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铜山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br />A.不断长高的钟乳石<br />B.会踢球的机器人<br />C.焰火绽放的礼花<br />D.珊瑚虫</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钟乳石、机器人、礼花都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珊瑚虫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p><p>所以答案是:D</p><p>【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的特征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哪项是生物的生命现象( )<br />A.木马病毒侵袭电脑<br />B.大雁南飞<br />C.海浪拍打堤岸<br />D.水滴石穿</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木马病毒、海浪、水分是非生物不具有生命现象。大雁南飞,说明生物具有应激性,属于说明现象。</p><p>所以答案是:B</p><p>【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的特征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属于消费者和生产者关系的是( )<br />A.青蛙捕食昆虫<br />B.松鼠吃蘑菇<br />C.长颈鹿吃树叶<br />D.黄鼠狼吃鸡</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A、青蛙、昆虫都是动物为消费者,因此青蛙捕食昆虫属于消费者之间的捕食关系,A不符合题意;<br />B、松鼠是动物,蘑菇是分解者,因此松鼠吃蘑菇属于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捕食关系,B不符合题意;<br />C、长颈鹿是动物属于消费者,树叶是植物属于生产者,因此长颈鹿吃树叶属于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捕食关系,C符合题意;<br />D、黄鼠狼、鸡都是动物为消费者,因此黄鼠狼吃鸡属于消费者之间的捕食关系,D不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C</p><p><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生态系统概述,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即可以解答此题.</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显微镜是生物实验中重要的观察工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r />A.光线暗时用平面镜<br />B.观察的材料应薄而透明<br />C.用餐巾纸擦拭镜头<br />D.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A、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A不符合题意;<br />B、显微镜是借助反光镜反射来的光线观察物体的,所以所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这样光线可到达眼睛以便观察,B符合题意;<br />C、用专门的擦镜纸来擦拭显微镜,C不符合题意;<br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所观察到的范围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多,细胞体积就越小,D不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B</p><p><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练习使用显微镜的相关知识,掌握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br />A.泉山森林公园<br />B.彭祖园<br />C.潘安湖<br />D.云龙湖的所有生物</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泉山森林公园、彭祖园、潘安湖既包括了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属于生态系统;云龙湖的所有生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p><p>所以答案是:D</p><p><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态系统概述的相关知识,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有一种山羊由于羊绒细长柔软是纺织原料之一,因而山羊数量持续上升,但山羊不仅采食草、灌木和树叶,而且有连根一起刨食的习性。结果随山羊数量的激增,草原和灌木林受到严重破坏甚至草原沙漠化。这个事例说明生物( )<br />A.生物能够适应一定的环境<br />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r />C.生物不能适应环境<br />D.生物对环境的刺激做出了反应</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放羊的数量持续上升,但山羊不仅采食草、灌木和树叶,而且又连根一起刨食的习性。使草原和灌木林受到严重的破坏,甚至造成草原沙漠化现象。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p><p>所以答案是:D</p><p><br />【考点精析】利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适应: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学习了根的相关知识后,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r />A.根尖的成熟区能吸收水和无机盐<br />B.根尖的分生区细胞能分裂<br />C.根的导管能运输有机物<br />D.移栽植物要注意保护幼根和根</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A、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A正确,不符合题意;<br />B、分生区具有强烈分裂能力,B正确,不符合题意;<br />C、根的导管能运输无机物,筛管输导有机物,C错误,符合题意,<br />D、移栽植物应尽量在幼苗期,幼苗期植物的根系较小,有利于带土移栽。这是为了保护幼根 和根毛,减少幼根和根毛折断.提高根的吸水能力,从而提高根的成活率,D正确,不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C</p><p><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根的生长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细胞分裂从而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生长从而细胞体积的增大.</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是( )<br />A.整个植物体<br />B.绿色的叶片<br />C.所有绿色的部分<br />D.只有茎和叶</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有些植物的茎中也含有叶绿体,也能进行光合作用。</p><p>所以答案是:C</p><p><br />【考点精析】利用光合作用的实质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从物质转变的角度分析,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br />A.把污染物转变为对人类有益的物<br />B.把无机物变成有机物储存起来<br />C.把气体变为固体<br />D.是光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光合作用的实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转化,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二是能量转化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p><p>所以答案是:B</p><p><br />【考点精析】掌握光合作用的实质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现将一密闭透明的实验装置(如图甲)于晴天的凌晨置于室外,并进行24小时的气体分析测定,得出气体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乙),该气体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4/03/8b2d6aef/SYS201802240309487562628547_ST/SYS201802240309487562628547_ST.001.jpeg" width="338" height="11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氧气<br />B.二氧化碳<br />C.水蒸气<br />D.氮气</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将一密闭透明的实验装置凌晨置于室外,一开始没有光,所以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断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升高,氧气的含量减 少。然后太阳出来以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断消耗二氧化碳,也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但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 逐渐降低,氧气的含量逐渐升高。到了晚上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断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升高,氧气的含量减少。因此该气体是氧 气。</p><p>所以答案是:A</p><p><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还要掌握呼吸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才是答题的关键.</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图实验现象说明植物的生活需要(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4/03/8b2d6aef/SYS201802240309490152659927_ST/SYS201802240309490152659927_ST.001.png" width="193" height="12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水<br />B.光<br />C.氧气<br />D.无机盐</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如图可知,甲蒸馏水中没有无机盐,因此幼苗生长不良,长得弱小发黄最矮;乙肥沃土壤浸出液,含有大量的无机盐,因此幼苗长得旺盛幼苗健壮且颜色鲜绿。由此证明,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p><p>所以答案是:D</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的变量的是( )<br />A.有光  无光<br />B.20℃  30℃<br />C.黑暗  潮湿<br />D.干燥  潮湿</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A、“有光、无光”,唯一的变量是光,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A不符合题意;<br />B、“20℃、30℃”,唯一的变量是温度,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B不符合题意;<br />C、“黑暗、潮湿”,有两个变量光和水分,变量不唯一,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C符合题意;<br />D、“干燥、潮湿”,唯一的变量是水分,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D不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C</p><p><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科学探究的过程,需要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已选用了“40×”的物镜,如果要把玻片标本放大600倍,此时应选用的目镜放大倍数是( )</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tr style="height:27.75pt"><td style="width:175.5pt; vertical-align:middle; background-color:#ffffff"><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tr><td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p><br />七年级生物试卷第3页(共6页)</p></td></tr></table><p></p></td></tr></table><p><br />A.15×<br />B.10×<br />C.5×<br />D.8×</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显微镜放大倍数等于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要放大的倍数是600倍,物镜放大倍数是40倍,而目镜的放大倍数就应是显微镜放大倍数除以物镜的放大倍数,即600÷40,是15倍。</p><p>所以答案是:A</p><p><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练习使用显微镜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们平时吃的葱、蒜苗,其地上部分呈绿色,地下部分呈白色,这是因为( )<br />A.只有地上部分具有叶绿体<br />B.地上部分可获得充足的氧<br />C.叶绿素在光下才能够合成<br />D.叶绿体在光下才能够合成</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葱、蒜苗的地上部分可以得到光照,呈绿色,说明地上部分的叶绿体中有叶绿素;地下部分不能得到光照,呈黄白色,说明地下部分没有叶绿素,但叶绿体仍存在,内有叶黄素等色素;这说明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够合成。</p><p>所以答案是:C</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俄国著名植物生理学家季米里亚捷夫说:它(绿色植物)是窃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天神),它所获取的光和热,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而且使巨大的涡轮机旋转,使诗人的笔生辉,你认为对这段话最准确的含义是( )<br />A.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br />B.绿色植物是消费者<br />C.绿色植物能进行吸收作用<br />D.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这段文字中的“它”是指(绿色植物),“它”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分是(生产者)。 “它”是通过(光合作用)“窃取天火”,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 利用光能,通过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贮存能量)和氧气。“使巨大的涡轮机旋转,使诗人的笔挥舞。”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光)。可见这段文字说明了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p><p>所以答案是:D</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后兴奋地向同学描述,并把显微镜轻轻挪动给同组同学,但别人却看不清物像。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br />A.没有调节粗准焦螺旋<br />B.射入光线发生改变<br />C.显微镜的物镜转换了<br />D.光圈的大小改变</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A、如果已经找到药观察的细胞,就不需要再调节粗准焦螺旋,A不合题意;<br />B、别人看不到细胞的原因是光源角度改变或者围观人员阻挡光线,B符合题意;<br />C、题目中没有提到显微镜的物镜转换,C不合题意;<br />D、题目中没有提到光圈的大小改变,D不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B</p><p><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练习使用显微镜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科学研究发现,用适量的“汽水”(一种能释放二氧化碳的溶液)浇灌植物,能促进植物的生长。主要原因是它能( )<br />A.减弱吸收作用<br />B.增强光合作用<br />C.减弱光合作用<br />D.促进水分吸收</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向温室中添加二氧化碳,就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从而提高蔬菜产量。因此,“用适量的‘汽水’浇灌植物,能促进植物的生长”,主要原因是它能“增强光合作用”。</p><p>所以答案是:B</p><p><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光合作用的实质,需要了解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沙漠中生活的骆驼,蹄子宽大,这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某种关系,下列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 )<br />A.猫头鹰的视网膜上有大量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觉察到黑暗中极其微弱的光亮<br />B.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br />C.有毒的毛毛虫身上大都有艳丽的花纹<br />D.葱的地上部分呈绿色,地下部分呈白色</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A、猫头鹰的视网膜上有大量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觉察到及其微弱的光亮,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A正确,不符合题意;<br />B、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能够很好的保护自己,不被天敌发现,属于生物对焊机的适应,B正确,不符合题意;<br />C、有毒的毛毛虫身上大都有艳丽的花纹,是生物的警戒色特点,有利于保护自己不被天敌吃掉,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正确,不符合题意;<br />D、葱的地上部分呈绿色,地下部分呈白色,是环境因素光照影响叶绿素的形成,属于环境对生物的影响,D错误,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D</p><p><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适应: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p><p> </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秋天,树木的叶片变黄并脱落是由于它们不能安全过冬。(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冬季植物落叶,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因进行蒸腾作用的热量散失,避免因温度过低而冻伤甚至冻死,因此冬季植物落叶是植物对冬季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br />所以答案是:错误</p><p><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相关知识,掌握适应: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p><p> </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结构方面,还表现在生理和行为等方面。(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否则就会被自然界淘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还表现在生理和行为方面,如鸟类的迁徙。<br />所以答案是:正确</p><p><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适应: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p><p> </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适者生存,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生物的生存需要阳光、空气、水、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等,这些都属 于环境,因此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生物受环境影响如旗形树冠,生物必须适应环境如沙漠的植物沙棘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 毁于蚁穴。<br />所以答案是:错误</p><p><br />【考点精析】掌握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适应: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p><p> </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将显微镜的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后,发现视野内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大。(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将显微镜的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大,因此,发现视野内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大。<br />所以答案是:错误</p><p><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练习使用显微镜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p> </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为了便于观察,可以闭上一只眼,用另一只眼观察。(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解: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两眼都要同时睁开.我们是习惯用右手写字,所以左眼注视目镜观察物像,右眼睁开看着画图及记录.<br />所以答案是:×<br />【考点精析】利用练习使用显微镜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动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这对植物的生长、繁殖总是不利的。(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会减少植物的数量,同时动物会把植物的果实、种子带到远方,有利于扩大 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有的果实有香甜的浆液,能诱使动物来吃,动物吃下果实后,不少种子随着粪便排出,利于传播。因此 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这对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也有有利的一面。<br />所以答案是:错误<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的相关知识,掌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生态平衡,以及对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理解,了解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可被植物重新利用,遗体被分解后,释放二氧化碳、含氮无机盐等.</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茄子幼苗带土移植,主要目的是要更好地保护根。(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的根毛。移栽植物时,往往会造成幼根和根毛受损,而使植物吸水的功能大大下降,造成植物萎蔫或死亡。所以移栽时,需要带大的土坨,目的是减少幼根与根毛的损伤,保护根毛和幼根,提高根的吸水能力,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br />所以答案是:正确</p><p> </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植物的根具有固着植物和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作用。(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植物的根系很发达,能固着植物体,使茎能够直立,植物生长需要的水分和无机盐都是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有的根还具有贮藏、繁殖的功能。<br />所以答案是:正确</p><p> </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合理密植”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原理和施加“气肥”相同。(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合理密植能使植物充分的接受阳光,扩大光合作用的面积,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增加产量。施加“气肥”主要是增加二氧化碳含量,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因此“合理密植”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原理不同于施加“气肥”。<br />所以答案是:错误</p><p><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光合作用的实质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p><p> </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一个池塘中,由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鱼、大鱼等生物组成池塘生态系统。(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前者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后者包括阳光、空气、水等。而此题设池塘中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鱼、大鱼等生物,不能构成的生态 系统。要构成生态系统,还需要非生物部分。<br />所以答案是:错误</p><p><br />【考点精析】利用生态系统概述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p><p> </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的生物与   之间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它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   和   。</p></div></div>
<div><p>【答案】环境;消费者;分解者<br />【解析】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前者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后者包括阳光、空气、水等等。<br />所以答案是:环境;消费者;分解者</p><p><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生态系统概述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p><p> </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    , 分为   和   。</p></div></div>
<div><p>【答案】环境因素;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br />【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br />所以答案是:环境因素;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p><p> </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内填序号,横线填文字)<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4/03/8b2d6aef/SYS201802240309503438857191_ST/SYS201802240309503438857191_ST.001.png" width="202" height="17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前,先要对光,转动转换器   正对通光孔。<br />(2)在载玻片上写下数字“b”,用显微镜看到图形是   。若要看到的更清晰则要调节[   ]   。<br />(3)若在显微镜中看见的物像在左上方,要把它移到视野中央,载玻片应向   移动。<br />(4)在观察物像时发现视野较暗,则可以调节[   ]   和[   ]   。</p></div></div>
<div><p>【答案】<br />(1)低倍物镜<br />(2)q,⑧,细准焦螺旋<br />(3)左上方<br />(4)⑤,遮光器,⑥,反光镜<br />【解析】(1)对光时有四转:一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二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三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四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br />(2)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是放大的倒像。所以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下数字“b”,用显微镜看到图形是“p”;观察过程中,要使观察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⑧]细准焦螺旋。<br />(3)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果物像位于视野左上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右下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br />(4)在使用显微镜时,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br />所以答案是:(1)低倍物镜;(2)q;⑧;细准焦螺旋;(3)左上方;(4)⑤;遮光器;⑥;反光镜</p><p><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练习使用显微镜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p> </p></div>
题型:实验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观察下面“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操作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4/03/8b2d6aef/SYS201802240309509672392952_ST/SYS201802240309509672392952_ST.001.jpeg" width="509" height="18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将图中操作环节正确排序   。②这一步骤目的是   。<br />(2)将叶片部分遮光是为了与不遮光部分进行   。实验变量为   。实验现象是遮光部分   。<br />(3)叶片脱色漂洗后再向叶片上滴加    , 为检验叶片中是否产生   。<br />(4)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br />A.光合作用只有在有叶绿体的部位才能进行<br />B.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br />C.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进行,产物是淀粉<br />D.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产生氧气</p></div></div>
<div><p>【答案】<br />(1)②⑦③⑥⑤④①,消耗运走叶片中原有的淀粉<br />(2)对照,光,不变蓝<br />(3)碘液,淀粉<br />(4)C<br />【解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是:②黑暗处理(一昼夜)、⑦选叶遮光并光照、③摘下叶片、⑥酒精脱色、⑤清水漂洗、④碘酒显影、①观察变化。所以,图中操作环节正确排序是②⑦③⑥⑤④①。<br />(2) 将叶片部分遮光是为了与不遮光部分进行对照。变量是光。见光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所以实验现象 是:遮光部分不变蓝。<br />(3)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因此,叶片脱色漂洗后再向叶片上滴加碘液,为检验叶片中是否产生淀粉。<br />(4)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进行,产物是淀粉。<br />所以答案是:(1)②⑦③⑥⑤④①;消耗运走叶片中原有的淀粉;(2)对照;光;不变蓝;(3)碘液;淀粉;(4)C</p><p><br />【考点精析】利用光合作用的实质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p><p> </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下列资料,回答有关问题:<br />一片稻田就是一个小小的生态系统,这里有少许杂草与水稻争夺着阳光、养料、水分和空间,蝗虫、三化螟在稻秧上取食,青蛙是忠实的田园卫士,一旦发现害虫,会迅速地将其捕获。<br />(1)阳光、养料、水分等都能影响水稻的生长,它们属于   因素。杂草与水稻争夺阳光、养料、水分等,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着   关系。<br />(2)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有   。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上述资料中没有提到的成分是   。<br />(3)水稻生长需要较多的含氮无机盐,如果缺步含氮无机盐,水稻植株生长缓慢、植株弱小、叶片发黄。请完成下面有关验证水稻生长需要含氮无机盐的实验。<br />①取生长健壮、状态相同的水稻幼苗若干,平均分为两组。<br />②将两组幼苗分别用塑料泡沫固定在A、B两个塑料容器中。<br />③A容器加含各种无机盐的完全培养液。B容器加等量不含   的完全培养液。<br />④将两组装置放在有光、温暖等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培养,确保水稻能正常的生长,从而能进行   作用合成有机物,观察几日水稻幼苗的生长状况后做分析。</p></div></div>
<div><p>【答案】<br />(1)非生物,竞争<br />(2)杂草、水稻,分解者<br />(3)氮,光合<br />【解析】(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两部分。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主要表现在生物间的关系,包括捕食关系、 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而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等条件。据此可知,阳光、养料、水分等都能影响水稻的生长,它们属于非生物因素。杂草 与水稻争夺阳光、养料、水分等,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br />(2)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主要是水稻、杂草等绿色植物。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上述资料中没有提到的成分是分解者。<br />(3)该对照实验是探究含氮的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因此含氮的无机盐是变量,探究实验中要控制变量的唯一,该实验中要只有无机盐这一个条件不一样,其它条件都相同,且 是适宜条件。因此,③A容器加含各种无机盐的完全培养液.B容器加等量不含氮的无机盐的完全培养液。④将两组装置放在温暖等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从而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观察水稻幼苗的生长状况。<br />所以答案是:(1)非生物;竞争;(2)杂草、水稻;分解者;(3)氮;光合</p><p><br />【考点精析】利用科学探究的过程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p><p> </p></div>
题型:实验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李明同学从网上获知,“蚁巢土”(蚂蚁巢穴中的土壤)很肥沃,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他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来探究“蚁巢土”<br />Ⅰ、实验步骤:<br />①土壤采集:<br />a.“蚁巢土”:以蚂蚁窝为中心,挖取直径为10cm、深10cm范围的土壤;<br />b.蚂蚁窝附近的土壤:在蚂蚁窝附近找到土质和含水量等相同的土壤,以上述方法取土。<br />②土壤分装:将20只大小相同的花盆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只)。将处理好的①、②号土壤分别装入第一和第二组花盆。<br />③种植植物:在20只花盆中各栽种1株生长状况良好的、大小相同的大豆芽,将花盆置于温度适宜且有光照的地方进行培养<br />Ⅱ、实验结果:不同土壤中大豆幼苗的生长曲线对照(如下图):<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4/03/8b2d6aef/SYS201802240309512924972999_ST/SYS201802240309512924972999_ST.001.jpeg" width="501" height="22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在蚂蚁窝附近取土是为了设置   ;该土壤选择在蚂蚁窝附近、且土质和含水量等均相同是为了排出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确保只有一个   。<br />(2)上述实验的实验结论是:蚁巢土   <br />(3)为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还应该怎样做?   <br />(4)就上述实验,提出你像进一步探究的问题</p></div></div>
<div><p>【答案】<br />(1)对照实验,变量<br />(2)有利于植物的生长<br />(3)用不同的植物进行重复实验<br />(4)①蚂蚁筑巢前后土壤发生了怎样的变化?</p><p>②蚁巢土中什么成分促进了植物的生长?</p><p><br />【解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土样选择在蚂蚁窝附近、且土质和含水量等均相同是为了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确保只有一个变量。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它们的根从“蚁巢土”中吸收了水和无机盐;根能吸收它们的原因是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2)根据题意蚁巢土有利于植物的生长。(3)为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还应该用不同的植物进行重复实验。(4)根据上述实验可提出下面的问题如:蚂蚁筑巢前后土壤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蚁巢土中什么成分促进了植物的生长?<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科学探究的过程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