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山州董干中学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中所描述的植物及其作用,正确的是( )<br />A.藻类植物,制造氧气最多的植物<br />B.苔藓植物,监测空气的指示植物<br />C.蕨类植物,美化环境的观赏植物<br />D.裸子植物,绿化环境的主要植物</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含叶绿体,春天,温度适宜,水中的藻类植物就会大量繁殖,漂浮在江水、湖水中,使得水呈现出绿色。因此诗句中描述的应该是藻类植物。</p><p>所以答案是:A</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如图中的圆圈表示生物具有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特点,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4/03/1f96cf28/SYS201802240341181911411835_ST/SYS201802240341181911411835_ST.001.png" width="132" height="10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E可表示有茎叶分化<br />B.F可表示有输导组织<br />C.P可表示分布在水中<br />D.Q可表示不能产生种子</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都属于孢子植物。</p><p>所以答案是:D</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将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分类依据是( )<br />A.生活的环境<br />B.植株的高矮<br />C.人类对其的利用<br />D.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根据种子外面有无果皮包被着,把种子植物分成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无果皮包被,裸露,不能形成果实。</p><p>所以答案是:D</p><p><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种子植物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的国家是( )<br />A.美国<br />B.加拿大<br />C.埃及<br />D.中国</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我国裸子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现代裸子植物分属于5纲,9目,12科,71属,近800种.我国是裸子植物种类最多,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有5纲,八目,11科,41属,236种.其中引种栽培1科,7属,51种.有不少是第三纪孑遗植物,或称“活化石”植物.占世界已知种数的26.7%,居全世界的首位,因此,我国素有“裸子植物故乡”的美称。</p><p>所以答案是:D</p><p><br />【考点精析】掌握种子植物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各特征中,哪项说明爬行动物能更好地适应陆地环境( )<br />①恒温 ②体表有角质鳞片或甲 ③有脊柱 ④有卵壳<br />A.①③<br />B.②③<br />C.③④<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①爬行动物的体温都不恒定,故该项不是适应陆地环境的特点;</p><p>②爬行动物的体表有角质鳞片或甲,可以起到保护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作用,能更好地适应陆地生活;</p><p>③有脊柱,与适应陆地环境无关;</p><p>④有卵壳,其保护作用,是适应陆地环境的特点。</p><p>所以答案是:D</p><p><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爬行动物的相关知识,掌握体表覆盖有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心室内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产羊膜卵;体温不定.</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以下与鸟类适于飞行无关的是( )<br />A.胸肌发达<br />B.善于鸣叫<br />C.前肢变成翼<br />D.体内有气囊</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答:A、胸肌发达,为飞行提供动力;<br />B、鸟类善于鸣叫与飞行生活无关;</p><p>C、前肢变成翼,是鸟类的飞行器官;</p><p>D、用气囊辅助呼吸,可以为飞行供给充足的氧气,利于飞行。</p><p>所以答案是:B</p><p>鸟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br />①肢变成双翼,翼展开呈扇形,面积大,利于扇动空气而飞翔.<br />②身体呈流线型,被覆羽毛,有利于减少飞行时的阻力.<br />③有的骨薄而轻,坚固而轻巧,长骨中空,直肠短,排便快,有利于减轻体重.<br />④胸肌发达,附着在胸骨两侧,利于牵引翅膀扇动.<br />⑤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为飞行提供充足的能量.<br />⑥有发达的气囊,既可减轻体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双重呼吸,保证飞行时得到充足的氧气.</p><p>【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鸟的主要特征,掌握鸟类有喙无齿,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骨中空,内充空气,心脏分四腔,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生殖为卵生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12生肖之谜。下列生肖动物中依次属于鸟类、哺乳类、爬行类动物的一组是( )<br />A.猪、蛇、鸡<br />B.鸡、牛、鼠<br />C.鸡、兔、蛇<br />D.狗、羊、蛇</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A、猪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蛇体表覆盖角质鳞片属于爬行动物,鸡前肢变成翼,体内有气囊,属于鸟类;A不合题意;</p><p>B、鸡属于鸟类;牛、鼠都属于哺乳动物,B不合题意;</p><p>C、鸡属于鸟类;兔属于哺乳动物;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C符合题意;</p><p>D、狗和羊属于哺乳动物;蛇属于爬行动物,D不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C</p><p><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爬行动物的相关知识,掌握体表覆盖有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心室内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产羊膜卵;体温不定,以及对鸟的主要特征的理解,了解鸟类有喙无齿,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骨中空,内充空气,心脏分四腔,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生殖为卵生.</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若在清澈且水草茂盛的溪流中仔细寻找,我们可能会发现水螅和涡虫。二者共同点是( )<br />A.有口无肛门<br />B.身体呈辐射对称<br />C.背腹扁平<br />D.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A、水螅属于腔肠动物,涡虫属于扁形动物,二者都有口无肛门;A符合题意;</p><p>B、水螅的身体呈辐射对称,涡虫的身体左右对称,B不符合题意;</p><p>C、涡虫的身体背腹扁平,水螅的身体呈圆筒形,C不符合题意;</p><p>D、水螅的身体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涡虫的体壁具有三胚层(三层细胞),D不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A</p><p><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腔肠动物(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如海葵、海蛰、珊瑚虫)).</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r />A.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br />B.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r />C.动物越多,对植物的帮助越大<br />D.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A、 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而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A正确,不符合题意;</p><p>B、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正确,不符合题意;</p><p>D、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D正确,不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C</p><p><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生态平衡),还要掌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可被植物重新利用,遗体被分解后,释放二氧化碳、含氮无机盐等)的相关知识才是答题的关键.</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为食肉目分类等级示意图。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4/03/1f96cf28/SYS201802240341188122847596_ST/SYS201802240341188122847596_ST.001.png" width="138" height="9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图中最大的分类单位是目<br />B.虎和狮的相似程度非常大<br />C.猫和虎同属于食肉目猫科<br />D.猫和犬没有任何亲缘关系</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A、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因此图中最大的分类单位是目,A不符合题意;</p><p>B、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由题中的分类索引可知,狼和犬同属,虎与狮也同属,相似程度较大。B不符合题意;</p><p>C、由题中的分类索引可知,猫和虎同属于猫科,C不符合题意;</p><p>D、由题中的分类索引可知,虎与犬同属于食肉目,有一定的亲缘关系,D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D</p><p><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分类的依据与方法,掌握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即可以解答此题.</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生物之间亲缘关系最近的分类等级是( )<br />A.纲<br />B.目<br />C.属<br />D.种</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以界、门、纲、目、科、属、种,生物所属的等级越大,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生物所属的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界是最大的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的生物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p><p>所以答案是:D</p><p>【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分类的单位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它们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基本单位是种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南沙群岛是我国传统渔场。这里的珊瑚礁里生活着许多品种的珊瑚虫,这种生物多样性的实质是( )<br />A.形态结构的多样性<br />B.基因(遗传)的多样性<br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br />D.种类(物种)的多样性</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p><p>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因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p><p>所以答案是:B</p><p><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的相关知识,掌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具体体现;基因的多样性:内在实质;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外在形式,相互依赖,互相影响.</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点,正确的是( )<br />A.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遗传多样性<br />B.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禁止开发和利用一切生物资源<br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br />D.引入世界各地不同的生物,可以增加我国生物多样性</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A、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A不符合题意;</p><p>B、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不破坏生态平衡,而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一切生物资源,B不符合题意;</p><p>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C符合题意;</p><p>D、引入世界各地不同的生物,在我国引入的生物可能没有天敌,会破坏当地生态平衡,造成生物入侵,D不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C</p><p><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将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新园、馆等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可以造成野生动物绝种的原因有( )<br />①乱捕滥杀 ②植被破坏 ③自然衰老 ④环境污染<br />A.①②③<br />B.①②④<br />C.①③④<br />D.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滥砍乱发导致栖息地的破坏、偷猎、盲目引进外来物种、环境污染等,这些都属于人类的活动,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幅度已经很大且地域扩张也很厉害,导至环境变化太大,很多物种的生活地域越来越小,且不能适应环境改造所带来的新的环境,以至于灭绝,如乱砍滥伐、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开发(围湖造田、垦荒、湿地开发等)、使生存环境被破坏与改变,不再适和生物生存,导致野生生物的濒危或面临灭绝。</p><p>所以答案是:B</p><p><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原因,掌握1、栖息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2、人类掠夺性砍伐、捕杀3、环境污染4、生物入侵即可以解答此题.</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br />A.森林古猿<br />B.黑猩猩<br />C.长臂猿<br />D.大猩猩</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A、现代类人猿和人类是近亲,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A符合题意.</p><p>B、黑猩猩是类人猿,与人类有共同的祖先,是森林古猿,B不符合题意;</p><p>C、长臂猿是类人猿,与人类有共同的祖先,是森林古猿,C不符合题意;</p><p>D、大猩猩是类人猿,与人类有共同的祖先,是森林古猿,D不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A</p><p><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人类的起源(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以下关于生物进化总体趋势的描述,错误的是( )<br />A.从水生到陆生<br />B.从体型小到体型大<br />C.从低等到高等<br />D.结构从简单到复杂</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ACD、由简单到复、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都属于生物进化的趋势,A、D、C正确,不符合题意;<br />B、高等动物也有体型小的如蜂鸟,因此由体型小到体型大不属于生物进化的趋势,D不正确,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B</p><p><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人体运动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r />A.一块骨骼肌可独立完成某个动作<br />B.人体的躯体运动受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br />C.一块骨或一块骨骼肌都是一个器官<br />D.运动是以关节为支点,以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A、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由骨骼肌、骨和关节三者协调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完成的。A错误,符合题意;</p><p>B、人体的躯体运动受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B正确,不符合题意;</p><p>C、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因此一块骨、一块骨骼肌、一个关节都是一个器官,C正确,不符合题意;</p><p>D、运动是以骨为杠杆,以关节为支点,以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D正确,不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A</p><p><br />【考点精析】利用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运动时,肌肉的收缩、舒张牵引着骨绕着关节运动,因此,在运动中,骨是杠杆,关节是支点,骨骼肌产生运动的动力.</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完成屈肘动作的正确顺序是( )<br />①骨骼肌收缩 ②骨受到肌肉牵拉绕着关节产生动作 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br />A.③①②<br />B.③②①<br />C.①③②<br />D.②①③</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肌腱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p><p>所以答案是:A</p><p><br />【考点精析】利用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运动时,肌肉的收缩、舒张牵引着骨绕着关节运动,因此,在运动中,骨是杠杆,关节是支点,骨骼肌产生运动的动力.</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屈肘运动的描述错误的是( )<br />A.屈肘运动时,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br />B.屈肘运动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br />C.屈肘运动受神经系统的支配<br />D.屈肘运动需要消耗能量</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综上所述,选项B的说法是错误的。</p><p>所以答案是:B</p><p>【考点精析】掌握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运动时,肌肉的收缩、舒张牵引着骨绕着关节运动,因此,在运动中,骨是杠杆,关节是支点,骨骼肌产生运动的动力.</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表示骨、关节和肌肉关系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br />A.<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4/03/1f96cf28/SYS201802240341200765496193_ST/SYS201802240341200765496193_ST.001.png" width="116" height="7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B.<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4/03/1f96cf28/SYS201802240341200765496193_ST/SYS201802240341200765496193_ST.002.png" width="105" height="7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C.<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4/03/1f96cf28/SYS201802240341200765496193_ST/SYS201802240341200765496193_ST.003.png" width="132" height="7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D.<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4/03/1f96cf28/SYS201802240341200765496193_ST/SYS201802240341200765496193_ST.004.png" width="136" height="7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A、同一块骨骼肌没有跨越关节,没有附着在相邻的骨上,A不符合题意。</p><p>B、同一块肌肉跨越了一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B符合题意。</p><p>C、同一块肌肉没有跨越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C不符合题意。</p><p>D、同一块肌肉没有跨越关节,附着在相邻的骨上,D不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B</p><p>【考点精析】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运动系统包括1、骨:骨膜、骨质、骨髓2、骨连接(关节):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3、骨骼肌.</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br />A.蜘蛛结网<br />B.蚯蚓走迷宫<br />C.小狗算算术<br />D.黑猩猩钓取白蚁</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母鸡产蛋并哺育小鸡等。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后天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小猴在做算术表演、黑猩猩钓取白蚁、蚯蚓走迷宫是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后天性行为;蜘蛛织网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p><p>所以答案是:A</p><p><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动物运动和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br />A.运动需要多个系统的配合<br />B.蚯蚓走迷宫是一种学习行为<br />C.小鸟喂鱼是一种学习行为<br />D.黑长尾猴会通过叫声交流信息</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小鸟喂鱼的行为是一种繁殖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行为,是一种先天性行为。</p><p>所以答案是:C</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尺蠖静止不动时,它的形状象树枝。这种行为属于( )<br />A.攻击行为<br />B.繁殖行为<br />C.防御行为<br />D.节律行为</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A、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A不符合题意;</p><p>B、繁殖行为是指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B不符合题意;</p><p>C、防御行为是指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尺蠖静止不动时,形态象一段树枝可以避免被敌害发现,属于防御行为。C符合题意;</p><p>D、节律行为是指动物随着日月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有季节节律、潮汐节律、生物钟,D不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C</p><p><br />【考点精析】利用动物行为的类型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动物行为具有周期性和节律性,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性为、社群行为.</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br />A.生物圈是指整个地球<br />B.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所有生物<br />C.生物圈是指生物生活所需的环境<br />D.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它们生活所需要的环境</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A、地球内部温度非常高没有生物,故选项A生物圈是指整个地球,A不符合题意;</p><p>B、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没有非生物部分,故B不符合题意;</p><p>C、生物圈是指生物生活所需要的环境,缺少生物部分,C不符合题意;</p><p>D、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它们生活所需要的环境既包括生物部分又包括非生物部分。D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D</p><p><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掌握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多种多样,其中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br />A.草原生态系统<br />B.森林生态系统<br />C.海洋生态系统<br />D.农田生态系统</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森林态系分布在湿的地区动植物种繁多,养结构杂。森涵水、保持水土、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染等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肺之。</p><p>所以答案是:B</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食物链的是( )<br />A.食草昆虫→青蛙→蛇<br />B.草→鼠→蛇→鹰→细菌<br />C.草←羊←狼<br />D.白菜→菜青虫→麻雀</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A、食草昆虫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A不符合题意;</p><p>B、细菌是分解者,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B不符合原题;</p><p>C、食物链的箭头指向消费者,该食物链把箭头的方向弄反,C不符合题意;</p><p>D、该食物链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草与消费者食草昆虫、青蛙它们三者的关系,D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D</p><p><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食物链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生物部分各组成成分相互依存关系图,以下不合理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4/03/1f96cf28/SYS201802240341213539614973_ST/SYS201802240341213539614973_ST.001.png" width="179" height="8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甲是生产者<br />B.乙不是消费者<br />C.丁包含的生物种类有细菌和真菌等<br />D.若把该图变为生态系统,还需增加非生物部分</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由图可知,乙直接以甲为食,丙间接以甲为食,所以甲是绿色植物,是生产者,乙和丙是动物,是消费者,丁能将甲、乙、丙的遗体分解,是分解者,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该图中的食物链只有一条,是:甲→乙→丙。</p><p>所以答案是:B</p><p><br />【考点精析】掌握生态系统概述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不能称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br />A.一群绵羊<br />B.一片树林<br />C.一块农田<br />D.一个湖泊</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A、一群绵羊,只包括生物部分的部分动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A错误,符合题意;</p><p>B、一片森林,既包括了森林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B正确,不符合题意;</p><p>C、一块农田,既包括了这条农田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C正确,不符合题意;</p><p>D、一个湖泊,既包括了湖泊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D正确,不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A</p><p><br />【考点精析】掌握生态系统概述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下列做法中不恰当的是( )<br />A.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变废为宝<br />B.开发新能源,逐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br />C.为减少“白色污染”,集中收集并焚烧废弃塑料<br />D.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A、废旧金属依然有其使用价值,且许多废旧金属中含重金属元素,对环境有较大危害,所以应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变废为宝,A正确,不符合题意;</p><p>B、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加剧温室效应,所以需开发新能源,逐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B正确,不符合题意;</p><p>C、焚烧废弃塑料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加剧温室效应,C错误,符合题意;</p><p>D、使用农家肥可以有效保持土壤肥力,而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会造成土壤板结、土壤肥力下降、危害人体健康等问题,所以应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D正确,不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C</p><p> </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所示的是几种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各异的植物,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4/03/1f96cf28/SYS201802240341218216599248_ST/SYS201802240341218216599248_ST.001.png" width="385" height="13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没有根、茎、叶等器官分化的是   (填字母代号),E类植物属于   植物,对保持水土具有重要作用。<br />(2)   (填字母代号)类植物已具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并且体内具有专门的   组织,所有该类植物同E类植物相比长得较为高大且结构也更为复杂。<br />(3)以上几种植物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是: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p></div></div>
<div><p>【答案】<br />(1)C,苔癣<br />(2)B,输导<br />(3)C→E→B→D→A;<br />【解析】(1)图中的C属于藻类植物,它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E类植物属于苔癣植物,对保持水土具有重要作用。<br />(2)B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并且体内开始有了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株生长利用,因此一般比较高大。<br />(3)在进化历程中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br />所以答案是:(1)C;苔藓;(2)B;输导;(3)C→E→B→D→A;</p><p><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种子植物的相关知识,掌握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p><p> </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面是我国部分珍稀动植物图片,据图回答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4/03/1f96cf28/SYS201802240341222965730781_ST/SYS201802240341222965730781_ST.001.png" width="527" height="11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天女花和红豆杉的共同点是都能产生种子,但红天女花比红豆杉高等,高等的地方在于   。<br />(2)娃娃鱼是现存最大的珍贵的两栖动物,幼体用   呼吸,长大后用   呼吸,是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型。<br />(3)四声杜鹃自己不营巢,通常将卵产于灰喜鹊等其他鸟类的鸟巢中,由义亲代卵代育。这种行为从获得的途径分析属于   行为,由   所控制。<br />(4)花面狸生殖发育方面的主要特征是   。</p></div></div>
<div><p>【答案】<br />(1)种子外有果皮包被<br />(2)鳃,肺<br />(3)先天性,遗传物质<br />(4)胎生、哺乳<br />【解析】(1)红豆杉的种子裸露没有皮包被因此于裸子植。红天女花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红天女花比红豆杉高等,高等的地方在于种子外有果皮包被。<br />(2)娃娃鱼现存最大珍贵两栖动物,全长可达1米及以,体重最的可百斤;幼体用鳃吸,长大后用肺呼吸是生到陆的过渡类型.<br />(3)四声杜鹃自己不营巢,产卵于灰喜等其鸟类的鸟巢中,由义亲代卵代育。这行为是四声杜鹃生来就的由遗传物质所控的行为,称为先天性为。<br />(4)花面狸属于哺乳物,体表被毛,体腔有膈,胎生、哺乳。<br />所以答案是:(1)种子外有果皮包被;(2)鳃;肺;(3)先天性;遗传物质;(4)胎生、哺乳</p><p><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两栖动物和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两栖动物门: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在陆地生活用肺兼用 皮肤呼吸.变态发育,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有辅助呼吸作用,心脏有二心房一心室,体温不恒定;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为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胎生,哺乳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p> </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乙是某生态系统汇总物质循环以及各成分之间关系示意图,图二是图一的食物链中四种生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直方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4/03/1f96cf28/SYS201802240341226652664979_ST/SYS201802240341226652664979_ST.001.png" width="472" height="17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生态系统中碳主要以   的形式进行循环。由图一可知,无机环境中的碳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   】   。<br />(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主要沿着食物链传递,并且具有单向性和   的特点。<br />(3)图二中B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   。<br />(4)由于人口过度增长,已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请举出两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   。</p></div></div>
<div><p>【答案】<br />(1)二氧化碳,②,光合作用<br />(2)逐级减少<br />(3)蛇<br />(4)温室效应,酸雨<br />【解析】(1)生态系统中碳主要二氧化的形式进行循环。在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才能吸收二氧化碳,图中的箭头指着草,表示二氧化碳能被草利用,表示光合作用。由图一可知,无机境中的碳入物群落的要途径是2光合作用。<br />(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并且具有单向性和逐级减少的特点。<br />(3)图一中有机物总量由多到少依次是草、鼠、蛇、鹰;图二中,有机物总量由多到少次D、A、B、C。因图二中B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蛇。<br />(4)由于人口过度增长,已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还有:温室效应、酸雨 、臭氧层破坏、土地沙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br />所以答案是:(1)二氧化碳;②;光合作用;(2)逐级减少;(3)蛇;(4)温室效应;酸雨</p><p><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生态系统概述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渐递减;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p> </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表示稻田生态系统示意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4/03/1f96cf28/SYS201802240341229693667951_ST/SYS201802240341229693667951_ST.001.jpeg" width="260" height="15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图中昆虫体内的能量最终来自于   ;青蛙与鸟之间的关系是   。<br />(2)在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对于自然界中物质的循环起关键作用的是   。<br />(3)农田生态系统离不开人类的呵护,原因是农田生态系统的   能力较弱。<br />(4)在该生态系统中,由于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使用农药。农药进入生态系统后,主要沿着   不断积累,导致最高消费者体内农药含量最多,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p></div></div>
<div><p>【答案】<br />(1)太阳能,竞争<br />(2)生产者<br />(3)自我调节<br />(4)食物链,生物富集<br />【解析】(1)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通光合作制机物,机物储着来阳光的能量。因此中昆内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青蛙与鸟都昆虫,二者相互夺食物,青蛙与鸟之间的关系是竞争。<br />(2)在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对于自然界中物质的循环起关键作用的是生产者。<br />(3)农田生态系统离不开人类的呵护,原因是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弱。<br />(4)在该生态系统中,由于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使用农药。农药进入生态系统后,主要沿着食物链不断积累,导致最高消费者体内农药含量最多,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生物富集。<br />所以答案是:(1)太阳能;竞争;(2)生产者;(3)自我调节;(4)食物链;生物富集</p><p><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概述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p> </p></div>
题型:实验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梅雨季节,保存不当的食品和衣物表面很容易发霉,这是空气中的霉菌孢子在食品和衣物表面大量繁殖导致的。霉菌的生活受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呢?小平对此进行了探究,他的实验过程如下:</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margin-left:0.03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tr><td style="width:87.7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组别</p></td><td style="width:114.7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A</p></td><td style="width:115.4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B</p></td><td style="width:115.4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C</p></td></tr><tr><td style="width:87.7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处理</p></td><td style="width:114.7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干燥环境</p></td><td style="width:115.4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潮湿环境</p></td><td style="width:115.4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潮湿环境</p></td></tr><tr><td style="width:87.7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方法</p></td><td style="width:114.7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将烤干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p></td><td style="width:115.4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将湿润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p></td><td style="width:115.4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将 ① 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 ② 环境里</p></td></tr><tr><td style="width:87.7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实验结果<br />(一周后观察)</p></td><td style="width:114.7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不发霉</p></td><td style="width:115.4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发霉</p></td><td style="width:115.4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不发霉</p></td></tr></table><p>分析实验,回答:<br />(1)通过A与B的对照实验,小平想探究的问题是:   <br />(2)A与B的对照实验中,实验变量是   ;分析实验结果,小平得出的结论应该是:   。<br />(3)为了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小平设计的C组实验与B组实验形成对照,C组中的①、②的条件分别是   和   。<br />(4)通过小平的实验,请你说出一种防止食品发霉的方法:   。</p></div></div>
<div><p>【答案】<br />(1)水分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吗?<br />(2)水分,水分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br />(3)湿润,低温(寒冷)<br />(4)保持干燥(保持低温);<br />【解析】(1)A与B的环境不一样,A是干燥环境,B是潮湿环境,两者水分不一样,故是探究水对霉菌的生活的影响。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干燥环境不发霉,潮湿环境发霉,说明食品和衣物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发霉,霉菌的生活需要水分。<br />(2)A与B的对照实验中,实验变量是水分;分析实验结果,小平得出的结论应该是:水分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br />(3)为了确保单一变量,因此,①是潮湿的馒头片,温度应该是低温。正好与B中的温暖环境形成对比。<br />(4)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霉菌的生活离不开水分和温暖的环境,因此可以采用低温贮存或将食物存放在干燥的环境中。<br />所以答案是:(1)水分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吗?(2)水分;水分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3)湿润;低温;(4)保持干燥(保持低温);</p><p><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真菌的相关知识,掌握真菌的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能够产生孢子,孢子能够发育成新的个体;体内没有叶绿素,营养方式属于异养,以及对科学探究的过程的理解,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p> </p></div>
题型:实验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不同的地点,一段时间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收回,统计其数目,结果如下表。请结合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完成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4/03/1f96cf28/SYS201802240341233041347998_ST/SYS201802240341233041347998_ST.001.png" width="525" height="13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桦尺蛾的体色有深色和浅色,这是   的结果。<br />(2)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着的桦尺蛾,保护色是不同的。根据达尔文理论,保护色的形成是   的结果。<br />(3)由于真菌感染而使这片森林中所有树干的颜色都变成了灰白色。多年以后,此森林中不同颜色的蛾类最可能的变化结果是图中的   (填字母代号)。<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4/03/1f96cf28/SYS201802240341233041347998_ST/SYS201802240341233041347998_ST.002.png" width="479" height="10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4)通过上述事实说明,桦尺蛾的变异方向是   的,而选择是   的。(选填“定向”或“不定向”)</p></div></div>
<div><p>【答案】<br />(1)变异<br />(2)自然选择<br />(3)D<br />(4)不定向,定向<br />【解析】(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桦尺蛾的体色有深浅之分,这是生物的变异现象;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的。<br />(2)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颜色相似,从而不易被敌害发现,利于其避敌和捕食,这种体色叫做保护色;达尔文认为保护色是动物在自然界长期演化中形成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r />(3)由于真菌感染而使某森林中所有树干的颜色都变成了灰白色.而蛾类的颜色有褐色、灰色、白色的不同.其中灰色、白色与环境树干颜色一致,是适应环境者而生存,而褐色与环境树干颜色不同,是不适者被淘汰.最终活下来的蛾类多是与环境颜色一致的灰色、白色的而褐色的较少。故D正确。(4)通过上述事实说明,桦尺蛾的变异方向是不定向的,而选择是定向的。<br />所以答案是:(1)变异;(2)自然选择;(3)D;(4)不定向;定向</p><p><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基因与性状遗传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   ;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 Dd,以及对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了解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下来,不适者被淘汰.</p><p> </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仔细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br />材料一:随着“江北水城”积极遴选“生态城市”的建设,生态环境获得了进一步的改善,每到冬季来临之前,东昌湖又见野鸭归来。常有“喜鹊之乡”的东阿县鹊巢星罗密布,鹊声悦耳动听,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br />材料二:蚕农发现,雌雄蛾从茧中钻出来,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爬到一起交配,否则,因寿命短暂会失去传宗接代的机会。雌雄蛾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爬到一起,完全是靠它们之间释放的“气味”和闻到“气味”实现的。<br />材料三:随着人类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加强和对动物行为研究工作的深入,人们发现很多野生动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一些重要行为丢失,如野马只会在水槽中饮水。为了恢复野马在野生条件下饮水能力,把原先导水入槽的橡胶管的拉向水坑,一步步诱导野马去水坑饮水,从而恢复野马的野外生存能力。<br />(1)材料一中的野鸭和喜鹊均属于鸟类,主要外形特征是身体呈    , 前肢变为    , 体表被覆羽毛等。<br />(2)材料二中的雌雄蛾依靠“气味”爬到一起,这种“气味”在生物学上叫做性外激素,这一实例表明了动物个体间能够进行信息交流,信息交流的方式除了气味外,还有   和   。<br />(3)材料三中人们对野马进行了野外饮水训练,野马所形成的水坑饮水行为属于   行为,这种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   和“学习”建立起来的行为。</p></div></div>
<div><p>【答案】<br />(1)流线型,翼<br />(2)声音,动作<br />(3)学习,积累生活经验<br />【解析】(1)材料一中的野鸭和喜鹊均属于鸟类,主要外形特征是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为翼,体表被覆羽毛等。<br />(2)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叫做动物语言。动物语言是同种动物之间相互交流信息而产生的。材料二中的雌雄蛾依靠“气味”爬到一起,这种“气味”在生物学上叫做性外激素,利用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3)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后天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积累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材料中人们对野马进行了野外饮水训练,野马所形成的水坑饮水属于学习行为。<br />所以答案是:(1)流线型;翼;(2)声音;动作;(3)学习;积累生活经验</p><p><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鸟的主要特征(鸟类有喙无齿,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骨中空,内充空气,心脏分四腔,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生殖为卵生),还要掌握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的相关知识才是答题的关键.</p><p> </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