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9:26:14

江苏省淮安五里镇九年制学校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探究的正确顺序是 (  ) ①提出问题<br />②制定计划<br />③作出假设<br />④实施计划<br />⑤得出结论<br />⑥表达和交流<br />A.①②③④⑤⑥<br />B.①③②④⑤⑥<br />C.③②①④⑤⑥<br />D.②⑥①④③⑤</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p>所以答案是:B</p><p>【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科学探究的过程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br />A.丹顶鹤——湿地<br />B.袋鼠——森林<br />C.金丝猴——草原<br />D.狮子——南极</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A、丹顶鹤的栖息地主要是沼泽和沼泽化的草甸,A符合题意;</p><p>B、袋鼠以矮小润绿离地面近的小草为生,主要栖息在澳大利亚草原,B不符合题意;</p><p>C、金丝猴是典型的森林树栖动物,C不符合题意;</p><p>D、狮子适应生活在热带草原,D不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A</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br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r />B.大树底下好乘凉<br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r />D.大雁南飞</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温度对生物桃树开花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p><p>B、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符合题意;</p><p>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环境温度对生物梨树开花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p><p>D、大雁南飞,是受地球绕太阳公转影响形成的季节节律,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B</p><p><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需要了解适应: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选项中,用来测量空气湿度的是(  )<br />A.温度计<br />B.干湿表<br />C.显微镜<br />D.电脑</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A、温度计是测温仪器的总称,A不符合题意;</p><p>B、干湿表是测定气温与空气绝对湿度的一种仪器,B符合题意;</p><p>显微镜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C不符合题意;</p><p>计算机全称:电子计算机,俗称电脑,是一种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D不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B</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由各种成分组成,包括(  )<br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r />B.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br />C.非生物成分和生产者<br />D.生物成分和消费者</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有两部分组成: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即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所有的非生物成分,即包括空气、阳光、水分、土壤、温度等。</p><p>所以答案是:B</p><p><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概述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是(  )<br />A.水草和鱼类<br />B.蘑菇与蚯蚓<br />C.槐树与细菌<br />D.松树与桃树</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植物属于生产者,动物属于消费者,而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题干中水草、槐树、松树和桃树属于植物是生产者,鱼类为动物属于消费者,而蘑菇、细菌和蚯蚓属于分解者。因此水草和鱼类之间有吃与被吃的关系。</p><p>所以答案是:A</p><p>【考点精析】掌握食物链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br />A.草原生态系统<br />B.海洋生态系统<br />C.森林生态系统<br />D.生物圈</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在生物圈中生物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物质和能量的流动。</p><p>所以答案是:D</p><p>【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掌握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br />A.生长发育<br />B.呼吸<br />C.需要营养<br />D.适应一定的环境</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适应一定的环境。</p><p>所以答案是:D</p><p>【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物的特征的相关知识,掌握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xa0;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玻片上写上一字母p,则在显微镜的视野内看到(  )<br />A.p<br />B.b<br />C.d<br />D.q</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在一张小纸上写好一个“p”字旋转180度后看到的是“d”。所以,在玻片上有一字母“P”,则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应该是“d”。</p><p>所以答案是:C</p><p>【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练习使用显微镜的相关知识,掌握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用显微镜观察时, 如果物像在视野的左下边,要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向(  )方向移动载玻片?<br />A.左上边<br />B.右上边<br />C.左下方<br />D.右下方</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所以如果物像在显微镜视野的左下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左下方移动玻片,物像才向右上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p><p>所以答案是:C</p><p>【考点精析】掌握练习使用显微镜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是下列哪个生态系统(  )<br />A.海洋生态系统<br />B.森林生态系统<br />C.草原生态系统<br />D.湿地生态系统</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湿地生态系统,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调节气候、分解净化环境,起到“排毒”、“解毒”的功能,因此被人们喻为“地球之肾。</p><p>所以答案是:D</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科学家发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在持续升高,可能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br />A.人口过快增长<br />B.全球气温升高<br />C.野生生物大量灭绝<br />D.大量燃烧煤炭等燃料,且植被遭到严重破坏</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地球上种类繁多的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气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生物圈的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平均浓度持续升高。</p><p>所以答案是:D</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落红”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br />A.生产者<br />B.消费者<br />C.分解者<br />D.阳光</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落红”中的有机物在土壤中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后,形成“春泥”,可以作为植物的营养被植物吸收利用,重新起到“护花”作用。因此,“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腐生细菌、真菌等分解者。</p><p>所以答案是:C</p><p>&#xa0;</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叶片表皮的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素,所以保卫细胞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因此“叶片表皮的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体。</p><p>所以答案是:正确</p><p>【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光合作用的实质,掌握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某一个生态系统中的水受到污染,对其他生态系统没什么影响。(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从地域关系来说,各类生态系统也是相互关联的。如黄河作为河流生态系统,源自西部源头的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河水奔流东区,滋润着沿途的农田生态系统,养育着亿万人口和其他生物。它们沿途还形成湖泊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最终携带着陆地上的土壤和其他物质,融入海洋生态系统。因此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某一个生态系统中的水受到污染,必然对其它生态系统有影响。</p><p>所以答案是:错误</p><p>【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蛇和蜥蜴冬眠是对环境的适应。(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由于变温动物的体温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当外界环境温度较低时,变温动物为适应环境的变化,不吃不动进行冬眠,故冬眠是变温动物对低温环境的一种适应方式。</p><p>所以答案是:正确</p><p><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适应: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p>&#xa0;</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连线题<br />目镜 &#xa0;&#xa0;&#xa0; A、调节焦距<br />转换器 &#xa0;&#xa0;&#xa0; B、调换物镜<br />粗准焦螺旋 &#xa0;&#xa0;&#xa0; C、调节光线强弱<br />遮光器 &#xa0;&#xa0;&#xa0; D、握镜的部位<br />镜臂 &#xa0;&#xa0;&#xa0; E、放大物象</p></div></div>
<div><p>【答案】E;B;A;C;D<br />【解析】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显微镜最重要的结构是目镜和物镜,放大物象。遮光器上有光圈,可以调节光线强弱。转换器有物镜,可以调换物镜。粗准焦螺旋能大幅度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可以调节物象清晰度,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都可调节焦距。镜臂是握镜的部位。</p><p>所以答案是:E;B;A;C;D</p><p>【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练习使用显微镜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实验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为“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22/a6830425/SYS201802232225433917178415_ST/SYS201802232225433917178415_ST.001.jpeg" width="260" height="14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为了使实验更为准确,实验前,首先要对植物进行的处理是&#xa0;&#xa0;&#xa0;。<br />(2)实验中,为了让绿叶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应将植物放在&#xa0;&#xa0;&#xa0;下数小时。将叶片的一部分用不透光的纸片遮盖起来的目的是为了与不遮光的部分进行&#xa0;&#xa0;&#xa0;。<br />(3)将叶片放在酒精中的目的是&#xa0;&#xa0;&#xa0;。<br />(4)叶子经清水漂洗后,再向叶片滴加碘酒,是为了检验叶片中是否产生了&#xa0;&#xa0;&#xa0;。<br />(5)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包含两种变化:一是物质转变,即简单的&#xa0;&#xa0;&#xa0;物转变成复杂的&#xa0;&#xa0;&#xa0;物,二是能量转变,即&#xa0;&#xa0;&#xa0;能转变成&#xa0;&#xa0;&#xa0;能储存在所合成的有机物中。</p></div></div>
<div><p>【答案】<br />(1)暗处理24小时<br />(2)黑暗,对照<br />(3)脱色<br />(4)淀粉<br />(5)无机,有机,光,化学。<br />【解析】(1)为使实验更准确,实验前首先要对植物进行的处理是暗处理24小时,目的是使叶片内积累的淀粉等有机物消耗掉,避免其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p><p>(2)为了使实验更为准确,实验前,首先需要将植物放在黑暗中一昼夜,这样做的目的是将叶中原有的淀粉消耗尽,以排除原来贮存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实验中,将叶片的一部分用不透光的黑纸片遮盖起来的目的是为了与不遮光的部分进行对照。</p><p>(3)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容易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p><p>(4)淀粉有一个特性是遇到碘就会变成蓝色。叶片照光部分进行了光合作用,有淀粉产生,滴加碘液变成了蓝色。</p><p>(5)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完成了物质和能量的转化:①完成了自然界规模巨大的物质转变。它把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的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合成的有机物不仅用来构成植物体的本身,也为其它生物以及人类提供了食物来源,同时释放氧气,为生物呼吸利用。②完成了自然界规模巨大的能量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它把光能转变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p><p>所以答案是:(1)暗处理24小时;(2)黑暗;对照;(3)脱色;(4)淀粉;(5)无机;有机;光;化学</p><p>【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光合作用的实质,需要了解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xa0;&#xa0;&#xa0;存在的。生物只有&#xa0;&#xa0;&#xa0;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否则,就会被环境&#xa0;&#xa0;&#xa0;。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xa0;&#xa0;&#xa0;方面,还表现在&#xa0;&#xa0;&#xa0;方面。</p></div></div>
<div><p>【答案】普遍;适应;淘汰;形态结构;生理行为。<br />【解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适应生存环境的多种能力;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否则就会被自然界淘汰。如,鸟有翼适应空中飞行生活,蝗虫有外骨骼适应干旱的陆生环境。所以生物适应环境具有普遍性。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当环境发生巨变时有些生物因不适应环境而死亡,如鱼有鳃适应水中生活,但是当水葫芦疯长时一些鱼就会死亡是因为不在适应这里的环境了,因此生物适应环境是相对的。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如果不适应环境就会被淘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还表现在生理和行为方面,如鸟类的迁徙。</p><p>所以答案是:普遍;适应;淘汰;形态结构;生理行为</p><p>【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适应: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苏省淮安五里镇九制学校七级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