C</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下列各项不能说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br />A.动物冬眠<br />B.树林底下好乘凉<br />C.鸟类迁徙<br />D.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A.变温动物体温随着环境温度而变化,冬天温度低,冬眠可以避免因温度过低而冻伤甚至冻死,这是对冬季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不符合题意;<br />B.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故该选项符合题意;<br />C.鸟类是恒温动物,本身对环境温度的变化较不敏感,因而温度因素对鸟类迁徙的影响主要就是通过食物来实现的,温度降低不仅食物本身的活动停止,而且鸟类的觅食活动也受到很大限制,这是生物适应环境,不符合题意;<br />D.沙漠中的仙人掌,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不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B</p><p><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适应: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蚯蚓的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说明( )<br />A.环境影响生物<br />B.生物影响环境<br />C.生物依赖环境<br />D.生物适应环境</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蚯蚓在土壤中在土壤中钻洞,可以使土壤疏松,有利于植物根的呼吸、生长; 蚯蚓能富集养分,生活着的蚯蚓每时每刻都在吞食大量的有机物和土壤,把蚓粪和其他代谢产物排泄到土壤中,从而增加了土壤的肥力.试验证明,有蚯蚓栖息的周围土壤中,许多无机盐的元素,如磷、钾、钙、镁等增加数倍.因此蚯蚓对环境有影响.</p><p>所以答案是:B</p><p><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相关知识,掌握适应: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大多数鱼类背部的颜色都比腹部的颜色要深,这说明了( )<br />A.生物影响环境<br />B.生物适应环境<br />C.环境改变生物<br />D.环境制约生物</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鱼身体的背面是深灰黑色,腹面是白色,不管是从上面还是下面看,不容易被敌害发现,是一种保护色,利于鱼的生活对环境的适应,故B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B</p><p><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适应: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主要描写了哪种环境因素( )<br />A.光<br />B.水<br />C.空气<br />D.土壤</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空气、水分、温度.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主要描述了水滋润着生物,影响了生物的生活,使生物开始发萌。</p><p>所以答案是:B</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科学家为证实自己所提的假设,常以什么为重要的支持依据 ( )<br />A.观察<br />B.实验<br />C.推论<br />D.考察</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实验是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实验是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p><p>所以答案是:B</p><p><br />【考点精析】利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试验法、测量法、调查法、收集和分析资料.</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李聪发现阳台上的花向阳一侧生长快。他想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他第一步要做的是( )<br />A.提出问题<br />B.作出假设<br />C.制定探究计划<br />D.动手进行探究</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故实验法研究的基本步骤是的一般步骤: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所以李聪第一步要做的是提出问题。</p><p>所以答案是:A</p><p><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科学探究的过程,需要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动物生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最终来自( )<br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r />B.自身的呼吸作用<br />C.各种草食性动物<br />D.各种微小动物</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体内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才能制造有机物,动物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物,因此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机物)最终来自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p><p>所以答案是:A</p><p><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光合作用的实质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分别于早晨、傍晚和深夜在同株植物相同部位摘取特征相同的三片叶子,用打孔器在三片叶子上取相同大小的圆片,脱色后用碘酒验证,结果最可能是( )<br />A.早晨摘取的叶片蓝色最深<br />B.傍晚摘取的叶片蓝色最深<br />C.深夜摘取的叶片蓝色最深<br />D.三片叶子颜色深浅一样</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早晨摘取叶子,由于植物进行了一夜的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淀粉,所以这时候叶子中的淀粉最少,滴加碘液颜色最浅,不符合题意;傍晚摘取了叶子,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体内的淀粉积累的较多,滴加滴加碘液颜色最深;符合题意;深夜摘取的叶子,由于植物进行了半夜的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淀粉,所以这时候叶子中的淀粉比较少,滴加碘液颜色比较浅;不符合题意;从A、B、C三项分析可知,三片叶片蓝色深浅程度不一致,不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B</p><p><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的相关知识,掌握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一条毒蛇以其鲜艳的颜色吓退了天敌,这属于( )<br />A.互利共生关系<br />B.保护色<br />C.警戒色<br />D.拟态</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一条毒蛇以其鲜艳的颜色吓退了天敌,很明显是一种防御行为,不会是互利共生关系,保护色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色彩,拟态是指一种生物在形态、行为等特征上模拟另一种生物,从而使一方或双方受益的生态适应现象,警戒色,某些有恶臭、有毒或不可食等特点的动物具有鲜艳夺目的色彩或斑纹,从而对敌害起到“警告”的作用,它是动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p><p>所以答案是:C</p><p>【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适应: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探究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用来检测淀粉的化学试剂是 ( )<br />A.酒精<br />B.蒸馏水<br />C.碘酒<br />D.矿泉水</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绿色植物在光下利用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能够产生淀粉,淀粉有遇碘变蓝的特性,常用来检验淀粉的存在。</p><p>所以答案是:C</p><p><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光合作用的实质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的实验中,用来给叶片脱色的化学试剂是( )<br />A.酒精<br />B.蒸馏水<br />C.碘酒<br />D.清水</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给叶片脱色的目的是脱去叶片中的绿色,便于观察,而叶片中的绿色是叶绿素的颜色,叶绿素是一种有机物,只能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p><p>所以答案是:A</p><p><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光合作用的实质,掌握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即可以解答此题.</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地区农林虫害及鼠害非常严重,最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是( )<br />A.引进它们的天敌,利用生物防治<br />B.动员人们人工捕杀<br />C.大量使用农药灭杀<br />D.培育抗虫植物</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可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成本低,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所以农林虫害及鼠害非常严重,最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是生物防治。</p><p>所以答案是:A</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影响的实验中,需要使用的实验器材是( )<br />A.温度计<br />B.显微镜<br />C.铲子<br />D.湿度计</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空气中实际所含水蒸汽密度和同温度下饱和水蒸汽密度的百分比值,叫做空气的“相对湿度”,一般来说夏季室温为25℃时,相对湿度控制在40%-50%比较舒适,冬季室温为18℃时,相对湿度在30%-40%,所以测量空气的湿度一般用湿度计。</p><p>所以答案是:D</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人类模拟蜻蜓海豚等生物,制造出了直升飞机和潜艇,这门学科叫做( )<br />A.制造学<br />B.化学<br />C.模拟学<br />D.仿生学</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仿生是指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有的是模仿动物,有的是模仿植物,所以模拟蜻蜓海豚等生物,制造出了直升飞机和潜艇,叫做仿生。</p><p>所以答案是:D</p><p><br />【考点精析】利用动物与仿生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模仿动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比如雷达、飞机等.</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可以看做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br />A.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br />B.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青蛙<br />C.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br />D.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非生物</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A、一个池塘既有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又有生态系统中的水、空气、温度等非生物因素,因此属于生态系统,A符合题意;<br />B、一片池塘中的所有所有青蛙,只是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而缺少生物生存的水分、土壤、温度、空气以及生存的空间等非生物部分,因此不能作为生态系统,B不符合题意;<br />C、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只是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而缺少生物生存的水分、土壤、温度、空气以及生存的空间等非生物部分,因此不能作为生态系统,C不符合题意;<br />D、一个池塘里的所有非生物仅是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部分的某一方面,缺少生物部分,因此也不属于生态系统,D不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A</p><p><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生态系统概述,需要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蛆是从哪里来的”实验,正确的步骤应该是( )<br />①作出假设 ②实施实验 ③提出问题 ④根据实验得出结论 ⑤制定计划<br />A.①②③④⑤<br />B.③②①④⑤<br />C.③①②④⑤<br />D.②③①⑤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所以科学探究的正确的步骤应该是③提出问题、①作出假设、⑤制定计划、②实施计划、④根据实验得出结论.</p><p>所以答案是:C</p><p><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科学探究的过程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p>&#xa0;</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生物学是一门研究&#xa0;&#xa0;&#xa0;和&#xa0;&#xa0;&#xa0;的科学。</p></div></div>
<div><p>【答案】生命现象;生命活动规律<br />【解析】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br />所以答案是:生命现象;生命活动规律</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每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继而导致赤潮现象时,近海生物鸟、鱼、贝类都会大量死亡。这就是&#xa0;&#xa0;&#xa0;影响&#xa0;&#xa0;&#xa0;的例子。</p></div></div>
<div><p>【答案】生物;环境<br />【解析】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因此如果没有迅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消除污染物,可能导致该地区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海难事故发生,油轮泄漏时,近海生物鸟、鱼、贝类都会大量死亡,从而说明了环境影响生物。<br />所以答案是:生物;环境<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适应: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合作学习小组进行“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探究活动,经过多次测量,得到几组平均数据记录在下列表格中,请回答问题:</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margin-left:0.03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tr><td style="width:90.7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时间 地点</p></td><td style="width:89.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裸地</p></td><td style="width:89.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草地</p></td><td style="width:145.4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灌丛</p></td></tr><tr><td style="width:90.7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早上</p></td><td style="width:89.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平均值:44.7%</p></td><td style="width:89.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平均值:64.7%</p></td><td style="width:145.4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平均值:78%</p></td></tr><tr><td style="width:90.7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中午</p></td><td style="width:89.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平均值:16%</p></td><td style="width:89.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平均值:30.3%</p></td><td style="width:145.4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平均值:39%</p></td></tr><tr><td style="width:90.7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晚上</p></td><td style="width:89.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平均值:41.3%</p></td><td style="width:89.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平均值:54.3%</p></td><td style="width:145.4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平均值:59.3%</p></td></tr></table><p>根据数据可以看出,空气湿度最大的地点是&#xa0;&#xa0;&#xa0; , 空气湿度最小的地点是&#xa0;&#xa0;&#xa0; , 引起这种差异的原因则是:在不同地点,植物的&#xa0;&#xa0;&#xa0;和&#xa0;&#xa0;&#xa0;是不同的;而早、中、晚不同的时间里,空气湿度最大的时间是&#xa0;&#xa0;&#xa0; , 最小的时间是&#xa0;&#xa0;&#xa0;。所以,生物会&#xa0;&#xa0;&#xa0;环境。</p></div></div>
<div><p>【答案】灌丛;裸地;种类;数量;早晨;中午;影响<br />【解析】根据数据可以看出,空气湿度最大(78)的地点是灌丛,而湿度最小(36.8)的是裸地,而引起这种差异的原因则是:在不同的地点,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裸地最少、灌丛最多,植物多蒸腾作用大,空气湿度就大;而早、中、晚不同时间里,早晨温度低,夜间蒸腾作用释放的水多,空气含水量大,空气湿度最大的时间是早晨,中午温度高,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小,空气含水量小,最小的时间是中午.就是因为生物能影响环境.</p><p>所以答案是:灌丛;裸地;种类;数量;早上;中午;影响<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科学探究的过程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p>&#xa0;</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探究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中,将实验材料——盆栽天竺葵暗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xa0;&#xa0;&#xa0; , 随即将叶片部分遮光,阳光下照射2-3小时,取叶片脱色,特定化学试剂检测发现遮光部分不变蓝,不遮光部分被染成蓝色,说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能够制造&#xa0;&#xa0;&#xa0;。</p></div></div>
<div><p>【答案】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淀粉<br />【解析】实验步骤:(1)暗处理: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2)部分遮光: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 (3)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4)脱色: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5)漂洗、染色: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6)观察: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现象,实验结论:被黑纸片遮盖的部分没有变蓝色,见光部分变成蓝色,见光部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遇碘变蓝色,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br />所以答案是:(1)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2)淀粉<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光合作用的实质,掌握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显微镜的使用<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4/03/327c096a/SYS201802240328164280725190_ST/SYS201802240328164280725190_ST.001.png" width="126" height="17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说出显微镜各主要结构的名称①&#xa0;&#xa0;&#xa0;②&#xa0;&#xa0;&#xa0;③&#xa0;&#xa0;&#xa0;④&#xa0;&#xa0;&#xa0;⑤&#xa0;&#xa0;&#xa0;⑥&#xa0;&#xa0;&#xa0;<br />(2)图中显微镜目镜为4×,物镜为40×,那么所观察到得物象被放大了&#xa0;&#xa0;&#xa0;倍。<br />(3)一位同学在观察玻片标本时,发现物象很模糊,你认为该选择调节[&#xa0;&#xa0;&#xa0; ]&#xa0;&#xa0;&#xa0;使物象更清晰!<br />(4)调好显微镜后,观察发现视野中出现的物象是P,那么玻片上应该是&#xa0;&#xa0;&#xa0;。若此时P出现在视野左下方,要将其移至视野中央应该将载玻片向&#xa0;&#xa0;&#xa0;移动。</p></div></div>
<div><p>【答案】<br />(1)转换器,物镜,遮光器,目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br />(2)160<br />(3)⑥,细准焦螺旋<br />(4)d,左下方<br />【解析】图中①转换器,②是物镜,③是遮光器,④是目镜,⑤是粗准焦螺旋,⑥是细准焦螺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计算方法:目镜放大倍数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所以目镜为4×,物镜为40×,那么所观察到得物象被放大了;③细准焦螺旋的作用,上升或下降镜筒,但活动范围小,适于显微镜的微调;④显微镜成的是倒像,也就是说“上下相反,左右对调”;所以物像移动方向与装片移动方向相反,若此时P出现在视野左下方,要将其移至视野中央应该将载玻片向左下方移动。<br />所以答案是:(1)转换器;物镜;遮光器;目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2)160;(3)⑥;细准焦螺旋;(4)d;左下方<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练习使用显微镜的相关知识,掌握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4/03/327c096a/SYS201802240328168898709465_ST/SYS201802240328168898709465_ST.001.png" width="305" height="14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材料一:图中的两只狐,一只是生活在北极的北极狐,一只是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沙漠狐。<br />材料二:科学工作者发现,过去20年里,北极冰盖面积减少了40%,平均厚度从3米减至1.5米;2005年北极冰盖面积为530万平方千米, <br />2007年9月为413万平方千米,创历史最低点。这些都说明了一个现象——地球在变暖。<br />(1)由两种狐的头部特征可以推测图&#xa0;&#xa0;&#xa0;为北极狐。说明生物的形态结构与&#xa0;&#xa0;&#xa0;相适应的。<br />(2)如果地球“变暖”进一步加剧,北极狐的命运可想而知!请你根据所见所学,想一想阻止全球变暖的方法(至少答出两点)&#xa0;&#xa0;&#xa0;</p></div></div>
<div><p>【答案】<br />(1)2,环境<br />(2)少开汽车、减少化石燃料的利用、发明清洁能源、多植树种林、提倡无纸化办公等<br />【解析】(1)一只是生活在北极的北极狐,一只是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沙漠狐,北极气候寒冷、温度很低,狐为了适应环境减少热量的散失,因此北极狐耳朵小、短,(热量不易散失),沙漠温度高,为了散失热量降低体温,因此沙漠狐耳朵大、长,故图B是北极狐。<br />(2)为了不让地球继续“变暖”,必须降低产生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应该采取的措施是植树造林保护植被,减少废气排放(或开发绿色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使用石油或煤等矿物能源,减少工业排放,减少空调与冰箱的使用)。<br />所以答案是:(1)2;环境;(2)少开汽车、减少化石燃料的利用、发明清洁能源、多植树种林、提倡无纸化办公等<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需要了解适应: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苏省泰州市医药高新区七级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