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9:17:46

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八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鸟类的受精卵和青蛙的相比(  )<br />A.数量较多<br />B.受精卵相互分离<br />C.能离开水进行胚胎发育<br />D.卵内有营养物质</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鸟卵的受精卵中对卵细胞具有保护作用的有卵壳、卵壳膜和卵白.卵白还能为胚胎发育提供水分,鸟卵胚胎发育所需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来自卵黄,鸟的受精卵在体内就开始发育,产出后,因外界温度低,胚胎停止发育,需由亲鸟孵化才继续发育.</p><p>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雌性将卵细胞排在水中,雄性将精子产在卵块上,受精卵在水中发育,两栖类动物的受精卵由于动物半球的卵黄含量低,细胞分裂快,因此细胞的数量多,但细胞的体积小.</p><p>所以鸟类的受精卵和青蛙的相比能离开水进行胚胎发育.</p><p>所以答案是:C.</p><p>【考点精析】掌握两栖动物的生殖和鸟的生殖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两栖生物生殖的特点:卵生,体外受精;鸟的生殖特点:卵生、体内受精.</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r />A.椒草用叶片繁殖新植株属于无性生殖<br />B.进行无性生殖生物不能产生生殖细胞<br />C.马铃薯块茎繁殖属于无性生殖<br />D.草莓匍匐茎上长出新个体属无性生殖</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指的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p><p>A、椒草用叶片繁殖新植株,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属于无性生殖,A叙述正确.</p><p>B、无性生殖指的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B叙述错误</p><p>C、马铃薯块茎繁殖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C叙述正确.</p><p>D、草莓匍匐茎上长出新个体,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D正确.</p><p>所以答案是:B</p><p>【考点精析】利用植物的无性生殖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例: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金鱼藻纯合红花(RR)与白花(rr)杂交,杂合体在强光低温下开红花,而在遮阴高温下开白花,这一事实说明(  )<br />A.性状的表现与基因无关<br />B.性状的表现由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br />C.性状的表现由环境因素决定<br />D.基因组成相同,生物体的性状表现一定不同</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同时还受环境的影响.杂合体的基因组成是Rr,性状是开红花,杂合体在强光低温下开红花,杂合体阴高温下开白花.杂合体的基因组成是Rr没有发生变化,开不同的花即性状不同,是环境条件强光低温和遮阴高温不同形成的.表明环境影响了杂合体的性状.这一事实说明性状的表现由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p><p>所以答案是:B.</p><p>【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基因与性状遗传,需要了解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xa0; &#xa0;;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 Dd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李刚同学用某种杀虫剂消灭蚊子,开始使用效果还不错,但长期使用后发现效果越来越差.造成这种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br />A.具有抗杀虫剂的变异的蚊子存活下来,且大量繁殖<br />B.蚊子适应能力特别强<br />C.杀虫剂性能不稳定<br />D.杀虫剂造成蚊子基因变异,使之产生抗药性</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杀虫剂时,又把抗药性弱的蚊子杀死,抗药性强的蚊子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蚊子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在使用同等剂量的杀虫剂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杀虫剂的灭蚊的效果越来越差.</p><p>所以答案是:A.</p><p>【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自然选择学说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下来,不适者被淘汰.</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已知物种A的化石比物种B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晚得多,由此可知(  )<br />A.物种A比物种B数量多<br />B.物种A是单细胞,物种B是多细胞<br />C.物种A可能比物种B结构复杂<br />D.物种A是陆生的,物种B是水生的</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但不是直接的证据,因为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已知物种A的化石比物种B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晚得多,根据化石的分布规律,可知A的结构肯定比B复杂,但是A是否由B进化而来,取决于他们的亲缘关系;复杂的动物、高等的动物不一定是陆生如鲸、海豚等、可见C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C</p><p>【考点精析】利用化石证据和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以水生生物为主;越晚近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以陆生生物为主;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几组动物中,亲缘关系最近的一组是(  )<br />A.同目中的虎和狗<br />B.同科中的虎和猫<br />C.同属中的虎和豹<br />D.同纲中的虎和猴</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根据题意,同属的虎和豹,亲缘关系最近.</p><p>所以答案是:C</p><p>【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掌握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动物: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性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王在发急性阑尾炎时,通过“血检”发现其体内血液中白细胞数量急剧增加,从免疫的角度看,这是(  )<br />A.这是第二道防线的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功能<br />B.这是第三道防线的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功能<br />C.这是第二道防线的一种特异性免疫功能<br />D.这是第三道防线的一种特异性免疫功能</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白细胞属于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因此是非特异性免疫.</p><p>所以答案是:A</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狗常用粘有唾液的舌去舔伤口,结果对伤口愈合有利,主要原因是唾液里含有(  )<br />A.抗体<br />B.抗菌素<br />C.溶菌酶<br />D.溶酶体</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体液中含有的一些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唾液是人体体液的一种,受伤的狗经常用舌去舔伤口,其唾液中的溶菌酶可以杀灭病菌,伤口不被感染,从而很快愈合.</p><p>所以答案是:C</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中,与自然选择无关的是(  )<br />A.鲫鱼的背部是深灰色、腹部是乳白色<br />B.螳螂的体色与周围的颜色一致<br />C.一窝小猫的体色有黑色、白色和黄色<br />D.草原上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ABD、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鱼的背部是深色、腹部是白色,螂的体色与周围环境色彩相似,草原上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都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故ABD不符合题意;</p><p>C、小猫的毛色不同,体现了子代个体之间性状上的差异性,因此这是一种变异现象,与自然选择无关,故C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C.</p><p>【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自然选择学说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下来,不适者被淘汰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中,属于安全用药、科学用药的是(  )<br />A.在使用处方药之前.只要遵照医嘱即可<br />B.在使用非处方药时,应该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保质期<br />C.日常病痛无须去医院,可以直接去医药商店购买非处方药<br />D.当朋友亲戚推荐某种感冒药药效好时,可以直接服用他们推荐的药品</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A、药物可分为处方药、非处方药.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药物之前,应该仔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使用说明中的作用与用途(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规格、有效期、批准文号、制造单位和注意事项对于安全用药都是十分重要的.该选项不符合题意.</p><p>B、在使用药物之前,应该仔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该选项符合题意.</p><p>C、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物.非处方药适于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简称OTC.该选项不符合题意.</p><p>D、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在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方面都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或危害.该选项不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B.</p><p>【考点精析】利用安全用药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根据病情需要,在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方法都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或者危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吸烟、饮酒、健康的说法正确的是(  )<br />A.酒精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青少年经常少量饮酒有益健康<br />B.经常吸烟容易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对其它系统没有影响<br />C.“现代文明病”是指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br />D.健康就是指身体结构完好无损,且每月疾病或虚弱</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A、酒精会麻痹人的神经系统.少量饮酒可以促进中枢神经兴奋,在神经系统的作用下心跳加快,出现面红耳赤现象;小脑维持躯体的平衡,使动作准确协调,过量饮酒使小脑中毒,出现走路不稳的现象;过量饮酒会使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和视觉中枢中毒,导致说话不清、出现幻觉等现象;严重时酒精会使整个神经中枢中毒,导致思维混乱、失去知觉,昏睡.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不能饮酒.错误;</p><p>B、香烟中含有1400多种成分.吸烟时产生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因此,吸烟使血液凝结加快,容易引起心肌梗塞、中风、心肌缺氧等心血管疾病.更为严重的是,吸烟者还严重妨碍他人健康.错误;</p><p>C、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都是由生活方式不良引起的现代文明病,不属于传染病.正确;</p><p>D、身体没病完好无损,且没有疾病或不虚弱是传统的健康观,不是健康的真正内涵,错误.</p><p>所以答案是:C</p><p>&#xa0;</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09年4月份,一场突如其来的流感疫情开始在墨西哥发生并迅速蔓延到全球许多国家,经专家研究确定这次流感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卫生部要求,有效防控甲型流感,务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br />(1)按照传播途径划分,甲型H1N1流感属于&#xa0;&#xa0;&#xa0;传染病.传染病具有&#xa0;&#xa0;&#xa0;等特点.<br />(2)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生物,它的结构特点是&#xa0;&#xa0;&#xa0; .<br />(3)科学家正积极开发和研制该病毒的疫苗,研制成功后接种到人体内,能够使人体产生抵抗H1N1病毒的&#xa0;&#xa0;&#xa0; , 从而使人体产生对甲型H1N1流感的免疫力.<br />(4)4月30日,一名来华的墨西哥公民在香港被确诊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这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为了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中方对该旅客采取了必要的医学隔离措施.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看,这属于&#xa0;&#xa0;&#xa0; .<br />(5)专家建议“尽量少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看,这属于&#xa0;&#xa0;&#xa0; .<br />(6)注射干扰素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强人体对H1N1等病毒等病原体的抵抗能力.据此可以判断,干扰素对病毒的抑制作用属于&#xa0;&#xa0;&#xa0;免疫.</p></div></div>
<div><p>【答案】<br />(1)呼吸道,传染性和流行性<br />(2)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br />(3)抗体<br />(4)控制传染源<br />(5)保护易感人群<br />(6)非特异性<br />【解析】(1)甲型H1N1流感由于通过空气、飞沫等途径进行传播,所以属于呼吸道传染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2)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它的结构特点是由蛋白质构成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它只有寄生在寄主细胞里才能表现正常的生命活动.(3)当病原体(如病毒、病菌)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叫做抗原.研制的该病毒的疫苗相当于抗原,能刺激人体产生抵抗H1N1病毒的抗体,从而使人体产生对甲型H1N1流感的免疫力.(4)被确诊的墨西哥公民为传染源,对其采取的隔离措施属于预防传染病中的控制传染源.(5)少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这句话是针对易感人群来说的,所以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来看,这属于保护易感人群.(6)干扰素(IFN)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而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同时还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力,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并增强抗病毒能力.干扰素是一组具有多种功能的活性蛋白质(主要是糖蛋白),是一种由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它们在同种细胞上具有广谱的抗病毒、影响细胞生长,以及分化、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生物活性.干扰素对大多数病毒起抑制作用,并不是针对某一特定的病毒,所以属于非特异性免疫.</p><p>所以答案是:(1)呼吸道;传染性和流行性(2)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3)抗体(4)控制传染源(5)保护易感人群 (6)非特异性</p><p>【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病毒和传染病及其预防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病毒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传染病特点:传染性、流行性;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传染病人的隔离、扑杀染病的动物等);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水源、消毒餐具、加强个人卫生等);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锻炼身体等).</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如图为植物进化历程的图解:<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18/6b2a9ef0/SYS201802231829232590410944_ST/SYS201802231829232590410944_ST.001.jpeg" width="291" height="11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原始生命形成以后,一部分植物进化成具有&#xa0;&#xa0;&#xa0;的&#xa0;&#xa0;&#xa0; .<br />(2)最早登陆的植物类群是&#xa0;&#xa0;&#xa0;和&#xa0;&#xa0;&#xa0; . 但和的生殖离不开水.后来,部分进化成原始的&#xa0;&#xa0;&#xa0; , 包括D&#xa0;&#xa0;&#xa0;和E&#xa0;&#xa0;&#xa0; , D和E脱离了水的限制,更加适应&#xa0;&#xa0;&#xa0;生活.</p></div></div>
<div><p>【答案】<br />(1)叶绿体,原始的藻类植物<br />(2)原始的苔藓植物,原始的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原始的裸子植物,原始的被子植物,陆地<br />【解析】(1)原始生命形成以后,由于营养方式的不同,一部分进化为不能自养的原始单细胞动物,另一部分进化成为具有叶绿体的A原始藻类植物.(2)如图所示植物进化的历程为:</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18/6b2a9ef0/SYS201802231829232590410944_DA/SYS201802231829232590410944_DA.001.png" width="211" height="28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生活在海洋中的A原始藻类,经过极其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成为适应陆地生活的B原始的苔藓植物和C原始的蕨类植物,使原来的不毛之地开始披上了绿装.但是,它们的生殖还都需要有水的环境,后来,一部分C原始的蕨类植物进化成为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D原始的裸子植物和E原始的被子植物,由于花粉管的出现它们的生殖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更加适应陆地生活.</p><p>所以答案是:(1)叶绿体;原始的藻类植物(2)原始的苔藓植物;原始的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原始的裸子植物;原始的被子植物;陆地.</p><p>【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动物: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性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八级下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