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泗阳县经济开发区学校八年级下学期生物3月月考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控制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叫( )<br />A.染色体<br />B.细胞<br />C.细胞核<br />D.基因</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p><p>所以答案是:D</p><p>【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的概念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关于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br />A.一个DNA分子上只有一个基因<br />B.一个DNA分子上可以有多个基因<br />C.一个DNA分子上只有两个基因<br />D.一个DNA分子上含有本物种所有的基因</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故AC错误,B正确;人体所有的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的,都含有人体全部的遗传信息,但不同细胞选择表达的基因不同,所以,一个DNA分子上不可能含有本物种所有的基因,故D错误。</p><p>所以答案是:B</p><p>【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人体体细胞中的一对基因位于一对染色体上的示意图。关于图解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19/45ca17a6/SYS201802231950273004156959_ST/SYS201802231950273004156959_ST.001.png" width="95" height="7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染色体上的B表示显性基因<br />B.如果B来自父方,则b来自母方<br />C.基因组成Bb的个体表现为基因B所控制的性状<br />D.基因b控制的性状不能在后代表现,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A、隐性基因习惯以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对应的显性基因则以相应的大写字母表示.故不符合题意.</p><p>B、生物体中的体细胞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形成的,受精卵中的一对基因,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如果B来自父方,则b一定来自母方,故不符合题意.</p><p>C、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故不符合题意.</p><p>D、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虽然不能在后代中表现,但隐性基因会一代代的传递下去.故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D</p><p>【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基因与性状遗传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   ;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 Dd;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对生物性状的描述,正确的是( )<br />A.每个生物体特有的特征是这个生物的所有性状  <br />B.每个生物只有一 种性状<br />C.不同生物具有相同的性状<br />D.生物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统称为性状</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都称为性状,如耳垂、皮肤的色泽、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这些属于形态特征,人的血型、植物见光后叶绿体产生叶绿素,这些属于生理特性,大雁南飞属于动物的行为方式。</p><p>所以答案是:D</p><p>【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的概念,掌握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关于人类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类型,叙述正确的是( )<br />A.人体细胞中染色体是22对+XX <br />B.人体卵细胞中染色体是22条+X<br />C.人体精子中染色体是22条+Y  <br />D.人体精子中染色体是22条+X+Y</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人类的正常染色体数目为23对,人的性别主要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女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组成是XX,男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组成是XY,染色体和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因此正常男性体细胞的染色体是22对+XY,精子中的染色体组成的是22条+X或22条+Y,正常女性体细胞的染色体是22对+XX,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的是22条+X。</p><p>所以答案是:B</p><p>【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人类染色体的传递的相关知识,掌握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假定父亲有耳垂(Aa),母亲无耳垂(aa),这对夫妇生出无耳垂的孩子的可能性是( )<br />A.<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19/45ca17a6/SYS201802231950277500787082_ST/SYS201802231950277500787082_ST.001.png" width="9" height="3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B.<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19/45ca17a6/SYS201802231950277500787082_ST/SYS201802231950277500787082_ST.002.png" width="9" height="3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C.<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19/45ca17a6/SYS201802231950277500787082_ST/SYS201802231950277500787082_ST.003.png" width="9" height="3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D.0</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19/45ca17a6/SYS201802231950277500787082_DA/SYS201802231950277500787082_DA.001.png" width="321" height="205" alt="_x000092860284-598a-4c79-b07e-c61d03d4c980_i1025"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父亲有耳垂(Aa),母亲无耳垂(aa),可用遗传图解来表示这一对基因的遗传情况:</p><p>从图解中可以得出这对夫妇生出无耳垂的孩子的可能性是50%即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19/45ca17a6/SYS201802231950277500787082_DA/SYS201802231950277500787082_DA.002.png" width="9" height="3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p><p>所以答案是:B.</p><p>【考点精析】利用基因与性状遗传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   ;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 D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遗传病会给家庭、社会造成极大不幸,下列措施中不能预防遗传病发生的是 ( )<br />A.禁止近亲结婚<br />B.婚前检查<br />C.遗传咨询<br />D.吃保健药</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优生起源于英国,意思为“健康遗传”.主要是研究如何用有效手段降低胎儿缺陷发生率.现在优生已经成为一项国家政策,其主要的内容是控制先天性疾病新生儿,以达到逐步改善和提高人群遗传素质的目的.目前可以通过科技手段,来确保胎儿健康.目前,我国开展优生工作主要有如下几点:禁止近亲结婚,婚前检查,进行遗传咨询,提倡适龄生育和产前诊断等.而吃保健药,是环境因素对胎儿的影响,胎儿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因此不能预防遗传病发生的是吃保健药。</p><p>所以答案是:D.</p><p>【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常见的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掌握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叫做遗传病.常见的有:白化病、血友病、色盲、先天性愚型.</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疾病中,不属于遗传病的是( )<br />A.艾滋病<br />B.血友病<br />C.白化病<br />D.色盲</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包括染色体畸变以及在染色体水平上看不见的基因突变而导致的疾病,统称为遗传病,如白化病、色盲、血友病、色盲、多指病等都属于常见的遗传病;艾滋病属于传染病。</p><p>所以答案是:A</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玉米的体细胞内含有20条染色体,那么它的生殖细胞和受精卵中分别有染色体数是( )<br />A.20条,20条<br />B.10条,20条<br />C.20条,10条<br />D.10条,10条</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在形成受精卵时,精子与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汇合在一起,又恢复到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如图所示:</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19/45ca17a6/SYS201802231950284142724252_DA/SYS201802231950284142724252_DA.001.png" width="388" height="17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因此玉米的体细胞内含有20条染色体,那么玉米的生殖细胞和受精卵中所含染色体数分别是10条和20条</p><p>所以答案是:B</p><p>【考点精析】利用人类染色体的传递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正常男性精子染色体组成的是( )<br />A.22 对+ Y<br />B.11对十X、11对十Y<br />C.22 条+ X、22 条+ Y<br />D.X、Y</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人体细胞中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19/45ca17a6/SYS201802231950287967805709_DA/SYS201802231950287967805709_DA.001.png" width="330" height="19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精子的染色体组成是22+X或22+Y,因此,能正确表示正常男性精子中染色体组成的是22条+X或22条+Y</p><p>所以答案是:C</p><p>【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人类染色体的传递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婚配,原因是( )<br />A.其后代必患遗传病<br />B.其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机会增多<br />C.其后代患显性遗传病的机会增多<br />D.近亲婚配与伦理道德不相符合</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近亲是指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原因是近亲带有相同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机率大,因此禁止近亲结婚可以减少后代得遗传病的可能性。可见B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B</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r />A.正常的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6条<br />B.肌肉细胞有23 对染色体,即表示有23对基因<br />C.人类正常的体细胞中有一对性染色体<br />D.控制同一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A、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彻底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因此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23对,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成单23条,故人类正常的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3条。故不符合题意;</p><p>B、正常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23对,因此肌肉细胞有23对染色体,而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因此人类有很多基因。故不符合题意;</p><p>C、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叫常染色体,第23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因此人类正常的体细胞中有一对性染色体XX或XY故符合题意;</p><p>D、控制同一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而且位置相当是等位基因。故不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C</p><p>【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基因与性状遗传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   ;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 Dd,以及对人类染色体的传递的理解,了解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如果小明(男)的父母亲再生一个孩子,那么这个孩子( )<br />A.100%是妹妹<br />B.生弟弟和妹妹的机会均等<br />C.100%是弟弟<br />D.生弟弟和妹妹的机会不均等</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19/45ca17a6/SYS201802231950300146952896_DA/SYS201802231950300146952896_DA.001.png" width="348" height="24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各是50%。</p><p>所以答案是:B。</p><p>【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人类染色体的传递,掌握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句俗话说明的生物现象是( )<br />A.遗传<br />B.变异<br />C.生殖<br />D.发育</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具有相同性状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体现了生物的变异现象。</p><p>所以答案是:B</p><p>【考点精析】掌握生物的特征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关于变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r />A.遗传物质发生变化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br />B.变异在生物界中是一种个别现象<br />C.为生物进化提供材料的变异主要是指可遗传的变异<br />D.变异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主要用来育种</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A、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单纯的由环境的改变而造成的差异为不可遗传变异,而由于遗传物质发生的改变而引起的差异为可遗传变异,不符合题意. </p><p>B、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中一种普遍现象,不是个别的现象,符合题意. </p><p>C、遗传和变异为生物进化的内在基础,生物只有具有可遗传的变异,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不断的进化,所以可遗传变异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始的材料,不符合题意. </p><p>D、在农业上,通过杂交、基因突变等来培育出优良的品种,不符合题意. </p><p>所以答案是:B</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气体中原始大气不具有的气体是( )<br />A.氢气<br />B.氧气<br />C.二氧化碳<br />D.水蒸气</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以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可见B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B</p><p>【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关于生命起源,下列叙述中的哪一个不正确? ( )<br />A.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br />B.生命起源于原始陆地<br />C.现代地球上不能再形成原始生命<br />D.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氨气、甲烷等</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高温、紫外线、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小分子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因此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现在地球上不可能再形成原始生命了,因为已经不具备当时的环境条件了,如赤日炎炎、高温、紫外线、电闪雷鸣等条件,因此B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B</p><p>【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的相关知识,掌握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始祖鸟化石的发现,从古生物学的角度证明了 ( )<br />A.爬行类起源于两栖类<br />B.鸟类起源于古代爬行类<br />C.哺乳类起源于鸟类<br />D.鸟类起源于两栖类</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化石是证明生物进化的最重要的证据,鸟类是由古代爬行动物的一支进化而来的,最早的鸟类化石,就是世界闻名的始祖鸟化石。</p><p>所以答案是:B</p><p>【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化石证据,掌握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以水生生物为主;越晚近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以陆生生物为主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人类是由下列哪种生物进化而来的 ( )<br />A.类人猿<br />B.猴子<br />C.森林古猿<br />D.猩猩</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可见C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C</p><p>【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的相关知识,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以及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的理解,了解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动物: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性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比较人与不同生物的细胞色素C,得到下表数据:分析这些数据,错误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19/45ca17a6/SYS201802231950307489538734_ST/SYS201802231950307489538734_ST.001.jpeg" width="472" height="6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上表所示生物中,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黑猩猩<br />B.这种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是比较<br />C.由于人和这六种生物都存在细胞色素C,所以他们之间存在亲缘关系<br />D.细胞色素C是一种蛋白质,其上储存有遗传信息</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A、由表可知,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是黑猩猩,细胞色素C的差异最小是0,A正确,不符合题意;</p><p>B、通过比较人与不同生物的细胞色素C,得出这种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是--比较法,B正确,不符合题意;</p><p>C、由于人和这六种生物存在细胞色素C,所以他们之间存在亲缘关系,C正确,不符合题意;</p><p>D、细胞色素C是一种蛋白质,不含有遗传信息,D错误,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D</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化石之所以能够成为生物进化的证据,主要原因是( )<br />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迹或遗物<br />B.各类生物的化石,在地层里的出现的有一定顺序的<br />C.化石是古生物学研究的对象<br />D.化石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 形成的</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p><p>所以答案是:B</p><p>【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化石证据(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以水生生物为主;越晚近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以陆生生物为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 )<br />A.皮肤和黏膜<br />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br />C.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br />D.抗原和抗体</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人体内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组成的,第二道防线则是由体液内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第三道防线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构成的特异性免疫。</p><p>所以答案是:C</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的是( )<br />A.溶菌酶和肝脏<br />B.血液和消化液<br />C.淋巴细胞和淋巴器官<br />D.皮肤、黏膜</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人体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是皮肤、粘膜、纤毛,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抗原是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资,抗体是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质,所以C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C</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人体的主要免疫器官包括( )<br />A.肝脏、淋巴结、脾脏<br />B.胸腺、脾脏、淋巴结<br />C.心脏、肺、胰腺<br />D.胸腺、胃腺、唾液腺</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A、肝脏属于消化器官,A不符合题意;</p><p>B、脾、胸腺、淋巴结都属于免疫器官,B选项符合题意;</p><p>C、心脏属于循环系统的器官,肺属于呼吸器官,胰腺是内分泌器官,C不符合题意;</p><p>D、胃腺、唾液腺属于消化系统的消化腺,D不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B</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病原体的是( )<br />A.感冒病毒<br />B.结核杆菌<br />C.蛔虫<br />D.苍蝇</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病原体是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微生物占绝大多数,包括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螺旋体和真菌;寄生虫主要有原虫和蛔虫病原体属于寄生性生物,所寄生的自然宿主为动植物和人,能感染人的微生物超过400种,它们广泛存在于人的口、鼻、咽、消化道、泌尿生殖道以及皮肤中。苍蝇既不是寄生虫也不是微生物,所以不是病原体,苍蝇应该属于传染病流行的传播途径环节。</p><p>所以答案是:D</p><p>【考点精析】利用传染病及其预防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传染病特点:传染性、流行性;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传染病人的隔离、扑杀染病的动物等);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水源、消毒餐具、加强个人卫生等);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锻炼身体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br />A.皮肤的屏障作用<br />B.体液的杀菌作用<br />C.黏膜的杀菌作用<br />D.免疫细胞产生抗体.</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A、皮肤不仅能阻挡多种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这种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因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不符合题意。</p><p>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能够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这种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不符合题意。</p><p>C、黏膜的某些附属物能够阻挡和清除各种异物,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这种免疫是人体与生俱来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不符合题意。</p><p>D、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是人出生后才具有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因而属于特异性免疫,D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D</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皮肤能防止病菌侵入人体,与这种免疫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br />A.青霉素过敏反应<br />B.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br />C.白细胞清除病原体<br />D.得过麻疹后不再患麻疹</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ABD、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具有杀菌作用,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还具有清扫异物的作用;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由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能够杀灭和吞噬侵入人体的病原体;这两道防线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抗体具有特异性,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因此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皮肤能防止病菌侵入人体,是人体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具有防御作用,是非特异性免疫;</p><p>青霉素过敏现象、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得过麻疹后不再患此病,都属于后天性的特异性免疫;故A、B、D不符合题意;</p><p>C、白细胞清除病原体,是人体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具有防御作用,是非特异性免疫,故C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C</p><p>【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免疫与计划免疫的相关知识,掌握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便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免疫对人体的主要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r />A.免疫总是对人体有益的<br />B.器官移植能否成功与免疫反应有关<br />C.抗体是一种蛋白质<br />D.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A、免疫对人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免疫具有自我稳定功能,可以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但人体免疫功能异常时,对人体健康不利。例如防御功能过强,会导致过敏反应;防御功能过弱,会出现反复感染等。A符合题意;</p><p>B、移植的器官属于抗原,移植后人体会产生免疫反应,因而成功与否与免疫反应有关B不符合题意;</p><p>C、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C不符合题意;</p><p>D、防御功能过强,会导致过敏反应,D不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A</p><p>【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免疫与计划免疫的相关知识,掌握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便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变色龙在草地上是绿色,在树干上呈灰色的现象属于生物的变异.(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变异现象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遗传现象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色龙在草地上是绿色,在树干上呈灰色的现象,是皮肤颜色随着环境不同而变化,不是性状的改变不是变异.</p><p>所以答案是:错误</p><p> </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人体的所有免疫能力都是生来就有的。(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和粘膜.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它的分泌物有杀菌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能清扫病菌。</p><p>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白细胞)。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破坏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吞噬细胞将病原体吞噬消化。</p><p>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组成。作用:产生抗体,消灭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p><p>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它不只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如人体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p><p>特异性免疫:后天产生的,只针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如人体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p><p>所以答案是:正确。</p><p>【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免疫与计划免疫的相关知识,掌握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便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我国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因为近亲结婚的后代都会得遗传病.(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近亲是指的是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并不都会得遗传病.</p><p>所以答案是:错误</p><p> </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患过麻疹的人,体内能产生一种抵抗麻疹病毒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是抗体,麻疹病毒是抗原。(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p><p>患过麻疹的人,麻疹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抗体,该抗体只对麻疹病毒有免疫作用;并在人体内存留,当再有麻疹病毒侵入时,就会被存留在人体的抗体清除,但其他病原体侵入时,它并不起作用。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麻疹病毒就是抗原。</p><p>所以答案是:正确</p><p>【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免疫与计划免疫(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便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植物进化的历程是:苔藓植物、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如图生物进化树:</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19/45ca17a6/SYS201802231950332867883186_DA/SYS201802231950332867883186_DA.001.png" width="340" height="39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所以答案是:错误</p><p>【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掌握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动物: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性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白化病、色盲和贫血都是人类常见的遗传病。(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白化病、色盲病、血友病、都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属于遗传病,而贫血是一种由某种营养物质缺乏引起的血液中的红细胞过少或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过少的疾病,不是遗传病。</p><p>所以答案是:错误</p><p>【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的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叫做遗传病.常见的有:白化病、血友病、色盲、先天性愚型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色盲的致病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此它在后代中的发病情况与性别有关.(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在生殖过程中,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有X染色体的和含Y染色体的,女性只产生一种类型的卵细胞,是含有X染色体的;如果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X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那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XX,由它发育成的孩子就是女孩;如果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Y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那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XY,由它发育成的孩子就是男孩;</p><p>因Y染色体的基因只能传给男性,不能传给女性.所以性染色体上的非同源部分基因的遗传与性别一定有关联,如色盲,外耳道多毛症等.性染色体上的同源部分基因的遗传与性别一定有关联,比如:XaXa与XaYA个体杂交,后代的雌性均表现为隐性性状,雄性均表现为显性性状.由此可见,致病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其后代的发病情况往往与性别有关.</p><p>所以答案是:正确.</p><p>【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常见的人类遗传病,掌握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叫做遗传病.常见的有:白化病、血友病、色盲、先天性愚型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利用航天育种培育成的太空椒结出的果实大,这一变异可以遗传。(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科学家认为,太空育种主要是通过高真空,微重力和大量银河宇宙射线的强辐射等太空综合环境因素诱发植物种子的基因变异,引起基因突变,由于亿万年来地球植物的形态、生理和进化始终深受地球重力的影响,一旦进入失重状态,同时受到其他物理辐射的作用,将更有可能产生在地面上难以获得的基因突变,山东省宁阳县伏山镇选送的“伏春一号黄瓜”和“伏乐长茄”两个品种共10克种子,是利用太空射线诱导普通种子发生了变异,属于诱导基因改变的诱变育种,因此,这种育种方法的原理是利用太空环境使种子里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故此题说法正确。</p><p>所以答案是:正确</p><p> </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人类与其他生物有共同的原始祖先,各类生物之间存在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生物的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人类与其他生物有共同的祖先,表明各类生物之间存在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p><p>所以答案是:正确</p><p>【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的相关知识,掌握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以及对人类的起源的理解,了解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结核病。(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接种疫苗可以使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如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肺结核,所以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p><p>所以答案是:正确</p><p>【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免疫与计划免疫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便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通常一种抗体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当病原体(细菌、病毒、异物等)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叫做抗原,一定的抗体只能够与一定的抗原结合,从而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因此题干说法正确。</p><p>所以答案是:正确</p><p>【考点精析】掌握免疫与计划免疫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便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水痘病毒侵入人体后,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消灭抗原后,就消失了。(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抗体是抗原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从而使抗原失活,抗原被消灭后,抗体还存留在人体内,不同的抗体在人 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不同。患过水痘病的人,水痘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抗体,该抗体只对水痘病毒有免疫作用;并 在人体内存留。当再有水痘病毒侵入时,就会被存留在人体的抗体清除,故此说法是错误的。</p><p>所以答案是:错误</p><p>【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免疫与计划免疫的相关知识,掌握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便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计划免疫可以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意义。</p><p>所以答案是:正确</p><p>【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免疫与计划免疫的相关知识,掌握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便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随着杀虫剂的大量使用,害虫的抗药性逐渐增强,是因为害虫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具有抗药性的基因,并代代遗传积累形成的。(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在使用同等剂量的农药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农药的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因此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减弱的原因是:因为害虫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具有抗药性的基因,并代代遗传积累形成的。</p><p>所以答案是:正确</p><p>【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自然选择学说(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下来,不适者被淘汰).</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自然状态下形成的短腿安康羊,这一变异可遗传的。(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基因突变是染色体的某一个位点上基因的改变。基因突变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并且通常会引起一定的表现型变化。例如,小麦从高秆变成矮秆,普通羊群中出现了短腿的安康羊等,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p><p>所以答案是:正确</p><p> </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正常情况下,无论生男生女,母亲一定会遗传X染色体给其子女。(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要理解母亲把X性染色体遗传给子女,通过以下遗传图解一眼就可以看出,后代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染色体组成中的一条X染色体均来自于母亲,故这句话是正确的。</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19/45ca17a6/SYS201802231950338310193205_DA/SYS201802231950338310193205_DA.001.png" width="451" height="27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所以答案是:正确</p><p>【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人类染色体的传递,需要了解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美国科学家米勒等通过模拟实验证明:在原始地球环境下,无机物可以形成构成蛋白质的简单有机物。(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解答:米勒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19/45ca17a6/SYS201802231950341418625993_DA/SYS201802231950341418625993_DA.001.png" width="217" height="28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米勒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还原性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内(图中以黑色表示)(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p><p>所以答案是:正确</p><p>【考点精析】掌握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原始生命在原始海洋中不断繁殖、进化,形成了原始单细胞原核生物,主要是细菌和蓝细菌。(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态很简单,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个体,它没有细胞核,我们叫它为原核生物。原核生物是一种无细胞核的单细胞生物,它们的细胞内没有任何带膜的细胞器。原核生物包括细菌和以前称作“蓝绿藻”的蓝细菌,是现存生物中最简单的一群,以分裂生殖繁殖后代。原核生物曾是地球上唯一的生命形式,它们独占地球长达20亿年以上。</p><p>所以答案是:正确</p><p>【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的相关知识,掌握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