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9:22:21

重庆市万盛区八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所示a→b→c→d的过程,表示(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18/a16425b6/SYS201802231857300178179182_ST/SYS201802231857300178179182_ST.001.jpeg" width="359" height="7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细胞生长<br />B.细胞分裂<br />C.细胞交换<br />D.细胞分离</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细胞壁.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了.图中由一个细胞最终变成2个细胞,因此如图所示a→b→c→d的过程,表示细胞分裂.</p><p>所以答案是:B.</p><p>【考点精析】利用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  )<br />A.细胞→器官→组织→个体<br />B.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br />C.细胞→器官→组织→系统→个体<br />D.细胞→器官→系统→个体</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细胞是高等动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先由细胞分化形成组织,动物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再由这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再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形成系统,动物体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最后由八大系统构成完整的动物体.因此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细到宏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p><p>所以答案是:B</p><p>【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的相关知识,掌握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杜鹃是一种只产卵不孵卵的特殊鸟类,杜鹃花(俗名映山红)则是一种绿色开花植物,下列关于杜鹃鸟与杜鹃花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  )<br />A.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细胞质中都有叶绿体<br />B.杜鹃鸟比杜鹃花多系统这一结构层次<br />C.杜鹃花有保护、营养、输导、结缔、机械等几种组织<br />D.杜鹃鸟由根、茎、叶等六种器官构成</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A、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植物细胞的细胞质的绿色部分含有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A错误;</p><p>B、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因此,杜鹃比杜鹃花多系统这一结构层次.B正确;</p><p>C、杜鹃花属于植物,植物体的主要组织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等;C错误;</p><p>D、杜鹃属于动物,没有根、茎、叶等六种器官,D错误.</p><p>所以答案是:B.</p><p>【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听觉是人类获取信息的第二大途径,耳是人体的重要感觉器官.耳的结构中相当于反射弧中感受器的是(  )<br />A.鼓膜<br />B.听小骨<br />C.耳蜗<br />D.半规管</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反射弧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传导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央的灰质内(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即做出指令),传出神经再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最后由效应器接受神经冲动并作出相应的反应.</p><p>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所以耳的结构中相当于反射弧中感受器的是耳蜗.</p><p>所以答案是:C</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br />A.闻到食堂烧肉的香味流唾液,是非条件反射现象<br />B.侏儒症、呆小症分别是由于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分泌过少引起的<br />C.脚气病、坏血症分别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1和维生素C引起的<br />D.近视眼是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象形成在视网膜前方造成的</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A、闻到食堂烧肉的香味流唾液,是生来就有的,是非条件反射现象,正确;</p><p>B、侏儒症、呆小症分别是由于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引起的而不是由于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分泌过少引起的,不正确;</p><p>C、脚气病、坏血症分别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1和维生素C引起的,正确;</p><p>D、近视眼是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形成在视网膜前方造成的,正确.</p><p>所以答案是:B</p><p>【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维生素的作用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维生素:人体需求量少,不能供能,但生命活动又必不可少的物质;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应当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临床上,与初步诊断神经中枢是否受损无关的检查是(  )<br />A.检查膝跳反射是否正常<br />B.要求此人复述医生的一段话<br />C.划脚心观察是否有反应<br />D.检查血细胞的数量是否有变化</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检查膝跳反射是否存在、划脚心观察是否有反应、要求此人复述医生的一段话,都是针对神经系统是否受损进行的,检查血细胞的数量属于血常规化验,目的是发现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诊断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骨髓的造血功能是否正常等,不属于神经系统方面的检查.</p><p>所以答案是:D</p><p>【考点精析】掌握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应当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目前科学家宣布,一种被称为“灯塔水母”的微型海洋生物,很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不会死亡的生物.请问“灯塔水母”属于哪类动物(  )<br />A.腔肠动物<br />B.甲壳动物<br />C.软体动物<br />D.鱼类</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水母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属于腔肠动物;</p><p>所以答案是:A.</p><p>【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腔肠动物(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如海葵、海蛰、珊瑚虫)).</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与预防蛔虫病无关的卫生习惯是(  )<br />A.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br />B.不随地大便<br />C.早晚刷牙、洗脸<br />D.注意饮食卫生,不吃没有洗净的瓜果、蔬菜</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蛔虫病是一种消化道传染病,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饮生水,不食不清洁的瓜果;勤剪指甲;不随地大便等.对餐馆及饮食店等,应定期进行卫生标准化检查,禁止生水制作饮料等.加强粪便管理 搞好环境卫生,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不用生粪便施肥等.使用无害化人粪做肥料,防止粪便污染环境是切断蛔虫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p><p>综上所述,早晚刷牙、洗脸,与预防蛔虫病无关.</p><p>所以答案是:C</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鱼类适应水中生活,下列叙述中,属于鱼类特征的是(  )<br />A.骨骼较轻,气囊起辅助呼吸作用<br />B.胎生哺乳、盲肠发达<br />C.用鳃呼吸,鳍是主要的运动器官<br />D.心脏四腔、体温恒定</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鸟类的骨骼较轻,气囊起辅助呼吸作用,A错误.</p><p>B、哺乳动物盲肠发达,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B错误.</p><p>C、鱼类用鳃呼吸,鳍是主要的运动器官,C正确.</p><p>D、哺乳动物和鸟类的心脏四腔,体温恒定,D错误.</p><p>所以答案是:C</p><p>【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鱼的主要特征,掌握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杜鹃是不孵卵和不育雏的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r />A.杜鹃没有繁殖行为<br />B.其他小鸟对杜鹃雏鸟的饲喂是繁殖行为<br />C.杜鹃对其他小鸟的行为属于攻击行为<br />D.杜鹃雏鸟将其他小鸟的卵推出巢外的行为不属于育雏行为</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A、杜鹃虽然自己不孵卵和育雏,但是仍有求偶,交配,产卵等繁殖行为,错误.</p><p>B、其他小鸟对杜鹃雏鸟的饲喂是繁殖行为中的育雏行为,正确.</p><p>C、攻击行为是指同种个体之间所发生的攻击或战斗.在动物界中,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抢占巢区、领域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杜鹃对其他小鸟的行为不属于同类之间,错误.</p><p>D、杜鹃雏鸟将其他小鸟的卵推出巢外的行为属于育雏行为,错误.</p><p>所以答案是:B</p><p>【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鸟的生殖的相关知识,掌握鸟的生殖特点:卵生、体内受精.</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所示,阴影部分表示四种动物共有的特点,这一特点应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18/a16425b6/SYS201802231857310352843657_ST/SYS201802231857310352843657_ST.001.jpeg" width="87" height="8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有脊椎骨<br />B.体温恒定<br />C.完全变态发育<br />D.胎生</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A、根据体内是否有脊柱,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青蛙、熊猫、家鸽、鲫鱼的体内都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因此都属于脊椎动物,A符合题意;</p><p>B、熊猫属于哺乳动物,体温恒定,青蛙、蛇、鲫鱼属于变温动物,B不符合题意;</p><p>C、青蛙是变态发育,鲫鱼是卵生,蛇是卵生,熊猫是胎生,都不属于完全变态发育,C不符合题意;</p><p>D、青蛙、鲫鱼、蛇都是卵生,熊猫是胎生,D不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A.</p><p>【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分类的依据与方法(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本质区别是(  )<br />A.能否形成生殖细胞<br />B.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br />C.能否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br />D.能否进行细胞分裂</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有性生殖指的是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无性生殖指的是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过程.所以是否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是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本质区别.</p><p>所以答案是:B.</p><p>【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植物的无性生殖,掌握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例: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面几种生殖方式中,与其他三种不同的是(  )<br />A.马铃薯块茎发芽长成新植株<br />B.花生种子长出新植株<br />C.富贵竹的枝条插在水里长出新植株<br />D.椒草的叶片长出新植株</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ACD、马铃薯块茎发芽长成新植株、富贵竹的枝条插在水里长出新植株、椒草的叶片长出新植株,都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因此都属于无性生殖.</p><p>B、种子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因此花生种子长出新植株属于有性生殖.</p><p>因此与其他三种不同的是花生种子长出新植株.</p><p>所以答案是:B</p><p>【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植物的有性生殖的相关知识,掌握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家成功地把人的抗病毒干扰素基因植入烟草细胞中的DNA分子上,使烟草获得了抗病毒的能力.这个事实说明,DNA上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是(  )<br />A.基因<br />B.糖类<br />C.脂肪<br />D.蛋白质</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基因是指染色体与生物形状相关的小单位;性状是指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把人的抗病毒干扰素基因植入烟草细胞中的DNA分子上,使烟草获得了抗病毒的能力.说明,基因是DNA上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综上所述B、C、D选项错误,只有A选项正确.</p><p>所以答案是:A</p><p>【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的遗体、遗物和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化石,下列关于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br />A.在越浅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低等<br />B.所有的古生物都能形成化石<br />C.在越古老地层中形成的化石的生物越高等<br />D.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由分析可知:</p><p>A、越晚近的地层分较浅,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错误.</p><p>B、根据化石形成的原因,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并不是所有的古生物都能形成化石,错误.</p><p>C、越古老的地层,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错误.</p><p>D、化石是研究地球上生物进化的最主要、最可靠的证据,正确.</p><p>所以答案是:D.</p><p>【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化石证据的相关知识,掌握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以水生生物为主;越晚近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以陆生生物为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体的免疫器官主要有(  )<br />A.血液、淋巴和溶菌酶<br />B.皮肤、黏膜、纤毛等<br />C.糖类、脂肪、蛋白质和核酸等<br />D.胸腺、脾脏和淋巴结</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人体的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人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人体的免疫器官有脾、扁桃体、淋巴结、胸腺等,免疫细胞主要指淋巴细胞.</p><p>所以答案是:D.</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是指(  )<br />A.病原体在动物体内的感染途径<br />B.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的途径<br />C.病原体在人体内的感染途径<br />D.病原体从一代到另一代经过的生活环境</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播的一种疾病.</p><p>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p><p>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p><p>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p><p>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p><p>传染病包括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即可终止.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可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p><p>所以答案是:B</p><p>【考点精析】掌握传染病及其预防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传染病特点:传染性、流行性;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传染病人的隔离、扑杀染病的动物等);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水源、消毒餐具、加强个人卫生等);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锻炼身体等).</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某一种生物细胞的示意图,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18/a16425b6/SYS201802231857324414366665_ST/SYS201802231857324414366665_ST.001.jpeg" width="209" height="12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图中D是&#xa0;&#xa0;&#xa0; , 它在细胞核中是&#xa0;&#xa0;&#xa0;存在的,所以,图中所示的细胞是&#xa0;&#xa0;&#xa0;细胞,而不是&#xa0;&#xa0;&#xa0;细胞.<br />(2)图中E表示的是D上的&#xa0;&#xa0;&#xa0; , 实际上一对D上有&#xa0;&#xa0;&#xa0;对E,每对E都控制着某一个生物的&#xa0;&#xa0;&#xa0; , 所有D上的全部的E控制着整个生物的&#xa0;&#xa0;&#xa0; .</p></div></div>
<div><p>【答案】<br />(1)染色体,成对,体,生殖<br />(2)基因,数,性状,性状<br />【解析】解:(1)由图可知:D表示染色体,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2)由图可知:一对染色体上包含一对DNA分子,一对染色体上有无数对基因.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生物遗传下去的是控制性状的基因而不是性状本身.如人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3对.23对染色体上包括23对DNA分子,含有数万对基因,决定人体可遗传性变异.</p><p>所以答案是:(1)染色体;成对;体;生殖;(2)基因;数;性状;性状</p><p>【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和基因与性状遗传,需要了解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xa0; &#xa0;;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 Dd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观察图,回答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18/a16425b6/SYS201802231857327254975119_ST/SYS201802231857327254975119_ST.001.png" width="258" height="11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请填上家蚕各个发育阶段的名称<br />1&#xa0;&#xa0;&#xa0; 2&#xa0;&#xa0;&#xa0; 3&#xa0;&#xa0;&#xa0; 4&#xa0;&#xa0;&#xa0;<br />(2)将序号按发育顺序排列&#xa0;&#xa0;&#xa0; , 这种发育过程称为&#xa0;&#xa0;&#xa0;<br />(3)蝗虫、螳螂等昆虫的发育类型是&#xa0;&#xa0;&#xa0;发育,发育过程与图中昆虫相比,没有&#xa0;&#xa0;&#xa0;这个阶段.</p></div></div>
<div><p>【答案】<br />(1)成虫,蛹,受精卵,幼虫<br />(2)3→4→2→1,完全变态发育<br />(3)不完全变态发育,蛹<br />【解析】解:(1)由图中资料可以看出蚕的发育为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其中3为受精卵,4为幼虫,2为蛹,1为成虫.(2)蚕的发育为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故正确的顺序为:3→4→2→1,除了蚕之外,还有蜜蜂、蝴蝶、蝇、蚊等也为完全变态发育.(3)蝗虫、蟑螂等昆虫的发育包括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为不完全变态发育,比完全变态发育少了一个蛹期.</p><p>所以答案是:(1)成虫;蛹;受精卵;幼虫(2)3→4→2→1;完全变态发育;(3)不完全变态发育;蛹.</p><p>【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昆虫的发育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完全变态: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 卵→幼虫→蛹→成虫;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大地巨子”﹣﹣﹣﹣大象是一种延续了5000万年的物种,它曾经是地球上最占优势的动物类群之一.现已发现400余种大象化石,可如今大象却到了濒危边缘,目前仅有2属3种:亚洲象、非洲草原象、非洲森林象.请回答:<br />(1)大象是一种群居生物,母象指挥着整个群体的行动,这表明象群中存在着&#xa0;&#xa0;&#xa0; . 大象鼻子能发出声音,这些声音具有&#xa0;&#xa0;&#xa0;的作用.<br />(2)化石是研究大象进化的&#xa0;&#xa0;&#xa0; , 我们可根据&#xa0;&#xa0;&#xa0;来推测古代不同种类的大象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br />(3)有资料表明,1000万年前非洲东部开始从森林变为较干燥的草原,大象的臼齿变得更长更坚硬,以便能磨碎比树叶更坚韧的草叶.从变异类型角度分析,大象臼齿的变异属于&#xa0;&#xa0;&#xa0;变异.按照达尔文的进化理论,非洲东部环境对大象臼齿的进化具有&#xa0;&#xa0;&#xa0;作用.<br />(4)现有资料证实,大象从吃树叶转变为吃草大约发生在800万年前,然而其更长更坚硬的臼齿直到之后的300万年才最终稳定出现,这表明生物进化是&#xa0;&#xa0;&#xa0; .<br />(5)大象已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你认为导致大象濒危的原因主要是&#xa0;&#xa0;&#xa0; .</p></div></div>
<div><p>【答案】<br />(1)社会行为,传递信息<br />(2)重要证据,化石<br />(3)有利,选择<br />(4)漫长的<br />(5)偷猎<br />【解析】解:(1)“大象是一种群居生物,母象指挥着整个群体的行动”,体现了大象有严格的等级关系,因此这表明象群中存在社会行为.“大象鼻子能发出声音”,这些声音具有传递信息的作用.(2)化石是研究大象进化的重要证据,我们可根据化石来推测古代不同种类的大象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3)“有资料表明,1000万年前非洲东部开始从森林变为较干燥的草原,大象的臼齿变得更长更坚硬,以便能磨碎比树叶更坚韧的草叶”.从变异类型角度分析,大象臼齿的变异有利于大象的生存,因此属于有利变异.“按照达尔文的进化理论”,非洲东部环境对大象臼齿的进化具有选择作用.(4)“现有资料证实,大象从吃树叶转变为吃草大约发生在800万年前,然而其更长更坚硬的臼齿直到之后的300万年才最终稳定出现”,这表明生物进化漫长的.(5)象牙在古代是一种贵重的材料,人们为了获取象牙不断猎杀大象,因此“大象已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导致大象濒危的原因主要是偷猎.</p><p>所以答案是:(1)社会行为;传递信息(2)重要证据(3)有利;选择(4)漫长的(5)偷猎.</p><p>【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社会行为的特征和群体中的信息交流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群体内的不同动物个体之间,通过动物的活动、声音和气味等来传递信息.</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依赖于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遗传与变异以及进化,下面以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为主线,梳理一下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br />(1)生物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而它们赖以生存的条件是有限的,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进行&#xa0;&#xa0;&#xa0; . 在这一过程中,必然有一部分生物个体被淘汰.<br />(2)那么,哪些个体会被淘汰呢?生物的变异是&#xa0;&#xa0;&#xa0;存在的,但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掉.这里所谓的“有利变异”是指&#xa0;&#xa0;&#xa0; 的变异.在如图所示的模拟长颈鹿取食树叶的情景中,最后生存下来的长颈鹿应是标号1、2、3、4中的哪一个?&#xa0;&#xa0;&#xa0; .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18/a16425b6/SYS201802231857329923576682_ST/SYS201802231857329923576682_ST.001.jpeg" width="197" height="21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3)在生物进化中,能够遗传给下一代的有利变异必定是由&#xa0;&#xa0;&#xa0;改变引起的,这种变异通过生殖和发育过程在子代表现出来.在有性生殖过程中,&#xa0;&#xa0;&#xa0;是这种物质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br />(4)综上所述,生物通过&#xa0;&#xa0;&#xa0;使得生命在生物圈中世代相续,生生不息,而生物的进化又使得生命不断发展.生物的&#xa0;&#xa0;&#xa0;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是通过生殖和发育实现的.</p></div></div>
<div><p>【答案】<br />(1)生存斗争<br />(2)普遍,能适应环境,3<br />(3)遗传物质,生殖细胞<br />(4)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br />【解析】解:(1)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2)“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但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掉”.这里所谓的“有利变异”是指能适应环境的变异.在图所示的模拟长颈鹿取食树叶的情景中,最后生存下来的长颈鹿应是颈最长的标号3的一个.(3)(4)在生物进化中,能够遗传给下一代的有利变异必定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遗传的变异,“这种变异通过生殖和发育过程在子代表现出来”.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因此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是通过生殖和发育实现的.</p><p>所以答案是:(1)生存斗争;(2)普遍;能适应环境;3;(3)遗传物质;生殖细胞(4)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p><p>【考点精析】利用自然选择学说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下来,不适者被淘汰.</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重庆市万盛区八级下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