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滨海实验学校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选项中属于生物的是( )<br />A.珊瑚<br />B.珍珠<br />C.蘑菇<br />D.落叶</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珊瑚、珍珠、落叶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蘑菇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p><p>所以答案是:C</p><p>【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生物的特征,掌握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这个实验中,作为对照组的是( )<br />A.裸地<br />B.草坪<br />C.灌木丛<br />D.空气</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题干中既然探究的是植物对环境中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影响。那么应设计以植物为惟一变量的对照实验组,在选择的裸地、草坪和灌木丛三个地方,只有裸地没有植物。其它两个地方都有植物。所以在三个地方起对照作用的是裸地。裸地跟草坪为对照实验,探究草坪对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影响;裸地跟灌木丛进行对照,探究灌木丛对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影响。</p><p>所以答案是:A</p><p>【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生物学研究的最基本方法是( )<br />A.解剖和分析<br />B.探究和实践<br />C.观察和实验<br />D.取样和实验</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p><p>所以答案是:C</p><p>【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的相关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试验法、测量法、调查法、收集和分析资料.</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显微镜上具有调节光线强弱作用的是( )<br />A.反光镜和遮光器<br />B.反光镜和目镜<br />C.遮光器和目镜<br />D.目镜和物镜</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方法为:遮光器上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遮光器上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能提高视野的亮度,因此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在使用显微镜时,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p><p>所以答案是:A</p><p>【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练习使用显微镜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符合时,应如何处理:( )<br />A.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设相符<br />B.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设相符<br />C.依据实验结果修改假设<br />D.提出新假设再实验,得出一定结论</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目的并不在于得到一个统一的而且是正确的结果,而重在使学生真正参与探究过程,从过程中获取具体经验和方法训练,因此探究性实验必须强调过程训练,具体要求是:观察要仔细、客观;根据观察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假设是经过周密的思考,针对问题得出的一种结论,用来解释观察的现象;实验要设计正确的方法和步骤,实验常常要重复多次,结果才可靠;得出结论要有充分的事实依据。</p><p>所以答案是:D</p><p>【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 )<br />A.空气<br />B.水<br />C.温度<br />D.湿度</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p><p>所以答案是:C</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俗语说“鱼儿离不开水”.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br />A.生物影响环境<br />B.生物适应环境<br />C.生物改变环境<br />D.生物依赖环境</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鱼儿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必须生活在水中,离开水就会死亡。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对此恰当的解释是生物依赖环境。</p><p>所以答案是:D</p><p><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适应: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长期的自然选择,使得人类已经能够适应在地球上的许多地方生活.但是,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也存在着严重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造成诸如温室效应、粮食短缺等环境资源问题”对这句话最全面的解释是( )<br />A.生物能适应环境<br />B.生物能影响环境<br />C.生物的生存都在破坏环境<br />D.生物既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又能影响一定的环境</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题干中“长期的自然选择,使得人类已经能够适应在地球的许多地方生活。但是,在人类生活生产过程中,也在严重的浪费资源、破坏环境,造成了诸如温室效应、粮食问题等环境资源问题。”对这句话最合理的解释是人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p><p>所以答案是:D</p><p>【考点精析】掌握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适应: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br />A.森林生态系统<br />B.草原生态系统<br />C.湿地生态系统<br />D.生物圈</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既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故生物圈是地球上是最大的生态系统。</p><p>所以答案是:D</p><p>【考点精析】利用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假定根毛细胞中细胞液浓度为25%,则细胞能吸收水分的土壤溶液浓度是( )<br />A.15%<br />B.25%<br />C.30%<br />D.40%</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植物吸水还是失水主要取决于细胞内外浓度的大小。当根毛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小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时,根毛细胞就吸水;当根毛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时,根毛细胞就失水。题干中的根毛细胞液浓度为25%,只有当土壤溶液浓度小于根毛细胞中细胞液浓度,即小于25%时根毛细胞才能吸收水分。在四个选项中只有选项A的浓度低于25%。</p><p>所以答案是:B</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植物根的作用中说法错误的是( )<br />A.固着植物体,使茎能够直立<br />B.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br />C.有些根还具有贮藏、繁殖的功能<br />D.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植物的根系很发达,能固着植物体,使茎能够直立,植物生长需要的水分和无机盐都是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有的根还具有贮藏、繁殖的功能,根内无叶绿体,一般不能进行光合作用。</p><p>所以答案是:D</p><p> </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表示的是一个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22/99af3b28/SYS201802232226018265218449_ST/SYS201802232226018265218449_ST.001.png" width="159" height="16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能够制造有机物的绿色植物叫做[   ]    , 细菌和真菌叫[   ]    . ([ ]内写编号)<br />(2)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没有[   ]    , 消费者就没有食物和能量来源。<br />(3)要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要有    , 如   等.</p></div></div>
<div><p>【答案】<br />(1)1,生产者,3,分解者<br />(2)1,生产者<br />(3)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土壤(答对一个即可)。<br />【解析】(1)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绿色植物叫做生产者,图中编号为1;细菌真菌主要靠分解动植物遗体、排出物等含有的有机物维持生活,因此叫做分解者,图中编号为3。</p><p>(2)“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没有生产者,“消费者就没有食物和能量来源”。</p><p>(3)“要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要有非生物成分,如阳光、空气、水、土壤等。</p><p>所以答案是:(1)1;生产者;3;分解者;(2)1;生产者;(3)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土壤(答对一个即可)。</p><p>【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概述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由图中箭头所示向可知:水和二氧化碳进入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其中水是通过导管运输来的,二氧化碳是从空气中吸收来的.淀粉和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其中氧气是通过叶片上的气孔进入空气的.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请据图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22/99af3b28/SYS201802232226023341604132_ST/SYS201802232226023341604132_ST.001.png" width="180" height="16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br />(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图中[③]   [④]    .<br />(3)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图中[①]   和[②]    .</p></div></div>
<div><p>【答案】<br />(1)叶<br />(2)水,二氧化碳<br />(3)有机物淀粉,氧气。<br />【解析】(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p><p>(2)如图是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由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可知:水和二氧化碳进入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其中水是通过导管运输来的,二氧化碳是从空气中吸收来的。</p><p>(3)有机物淀粉和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其中氧气是通过叶片进入空气的。据此可知,①是有机物淀粉,②是氧气,③是水,④是二氧化碳。</p><p>所以答案是 :(1)叶;(2)水;二氧化碳;(3)有机物淀粉;氧气</p><p>【考点精析】利用光合作用的实质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取两个大小相同的萝卜,各从顶端向下挖一个大小一样的洞.在A萝卜的洞内装上浓盐水,在B萝卜的洞内装上等量的清水.一段时间后,观察萝卜洞内的水量变化,并触摸感觉萝卜的软硬.<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22/99af3b28/SYS201802232226030286218378_ST/SYS201802232226030286218378_ST.001.png" width="317" height="15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A萝卜洞里的水变    , B萝卜洞里的水变   。(选填“多”或“少”)<br />(2)A萝卜硬度变化是   。(选填“变硬”或“变软”)<br />(3)以上实验现象的出现是因为:浓盐水的浓度   萝卜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所以萝卜细胞失水.清水的浓度   萝卜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所以萝卜细胞吸水.(选填“大于”或“小于”)</p></div></div>
<div><p>【答案】<br />(1)多,少<br />(2)变软<br />(3)大于,小于。<br />【解析】(1)A萝卜洞内放的是浓盐水,盐水的浓度大于萝卜细胞液的浓度,因此萝卜细胞失水,萝卜体内的水流到盐水里,故盐水变多了;B萝卜洞内放的是清水,清水的浓度小于萝卜细胞液的浓度,因此萝卜细胞吸水,故清水变少。</p><p>(2)A萝卜由于细胞失水细胞膜收缩而软缩,B萝卜由于细胞吸水细胞膜膨胀而硬挺,若用手捏两个萝卜,会感到A萝卜变的软缩,B萝卜变的变的硬挺。(3)上述实验说明细胞的吸水或失水取决于细胞液浓度和外界溶液浓度的大小。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当细胞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因此,浓盐水的浓度大于萝卜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所以萝卜细胞失水。清水的浓度小于萝卜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所以萝卜细胞吸水。</p><p>所以答案是:(1)多;少;(2)变软;(3)大于;小于</p><p> </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如图为显微镜的结构图,据图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22/99af3b28/SYS201802232226032792572682_ST/SYS201802232226032792572682_ST.001.png" width="197" height="21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观察时应先选用   物镜。(选填“高倍”或“低倍”)<br />(2)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需要调节焦距,找到物像,此时必须先转动图中标号为   的部件。<br />(3)显微镜中成的物像是   (选填“正”或“倒”)像,要想使视野中位于右下方的物像移到中央,应向   方向移动玻片标本.<br />(4)一台显微镜有5×,10×,二个目镜,有10×,40×,两个物镜,这台显微镜的最高放大倍数是   倍.</p></div></div>
<div><p>【答案】<br />(1)低倍<br />(2)8<br />(3)倒,右下方<br />(4)400<br />【解析】(1)观察时应先选用低倍镜观察,便于寻找物象。</p><p>(2)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要先用低倍的物镜找到物像,需要时再换高倍的物镜。寻找物像时,先用8粗准焦螺旋找到物像,然后用9细准焦螺旋使物像调清晰。</p><p>(3)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因此,“视野中的物像位于右下方”,应该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才能使物像向左上方移动,从而使物像处于视野的中央。</p><p>(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题中5×目镜和10×物镜结合,放大倍数是50×;5×目镜和40×物镜结合,放大倍数是200×;10×目镜和10×物镜结合,放大倍数是100×;10×目镜和40×物镜结合,放大倍数是400×。</p><p>所以答案是:(1)低倍;(2)8;(3)倒;右下方;(4)400</p><p>【考点精析】利用练习使用显微镜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世界各地灾害频繁发生,如干旱,洪水,沙尘暴等。这些灾害的发生与人类的活动有一定联系。要想保护我们共同的生存环境,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怎么做?</p></div></div>
<div><p>【答案】不随手扔垃圾、垃圾分类,少用塑料袋、节约用水、少用含磷洗化用品、骑自行车等。</p><p><br />【解析】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对生物圈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最主要的就是环境污染,环境污染中最突出的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能源的使用以及汽车尾气的排放等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等是主要的水污染源;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类的生活和生存,环境保护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生存权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地加入环境保护的行列。如不随手扔垃圾、垃圾分类,少用塑料袋、节约用水、少用含磷洗化用品、骑自行车等。</p><p>所以答案是:不随手扔垃圾、垃圾分类,少用塑料袋、节约用水、少用含磷洗化用品、骑自行车等。</p><p> </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