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9:14:32

贵州省毕节市亮岩中学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非生物部分的是( )。<br />A.阳光<br />B.植物<br />C.动物<br />D.细菌、真菌</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p><p>所以答案是:A</p><p><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态系统概述的相关知识,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把两种草履虫放在一起培养,它们会争夺食物,其中一种会死亡。这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br />A.合作<br />B.捕食<br />C.竞争<br />D.寄生</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自然界中一种生物的存在一般会对其它生物的生活产生影响,即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也表现了生物之间存在各种关系。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大小两种的草履虫之间相互争夺氧气、有机物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在竞争中弱势的一方得不到足够的有机物,发育不良,最终导致死亡。</p><p>所以答案是:C</p><p>【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生态系统概述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请选出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 )<br />①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br />②把载玻片、盖玻片擦干净<br />③盖好盖玻片<br />④把撕下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展平<br />⑤染色<br />A.①②③④⑥<br />B.②①④③⑤<br />C.①④⑤②③<br />D.③①②④⑤</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第一步:“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p><p>第二步:“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目的是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p><p>第三步:“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p><p>第四步:“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p><p>第五步:“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其目的是防止出现气泡;</p><p>第六步:“染”,在载玻片的中央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p><p>所以答案是:B</p><p><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练习使用显微镜(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还要掌握植物细胞(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的相关知识才是答题的关键.</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草原上狼正在追杀羚羊。这两个物种之间的关系是( )<br />A.合作<br />B.捕食<br />C.竞争<br />D.寄生</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如合作关系和种内竞争如竞争关系;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草原上狼正在追杀羚羊。这两个物种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p><p>所以答案是:B</p><p>【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生态系统概述,需要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 );<br />A.光<br />B.水<br />C.温度<br />D.湿度</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p><p>所以答案是:C</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br />A.一片农田<br />B.一块草地<br />C.生物圈<br />D.一条河中的所有鱼</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A、一块农田不仅包含了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部分,还具备了水、空气、温度等非生物因素;因此属于生态系统,A不符合题意;<br />B、一块草地,既包括了草地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B不符合题意;<br />C、生物圈是由全部的生物部分以及生物生活的环境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功能的统一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C不符合题意;<br />D、河里鱼,只是生物部分,没有非生物部分,不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不是一个生态系统,D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D</p><p><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态系统概述的相关知识,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br />A.生物圈<br />B.森林生态系统<br />C.草原生态系统<br />D.海洋生态系统</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p><p>所以答案是:A</p><p>【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需要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我们在做“观察植物细胞”实验时,是把黑藻细胞制成( )。<br />A.临时涂片<br />B.临时切片<br />C.临时装片<br />D.永久装片</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装片是用从生物体上撕取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的。因此,在做“观察植物细胞”实验时,应将黑藻细胞制成临时装片。</p><p>所以答案是:C</p><p><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练习使用显微镜,需要了解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 ):<br />A.植物和动物的关系<br />B.生卢和消费的关系<br />C.生物和环境的关系<br />D.吃与被吃的关系</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食物链。动植物之间就是通过食物链相互联系起来的,动植物之间是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可表示为: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等等.各食物链相互交织形成食物网。</p><p>所以答案是:D</p><p>【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食物链的相关知识,掌握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某台显微镜配有两个5X和10X的目镜、两个10X和45X的物镜,若用这台显微镜观察标本,最大放大倍数是( )。<br />A.50倍<br />B.100倍<br />C.450倍<br />D.1000倍</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所以最大的放大倍数就是选择目镜和物镜都是放大倍数最大的;即目镜选10×,物镜选45×,其放大倍数为450倍。</p><p>所以答案是:C</p><p><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练习使用显微镜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西瓜之所以甘甜可口,主要是因为西瓜的哪部分含有大量的糖分?( )<br />A.细胞壁<br />B.细胞质<br />C.细胞核<br />D.细胞液</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西瓜是由细胞构成的,在西瓜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因为在西瓜的细胞液中含有大量的糖分,故西瓜甘甜可口。</p><p>所以答案是:D</p><p>【考点精析】利用植物细胞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植物细胞中位于细胞质中的结构是( )。<br />A.细胞核、液泡<br />B.细胞壁和液泡<br />C.细胞质和细胞核<br />D.细胞壁和细胞膜</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的意义;细胞膜是紧贴细胞壁的一层薄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也有保护作用;细胞质是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物质,细胞质内含叶绿体、细胞核和液泡等细胞器,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液泡中含有细胞液。</p><p>所以答案是:A</p><p>【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植物细胞的相关知识,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来自( )。<br />A.阳光<br />B.电能<br />C.无机能<br />D.空气</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实质是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物质转化是指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能量转化是指将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里化学能的过程。因此有机物中的能量来自阳光。</p><p>所以答案是:A</p><p>【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光合作用的实质,需要了解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保护自然资源就是禁止开发任何资源。(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生物圈的资源、空间是有限的,人类要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br />所以答案是:错误</p><p>&#xa0;</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都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如:蜥蜴和家兔等陆生动物用肺呼吸,用四肢行走,体内受精,这些都是与陆生环境相适应的;猛兽和猛禽都具有锐利的牙齿(或喙)和尖锐的爪,有利于捕食其他动物.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如果与其环境不相适应,就已经被淘汰掉了,不会生存到现在。<br />所以答案是:正确</p><p><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相关知识,掌握适应: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p><p>&#xa0;</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记录数据时,每次应多记录几组数据,算出其平均值作为一次测量的数值,这可减少观测的误差。(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记录数据时,每次应多记录几组数据,算出其平均值作为一次测量的数值,这可减少观测的误差。<br />所以答案是:正确</p><p><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p>&#xa0;</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贵州省毕节市亮岩中学七级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