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9:09:23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14.2 保护生物圈是全人类的共同义务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br />A.人类的一些活动破坏了生态环境<br />B.人类的一些活动改善了生态环境<br />C.人类的活动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br />D.人类的活动不必关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要与生物圈和谐发展,人类的活动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br />所以答案是:C<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掌握森林遭到滥砍乱伐后,导致水土流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人为排放过多的废水废料到湖水中,导致湖水里藻类等浮游植物因营养物质丰富而疯长,影响了水中其他生物的生活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对于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正确的做法是(  )<br />A.积极行动起来,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br />B.无能为力,任其自然发展<br />C.别人怎么做,我就怎么做<br />D.只要自己能做到不污染环境,别人怎么做与己无关</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A.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故A符合题意。<br />B.保护生态环境应尽自己的努力,尽量为维护生态环境做贡献,故B不符合题意。<br />C.生物圈是人类和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护环境,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别人怎么做,我就怎么”的做法错误,C不符合题意。<br />D.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D不符合题意。<br /><br />所以答案是:A<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的相关知识,掌握人类活动改善生态环境-“三北”防护林;保护生态环境要做好以下工作:保护森林和植被,控制酸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保护森林的措施科学的是(  )<br />A.有计划地合理砍伐已经成熟的木材<br />B.禁止砍伐<br />C.大面积种植单一树种,整齐美观<br />D.喷洒高强度的农药,消灭森林害虫</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A、对森林资源有计划地合理砍伐已经成熟的木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A符合题意;<br />B、爱护植被,并不是禁止砍伐,B不符合题意;<br />C、大面积种植一种树,虽然整齐美观,但会造成生态系统物种的单一性,使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降低,不利用生态平衡;C不符合题意;<br />D、喷洒高强度的农药,消灭森林害虫,会导致害虫天敌死亡,同时,农药会通过食物链危害其他的生物和人类,D不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类的下列活动中,对保护生物圈不一定有利的是 (  )<br />A.绿化荒山,植树种草<br />B.引进和种植国外动植物新品种<br />C.垃圾分类,部分回收利用<br />D.节能减排,减少污染</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会大量繁殖,进而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反而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故选:B<br />【考点精析】掌握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原因和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1、栖息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2、人类掠夺性砍伐、捕杀3、环境污染4、生物入侵;森林遭到滥砍乱伐后,导致水土流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人为排放过多的废水废料到湖水中,导致湖水里藻类等浮游植物因营养物质丰富而疯长,影响了水中其他生物的生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有一山区由于开采露天小铁矿等活动,自然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成为一片废墟,为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在这片废墟上(  )<br />A.回填土壤,引种多种外来物,重建新的生态系统<br />B.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br />C.回填土壤,栽培当地经济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br />D.回填土壤,栽培多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实行封山育林</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要恢复到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状态,首先要恢复原来的无机环境,回填原来的地表土壤,其次是栽种当地原来生长的植物,三是避免人类干扰,三者缺一不可,所以D选项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D<br />【考点精析】利用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具体体现;基因的多样性:内在实质;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外在形式,相互依赖,互相影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当今世界生活的主题是“环保、低碳、节能”.以下各组做法中与之相符的是( )<br />①倡导步行,骑自行车上班 ②教科书循环使用 ③节日寄送纸质贺卡 ④使用一次性木筷.<br />A.②③<br />B.③④<br />C.①④<br />D.①②</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低碳生活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主要表现在节电、节气和回收等三个方面,如节约用电(随手关灯、少开空调、少吹风扇、少看电视、及时关闭电脑…)、骑自行车或者步行上学、乘公交车、建议父母建造沼气池和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少用一次性的木筷、纸杯、使用电子贺卡、教科书循环使用等;节日送纸质贺卡和使用一次性木筷会消耗掉大量的木材,浪费制造中的能量.还要多伐棵树,不利于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不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可见D符合题意.<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人类活动改善生态环境-“三北”防护林;保护生态环境要做好以下工作:保护森林和植被,控制酸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寒来暑往,春华秋实,本学期生物课的学习结束了。“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人是生物圈中普通一员”的理念必将牢牢铭刻我们心中,并践行在我们行动中。以下对此观点的理解,错误的是 (  )<br />A.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br />B.生物圈是人类的繁荣家园,也是所有生物生存的栖息地<br />C.人类社会应该高速发展,但不能以耕地减少为代价<br />D.围海造田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更能改善环境</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保护生物圈,A不符合题意;<br />B、生物圈是人类的繁荣家园,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我们要爱护它,B不符合题意;<br />C、人类社会应该高速发展,但不能以耕地减少为了代价,是为了保护生物圈,C不符合题意;<br />D、围海造田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更能改善环境,是破坏了生物圈,D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D<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森林遭到滥砍乱伐后,导致水土流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人为排放过多的废水废料到湖水中,导致湖水里藻类等浮游植物因营养物质丰富而疯长,影响了水中其他生物的生活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已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现有超市、商店、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袋的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br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br />(1)政府“限塑”的真正目的是&#xa0;&#xa0;&#xa0;。<br />(2)有人设想,生产一种新型材料用于制作购物袋来代替现行的塑料袋。你认为这种新材料应具备什么特点?请提出你的设想。<br />(3)有人用焚烧的办法处理塑料袋,这种做法好不好?为什么?<br />(4)你认为目前该采取什么办法处理土壤中的塑料袋?</p></div></div>
<div><p>【答案】<br />(1)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答案合理即可)<br />(2)①在短时间内降解(分解)②对土壤不造成污染③能充分利用农田废弃物(如秸秆等)④分解后能促进植物的生长等(任答两点,其他答案合理也可)。<br />(3)不好。会造成大气污染。<br />(4)人工捡拾,集中无害化处理<br />【解析】解:(1)塑料不易降解,影响环境的美观并污染环境,所含成分有潜在危害,因塑料用做包装材料多为白色,所以叫白色污染,政府“限塑”的真正目的是减少环境污染。<br />(2)这种新型购物袋应具有下列特点:①在短时间内降解(分解),②对土壤不造成污染,③能充分利用农田废弃物(如秸杆等),④分解后能促进植物的生长等.<br />(3)焚烧处理塑料袋的做法是不好的,因为塑料焚烧时,不但产生大量黑烟,而且会产生二恶英--迄今为止毒性最大的一类物质。二恶英进入土壤中,至少需15个月才能逐渐分解,它会危害植物及农作物;二恶英对动物的肝脏及脑有严重的损害作用。焚烧垃圾排放出的二恶英对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一个极敏感的问题,因此焚烧处理塑料袋会造成大气污染。<br />(4)废旧塑料通常以填埋或焚烧的方式处理,焚烧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造成二次污染,填埋会占用较大空间;塑料自然降解需要百年以上;析出添加剂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等,因此,废塑料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回收利用,可由政府出面加强管理,强制回收利用。<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掌握森林遭到滥砍乱伐后,导致水土流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人为排放过多的废水废料到湖水中,导致湖水里藻类等浮游植物因营养物质丰富而疯长,影响了水中其他生物的生活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实验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课外活动小组为探究废电池浸出液是否对蝌蚪的生命活动有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br />①将数节废电池打碎,浸泡在500 mL的清水中一昼夜,滤去残渣得到浸出液;<br />②取4只1 000 mL的烧杯分别贴上标签A、B、C、D; <br />③向B、C、D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50 mL、100 mL、150 mL 废电池浸出液;再分别向A、B、C、D四只烧杯中加入清洁河水至总量为800 mL;<br />④向A、B、C、D四只烧杯中各放入10只蝌蚪,定期饲喂同种同量饵料,观察并记录。<br />根据以上设计回答下列问题。<br />(1)该小组的假设是&#xa0;&#xa0;&#xa0;。<br />(2)各烧杯放入蝌蚪的大小应&#xa0;&#xa0;&#xa0;。<br />(3)A,B,C,D四组实验中,实验组是&#xa0;&#xa0;&#xa0;三组,对照组是&#xa0;&#xa0;&#xa0;组。<br />(4)若实验结果为加入废电池浸出液越多,蝌蚪存活的时间越短,则该小组的假设是否成立?&#xa0;&#xa0;&#xa0;。</p></div></div>
<div><p>【答案】<br />(1)废电池浸出液对蝌蚪的生命活动有影响<br />(2)一致<br />(3)B、C、D;A<br />(4)成立<br />【解析】.解 实验的假设应是废电池浸出液对蝌蚪的生命活动有影响。在进行探究实验时,应保证只有一个变量,所以各烧杯中放入的蝌蚪的大小应一致。A、B、C、D四组实验中,B、C、D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体积的废电池浸出液,A烧杯中没加,所以,B、C、D三组是实验组,A组是对照组。若实验结果为加入废电池浸出液越多,蝌蚪存活的时间越短,则说明该小组的假设是成立的。<br />【考点精析】掌握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和科学探究的过程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到大气中,容易导致酸雨的产生,对各种生物和各种建筑物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过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还会导致全球的温度的提升,形成“温室效应”;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师大版生物七级下册同步练习:14.2 保护生物圈是全人类的共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