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市园林工人给移栽后的绿化树“挂吊瓶”,以提高成活率。“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茎的( )<br />A.输导组织<br />B.机械组织<br />C.保护组织<br />D.分生组织</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植物体内的导管能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运送有机物,属于输导组织。所以,绿化树“挂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较大绿化树茎(树干)的输导组织。</p><p>所以答案是:A</p><p>【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的相关知识,掌握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时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路旁杨树茎的某一部分受到创伤后不能增粗,这是因为破坏了( )<br />A.韧皮部<br />B.形成层<br />C.木质部<br />D.髓</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表皮起保护作用。韧皮部包括筛管(运输有机物)和韧皮纤维(有韧性)。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形成层的细胞能不断地进行分裂,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单子叶植物茎不能逐年加粗,是因为没有形成层。</p><p>所以答案是:B</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果树的“坐果”时期,果农常常给果树的茎做环状剥皮(即“环剥”),这样可以增加果实产量,其原理是( )<br />A.促进果树生根<br />B.防止了害虫的侵害<br />C.限制了有机物向根部运输<br />D.限制了水和无机盐向茎叶运输</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果农常常给果树的茎做环状剥皮,有机物向下的运输通道筛管被割断,减少了有机物向根部运输,能使有机物集中运输到果实,增加坐果量,提高产量。</p><p>所以答案是:C</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移栽植物时,人们常常去掉几片叶子,这样做是为了( )<br />A.方便操作<br />B.降低呼吸作用<br />C.降低光合作用<br />D.降低蒸腾作用</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去枝叶与否,方便程度差别不大,A不符合题意;</p><p>B、减小呼吸作用也不利于植物的成活,B不符合题意;</p><p>C、降低光合作用对移栽植物没有好处,主要不是降低光合作用。C不符合题意;</p><p>D、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在移栽植物时,剪掉大量的枝叶,会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的蒸发,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D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D.<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蒸腾作用的意义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蒸腾作用的意义: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生物圈水循环.</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患急性炎症时,数量会急剧增加的是( )<br />A.红细胞<br />B.白细胞<br />C.血小板<br />D.血红蛋白</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身体某处受伤,病菌侵入时,有些白细胞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受伤的部位,吞噬病菌,同时,伤口周围出现红肿现象,叫发炎;人体发生炎症或其他疾病时,血液内白细胞的总数会明显增多,即白细胞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因此人体患急性炎症时验血往往会发现血液中的白血病的数量会增多。</p><p>所以答案是:B</p><p>【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掌握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所示的血管,只能表示静脉的是( )<br />A.<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22/31ae957e/SYS201802232214415277984835_ST/SYS201802232214415277984835_ST.001.png" width="84" height="4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B.<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22/31ae957e/SYS201802232214415277984835_ST/SYS201802232214415277984835_ST.002.png" width="89" height="5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C.<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22/31ae957e/SYS201802232214415277984835_ST/SYS201802232214415277984835_ST.003.png" width="96" height="3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D.<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22/31ae957e/SYS201802232214415277984835_ST/SYS201802232214415277984835_ST.004.png" width="90" height="3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有瓣膜的血管只有静脉才有,静脉的功能是把全身的血液输送会心脏,故血液流动是从分支流向主干,故排除B和C。血液流动的方向和瓣膜的开口方向应一致,故排除A。可见D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D</p><p>【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血管,需要了解血管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健康的人血液流经肾脏时不会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br />A.废物由多变少<br />B.氧气由多变少<br />C.蛋白质由多变少<br />D.营养物质由多变少</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尿的形成主要有两个过程,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发生了过滤作用,血液中的葡萄糖、水、无机盐、尿素、尿酸等(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都能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发生了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而剩余的水、无机盐和没有被重吸收的尿素、尿酸等一起形成尿液。由于肾小管不重吸收尿素,尿素随尿液流出,尿素不再进入血液中,因此从肾脏流出的血液(肾静脉中的)中尿素含量减少。同时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但蛋白质不会由多变少。</p><p>所以答案是:C</p><p>【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的相关知识,掌握循环途径:体循环是血液从左心室出发回到右心房,肺循环是血液从右心室出发回到左心房.</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心脏中动脉血流动的方向正确的是( )<br />A.由左心房流向左心室<br />B.由右心房流向右心室<br />C.由左心室流向右心室<br />D.由右心室流向左心室</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体循环流回心脏的血液经右心房进入右心室,经右心室进入肺动脉,进行肺循环,流回到左心房,然后流入左心室,进入主动脉,进行体循环。体循环把动脉血变成静脉血,而肺循环把静脉血变成动脉血。</p><p>所以答案是:A</p><p>【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的相关知识,掌握循环途径:体循环是血液从左心室出发回到右心房,肺循环是血液从右心室出发回到左心房.</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人呼吸时,有关呼出气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r />A.氧气多于二氧化碳<br />B.较吸入的气体氧气减少<br />C.较吸入的气体水蒸气减少<br />D.较吸入的气体二氧化碳增多</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下表是测得的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成分表。</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22/31ae957e/SYS201802232214437407319424_DA/SYS201802232214437407319424_DA.001.png" width="554" height="14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通过表格直接就看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的气体中,水分的含量也增加,氧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氮气没有什么变化。水蒸气的含量增加说明人体也排出了少量水分。氮气无变化说明人体的生理活动不需要氮气。呼出气体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原因是气体在肺内发生了气体交换。肺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内。故正常环境中,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其变化是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p><p>所以答案是:C</p><p>【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肺泡与外界气体的交换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由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当吸入的空气到达肺泡时,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随呼气的过程排除体外.</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人体内部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br />A.鼻<br />B.咽<br />C.气管<br />D.肺</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是空气的通道,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数目很多,增加了气体交换的效率;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br />所以答案是:D.<br />【考点精析】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肺泡与血液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正确的是( )<br />A.氧气与二氧化碳从血液进入肺泡<br />B.氧气与二氧化碳从肺泡进入血液<br />C.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二氧化碳从血液进入肺泡<br />D.氧气从血液进入肺泡,二氧化碳从肺泡进入血液</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气体总是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由于肺泡内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时,氧气便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同时,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br />所以答案是: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体吸气时不会发生的是( )<br />A.气压降低<br />B.胸廓缩小<br />C.膈肌收缩<br />D.肋间外肌收缩</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呼吸运动的进行是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分不开的,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时,膈顶部下降,引起胸腔上下、前后、左右径均增大,胸廓扩大,肺随之扩大,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顶部上升,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可见,吸气时膈肌收缩、肋骨间的肌肉收缩,肺增大、胸廓增大.</p><p>所以答案是:B.<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肺泡与外界气体的交换的相关知识,掌握由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当吸入的空气到达肺泡时,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随呼气的过程排除体外.</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不能进行呼吸作用的种子是( )<br />A.煮熟的种子<br />B.干燥的种子<br />C.萌发的种子<br />D.刚收获的种子</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CBD、萌发的种子、干燥的种子、刚收获的种子,都能进行呼吸作用;</p><p>A、煮熟的种子已经死亡,不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不能进行呼吸作用的种子是煮熟的种子.</p><p>所以答案是:A.<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呼吸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鱼在水中生活,口和鳃盖不停地交替张开闭合,使水由口流入,由鳃孔流出.其意义在于( )<br />A.完成呼吸<br />B.摄取食物<br />C.辅助游泳<br />D.更换体内的水分</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鱼的呼吸器官是鳃,是由许多的鳃丝组成的,由于里面含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当水从口进入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二者进行气体交换。因此鱼在水中停止游动时,口和鳃盖不停地交替张开和关闭,使水由口流入,由鳃孔流出,这是鱼在进行呼吸.可见A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A.<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鱼的主要特征的相关知识,掌握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两栖动物青蛙用肺呼吸,但是肺不发达,结构简单,只靠肺的呼吸不能满足氧气的需要,青蛙的皮下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因此青蛙可以用皮肤辅助呼吸.<br />( )<br />A.皮肤与肺相通<br />B.背部皮肤呈绿色<br />C.皮下有丰富的毛细血管<br />D.皮下有丰富的神经末稍</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青蛙属于两栖动物,两栖动物指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上生活,用肺呼吸,肺不发达,其皮肤裸露而湿润,无鳞片,毛发等,粘液腺丰富,具有辅助呼吸功能.</p><p>所以答案是:C.<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两栖动物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两栖动物门: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在陆地生活用肺兼用 皮肤呼吸.变态发育,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有辅助呼吸作用,心脏有二心房一心室,体温不恒定.</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不是排泄途径的是( )<br />A.呼出二氧化碳<br />B.排便<br />C.出汗<br />D.排尿</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排便是人体内食物残渣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不属于排泄.</p><p>所以答案是:B.<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排泄的途径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途径:1)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2)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3)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尿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解答该题要从尿的形成过程入手.( )<br />A.肾小球<br />B.肾小囊<br />C.肾小管<br />D.肾盂</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功能的基本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尿液的形成主要有两个过程:一、血液流经肾小球时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发生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因此,与尿液形成无关的结构是尿道.尿道是尿液排出体外的器官.</p><p>所以答案是:D.<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尿的形成(除血浆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人体每天大约形成150升原尿).</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汗液的成分中不含有的成分是( )<br />A.水<br />B.无机盐<br />C.尿素<br />D.皮脂</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汗液是由汗腺分泌的,由水、无机盐和尿素等组成.而皮脂是由皮脂腺分泌的.故ABC不符合题意, D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眼睛突然进入一粒异物,人的反应是( )<br />A.先闭眼,再感到疼痛<br />B.先感到疼痛,再闭眼<br />C.疼痛和闭眼同时发生<br />D.只闭眼,不会感到疼痛</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功能.缩手反射是简单反射,是由脊髓控制的.当眼睛突然进入一粒异物,眼睛上皮肤的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导到脊髓的神经中枢,神经中枢的神经元接受冲动信号,并将冲动传到传出神经,神经冲动沿着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效应器接收到指令做出反应,引起肌肉收缩使眼睛闭眼.在完成闭眼的同时,脊髓中通向大脑的神经纤维,还会将这一神经冲动传到大脑,使人感觉到疼痛.由于传向大脑的路径较长,在大脑作出判断之前,眼睛已经闭上了.可见选项A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A.<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周围神经系统;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应当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在听到巨大声响时,应及时把口张开,避免( )<br />A.震落听小骨<br />B.鼓膜两侧的气压相差过大<br />C.耳蜗的感受器受到过强的信号刺激<br />D.半规管的感受器受到过强的信号刺激</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A、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鼓膜可以把声波的振动转为机械性振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A不符合题意;</p><p>B、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B符合题意;</p><p>C、在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可以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C不符合题意;</p><p>D、耳的结构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收集并引导声波传至外耳道,外耳道引导声波传至鼓膜;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鼓膜可以把声波的振动转为机械性振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会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通常说的晕车、晕船.D不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B.</p><p> </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患病率不断升高,尿常规检测对糖尿病的诊治有重要意义。科研人员选取10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从同期参加常规体检的人中选取108例无糖尿病的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尿常规检测,结果如下表。<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22/31ae957e/SYS201802232214446353786564_ST/SYS201802232214446353786564_ST.001.png" width="169" height="23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88.25pt; margin-left:0.03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tr><td style="width:62.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检测项目</p></td><td style="width:62.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对照组</p></td><td style="width:62.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观察组</p></td></tr><tr><td style="width:62.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尿糖</p></td><td style="width:62.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0</p></td><td style="width:62.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108</p></td></tr><tr><td style="width:62.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蛋白质</p></td><td style="width:62.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10</p></td><td style="width:62.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97</p></td></tr><tr><td style="width:62.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红细胞</p></td><td style="width:62.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12</p></td><td style="width:62.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92</p></td></tr><tr><td style="width:62.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白细胞</p></td><td style="width:62.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14</p></td><td style="width:62.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94</p></td></tr></table><p>请回答问题:<br />(1)两组研究对象在性别、平均年龄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目的是排除   对检测结果的影响。<br />(2)表格中的   表明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应含有葡萄糖,原因是④   中的原尿,在流经   (填图中编号)时,全部的葡萄糖会被   进入毛细血管里。<br />(3)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应出现血细胞,对照组中少数人的尿液中有血细胞,出现问题的结构除肾脏外可能还有   。<br />(4)当人体中   分泌不足时,   浓度会高出正常值,进而引发糖尿病。</p></div></div>
<div><p>【答案】<br />(1)无关变量<br />(2)对照组尿糖为0,肾小囊,⑤,重新吸收<br />(3)输尿管、膀胱、尿道<br />(4)胰岛素,血糖<br />【解析】解:(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两组研究对象在性别、平均年龄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目的是排除无关变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p><p>(2)表格中的对照组尿糖为0 ,表明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应含有葡萄糖.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见是由于肾小管具的重吸收作用.</p><p>(3)肾小球的结构类似滤过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分子较大的蛋白质以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都可以通过滤过屏障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肾小球发生病变时,肾小球的通透性会增加,原来不能滤过的蛋白质和血细胞被滤过掉;而肾小管对这些物质没有重吸收能力,因而在尿液中出现蛋白质和血细胞.所以某肾炎患者尿检后发现原尿中有红细胞和蛋白质,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③肾小球.初此之外还有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处可能出现问题.</p><p>(4)当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浓度就会明显升高,肾小管则不能将原尿中的葡糖糖全部重新吸收会血液,从而形成糖尿.胰岛素能调节血糖的浓度,治疗糖尿病最有效的方法是注射胰岛素制剂。</p><p>所以答案是:(1)无关变量 (2) 对照组尿糖为0;肾小囊;⑤;重新吸收(3)输尿管、膀胱、尿道 (4) 胰岛素;血糖</p><p>【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肾和尿的形成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肾脏位于人体腹腔后壁脊柱的两侧,左右各一个,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除血浆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人体每天大约形成150升原尿.</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人眼的正常视力大于1.0,为了探究眼轴(眼的前后径)长度和视力的关系,医学人员对不同近视程度的志愿者152人,依次检查了眼轴长度和视力,记录如下表。</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margin-left:0.03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tr><td style="width:81.7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眼轴长度/mm</p></td><td style="width:81.7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26.99</p></td><td style="width:81.7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27.00~28.49</p></td><td style="width:81.7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28.50~29.99</p></td><td style="width:81.7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30.00</p></td></tr><tr><td style="width:81.7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平均视力</p></td><td style="width:81.7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1.02</p></td><td style="width:81.7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0.96</p></td><td style="width:81.7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0.82</p></td><td style="width:81.7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0.46</p></td></tr></table><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22/31ae957e/SYS201802232214452157820915_ST/SYS201802232214452157820915_ST.001.png" width="519" height="9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请回答问题:<br />(1)由表可知,随着眼轴长度的增加,视力   。<br />(2)图A~D为近视成因示意图。如图A所示,正常情况下,人注视物体时,光线经过眼球的折射和调节,会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    , 引起感光细胞产生兴奋,并沿着   传递到大脑皮层的    , 形成视觉。<br />(3)如图B所示,近距离用眼时,光线的焦点落在视网膜   。如图C所示,为了适应这一变化,青少年身体发育过程中   增加,难以恢复原状。如图D所示,当正常用眼时,平行光线的焦点落在视网膜的    , 形成真性近视。<br />(4)综上所述,为了预防近视,请你为青少年在用眼习惯上提出合理化建议:   。</p></div></div>
<div><p>【答案】<br />(1)变弱<br />(2)倒像,视神经,视觉中枢<br />(3)后,眼轴长度,前方<br />(4)用眼距离不要过近<br />【解析】解:(1)由表可知,当眼轴长度≤26.99mm的时候,平均视力为1.02,眼轴长度在27.00~28.49之间的时候,平均视力为0.96,当眼轴长度≥30.00的时候,平均视力是0.46,这些数据说明随着眼轴长度的增加,视力逐渐减弱.</p><p>(2)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倒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p><p>(3)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p><p>(4)建议青少年做到三个一是:一尺、一拳、一寸,即读书写字时,眼睛和桌面要保持一尺的距离;身体和课桌之间保持一个小拳头的间隔;握笔时手和笔尖要保持一寸的距离.总之,预防近视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p><p>所以答案是:(1)变弱;<br />(2)倒像;视神经;视觉中枢<br />(3)后方;眼轴长度;前方<br />(4)用眼距离不要过近;</p><p>【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需要了解眼睛: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耳朵:耳蜗内有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可以将声波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听觉中枢;鼻:鼻腔上端的黏膜中有许多对气味十分敏感的细胞;舌:上表面和两侧有许多对味道十分敏感的突起,能够辨别味道;皮肤:感受外界冷、热、痛、触、压等刺激的功能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制定中国中青年男性红细胞压积参考值的统一标准提供科学依据,科研人员收集了中国不同海拔高度的34383例健康中青年男性红细胞压积,绘制如下关系图。<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22/31ae957e/SYS201802232214456388403782_ST/SYS201802232214456388403782_ST.001.png" width="377" height="17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血液由   和   组成。红细胞压积是指红细胞占血液的比例,能间接反映红细胞数量大小及体积。<br />(2)本研究使用的方法属于生物学研究方法中的   (从下列选项中选择字母回答),图中每一个“+”代表   的红细胞压积,图中的A线反映人群红细胞压积的   。<br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文献法<br />(3)昌平平原地区的海拔高度为30~100 m,据图推测,昌平中青年男性红细胞压积的正常值约为   。<br />(4)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 承担该功能是因为红细胞中含   。高海拔地区中青年男性的红细胞压积相对较高,适应该地区   的特点。</p></div></div>
<div><p>【答案】<br />(1)血浆,血细胞<br />(2)C,一个调查样本,变化规律<br />(3)45%<br />(4)运输氧气,血红蛋白,氧气稀薄<br />【解析】解:(1)血液分层后:上面的部分是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下面的部分是血细胞,其中呈暗红色,不透明的是红细胞,红细胞与血浆之间,有佷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是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和血细胞的容积大约各占全血的一半.因此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p><p>(2)调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座谈、问卷、测验和查阅书面材料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对象的材料.通过读图可以看出海拔高度越高,红细胞压积参考值越大,但分布的人数却越少,其中图中每一个“+”代表一个调查样本的红细胞压积,图中的A线反映人群红细胞压积的变化规律.</p><p>(3)解读中国中青年男性红细胞压积与海拔高度坐标图,可以看出,当海拔高度为2000米的时候,红细胞压积大约为50%,昌平平原地区的海拔高度为30~100 m,读图解可知昌平中青年男性红细胞压积的正常值约为45%.</p><p>(4)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所以其作用是运输氧气.高原地区同平原地区相比,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较少.在这种环境下,慢慢的人体为了适应缺氧的环境,会慢慢增加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的含量,从而增强血液的供氧能力,等增加到需要的量之后,又会趋于稳定.这是人体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性变化.</p><p>所以答案是:(1)血浆;血细胞<br />(2)C;一个调查样本;变化规律<br />(3)45%<br />(4)运输氧气;血红蛋白;氧气稀薄</p><p>【考点精析】利用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调查的一般方法的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发菜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藻类,为了提高其人工养殖产量,科研人员通过检测发菜在不同温度下氧气的释放量和吸收量,来研究温度对发菜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22/31ae957e/SYS201802232214467818325226_ST/SYS201802232214467818325226_ST.001.png" width="220" height="24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请回答问题:<br />(1)测定温度对发菜光合作用的影响,应选择在   光照的条件下进行培养。通过曲线A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发菜光合作用的变化特点是   。<br />(2)测定温度对发菜呼吸作用影响,应选择在   光照的条件下进行培养。通过曲线B可以看出温度在   范围时,发菜的呼吸作用最强。<br />(3)生物的呼吸作用从本质上讲,这是一个分解   释放   的过程,为   等生命活动提供动力。<br />(4)综上所述,为提高发菜的产量,白天的培养温度应控制在   ℃,夜晚的培养温度应控制在   ℃为宜。</p></div></div>
<div><p>【答案】<br />(1)适宜,先增强后减弱<br />(2)没有,35~40℃<br />(3)有机物,能量,生长、繁殖<br />(4)25,15<br />【解析】解:(1)读图可知发菜是光合自养型的原核生物,无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氧气的制造量是指真正的光合强度,图中25℃时发菜光合作用最旺盛,产生的氧气最多,图中氧气释放量曲线与横轴的交点是45℃,氧气释放量为0,产生光合强度等于呼吸强度,因此测定温度对发菜光合作用的影响,应选择在适宜光照的条件下进行培养.通过曲线A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发菜光合作用的变化特点是先增强后减弱.</p><p>(2)据图解,不同温度条件下发菜细胞光合作用氧气的释放量和呼吸作用氧气的吸收量不同,原因是不同温度条件下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酶具有不同的最适温度.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25℃时若增大光照强度,发菜的光合速率不一定会增大,发菜属于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 25℃是发菜生长的最适温度.因此测定温度对发菜呼吸作用影响,应选择在没有光照的条件下进行培养.通过曲线B可以看出温度在35~40℃范围时,发菜的呼吸作用最强.</p><p>(3)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供生物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呼吸作用进行的场所为线粒体,表达式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因此呼吸作用的意义是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为植物各项生命活动提供动力。(4)在25℃的光照条件下,发菜把水和二氧化碳合成葡萄糖,同时生成氧气的数量最多,夜晚降低温度会使呼吸作用的相关酶的活性降低,从而使呼吸作用过程中生化反应的速率降低,导致呼吸作用减弱.据图解,为提高发菜的产量,白天的培养温度应控制在25℃,夜晚的培养温度应控制在15℃为宜.</p><p>所以答案是:(1)适宜;先增强后减弱<br />(2)没有;35~40℃<br />(3)有机物;能量;生长、繁殖<br />(4)25;15</p><p>【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光合作用的实质和呼吸作用的实质,掌握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科谱阅读理解。<br />人的大脑概括来说有五方面的功能:感觉、控制运动、记忆、情感和情绪、认知(认知包括逻辑思维、判断、计划和决策等)。<br />灵长类进化到人,大脑容量增加了一倍,主要是大脑前额叶越来越大。那么这部分区域到底起什么作用呢?这里先讲一个小故事。有一个人对神经科学有巨大的贡献,那就是盖奇。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他的脸颊部分被一根铁钎穿过,恰好损毁了他的大脑前额叶。但他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感觉功能和运动功能没有问题,对发生事故以前经历过的事情也记忆犹新。然而,时间久了,医生发现他已经完全变了一个人:他对事物的判断和解能力已完全不能像正常人那样。经过长时间的研究,确认前额叶的基本功能是负责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是一种对信息进行短暂储存和加工以指导下一步行动的记忆,这种记忆的信息就像存在电脑内存里的信息数据。<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22/31ae957e/SYS201802232214475905136807_ST/SYS201802232214475905136807_ST.001.jpeg" width="198" height="12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如图是说明工作记忆的简单实验:猴子关在笼子里,笼子外左右各有一个托盘,左边托盘里放上一颗葡萄干,然后将葡萄干用布遮上,再把笼子外的帘子拉下。经过几秒到十几秒,再把帘子拉开,这时猴子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从左边托盘中将葡萄干拿过来吃。这个实验说明猴子有一种短暂的记忆功能,那就是工作记忆。之前看到“左边托盘有葡萄干”的信息已经在猴子前额叶中进行了储存和处理,等帘子拉开,就会指导它去取葡萄干。<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22/31ae957e/SYS201802232214475905136807_ST/SYS201802232214475905136807_ST.002.png" width="391" height="11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经过一系列实验可以总结出三点:首先,前额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使工作记忆的脑结构,如果损伤了,简单的工作记忆的功能就不能完成。其次,信息在前额叶不但被储存,还有加工过程,从而使得猴子可以做出后面的行为。第三,信息加工过程是通过前额叶里某些神经元延迟性的持续放电完成的。<br />请回答问题:<br />(1)文章中所说大脑的五大功能,主要是由大脑的   (结构)来控制并完成的。它是人体   的神经中枢,它主要由神经元的   构成。<br />(2)猴子从看到葡萄干到取回葡萄干,形成了一个反射,它属于   反射,猴子取回动作的效应器位于它身体的   部位。本实验   (能/不能)证明前额叶具有工作记忆功能。<br />(3)根据文中的结论,前额叶在信息加工时,主要是通过神经元延迟性持续放电完成,这实际就是神经元不断产生   的过程。<br />(4)下列与前额叶功能有关的是______。<br />A.记忆<br />B.感觉<br />C.运动<br />D.理解<br />E.判断</p></div></div>
<div><p>【答案】<br />(1)皮层,最高级,细胞体<br />(2)条件,上肢,不能<br />(3)兴奋<br />(4)A,D,E<br />【解析】解: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p><p>(1)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p><p>(2)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调节人体的某一项生理活动的部位,叫做神经中枢,因此神经中枢主要由神经元的细胞体构成.</p><p>(3)猴子从看到葡萄干到取回葡萄干,形成了一个反射,完成这个过程的神经传导路线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该低级反射要受到大脑的高级中枢控制.猴子取回动作的效应器位于它身体的上肢部位.本实验不能证明前额叶具有工作记忆功能,有可能是条件反射作用下引起反射弧工作的结果.</p><p>(4)大脑额叶包括前区、中区和后区,是一个重要的神经组织区域.前区就是脑前额叶,因为有着广泛的神经联系和复杂的结构图式,以及丰富的、复杂的双向性联系,它是大脑中最重要的区域之一.前额叶在信息加工时,主要是通过神经元延迟性持续放电完成,这实际就是神经元不断产生兴奋的过程.(5)已知的前额叶功能包括:记忆、判断、解、思考、操作.从脑前额叶的功能可以看出,它对人的思维活动与行为表现有十分突出的作用,是与智力密切相关的重要脑区.2014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大脑中的“前额叶背外侧皮层”可能是人们诚实与否的“开关”.一旦这个脑区受损,人们便倾向于因为私利而说谎.因此前额叶的主要功能是与记忆、理解和判断有关.</p><p>所以答案是:(1)皮层;最高级;细胞体;</p><p>(2)条件;上肢;不能;</p><p>(3)兴奋;</p><p>(4)ADE;</p><p>【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周围神经系统),还要掌握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应当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的相关知识才是答题的关键.</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