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9:21:30

海南省定安县八年级下学期生物学业水平考试试卷b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中不能在空中飞行的是( )<br />A.蝗虫<br />B.大雁<br />C.蝙蝠<br />D.鸵鸟</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蝗虫有翅,会飞行,属于昆虫,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鸟类多数营飞行生活,如大雁属于鸟类,前肢变成翼,会飞行,少数鸟类不会飞行,如鸵鸟,鸵鸟的体型大、重,其飞行器官高度退化,因此不能飞行;蝙蝠属于哺乳动物,有膜状的翼,会飞行。</p><p>故选:D</p><p>【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节肢动物和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节肢动物门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为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胎生,哺乳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哺乳动物区别于其他各类动物的最主要特征是( )<br />A.心脏四腔,体温恒定<br />B.体内有膈,胎生哺乳<br />C.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br />D.能用肺单独完成呼吸</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心脏四腔,体温恒定,不仅是哺乳动物的特征,鸟类也具有,A错误; </p><p>哺乳动物区别于其它动物最显著的特征是体内有膈,胎生、哺乳等,B正确;</p><p>鸟类和爬行类也有有发达的感觉器官,C错误; </p><p>爬行类及鸟类在不飞行时也能用肺单独完成呼吸,D错误。</p><p>故选:B</p><p>【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的相关知识,掌握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为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胎生,哺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内容是( )<br />A.人工选择<br />B.自然选择<br />C.遗传变异<br />D.生存竞争</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人工选择的选择者是人,不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内容,A错误;</p><p>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核心内容是自然选择,B正确;</p><p>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不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内容,C错误;</p><p>生存竞争是自然选择的方式,不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内容,D错误。</p><p>故选:B</p><p>【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自然选择学说的相关知识,掌握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下来,不适者被淘汰.</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中属于单子叶植物的是( )<br />A.水稻<br />B.大豆<br />C.花生<br />D.萝卜</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大豆、花生、萝卜的种子都有两片子叶,叶脉都为网状脉,因此都属于双子叶植物;而水稻的种子只有一片子叶,叶脉都为平行脉,因此属于单子叶植物。</p><p>故选:A</p><p>【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种子植物,掌握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明在某山区进行野外考察时找到了一种动物,经观察其具有如下特点:身体呈蠕虫状,细长而柔软,分成许多体节。则他发现该动物的环境最可能是( )<br />A.海水中<br />B.河流中<br />C.潮湿、有机物丰富的土壤中<br />D.可能在B处,也可能在C处</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环节动物的特征为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身体分节可以增强运动的灵活性,蚯蚓属于环节动物,细长而柔软。</p><p>故选:C</p><p>【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环节动物的相关知识,掌握环节动物:身体由环状体节构成(如沙蚕、水蛭、蚯蚓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家培育“多莉”过程中,将重组细胞发育成胚胎是利用了什么技术?( )<br />A.克隆技术<br />B.胚胎移植<br />C.转基因技术<br />D.细胞培养技术</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克隆羊的培育过程大致如下:科学家将供核母羊的乳腺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供卵细胞母羊的去核的卵细胞中形成“融合细胞”,“融合细胞”发育成胚胎并移入代孕母羊的子宫中,最终代孕母羊产下了克隆羊多莉。因此多莉羊的培育过程中,所采用的生物技术是克隆技术。</p><p>故选:A</p><p>【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克隆技术及其应用,需要了解克隆是无性繁殖,但无性繁殖不一定是克隆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寒冷的冬天,我们几乎看不到蛇等爬行动物主要原因是爬行动物( )<br />A.要繁殖后代<br />B.属于变温动物<br />C.还不适应陆地生活<br />D.冬季无法找到食物</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爬行动物的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冬天温度低,为避免因温度过低而冻伤甚至冻死,爬行动物等在冬天要进行冬眠是变温动物对冬季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是生物适应环境。</p><p>故选:B</p><p>【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爬行动物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体表覆盖有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心室内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产羊膜卵;体温不定.</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目前人们认为很理想的一种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器”,即人类通过对某种动物(如牛、羊)的( )进行改造,使牛羊的乳房可以产生和分泌我们所需要的某些物质。<br />A.乳房<br />B.基因<br />C.染色体<br />D.DNA</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乳房生物反应器是指人类通过对某种动物的遗传基因进行改造,使这些动物的乳房可以产生和分泌出人们所需要的某些物质,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费用,可以减少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乳房生物反应器是迄今为止最理想的生物反应器。一个DNA分子有许多个基因,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遗传片段。因此人类通过对某种动物(如牛、羊)的基因进行改造,使牛羊的乳房可以产生和分泌我们所需要的某些物质。</p><p>故选:B</p><p>【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基因工程的原理的相关知识,掌握1、基因控制生物性状2、遗传密码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是可以通用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原始大气的成分( )<br />A.水蒸气<br />B.氧气<br />C.氢气<br />D.甲烷</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水蒸气、氢气、甲烷、都是原始大气的成分,ACD正确; 原始大气中肯定没有的是氧气,B错误。</p><p>故选:B</p><p>【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我国已禁止生产、进口、销售含铅的汽油,其主要目的是( )<br />A.提高汽油的燃烧利用率<br />B.减少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br />C.消除噪音<br />D.降低汽油价格</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禁止汽车使用含铅汽油的主要目的是避免铅污染大气,减少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p><p>故选:B</p><p>【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的相关知识,掌握森林遭到滥砍乱伐后,导致水土流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人为排放过多的废水废料到湖水中,导致湖水里藻类等浮游植物因营养物质丰富而疯长,影响了水中其他生物的生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进行的实验说明原始地球( )<br />A.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br />B.不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br />C.能形成无机物<br />D.能形成生命</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在米勒做的这个实验中,一个盛有水溶液的烧瓶代表原始的海洋,其上部球型空间里含有氢气、氨气、甲烷和水蒸汽等“还原性大气”,米勒先给烧瓶加热,使水蒸汽在管中循环,接着他通过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以激发密封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化学反应,而球型空间下部连通的冷凝管让反应后的产物和水蒸汽冷却形成液体,又流回底部的烧瓶,即模拟降雨的过程,米勒通过这个实验证实了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p><p>故选:A</p><p>【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人口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br />A.环境能够为人类发展提供充足的生活资源<br />B.人类能够改变环境,所以人越多越好<br />C.人类的活动不受环境的影响和限制<br />D.人口过度增长是导致生态平衡失调的重要原因</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是人口的过度增长,人口过度增长会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很大破坏,人们为了满足基本的食物需求,进行毁林开荒、围湖造田、过度放牧、过度捕捞等掠夺性开发,从而造成了生态平衡失调、环境质量的下降等。</p><p>故选:D</p><p>【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森林遭到滥砍乱伐后,导致水土流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人为排放过多的废水废料到湖水中,导致湖水里藻类等浮游植物因营养物质丰富而疯长,影响了水中其他生物的生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类和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 )<br />A.人工取火<br />B.使用工具<br />C.直立行走<br />D.产生语言</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林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p><p>故选:C</p><p>【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掌握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草→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能量最多的是( )<br />A.草<br />B.鼠<br />C.蛇<br />D.鹰</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相对能量越少,营养级越低,相对能量越多,因此“在草→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能量最多的是草。</p><p>故选:A</p><p>【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渐递减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 )<br />A.越简单,越低等<br />B.越简单,越高等<br />C.越复杂,越低等<br />D.越复杂,越高等</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p><p>故选:A</p><p>【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化石证据和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以水生生物为主;越晚近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以陆生生物为主;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我国发现的山西“蓝田人”、云南“元谋人”、北京“直立人”属于 ( )<br />A.南方古猿<br />B.能人<br />C.直立人<br />D.智人</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人类的进化通常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其中南方古猿只能使用天然工具;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能用骨针缝制兽皮衣物,可用标枪和长矛进行狩猎、捕鱼.生活于我国发现的山西“蓝田人”、云南“元谋人”、北京“直立人(北京猿人),根据人头盖骨化石,以及人工制作的工具和用火遗迹,说明他们能够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属于上面四个阶段的直立人阶段。</p><p>故选:C</p><p>【考点精析】利用人类的进化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生态平衡失调的是最主要原因是 ( )<br />A.海啸的发生<br />B.地震的发生<br />C.台风的发生<br />D.人口过度增长</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人口过度增长,势必会造成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利用,如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垃圾等,不断排放到环境中;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利用或掠夺性利用,例如盲目毁林开荒、滥砍森林、水面过围、草原超载等,都会使环境质量恶化,产生近期或远期效应,使生态平衡失调。人为因素是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而人口增长过快,是使地球环境质量下降,生态平衡失调的重要原因。</p><p>故选:D</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如果你家里装修,你会选择什么样的装修材料( )<br />A.美丽的装饰材料<br />B.价格昂贵的装饰材料<br />C.便宜的装饰材料<br />D.无辐射、无污染的装饰材料</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房屋装修,装修或是装饰材料内往往含有有害气体。例如,人造材料、各种油漆、涂料、粘合剂以及家具等,其主要污染物是甲醛、苯、二甲苯等有机物和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无机物;还有如大理石等建材中,往往含有放射性的污染源,这些都对人体有害,所以房屋装修选择装饰材料无辐射、无污染的装饰材料。</p><p>故选:D</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br />A.草→兔→狐<br />B.兔→草→狐<br />C.狐→兔→草<br />D.草→狐→兔</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因为食物链的起始部分必须是生产者,其次兔与狐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正确的食物链是:草→兔→狐。</p><p>故选:A</p><p>【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食物链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大多数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和食物链中所处的地位主要是( )<br />A.生产者<br />B.消费者<br />C.分解者<br />D.都不是</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大多数动物,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依赖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维持生活,因此大多数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和食物链中所处的地位主要是消费者。</p><p>故选:B</p><p>【考点精析】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中与其他动物有别的是( )<br />A.响尾蛇<br />B.蝾螈<br />C.大熊猫<br />D.鱿鱼</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响尾蛇、蝾螈、大熊猫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鱿鱼的体内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p><p>故选:D</p><p>【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分类的依据与方法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原生动物的是( )<br />A.疟原虫<br />B.水螅<br />C.珊瑚虫<br />D.猪肉缔虫</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疟疾属于血液传染病,疟疾的病原体是疟原虫,疟原虫是一类单细胞、寄生性的原生动物.A正确; 水螅是多细胞动物,属于腔肠动物,B错误; 珊瑚虫是多细胞动物,属于腔肠动物,C错误; 猪肉绦虫是多细胞动物,属于扁形动物,D错误。</p><p><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单细胞生物,掌握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即可以解答此题.</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不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br />A.一条河流<br />B.一片小池塘<br />C.地球<br />D.一群牛和一群羊</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一条河流”、“一片小池塘”、地球,都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都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ABC不符合题意;</p><p>“一群牛和一群羊”,只是部分动物,没有生产者、分解者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因此“一群牛和一群羊”不能构成生态系统,D符合题意。</p><p>故选:D</p><p>【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掌握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制作发酵食品的正确操作步骤是( )<br />A.灭菌、发酵、接种、密封<br />B.灭菌、接种、密封、发酵<br />C.灭菌、密封、接种、发酵<br />D.密封、灭菌、接种、发酵</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意义,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一般包括灭菌、接种、密封、发酵。制作发酵食品时首先要把材料煮熟,相当于高温灭菌,以免杂菌的污染。然后进行冷却,防止温度过高杀死进行发酵的微生物,然后再接种上用来发酵的菌种,用以发酵的微生物多是厌氧的,因此发酵过程要密封,以创造无氧的环境,利于微生物的发酵。因此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一般包括灭菌、接种、密封、发酵。</p><p>故选:B</p><p>【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掌握⑴食品制作⑵保存食品,比如:“巴斯德“消毒法、罐藏法⑶防治(由真菌分泌)抗生素的发现⑷保护环境,比如:甲烷细菌、沼气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现在生物技术的核心是( )<br />A.克隆技术<br />B.核移植技术<br />C.转基因技术<br />D.发酵技术</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运用转基因技术培育高产、优质、多抗、高效的新品种,能够降低农药、肥料投入,对缓解资源约束、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产品品质、拓展农业功能等具有重要作用。</p><p>故选:C</p><p>【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基因工程的原理的相关知识,掌握1、基因控制生物性状2、遗传密码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是可以通用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 )<br />A.二氧化碳<br />B.氧气<br />C.氮气<br />D.一氧化碳</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能引起温室效应,如果不控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对气候的影响日益加剧,导致温室效应愈演愈烈,如:冰川加速融化,干旱,洪涝灾害频发,全球许多地方都出现异常气候。</p><p>故选:A</p><p>【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森林遭到滥砍乱伐后,导致水土流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人为排放过多的废水废料到湖水中,导致湖水里藻类等浮游植物因营养物质丰富而疯长,影响了水中其他生物的生活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是( )<br />A.二氧化碳<br />B.二氧化硫<br />C.磷酸<br />D.盐酸</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二氧化硫能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当雨水的pH<5.6时就形成酸雨。</p><p>故选:B</p><p>【考点精析】掌握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森林遭到滥砍乱伐后,导致水土流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人为排放过多的废水废料到湖水中,导致湖水里藻类等浮游植物因营养物质丰富而疯长,影响了水中其他生物的生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生物最早出现的是( )<br />A.细菌等原核生物<br />B.单细胞真核生物<br />C.多细胞真核生物<br />D.原生动物</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生活在原始海洋里的没有细胞结构的原始生命。经过漫长岁月,原始生命进化为有简单细胞结构的细菌等原核生物,这些生物的细胞结构与现存的细菌、蓝藻近似。有些简单细胞结构的生物进化为具有细胞核的单细胞生物。后来,这些单细胞生物的营养方式发生复杂变化,一部分进化为含有叶绿素的原始绿藻,另一部分则进化为古代原生动物。因此,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原始单细胞生物,它们的结构简单,整个身体都只由一个细胞构成。</p><p>故选:A</p><p>【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动物: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性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人类进化阶段中,脑容量最大的是( )<br />A.南方古猿<br />B.能人<br />C.直立人<br />D.智人</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现代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的进化通常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其中南方古猿能使用天然工具,但不能制造工具;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是人类进化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在进化过程中,由于语言的出现,促进了脑容量的增加,进而促进了人类的进化。</p><p>故选:D</p><p>【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人类的进化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所示为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填空:<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15/882c2c30/SYS201802231506395322911940_ST/SYS201802231506395322911940_ST.001.png" width="335" height="23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属于生产者的是&#xa0;&#xa0;&#xa0;。<br />(2)直接以植物为食的消费者是&#xa0;&#xa0;&#xa0;。<br />(3)该食物网中共有&#xa0;&#xa0;&#xa0;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xa0;&#xa0;&#xa0;。<br />(4)如果大量捕杀狐,鹰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将&#xa0;&#xa0;&#xa0;。</p></div></div>
<div><p>【答案】<br />(1)草(植物)<br />(2)兔、鼠<br />(3)5,草→鼠→蛇→鹰<br />(4)增加<br />【解析】(1)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食物)和氧气的绿色植物。消费者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需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的动物。分解者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因此,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草、树是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是生产者。</p><p>(2)兔、狐、鼠、蛇、鹰是动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是消费者。直接以植物为食的消费者是兔、鼠(草食性动物),属于初级消费者。</p><p>(3)食物链是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在本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有:草→兔→鹰,草→鼠→鹰,草→鼠→蛇→鹰,草→鼠→狐,草→兔→狐。最长的是:草→鼠→蛇→鹰。消费者有鼠、蛇、鹰3种.</p><p>(4)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使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个生态系统就达到了生态平衡。如果大量捕猎狐,鼠、兔因天敌减少而数量增加;鹰因食物鼠、兔增加,鹰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将增加。</p><p>【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食物链的相关知识,掌握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以及对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的理解,了解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瓶),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请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15/882c2c30/SYS201802231506397594689169_ST/SYS201802231506397594689169_ST.001.jpeg" width="304" height="23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甲图中肉汤仍保鲜的是&#xa0;&#xa0;&#xa0;瓶,而将其瓶颈打断后,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xa0;&#xa0;&#xa0;进入瓶内。<br />(2)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xa0;&#xa0;&#xa0; , <br />A.瓶子的大小 B.细菌的有无 C.肉汤的多少<br />乙图中控制该变量的方法是将瓶颈打断;而甲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则是&#xa0;&#xa0;&#xa0;。<br />(3)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是否要经过重复多次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xa0;&#xa0;&#xa0;<br />(4)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为此,巴斯德提出了保存牛奶的_________。<br />A.巴氏消毒法<br />B.腌制法<br />C.脱水法</p></div></div>
<div><p>【答案】<br />(1)A,细菌<br />(2)B,A瓶沸腾,B瓶不做处理<br />(3)是<br />(4)A<br />【解析】(1)甲图中的A瓶煮沸即高温灭菌,A瓶是无菌的,A瓶虽然与空气相通但细菌只落在鹅颈瓶的弯曲处,肉汤仍然保鲜;而将其瓶颈打断后,空气中的细菌进入了肉汤,并大量繁殖,使肉汤变质。</p><p>(2)甲、乙两组实验变量是细菌的有无。甲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则是A瓶煮沸即高温灭菌,B瓶不作处理。所以甲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是肉汤有没有煮沸(3)为保证探究实验结论的可靠性,我们应进行重复试验,以减小实验误差。(4)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巴斯德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后人称他为“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p><p>【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细菌和科学探究的过程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一个细菌也是一个细胞.它和动植物的细胞都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它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细菌有细胞壁(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细菌生有鞭毛),却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分析下面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图,请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15/882c2c30/SYS201802231506401097946292_ST/SYS201802231506401097946292_ST.001.png" width="350" height="32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图中A,B,C代表的生物类群分别是&#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分析上图可得出:一般来说,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xa0;&#xa0;&#xa0; , 由低等到&#xa0;&#xa0;&#xa0; , 由&#xa0;&#xa0;&#xa0;到陆生。<br />(2)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如不同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相似,形成&#xa0;&#xa0;&#xa0; , 这是&#xa0;&#xa0;&#xa0;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br />(1)哺乳类,被子植物,两栖类,复杂,高等,水生<br />(2)保护色,自然选择<br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A、B、C代表的生物类群分别是哺乳类、被子植物、两栖类,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p><p>(2)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是动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p><p>【考点精析】利用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和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动物: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性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海南省定安县八级下学期生物学业水平考试试卷b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