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东林中学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物质中不可能存在于汗液中的是( )<br />A.水<br />B.无机盐<br />C.尿素<br />D.蛋白质</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排泄是细胞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如水、无机盐和尿素、二氧化碳等。排泄有三条途径:一、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二、水分、无机盐 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三、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可见蛋白质不是汗液的成分,D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D</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各组结构中,与晕车、晕船有关的是( )<br />A.鼓膜<br />B.耳蜗<br />C.前庭、半规管<br />D.听小骨</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够对声音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听觉无关,但 它们与人的位置觉有关,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维持身体平衡;有些人的前庭和半规管过度敏感,受到轻微刺激就会头晕、恶心等,这就是平时所说的晕车、晕船的 原因。</p><p>所以答案是:C</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我国部分山区常流传这样一句话,一代肿,二代傻,三代四代断根芽,造成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体内某种激素分泌不足造成的,这种激素是( )<br />A.胰岛素<br />B.甲状腺素<br />C.生长激素<br />D.性激素</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作用,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材料。由于水土中缺少碘,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易地方性甲 状腺肿(大脖子病),这就是所说的一代肿,幼年时甲状腺功能不足会患患呆小症,智力低下,这就是所说的二代傻,没有生育能力,三代四代断根芽。</p><p>所以答案是:B</p><p>【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掌握激素有内分泌腺分泌,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不通过导管,直接进入到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1965年,王应睐组织我国科学家率先合成了( )<br />A.  胰岛素<br />B.结晶牛胰岛素<br />C.生长激素<br />D.甲状腺素</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王应睐,生物化学家.半个世纪以来,在营养、维生素、血红蛋白、酶以及物质代谢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在担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所长和中国生 物化学学会理事长期间,对研究所的建设和学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完成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和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重大研究成 果中,担任首席领导工作。为发展中国生化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p><p>所以答案是:B</p><p><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激素调节(激素有内分泌腺分泌,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不通过导管,直接进入到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部).</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王力是个足球迷,在观看一场重要比赛的过程中,当喜欢的球队进球时,他欢呼雀跃,并且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的是( )<br />A.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br />B.神经调节<br />C.激素调节<br />D.血液调节</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当你情绪激动时,大脑皮层就会特别兴奋,并通过支配肾上腺的神经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并且促使皮肤因血 管扩张而显得面红耳赤。因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激素通过血液循环的运输,也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因此题干中王力看到自己喜欢的球队进球时,他欢 呼雀跃,并且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p><p>所以答案是:A</p><p><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的相关知识,掌握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应当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以及对激素调节的理解,了解激素有内分泌腺分泌,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不通过导管,直接进入到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部.</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人体主要骨骼肌组成中,股四头肌属于( )<br />A.头颈肌<br />B.躯干肌<br />C.上肢肌<br />D.下肢肌</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运动的动力来自骨骼肌,人体的骨骼肌群由600多块骨骼肌组成,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和四肢肌。(1)头颈肌:可分为头肌和颈肌.头肌可分为表情肌和咀嚼 肌。(2)躯干肌:包括背肌、胸肌、膈肌和腹肌等.背肌有斜方肌、背阔肌、骶棘肌。胸肌主要有胸大肌、胸小肌和肋间肌,膈位于胸、腹腔之间,是主要的呼吸 肌,腹肌位于胸廓下部与骨盆上缘之间,参与腹壁的构成。(3)四肢肌:四肢肌可分为上肢肌和下肢肌,上肢肌结构精细,运动灵巧,包括肩部肌、臂肌、前臂肌 和手肌,下肢肌可分为髋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大腿肌肉前面有股四头肌,后面有股二头肌。</p><p>所以答案是:D</p><p>【考点精析】利用运动系统的组成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运动系统包括1、骨:骨膜、骨质、骨髓2、骨连接(关节):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3、骨骼肌.</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长骨的结构中,适于人体运动的特点是( )<br />A.骨密质致密坚硬,抗压力强<br />B.骨松质呈蜂窝状,能承受一定压力<br />C.呈管状结构,既坚固又轻便<br />D.以上选项都正确</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观察长骨的结构:骨膜坚韧--坚韧的结缔组织膜,颜色--红色,里面有血管(营养作用),还有神经(使骨能接受中枢传来的兴奋,有感觉功能等)。骨密质--骨干,骨松质--长骨的两端,骨密质-致密而坚硬,抗压力很强;骨松质--结构疏松,呈蜂窝状,可以承受一定的压力.骨是中空管状结构,使骨既轻 而坚固,与运动支持功能相适应的、长骨的管状结构就象是人骑的自行车大梁一样,轻便而又牢固,其结构与人的运动功能是相适应的。</p><p>所以答案是:D</p><p>【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运动系统的组成,需要了解运动系统包括1、骨:骨膜、骨质、骨髓2、骨连接(关节):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3、骨骼肌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马蜂遭受到袭击时,群蜂共同向侵犯者发起攻击,从个体和群体的角度来看,其行为分别属于( )<br />A.攻击行为和社群行为<br />B.防御行为和社群行为<br />C.觅食行为和防御行为<br />D.防御行为和争斗行为</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社会行为是指营群体生活的动物,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它们所具有的一系列的动物社群行为;防御行为是动物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 对动物维持个体的生存和延续种族是十分重要的,是不可缺少的;蚂蜂遭受到袭击时,蜂群共同向侵犯者发起攻击,从个体角度说是动物的防御行为,从群体角度 说,是动物的社会行为。</p><p>所以答案是:B</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将浸泡过的玉米种子纵切,在剖面上滴加稀碘液,看到的现象是( )<br />A.胚变成蓝色<br />B.子叶变成蓝色<br />C.胚乳变成蓝色<br />D.种子变成蓝色</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玉米种子由种皮、胚乳和胚组成,胚乳中储存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淀粉遇碘液变成蓝色.玉米种子中的营养物质是淀粉,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胚乳中.所以在玉米种子剖面上滴一滴碘液,染成蓝色的是胚乳。</p><p>所以答案是:C</p><p>【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种子的结构(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玉米(果实)种子:(果皮和)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1片))、胚).</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科学实验往往需要将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相结合才能完成。在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时,为了探究蚂蚁喜欢的食物,需要统计觅食蚂蚁的数量,这样的观察叫属于( )<br />A.定性观察<br />B.定量观察<br />C.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观察<br />D.统计观察</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观察根据观察的性质和内容不同科分为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在科学实验往往需要将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相结合才能完成;对观察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和特征 进行的观察为定性观察,而对观察事物的数量进行描述和测定的方法为定量观察,所以在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时,为了探究蚂蚁喜欢的食物,需要统计觅食蚂蚁的数 量,这样的观察叫属于定量观察。</p><p>所以答案是:B</p><p><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和科学探究的过程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试验法、测量法、调查法、收集和分析资料;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不需要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而是直接由一个动物细胞,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产生出与亲代一模一样的动物后代,这种技术叫作( )<br />A.胎生<br />B.体外受精<br />C.克隆   <br />D.体内受精</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克隆指的是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然后促使这一新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再被植入动物 子宫中使动物怀孕,便可产下与提供细胞核者(亲代)一模一样的动物后代.因此克隆不需要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而是直接由一个动物细胞,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产 生出与亲代一模一样的动物后代,这种技术叫克隆。</p><p>所以答案是:C</p><p>【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克隆技术及其应用,需要了解克隆是无性繁殖,但无性繁殖不一定是克隆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要在短期内大量繁殖花卉,理想的方法是( )<br />A.嫁接<br />B.压条<br />C.扦插<br />D.植物的组织培养</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利用组织培养这种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大批量的培育出所需要的植物新个体。另外,该技术还可以防止植物病毒的危害,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所以,要想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量的繁殖,比较理想的办法就是组织培养。</p><p>所以答案是:D</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鸟卵中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的是( )<br />A.卵黄<br />B.卵黄和卵白<br />C.卵白<br />D.卵黄和胚盘</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鸟卵中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的是卵黄和卵白。</p><p>所以答案是:B</p><p><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鸟的生殖的相关知识,掌握鸟的生殖特点:卵生、体内受精.</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当人踏入山林时,会感到空气特别清新和湿润,这主要是由于( )<br />A.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br />B.植物的分泌物有杀菌作用<br />C.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br />D.茂盛的林木遮住了大部分的太阳光</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起到更新空气的作用。另外树木还能防风、防尘净化空气。同时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降低植物体的温度,继而降低环境的温度。</p><p>所以答案是:C</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脱臼是指( )<br />A.关节软骨受伤<br />B.关节骨折<br />C.关节韧带断裂<br />D.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脱出来</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关节包括关节面、关节腔、关节囊三部分。关节面又分为关节头和关节窝,在关节头和关节窝的表面都覆盖着光滑的关节软骨.所谓的脱臼就是关节头从关节窝里脱落出来。</p><p>所以答案是:D</p><p><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的相关知识,掌握运动系统包括1、骨:骨膜、骨质、骨髓2、骨连接(关节):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3、骨骼肌.</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选项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br />A.狗吃骨头分泌唾液<br />B.膝跳反射<br />C.在风沙中行走时眨眼<br />D.老马识途</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如狗吃骨头分泌唾液、在风沙 中行走时眨眼、膝跳反射这几种反射活动是人与生俱来、不学而能的,神经中枢在不在大脑皮层,在脊髓或脑干,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老马识途,是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形成的,视觉中枢在大脑皮层,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p><p>所以答案是:D</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青春期发育最明显的特点是( )<br />A.脑和内脏器官的功能趋于完善<br />B.生殖器官发育和第二性征发育<br />C.身高和体重迅速增加<br />D.以上都是青春期特点</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脑的功能也趋于完善.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p><p>所以答案是:C</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献血能够挽救更多人的生命,下列有关献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r />A.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br />B.任何人都可以献血<br />C.提倡公民自愿献血<br />D.一次献血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无偿献血是指为了拯救他人生命,志愿将自己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而献血者不向采血单位和献血者单位领取任何报酬的行为。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鼓励公民自愿献血,无偿献血的年龄是18-55周岁,男体重大于等于50公斤,女体重大于等于45公斤,经检查身体合格者,可以参加献血。每次可献血 200-400毫升,两次献血间隔期应为6个月。血液的总量占体重的7%~8%.一个健康的人,按规定献血,对身体不会有任何影响。可见B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B</p><p><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掌握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即可以解答此题.</p><p> </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动脉血管里流的就是颜色鲜红、含氧较多的动脉血。(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动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含氧气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颜色鲜红的血液;静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的血液.动脉血、静脉血的区别主要是含氧量的高低以及颜色是鲜红还是暗红,而不是在什么血管中流动,如肺静脉中流的就是动脉血。<br />所以答案是:错误<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血管,需要了解血管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br />所以答案是:正确<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人体特有的反射是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由于人类的大脑皮层内具有语言、文字中枢,能对语言文字作出反应,只有人类才有,这种反射所特有的 反射活动,只有人类才有而其它动物没有。<br />所以答案是:正确<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应当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当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嘴或闭嘴同时堵住耳,目的是为了保护耳的鼓膜。(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 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 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br />所以答案是:正确</p><p> </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眼的瞳孔在明亮环境中要比黑暗环境中大些。(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在眼球的结构中,瞳孔是光线进出的通道.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瞳孔是变小的,以避免过强的光线刺伤了眼睛;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瞳孔是变大的,使更多的光线进 入眼球,便于看清黑暗中的物体。据此可知,由明亮处突然进入到暗处,人眼睛的瞳孔将要变大,也就是眼的瞳孔在明亮的环境中要比在黑暗环境中小些。<br />所以答案是:错误</p><p> </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激素通过导管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运送到身体各处。(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解:内分泌腺的分泌物是激素.即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内分泌腺无导管,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题干说法错误。<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激素有内分泌腺分泌,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不通过导管,直接进入到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部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生物圈中只有生物的呼吸作用才会消耗氧气。(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生物只要是活的,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都能进行呼吸作用,所以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表达式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 量,在此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一方面满足自身的需要,另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出去。但是自然界中,并不只有生物的呼吸作用才会消耗氧气,比如燃烧, 金属的锈蚀等都会消耗氧气。<br />所以答案是:错误<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呼吸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所有的鸡卵都可以孵出小鸡。(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并不是每个鸟卵都能孵化出小鸟.要想孵化出小鸟,鸟卵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鸟卵是受精的卵;具备鸟卵孵化所需要的适宜的温度。<br />所以答案是:错误<br />【考点精析】利用鸟的生殖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鸟的生殖特点:卵生、体内受精.</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从婴儿出生到个体发育成熟是胚胎发育阶段。(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形成胚胎并且长成为性成熟个体的过程,人体发育的整个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从受精卵发育到成熟的胎儿,二是从婴儿出生发育到个体性成熟。<br />所以答案是:错误<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人的生殖(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也是种族延续的过程).</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有“生命中枢”之称的结构是大脑。(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 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脊髓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脑干位于大脑的 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如果这部分中枢受到损伤,会立 即引起心跳、呼吸的停止而危及生命,因此有生命中枢之称的应该是脑干。<br />所以答案是:错误<br /><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神经系统的组成,需要了解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周围神经系统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若沉溺于上网、或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看电视、玩手机,则容易使眼球晶状体的调节负担过重,不能恢复原状,甚至眼球的前后径过长,致使远处物体折射所形成的物像落在了视网膜的   方,形成近视。近视可通过佩戴装有   镜的眼镜加以矫正。</p></div></div>
<div><p>【答案】前;凹透<br />【解析】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2晶状体(双凸透镜状)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 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或者因调节时牵 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眼球壁的最内层)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br />所以答案是:前;凹透</p><p> </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是“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4/04/eaf607b5/SYS201802240458446100885950_ST/SYS201802240458446100885950_ST.001.jpeg" width="216" height="11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写出图中各结构名称①    ③   <br />(2)结构②的功能是   。<br />(3)写出该反射的反射途径   。(用序号表示)<br />(4)手被扎立刻缩手,完成此反射的神经中枢在   :缩手后又会感到疼痛,疼痛的感觉是在   。</p></div></div>
<div><p>【答案】<br />(1)传入神经,神经中枢<br />(2)接受刺激产生冲动<br />(3)②①③⑤④<br />(4)脊髓,大脑皮层<br />【解析】(1)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②感受器、①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⑤传出神经和④效应器5个部分。<br />(2)②感受器的主要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br />(3)神经冲动沿反射弧传导的正确途径是②感受器→①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内的神经中枢,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完成缩手反射。同时脊髓内的神经中枢还把神经冲动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因此完成缩手反射和形成痛觉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脊髓和大脑皮层。<br />所以答案是:(1)传入神经;神经中枢;(2)接受刺激产生冲动;(3)②①③⑤④;(4)脊髓;大脑皮层<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的相关知识,掌握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应当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家蚕发育过程中的4个时期的形态图图,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8%)<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4/04/eaf607b5/SYS201802240458448582340255_ST/SYS201802240458448582340255_ST.001.png" width="424" height="7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图中②所指的时期是    , ④所指的时期是   。<br />(2)在发育过程中,4个时期的发育顺序是    , 家蚕的这种发育过程 叫作    , 如   、   等昆虫也是这种发育类型。<br />(3)蝗虫、蟑螂等昆虫的发育类型是   发育,发育过程与图中昆虫相比没有   这个阶段。</p></div></div>
<div><p>【答案】<br />(1)成虫,幼虫<br />(2)③①④②,完全变态发育,苍蝇,蚊子<br />(3)不完全变态发育,蛹<br />【解析】(1)图中①蛹,②成虫,③卵,④幼虫。<br />(2)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br />(3)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br />所以答案是:(1)成虫;幼虫;(2)③①④②;完全变态发育;苍蝇;蚊子;(3)不完全变态发育;蛹</p><p><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昆虫的发育,需要了解完全变态: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 卵→幼虫→蛹→成虫;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p> </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实验中(见下图),图(2)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像,请回答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4/04/eaf607b5/SYS201802240458451690343227_ST/SYS201802240458451690343227_ST.001.png" width="370" height="11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鱼生活在水中,用   呼吸,用   游泳,实验时应用浸湿的纱布将小鱼的   包裹起来。<br />(2)图(2)中【   】是毛细血管,血流速度最    , 红细胞   通过。【   】是动脉。<br />(3)动脉内的血液流动离心脏越来越   。(填远或近)</p></div></div>
<div><p>【答案】<br />(1)鳃,鳍,鳃盖和躯干部<br />(2)2,最慢,单行,1<br />(3)远<br />【解析】(1)鱼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用鳃呼吸,实验时应用湿棉花将小鱼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保证正常的呼吸。<br />(2)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②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血流速度最慢,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br />(3)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①动脉,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运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②静脉。<br />所以答案是:(1)鳃;鳍;鳃盖和躯干部;(2)2;最慢;单行;1;(3)远<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血管(血管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请根据观察蚕豆叶表皮气孔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9%)<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4/04/eaf607b5/SYS201802240458454554951681_ST/SYS201802240458454554951681_ST.001.jpeg" width="153" height="14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在撕取蚕豆叶表皮时,看到叶的表皮是   色的。<br />(2)制作蚕豆叶表皮临时装片的正确操作步骤是:应先在载玻片中央    , 而后夹取一小片下表皮放在载玻片的   中并展开,然后   。<br />(3)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最好选用   物镜观察。<br />(4)将制好的临时装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看到成对的半月形的①   以及由①的间隙所形成的②    , ②是叶片   以及与外界进行   的“门户”。</p></div></div>
<div><p>【答案】<br />(1)无<br />(2)滴一滴清水,水滴,盖上盖玻片<br />(3)低倍<br />(4)保卫细胞,气孔,散失水分,气体交换<br />【解析】(1)表皮细胞是无色透明的,在撕取叶表皮时,看到叶的表皮是无色透明的。<br />(2)制作叶表皮的临时装片的正确操作步骤是:应先在载玻片中央清水,而后夹取一小片表皮放在 液滴(清水)中并展平,然后盖上盖玻片。<br />(3)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最好选用低物镜观察。<br />(4)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的奇妙之处就是能够自动开闭,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当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时,叶片内的水分吸收热 量变成水蒸气,经气孔散失到外界空气中。因此,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在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时,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进出也经过气孔,因此气孔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br />所以答案是:(1)无;(2)滴一滴清水;水滴;盖上盖玻片;(3)低倍;(4)保卫细胞;气孔;散失水分;气体交换</p><p> </p></div>
题型:实验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植物能进行蒸腾作用。那么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什么呢?下图是探究植物体蒸腾作用的四个装置图,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4/04/eaf607b5/SYS201802240458458952681806_ST/SYS201802240458458952681806_ST.001.png" width="351" height="15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如果验证植物体的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那么选用装置   和   作为一组对照实验。<br />(2)此实验中,提出的问题是   。<br />(3)作出的假设是   。<br />(4)在实验中设置的变量是   。<br />(5)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br />(6)要使实验得到预期效果,必须把装置放在温暖且有   条件的地方一段时间。</p></div></div>
<div><p>【答案】<br />(1)丙,丁<br />(2)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吗?<br />(3)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br />(4)叶的有无<br />(5)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br />(6)阳光照射<br />【解析】(1)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活的植物体内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散失到植物体外的大气中的过程.因此必须选带叶的植物,而甲、乙图用塑料袋将植物连同盆土一同罩住,这样塑料袋内壁的水珠是否来自叶片的蒸腾作用就不能确定,故选丙丁图。<br />(2)探究实验我们设计对照时应有唯一变量--有无叶.因此实验中可以提出的问题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什么?<br />(3)做出假设: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br />(4)实验中设置的变量是有无叶.<br />(5)气孔不但是气体交换的“窗口”,而且是体内水分散失的“门户”。叶片表皮有两种细胞构成:一种是保卫细胞,一种是表皮细胞。表皮细胞相互嵌合,形状不规 则;保卫细胞呈半月形,成对存在,中间有气孔。由于上表皮直接接受阳光的照射温度比下表皮相对较高,叶片中的水分比较容易从上表皮的气孔散 失。要使实验得到预期效果,必须把装置放在温暖且有光照条件的地方一段时间。<br />所以答案是:(1)丙;丁;(2)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吗?(3)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4)叶的有无;(5)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6)阳光照射</p><p> </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印度曾经有关于“狼孩”的报道:一只失去幼崽的母狼,疯狂地闯进了主人不在家的一户农舍,对园里的鸡群大肆捕咬。此时,留在家中的婴儿受到惊吓啼哭起来,于是母狼循着哭声便越窗进入了屋内。十余年后,人们在山林里发现了被母狼哺育长大的孩子:一个不懂人言,只会嚎叫,追随着母狼用四肢爬行,且用牙撕咬生肉的“狼孩”。<br />请根据资料分析:<br />(1)母狼哺育婴儿长大的行为,从获得的途径来看是   行为。<br />(2)“狼孩”虽是人类的孩子,其表现与一个正常人的表现截然不同,却很像狼的行为。这说明正常人的行为是在成长过程中通过   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   。<br />(3)越是高等的动物,其生活中   (填“先天性”或:“学习”)行为越多、越复杂,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    , 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就越   。</p></div></div>
<div><p>【答案】<br />(1)先天性<br />(2)生活经验,学习行为<br />(3)学习,强,强<br />【解析】(1)动物对后代的哺乳属于先天性行为,是一种繁殖行为,是生来就有的行为,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br />(2)“狼孩”的种种表现表明:后天性行为是指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学习行为活动。<br />(3)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而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越能适应复杂环境,同样环境越复杂,要学习的行为越多。<br />所以答案是:(1)先天性;(2)生活经验;学习行为;(3)学习;强;强</p><p><br />【考点精析】掌握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p><p> </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酒中含有大量的酒精。人过度饮酒,摄入体内的酒精除了对心脏、血管有害外,还会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你能根据脑的功能来分析酒后不能开车的原因吗?</p></div></div>
<div><p>【答案】酒精能麻痹大脑,使人的判断力、注意力和反应能力下降:酒精还能麻痹小脑,使人的动作协调能力下降。所以酒后不能开车。<br /><br />【解析】喝酒会严重损害人的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是指脑和脊髓,脑有大脑、小脑、脑干组成。大脑皮层有许多重要的神经功能区如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知识、躯 体感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等。少量饮酒可以促进中枢神经兴奋;小脑维持躯体的平衡,使动作准确协调,过量饮酒使小脑中毒,出现走路不稳的现象;过量酒精会 使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中毒,过量饮酒会使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中毒,出现幻觉现象,并对人的心脏、血管都有害。严重时酒精会使整个神经中枢中毒,导致思维混乱、失去知觉,昏睡。由此表明过量的酒精会麻痹人的神经系统,使行为失控,酒驾容易出现交通事故,因此《道路交通安全法》提高了对酒后驾车的处罚力度。<br />所以答案是:酒精能麻痹大脑,使人的判断力、注意力和反应能力下降:酒精还能麻痹小脑,使人的动作协调能力下降。所以酒后不能开车。</p><p><br />【考点精析】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周围神经系统.</p><p> </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天气温暖的时候,种在潮湿松软的土壤里的种子容易萌发,这是为什么?</p></div></div>
<div><p>【答案】温暖的天气为种子的萌发提供了适宜的温度,潮湿松软的土壤为种子的萌发提供了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br /><br />【解析】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天气温暖的时候,种在潮湿松软土壤里的种子容易萌发,这是因为:温暖的天气为种子的萌发提供了适宜的温度,潮湿松软的土壤为种子的萌发提供了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br />所以答案是:温暖的天气为种子的萌发提供了适宜的温度,潮湿松软的土壤为种子的萌发提供了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p><p><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的相关知识,掌握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种子和活的胚,已度过休眠期).</p><p> </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