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同步训练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哪一项不是沙尘暴肆虐的危害( )<br />A.容易发生水俣病<br />B.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br />C.容易发生抑郁等心理疾病<br />D.容易发生交通事故</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A、水俣病是长期食用含汞的食物造成的.A错误.<br />B、沙尘暴会严重影响空气质量,进而危害人体健康,沙尘会随着呼吸进入呼吸系统,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B正确.<br />C、D、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 一百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容易使人发生抑郁等心理疾病和发生交通事故.C、D正确.<br />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倡导“免赠贺卡”“不用一次性筷子”的出发点是( )<br />A.节约金钱<br />B.节约木材,保护森林<br />C.文明卫生,减少传染病<br />D.减少固体垃圾</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保护森林,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如贺卡、一次性筷子需要使用大量的木材,砍伐和毁坏大片的森林,因此倡导“免赠贺卡”“不用一次性筷子”的出发点是节约木材,保护森林.<br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1998年长江中下游发生特大洪灾,其主要原因之一是( )<br />A.北方风沙使河床变浅<br />B.长江口发生热带风暴<br />C.水库泄洪过快<br />D.长江上游森林植被遭到破坏</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森林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的根在地下分布深而广,形成庞大的根系,比地上的枝叶系统还发达.可谓“根深叶茂”,“树大根深”,森林的根系可以牢牢的抓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森林能增加空气湿度,调节气候,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增加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降低温度.在林木茂盛的地区,地表径流只占总雨量的10%以下;平时一次降雨,树冠可截留15﹣40%的降雨量;枯枝落叶持水量可达自身干重2﹣4倍;每公顷森林土壤能蓄水640﹣680吨;5万亩森林相当于100万立方米贮量的水库.科学家们观测发现森林覆盖率30%的林地,水土流失比无林地减少60%; 在风害区营造防护林带,在防护范围内风速可降低30%左右;起到防风固沙作用.因此长江中下游发生特大洪水,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其主要原因是长江上游森林植被遭到破坏.<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犹如“绿色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的是( )<br />A.裸地<br />B.海洋<br />C.岩石<br />D.森林</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在林木茂盛的地区,地表径流只占总雨量的10%以下;平时一次降雨,树冠可截留15﹣40%的降雨量;枯枝落叶持水量可达自身干重2﹣4倍;每公顷森林土壤能蓄水640﹣680吨;5万亩森林相当于100万立方米贮量的水库.大多数陆生植物的根在地下分布深而广,形成庞大的根系,比地上的枝叶系统还发达.可谓“根深叶茂”,“树大根深”,森林的根系可以牢牢的抓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科学家们观测发现森林覆盖率30%的林地,水土流失比无林地减少60%;还有人对坡度为13度的山地做过观测,发现每年流失的土沙量,裸地是林地的48倍.因此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很多树木对大气粉尘有很好的阻滞过滤作用,其原因是( )<br />①森林枝叶茂密,能减缓风速;<br />②有些树木叶面上有绒毛或能分泌油性、黏性的物质;<br />③能吸收各种有毒气体;<br />④能分泌抗生素;<br />⑤蒙尘的树叶经雨水冲刷后,能很快恢复以阻滞尘埃.<br />A.①③⑤<br />B.①②④<br />C.②④⑤<br />D.①②⑤</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森林能防风固沙,制止水土流失,狂风吹来,它用树身树冠挡住去路,降低风速;树叶上面的绒毛、分泌的粘液和油脂等,对尘粒有很强的吸附和过滤作用,每公顷森林每年能吸附50~80吨粉尘,城市绿化地带空气的含尘量一般要比非绿化地带少一半以上;蒙尘的树叶经雨水冲刷后,能很快恢复以阻滞尘埃.<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森林资源种类丰富,但仍是一个少林国家,其原因是( )<br />A.过度放牧<br />B.伐优留劣<br />C.乱砍滥伐<br />D.以上都是</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我国森林覆盖率为16.55%,大大低于全世界27%的平均水平,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只有0.128公顷.草原过度放牧及鼠害,使其面临荒漠化.再加上因为过度放牧,牧草资源减少,而非牧草植物形成优势种群,并占据牧草生存空间,使草原丧失其基本功能.所以我国森林资源种类丰富,但仍然是一个少林的国家.<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这两项措施的目标是( )<br />A.发展蓄牧业<br />B.改善生态环境<br />C.发展生态旅游<br />D.增大木材的产量</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我国西部地区自然环境先天不足,生态脆弱,受到人为破坏以后,原始植被很难恢复,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与沙漠化.目前水土流失与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不但严重地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也危及全国环境建设.为此,国家决定在不适于发展农业的地区,如黄土高原区、西部山区的坡度大于25度以上的坡耕地,一律要退耕还草、还林.林区以及广大草原地区,已经开垦的农田,必须退耕,适于发展林业的植树,适于发展牧业的种草,使那里生态环境得到恢复.鼓励居民改善自己居住地的生态环境,为发展经济创造环境条件.这一举措是通过改变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类型与方式,初步达到了保护生态和提高农牧民生产与生活水平的双重目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改善大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维护大西北地区的生态平衡.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毁林开荒的主要恶果是( )<br />A.造成农林害虫大量繁殖<br />B.破坏了当地动物的生活环境<br />C.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br />D.减少了木材的产量</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森林能涵养水源,在水的自然循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森林能防风固沙,制止水土流失;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无疑会影响和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造成当地和相邻地区的生态失调、环境恶化,导致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河道淤塞乃至全球温室效应增强等问题,最终导致生物丧失栖息地而破坏生态平衡.因此毁林开荒的恶果是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br />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我国北方多次发生扬尘天气,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br />A.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果<br />B.大气污染的结果<br />C.植被遭到破坏的结果<br />D.固体废弃物污染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沙尘暴发生不仅是特定自然环境条件下的产物,而且与人类活动有对应关系.人为过度放牧、滥伐森林植被,盲目地开发森林和草原,尤其是人为过度垦荒破坏地面植被,扰动地面结构,形成大面积沙漠化土地,直接加速了沙尘暴的形成和发育;因此扩大畜牧业发展会对草原植被造成破坏,增加了土地沙漠化的进程,不利用防治沙尘暴的发生,C正确.<br />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校园绿化应注意的事项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br /><br />A.应创造庄重、肃穆和安静的意境<br />B.应尽量减少地面裸露<br />C.绿化中点是学校大门<br />D.教室前后应注意通风,采光好</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校园环境绿化是以绿色的各类花草树木为主,以其特有的美化和防护作用起到净化空气、减少噪音、调节气候等改善环境的功能,使学校成为清洁,优美的学习环境活动场所.因此,绿化应尽量减少地面裸露、绿化中点是学校大门、教室前后应注意通风,采光好.故A错误.<br />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植被的正确含义是( )<br /><br />A.某地区内生长着的所有生物<br />B.某地区内生长着的所有植物<br />C.某地区内生长着的所有动物<br />D.某地区内生长着的所有野生动物</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包括草原、荒漠、热带雨林、阔叶林;针叶林等植被类型.<br />故选:B</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对我国植被资源破坏最大的是人为的   、   、   等.</p></div></div>
<div><p>【答案】乱砍滥伐;毁林开荒;过度利用<br />【解析】解:植被就是覆盖地表的植物群落的总称.植被可以因为生长环境的不同而被分类,譬如高山植被、草原植被、海岛植被等.环境因素如光照、温度和雨量等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分布,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对我国植被资源破坏性最大的是人为的乱砍滥伐、毁林开荒、过度利用、采集薪材、过度放牧、环境污染等.</p><p>所以答案是:乱砍滥伐;毁林开荒;过度利用.</p><p> </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将    定为全国“植树节”,在这一天,大家要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p></div></div>
<div><p>【答案】3月12日<br />【解析】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定把3月12日定为我国的植树节.把这一天定为植树节,一是为了纪念一贯重视和倡导植树造林的孙中山先生(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另外,3月12日刚好是惊蛰之后,春分之前,对全国来说,这时候植树是最适宜的.<br />所以答案是:3月12日</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规定   、   是公民应尽的义务.</p></div></div>
<div><p>【答案】植树造林;保护森林<br />【解析】植树节是为了保护倡导人民种植树木,鼓励人民爱护树木,提醒人民重视树木;树木对于人类的生存,对于地球的生态环境,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爱护植被,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br />所以答案是:植树造林;保护森林</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三北”防护林是我国在   北    北和   北建设的一设的一项规模空前的生态工程,被誉为“   ”建设工程.</p></div></div>
<div><p>【答案】西;华;东;绿色长城<br />【解析】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中国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于1978年决定把这项工程列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项目,是我国的第一大植树造林工程.按照工程建设的总体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建设期限73年, 建设面积406.9万km2 , 占国土面积的42.4%,规划建林3508.3万km2 , 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4.95%,沙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改善.邓小平同志为 “三北”防护林工程题名为“绿色长城”.目前已累计造林两千多万公顷,相当于全球人工造林面积的7%.<br />所以答案是:西;华;东;绿色长城</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把下列地区与其植被类型用线连接起来.<br />①夏季炎热干燥、土壤贫瘠的地区     A.草原<br />②半干旱气候的地区     B.荒漠<br />③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的地区     C.针叶林<br />④气候炎热,湿润的地区     D.热带雨林<br />⑤终年高温多雨的地区     E.常绿阔叶林 <br />⑥夏季温凉、冬季严寒的地区     F.落叶阔叶林</p></div></div>
<div><p>【答案】B;A;F;E;D;C<br />【解析】:草原:半干旱的气候地区;荒漠:夏季炎热干燥、土壤分瘠的地区;针叶林:夏季温凉,冬季严寒的地区;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常绿阔叶林:气候炎热,湿润的地区;落叶阔叶林: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的地区</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我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我们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任务,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br />(1)1公顷树林,每天能吸收150~500kg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60~400kg的氧气,这是依靠植物的   作用.绿色植物的这种作用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   平衡.<br />(2)近期,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活,导致PM2.5浓度升高的人为因素有    .<br />(3)美丽中国,是需要所有中国人一起行动起来共同建设的.写出我们能为“绿水青山的美丽家园”开展的两项活动:①    ;②          .</p></div></div>
<div><p>【答案】<br />(1)光合;碳﹣氧<br />(2)焚烧秸杆<br />(3)节约用电;骑自行车上班(不焚烧垃圾、大面积的植树造林等)<br />【解析】(1)1公顷树林,每天能吸收150~500kg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60~400kg的氧气,是因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人类维持生命的氧气,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br />(2)导致PM2.5浓度升高的人为因素有焚烧秸杆,给空气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br />(3)控制污染物排放是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我们可以通过节约用电、骑自行车上班、不焚烧垃圾、大面积的植树造林等活动,保护环境.<br />所以答案是:(1)光合;碳﹣氧<br />(2)焚烧秸杆<br />(3)节约用电;骑自行车上班(不焚烧垃圾、大面积的植树造林等)</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科学工作者对我国北方地区森林、草原和荒漠面积变化的调查结果,这对分析我国近几年来华北地区多次出现的沙尘暴天气有很大帮助.<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6/b3ce067e/SYS201702111641072606903238_ST/SYS201702111641072606903238_ST.001.png" width="248" height="17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从调查结果可见,植被和沙尘暴形成的关系是:    .<br />(2)人类为维护生活环境的稳定而应采取的措施是:    .</p></div></div>
<div><p>【答案】<br />(1)植被越少,形成沙尘暴的概率越高;<br />(2)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br />【解析】(1)根据柱形图分析,当森林和草地面积减少,土壤蓄水能力降低,植被遭破坏使土壤裸露并荒漠化,森林防风固沙能力下降,有风便起风沙,导致大风天气形成沙尘暴.<br />(3)治理沙尘暴的措施有:造防护林,保护草原、控制载畜量;退耕还林、还草等增加植被覆盖率.<br />所以答案是:(1)植被越少,形成沙尘暴的概率越高<br />(2)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资料一:今年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肆虐.<br />资料二: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面积严重干旱,洪湖水面原有53万余亩,现只剩下6万余亩.<br />资料三:如图是一幅漫画:<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09/490d9e53/SYS201702110900277873251950_ST/SYS201702110900277873251950_ST.001.png" width="255" height="20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沙尘暴和大面积干旱都与人类   相关.<br />(2)植被丰富的地方空气湿度较大,原因是植物可以通过   作用从叶片的   散发出水分.<br />(3)要根治沙尘暴和干旱,应该    .<br />(4)请你写出一点看完资料三后的感想    .</p></div></div>
<div><p>【答案】<br />(1)破坏植被<br />(2)蒸腾;气孔<br />(3)植树造林<br />(4)要珍惜水资源<br />【解析】(1)森林的根系可以牢牢的抓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而我国西北地区、长江上游地区由于人类乱砍乱伐、过度放牧、毁林造田、开荒造田等不合理的开发,使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因此沙尘暴和大面积干旱都与人类破坏植被有关.(2)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增加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因此植被丰富的地方空气湿度较大.(3)要根治沙尘暴和干旱,应该因地制宜,宜林则林,易草则草,大力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4)要珍惜水资源、要节约用水或保护植被、增加植被、实现植被的可持续发展.否则水资源面临枯竭,就像漫画中的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人类的眼泪.</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