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9:11:16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第四中学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是( )<br />A.腔肠动物<br />B.节肢动物<br />C.软体动物<br />D.环节动物</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分部,足和触角均分节,体表有外骨骼,头部有眼、触角和口等器官,分节的特征使它们运动更加灵活,活动范围更加广泛;外骨骼的存在使它们更加适应陆地生活;灵敏的感官帮助它们躲避敌害,这些特征使节肢动物的分布最广泛;现已知地球上的昆虫在100万种以上,约占整个动物界种的2/3.昆虫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中除了有昆虫类之外,还有多足类(如蜈蚣)、蛛形类(蜘蛛)、甲壳类(虾、螃蟹等)等因此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故B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B</p><p>【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节肢动物的相关知识,掌握节肢动物门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类的进化过程发展历程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其中脑容量最小是的 ( )<br />A.直立人阶段<br />B.南方古猿阶段<br />C.智人阶段<br />D.能人阶段</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人类进化的历程通常可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在古猿进化到人的过程中,脑容量不断增加。早期人类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制造工具。随着制造工具的越来越复杂,他们的大脑也变得越来越发达,并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逐渐发展成现代的人类社会。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促进了脑的发展,而脑的发展又提高了他们制造工具的能力;他们用火烤制食物,从而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大大增强了他们在自然界中生存能力;语言的产生,使得相互之间能更好的交流与合作。,从古猿到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劳动起了重要作用,身体各器官不断的协调,脑容量也不断增加,故B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B</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是( )<br />A.原始海洋<br />B.原始陆地<br />C.原始土壤<br />D.原始大气</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地球从形成到现在大约有46亿年的历史。早期的地球是炽热的球体,地球上的一切元素都呈气体状态,那时谈不到生命的发生,后来随着地球的慢慢冷却,才逐渐为生命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氨、氢、甲烷、水蒸气.水是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当时由于大气中没有氧气,因而高空中也没有臭氧层阻挡,不能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所以紫外线能直射到地球表面,在紫外线、天空放电、火山爆发所放出的能量、宇宙间的宇宙射线,以及陨星穿过大气层时所引起的冲击波等这些能量作用下空气中的无机物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转化形成了一些有机小分子物质物,后来随着地球的慢慢冷却,于是随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汇集入原始海洋,在原始海洋中,经过上万年后这些有机小分子长期累积并相互作用,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如原始的蛋白质、核酸等,这些物质并逐渐形成了与海水分离的原始界膜,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一旦这些物质拥有了个体增殖和新陈代谢也就意味产生了生命,所以原始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故此题说法正确故A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A</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我国珍稀动物中被誉为“活化石”的动物是: ( )<br />A.藏羚羊<br />B.大熊猫<br />C.白鳍豚<br />D.丹顶鹤</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A、藏羚羊是中国重要珍稀物种之一,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主要栖息于海拔4600~6000米的荒漠草甸高原、高原草原等环境中,藏羚羊作为青藏高原动物区系的典型代表,具有难于估量的科学价值,藏羚适应高寒气候,藏羚绒轻软纤细,弹性好,保暖性极强,被称为“羊绒之王”,也因其昂贵的身价被称为“软黄金”,故A不符合题意;<br />B、大熊猫,一般称作“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色为黑白相间,被誉为“中国国宝”,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种,现存的主要栖息地在中国四川、陕西等周边山区,全世界野生大熊猫现存大约1590只左右,被称为动物界的“活化石”,可见B符合题意;<br />C、白鳍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暨豚是鲸类家族中小个体成员,中文名白鳍豚,属于喙豚科,身体呈纺锤形,全身皮肤裸露无毛,具长吻,白鳍豚已存在有2500万年,白鳍豚是恒温哺乳动物,用肺呼吸,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故C不符合题意;<br />D、丹顶鹤是鹤类中的一种,因头顶有“红肉冠“而得名,是东亚地区所特有的鸟种,因体态优雅、颜色分明,在这一地区的文化中具有吉祥、忠贞、长寿的象征,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故D不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B</p><p>【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原因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1、栖息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2、人类掠夺性砍伐、捕杀3、环境污染4、生物入侵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生物分类依据的是: ( )<br />A.形态结构特征<br />B.营养方式<br />C.进化上的亲疏远近关系<br />D.以上都是</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营养方式、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在进化上的亲疏远近关系等,将生物分为若干类,如植物界、动物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非细胞生物界。</p><p>所以答案是:A</p><p>【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分类的依据与方法,需要了解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种,是生物界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的生物( )<br />A.可以生育有生殖能力的后代<br />B.基因组成一定相同<br />C.不属于同一个“属”<br />D.不能进行有性生殖</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生物的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种是最小的单位,一种生物就是一个物种,种是指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表现相似、生态分布基本相同的一群生物。<br />A、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同种生物的有性生殖可以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如果不同种生物杂交会出现不育或者变异,故A符合题意。<br />B、同种的生物基因组成不一定相同,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br />C、种是最基本的单位,种比属单位小,所以同种的生物一定都属于同一个“属”,故C不符合题意。<br />D、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同种生物的有性生殖可以生育有生殖能力的后代,故D不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A</p><p>【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分类的单位,掌握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它们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基本单位是种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据图(狗、猫、虎、狮等动物的分类图解)回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4/01/a101b682/SYS201802240111108224723978_ST/SYS201802240111108224723978_ST.001.png" width="164" height="9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猫与狗的亲缘关系最近&#xa0;&#xa0;&#xa0;&#xa0;&#xa0;&#xa0;&#xa0;&#xa0;<br />B.目是生物分类的最基本单位<br />C.猫与狮的亲缘关系比猫与狗的近<br />D.虎与狮的共同点比虎与猫的共同点少</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br />A、猫与狗同目,猫与豹同科,目比科大,因此猫与狗的亲缘关系较远,猫与豹的亲缘关系较近,故A不符合题意。<br />B、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故B不符合题意。<br />C、猫和狮属于同科但不同属,猫和狗属于同目,目比属小,所以猫与狮的亲缘关系比猫与狗的近,故C符合题意。<br />D、虎与狮同属,虎与猫同科,属比科小,因此,虎与狮的共同点比虎与猫的共同点多,故D不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C<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分类的单位的相关知识,掌握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它们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基本单位是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类进化过程中发生的最显著的变化是( )<br />A.后肢粗壮<br />B.奔跑飞快<br />C.脑容量增加<br />D.群居生活</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早期人类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制造工具,随着制造工具的越来越复杂,他们的大脑也变得越来越发达、脑容量增加,并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逐渐发展成现代的人类社会,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促进了脑的发展,而脑的发展又提高了他们制造工具的能力;他们用火烤制食物,从而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大大增强了他们在自然界中生存能力;语言的产生,使得相互之间能更好的交流与合作,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是一个重要因素,劳动是人类的身体得到协调发展,最终演变成自然界的强者。所以综上所述,最显著变化是脑容量增加。可见C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C</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鱼在水中游泳时,即使视线不好,也能顺利躲开礁石,这是因为( )<br />A.嗅觉在起作用<br />B.侧线在起作用<br />C.听觉在起作用<br />D.视觉在起作用</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在鱼身体的两侧各有一条侧线,是鱼的感觉器官,可以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因此鱼在水中游泳时,即使视线不好,也能顺利躲开礁石,所以B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B</p><p>【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鱼的主要特征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脊椎动物中属于由水生向陆生过度的类群是( )<br />A.鱼类<br />B.爬行类<br />C.哺乳类<br />D.两栖类</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哺乳类。脊椎动物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类群是两栖类<br />A、鱼类是终生生活水中的一类动物,鱼儿离不开水,所以A不符合题意;<br />B、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柱动物,真正的适应了陆地生活,B不符合题意;<br />C、哺乳类是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的一类动物,大脑等神经系统发达,能够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故C不符合题意;<br />D、两栖类是适于水陆两栖生的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可以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是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类群,可见D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D</p><p>【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和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需要了解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动物: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性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类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 )<br />A.生态旅游<br />B.法制管理<br />C.迁地保护<br />D.就地保护</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 我国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保护珍贵的、稀有的动植物资源,保护代表不同地带的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其意义在于:保留自然本底,它是今后在利用、改造自然中应循的途径,为人们提供评价标准以及预测人类活动将会产生的后果;贮备物种,它是拯救濒危生物物种的庇护所;它是研究各类生态系统的自然过程、各种生物的生态和生物学特性的重要基地,也是教育实验的场所;保留自然界的美学价值,它是人类健康、灵感和创作的源泉。</p><p>所以答案是:D</p><p>【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南方古猿具有许多特征,其中被认为属于重要特征的是( )<br />A.会制造工具<br />B.会人工取火<br />C.能直立行走<br />D.会用骨针缝制衣服</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南方古猿是猿猴的一种,能直立行走,只能使用天然工具;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能用骨针缝制兽皮衣物,可用标枪和长矛进行狩猎、捕鱼,故C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C</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动物是( )<br />A.海洋中原始的单细胞动物<br />B.陆地上原始的单细胞动物<br />C.海洋中原始的多细胞动物<br />D.陆地上原始的多细胞动物</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地球上最初没有生命,生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产生了最初的生命,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是原始的藻类植物与最早出现的动物是原始的单细胞动物。故A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A</p><p>【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动物: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性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据科学家推测,我们生活的地球年龄大约是( )<br />A.12亿年<br />B.20亿年<br />C.46亿年<br />D.37亿年</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到了20世纪,科学家们找到了测定地球年龄的最可靠的方法,叫做同位素地质测定法。<br />例如1克铀经过一年之后有1/74亿克衰变为铅和氦。在铀的质量不断减少的情况下,经过约45亿年以后,大体就有1/2克衰变为铅和氦。利用放射性元素的这一特性,我们选择含铀的岩石,测出其中铀和铅的含量,便可以比较准确地计算出岩石的年龄。用这种方法推算出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大约为38亿年。当然这还不是地球的年龄,因为在地壳形成之前地球还经过一段表面处于熔融状态的时期,科学家们认为加上这段时期,地球的年龄应该是46亿年。</p><p>所以答案是:C</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第一次提出人猿同祖的生物学家是( )<br />A.孟德尔<br />B.达尔文<br />C.赫胥黎<br />D.林奈</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A、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他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分离规律及自由组合定律。可见A不符合题意。</p><p>B、达尔文在《人类的来由与选择》(又名《人类起源》)一书中首次公开提出人猿共同祖先以及人类起源于非洲等。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贡献。可见B符合题意。<br />C、他还因创造了生源论(认为一切细胞皆起源于其他细胞)以及无生源论(认为生命来自于无生命物质)的概念而广为人知,托马斯·亨利·赫胥黎的主要著作有《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脊椎动物解剖学手册》、《无脊椎动物解剖学手册》、《进化论和伦理学》等,可见C不符合题意。<br />D、卡·林奈是植物分类学家。他的伟大功绩还在于为植物进行了科学的命名,建立了植物“双名命名法”。他还制订了一些规定,作为植物学家进行分类和命名的准则,至今仍然具有国际性重大意义。此后他在深入研究中又发现了植物杂交法,为 19世纪植物杂交法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可见D不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B</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根据目前的证据,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br />A.长臂猿<br />B.北京猿人<br />C.森林古猿<br />D.智人</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可见A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C</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的是( )<br />A.森林面积减少<br />B.生态保护<br />C.环境污染<br />D.生物入侵</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口的快速增长、人们向自然环境索取的资源越来越多,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根本原因。<br />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2)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乱砍滥伐,乱捕滥杀。(3)环境污染。(4)外来生物入侵。可见生态保护不属于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故B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B<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原因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1、栖息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2、人类掠夺性砍伐、捕杀3、环境污染4、生物入侵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银杏的种子外面没有种皮包被。(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都能产生种子,但这两类植物又有重要区别,其中最主要的区别是被子植物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着,种子包上果皮构成果实;裸子植物则没有果实,它的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而银杏属于裸子植物,没有果实,它的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仅仅被鳞片覆盖起来,但是种子的外面有种皮,只是没有果皮,银杏为裸子植物,故题干说法错误。<br />所以答案是:错误<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种子植物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猫和虎分类等级为猫科,虎和豹共同等级为豹属,所以猫与虎亲缘关系较远。(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由题意可知猫和虎共同分类等级为猫科,虎和豹共同分类等级为豹属,科分类单位比分类单位属大,所以猫与虎的亲缘关系较远。故题干说法是正确的。<br />所以答案是:正确<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分类的单位,需要了解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它们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基本单位是种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病毒是微生物中形态最小的一类,结构上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可见题干说法是正确的。<br />所以答案是:正确<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病毒的相关知识,掌握病毒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达尔文认为引起生物生存斗争的主要原因是过度繁殖。(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即过度繁殖,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可见过度繁殖是导致生存斗争的原因。题干说法是正确的。<br />所以答案是:正确<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自然选择学说的相关知识,掌握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下来,不适者被淘汰.</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古代爬行类进化成鸟类,鸟类再进化为哺乳类。</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哺乳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是原始的爬行类进化而来的。可见上述说法错误。<br />所以答案是:错误<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需要了解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动物: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性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从高到低依次是&#xa0;&#xa0;&#xa0;、 &#xa0;&#xa0;&#xa0;、 &#xa0;&#xa0;&#xa0; 、&#xa0;&#xa0;&#xa0;、 &#xa0;&#xa0;&#xa0;、 &#xa0;&#xa0;&#xa0; 、&#xa0;&#xa0;&#xa0; 七个主要单位。</p></div></div>
<div><p>【答案】界;门;纲;目;科;属;种<br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七大分类单位:界、 门 、纲、 目 、科、属、 种 。<br />所以答案是:界、门、纲、目、 科 、属 、种 <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分类的单位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它们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基本单位是种.</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种,又称为物种,是指&#xa0;&#xa0;&#xa0;和&#xa0;&#xa0;&#xa0;基本相似,&#xa0;&#xa0;&#xa0;基本相同的一类生物,在自然条件下,同种生物通过&#xa0;&#xa0;&#xa0;能够生育有生殖能力的后代。</p></div></div>
<div><p>【答案】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态分布;有性生殖<br />【解析】种是生物界最基本的分类单位。种,又称物种,是指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基本相似,生态分布基本相同的一类生物。在自然条件下,同种生物通过有性生殖能够生育有生殖能力的后代。<br />所以答案是:形态结构、生理功能 、 生态分布、有性生殖 <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分类的单位(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它们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基本单位是种).</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内容包括&#xa0;&#xa0;&#xa0;的多样性,&#xa0;&#xa0;&#xa0;的多样性以及&#xa0;&#xa0;&#xa0;的多样性。</p></div></div>
<div><p>【答案】生物种类;遗传;生态系统<br />【解析】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br />所以答案是:生物种类、遗传、生态系统<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具体体现;基因的多样性:内在实质;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外在形式,相互依赖,互相影响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进化遵循从单细胞到&#xa0;&#xa0;&#xa0;、从低等到&#xa0;&#xa0;&#xa0;、从简单到&#xa0;&#xa0;&#xa0;、从水生到&#xa0;&#xa0;&#xa0;的发展规律,生物不断进化。</p></div></div>
<div><p>【答案】多细胞;高等;复杂;陆生<br />【解析】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其次生物在形成的最初,多是单细胞的,后来慢慢进化出多细胞的生物。<br />所以答案是:多细胞、高等、 复杂、 陆生<br />【考点精析】掌握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和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动物: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性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通过激烈的竞争,&#xa0;&#xa0;&#xa0;生存,&#xa0;&#xa0;&#xa0;被淘汰的过程称为自然选择。</p></div></div>
<div><p>【答案】适者;不适者<br />【解析】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br />所以答案是:适者 不适者<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自然选择学说,掌握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下来,不适者被淘汰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为鲫鱼外形图,请据图回答为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4/01/a101b682/SYS201802240111120611548241_ST/SYS201802240111120611548241_ST.001.png" width="226" height="16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鱼儿离不开水”,这是因为鱼用&#xa0;&#xa0;&#xa0;呼吸。<br />(2)鲫鱼身体两侧大多有&#xa0;&#xa0;&#xa0; , 能感知水流方向。<br />(3)鲫鱼的运动方式是游泳,这种运动方式主要依靠图中、、所示的&#xa0;&#xa0;&#xa0;完成的。</p></div></div>
<div><p>【答案】<br />(1)鳃<br />(2)侧线<br />(3)鳍<br />【解析】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鱼适于在水中生活的特征:(1)鱼的体形成梭形,体表有粘液,可以减少水的阻力;;(2)体表有鳞片具有保护作用;(3)鱼体内有侧线可以感知水流,测定方向,为鱼的感觉器官;(4)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来获得动力;(5)呼吸器官是鳃,吸收水中的溶解氧。<br />所以答案是:(1)鳃 (2)侧线 (3)鳍<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鱼的主要特征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研究中经常用模拟实验来解决不能或不便用直接实验法解决的问题,便于提高效率、获取证据。下图是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4/01/a101b682/SYS201802240111124375629698_ST/SYS201802240111124375629698_ST.001.png" width="210" height="23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米勒提出的问题:原始地球上的各种原始大气成分能够转变为有机小分子吗?<br />(1)米勒在模拟装置中采用火花放电的目的是&#xa0;&#xa0;&#xa0;。<br />(2)装置a中气体是模拟原始大气,不包括的气体是 ( )<br />A.氢气<br />B.氧气<br />C.水蒸气<br />D.氨气<br />(3)米勒在实验中搜集到的证据是( )<br />A.产生了多种蛋白质等有机大分子<br />B.产生了多种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br />C.产生了氧气<br />D.产生了核酸等有机大分子<br />(4)米勒得出的结论是是&#xa0;&#xa0;&#xa0;。</p></div></div>
<div><p>【答案】<br />(1)模拟原始地球条件下的闪电<br />(2)B<br />(3)B<br />(4)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br />【解析】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步,在这个实验中,一个盛有水溶液的烧瓶d代表原始的海洋,其上部a球型空间里含有氢气、氨气、甲烷和水蒸气等“还原性大气”,但是没有游离的氧气,米勒先给c烧瓶加热,使水蒸气在管中循环,接着他通过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原始地球条件下的闪电,以激发密封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化学反应,而球型空间下部连通的b冷凝管让反应后的产物和水蒸汽冷却形成液体,又流回底部的烧瓶,即模拟降雨的过程,经过一周持续不断的实验和循环之后,米勒分析其化学成分时发现,其中含有包括5种氨基酸和不同有机酸在内的各种新的有机化合物,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br />所以答案是:(1)模拟原始地球条件下的闪电(2)B (3)B (4)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的相关知识,掌握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观察细菌的结构示意图,按要求填空.<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4/01/a101b682/SYS201802240111127914134079_ST/SYS201802240111127914134079_ST.001.png" width="329" height="21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根据细菌的不同形态,可以把它们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种类型.&#xa0;&#xa0;&#xa0;位于细胞壁外,主要起保护作用;&#xa0;&#xa0;&#xa0;有助于细菌的运动.<br />(2)细菌从活的生物体内吸取营养物质的方式叫&#xa0;&#xa0;&#xa0;。</p></div></div>
<div><p>【答案】<br />(1)荚膜,鞭毛<br />(2)寄生<br />【解析】图中A是荚膜,B是细胞壁 , C是细胞膜,D是遗传物质 ,E是鞭毛<br />细菌是单细胞细胞生物,个体微小,有球状、杆状、螺旋状等不同的形态,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只有DN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所以属于原核生物,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面荚膜,有保护作用,鞭毛有助于细菌的运动;细菌的基本结构与绿色植物相比较,细菌没有叶绿体,因此营养方式是异养,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一般营寄生生活和腐生生活,营寄生生活的细菌从活的动植物体内获取有机物,营腐生生活的细菌是依靠分解动物的尸体、粪便或植物的枯枝败叶获取有机物。<br />所以答案是:(1)荚膜 、 鞭毛 (2)寄生 <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细菌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一个细菌也是一个细胞.它和动植物的细胞都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它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细菌有细胞壁(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细菌生有鞭毛),却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第四中学八级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