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9:08:46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14.1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不是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是(  )<br />A.工厂烟囱冒出的浓烟<br />B.工厂排出的废水<br />C.机动车排出的尾气<br />D.人们生活用煤、柴排放的烟雾</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ACD.工厂烟囱冒出的浓烟、机动车排出的尾气、人们生活用煤的燃烧、柴排放的烟雾都会造成空气的污染。人们要是长期吸进被污染了的空气,就容易得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炎,甚至得肺癌等疾病。故A、C、D均不符合题意。<br />B.工厂排出的废水会造成水的污染。水的污染会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时还会使人中毒。故B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B<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的相关知识,掌握森林遭到滥砍乱伐后,导致水土流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人为排放过多的废水废料到湖水中,导致湖水里藻类等浮游植物因营养物质丰富而疯长,影响了水中其他生物的生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一则公益广告:我国每年要消耗一次性木筷450亿双,相当于要砍伐600万棵成年大树。专家估计,一棵树的生态价值是其木材价值的9倍。下列对绿色植物的生态价值的叙述,错误的是(  )<br />A.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保持水土<br />B.引起地球温室效应<br />C.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br />D.防风固沙,减弱噪声</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森林的主要功能是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增加湿度、制造氧气、净化空气、减弱噪声。<br />所以答案是: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所述情况可能引起水污染的是(  )<br />①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②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使用不当 ③核电站将处理受损核反应堆的冷却水直接排入大海 ④工业生产中废液、废渣、废气的任意排放<br />A.①③<br />B.①④<br />C.②④<br />D.①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水的三大污染源为: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农业上化肥和农药的不当使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等都能够引起水的污染,除此之外像核电站将处理受损核反应堆的冷却水直接排入大海也能引起水的污染。<br />所以答案是:D<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掌握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到大气中,容易导致酸雨的产生,对各种生物和各种建筑物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过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还会导致全球的温度的提升,形成“温室效应”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我国部分山区频繁发生山洪、泥石流等灾害。造成这种灾害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br />A.山区开发旅游业过多&#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br />B.滥捕、乱杀野生动物<br />C.过度开发森林资源&#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br />D.不可抗拒的气候条件</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森林能防风固沙,放止水土流失。狂风吹来,它用树身树冠挡住去路,降低风速,树根又长又密,抓住土壤,不让大风吹走。大雨降落到森林里,渗入土壤深层和岩石缝隙,以地下水的形式缓缓流出,冲不走土壤。据非洲肯尼亚的记录,当年降雨量为500毫米时,农垦地的泥沙流失量是林区的100倍,放牧地的泥沙流失量是林区的3000倍。因此森林资源的过渡开发是造成山洪爆发、泥石流现象的重要人为因素。<br />所以答案是:C<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的相关知识,掌握森林遭到滥砍乱伐后,导致水土流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人为排放过多的废水废料到湖水中,导致湖水里藻类等浮游植物因营养物质丰富而疯长,影响了水中其他生物的生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人对生物圈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br />A.科技发展使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与日俱增<br />B.人口膨胀对生物圈的压力越来越大,环境破坏不断加剧<br />C.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正在影响生物圈其他生物的生存<br />D.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都是负面的</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有些人类活动对生物圈会产 正面的影响。如,人类利用自己的智慧,通过高科技手段改良土壤,创造了新的品种,人类的辛勤劳动使荒山变成绿油油的农田、使沙漠变成绿洲,我国建立三北防护林,有效抑制沙漠的蔓延等。<br />所以答案是:D<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的相关知识,掌握森林遭到滥砍乱伐后,导致水土流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人为排放过多的废水废料到湖水中,导致湖水里藻类等浮游植物因营养物质丰富而疯长,影响了水中其他生物的生活.</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科学工作者对我国北方地区森林、草地和荒漠面积变化的调查结果,这对分析我国近年来华北地区多次出现的沙尘暴天气有很大的帮助。<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8/21/c4ec38de/SYS201804082122294233916576_ST/SYS201804082122294233916576_ST.001.jpeg" width="252" height="13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请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植被与沙尘暴形成的关系。<br />(2)请根据生态平衡的原理提出治理沙尘暴的措施。</p></div></div>
<div><p>【答案】<br />(1)植被覆盖面积减小,土地沙漠化加剧,沙尘暴天气增多。<br />(2)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br />【解析】解 :解读题图坐标可获取以下信息:(1)1987年至1996年草地和森林的面积逐渐减少;(2)1987年至1996年荒漠面积不断增加。综合以上两点不难得出:保护植被可以有效控制土地荒漠化和沙尘暴。<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掌握森林遭到滥砍乱伐后,导致水土流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人为排放过多的废水废料到湖水中,导致湖水里藻类等浮游植物因营养物质丰富而疯长,影响了水中其他生物的生活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实验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探究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br />提出的问题:废电池对种子萌发有影响吗?<br />实验器材:大豆种子、废电池浸出液、清水、培养皿、滤纸、纱布等。<br />实验方案:<br />Ⅰ.取相同的两个培养皿,编号1号和2号,底部垫上几层吸水纸;<br />Ⅱ.向两个培养皿中分别放入大豆种子各20粒,在种子上面覆盖纱布,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br />Ⅲ.每天向1号培养皿纱布上洒适量的电池浸出液,保持种子湿润,2号培养皿不做任何处理;<br />Ⅳ.观察大豆种子的萌发情况并做好记录。<br />实验结果:10天后两组培养皿中的种子都没有萌发。<br />根据实验方案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br />(1)该实验的假设是&#xa0;&#xa0;&#xa0;。<br />(2)设计2号实验的目的是&#xa0;&#xa0;&#xa0;,2号培养皿中的大豆种子没有萌发的原因是缺乏&#xa0;&#xa0;&#xa0;。<br />(3)从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看,能否说明电池浸出液对种子萌发有影响?&#xa0;&#xa0;&#xa0;。<br />(4)要想达到预期实验效果,必须对原方案进行修改,即每天向1号培养皿纱布上洒适量的电池浸出液的同时,还应向&#xa0;&#xa0;&#xa0;号培养皿纱布上洒等体积的&#xa0;&#xa0;&#xa0;。</p></div></div>
<div><p>【答案】<br />(1)废电池对种子萌发有影响(或废电池对种子萌发没有影响)<br />(2)对照;水分(或萌发条件)<br />(3)不能<br />(4)2;清水<br />【解析】(1)、在探究实验中作假设时,我们要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做出科学的假设,既可以正面假设,也可以反面假设,如本题的假设为:废电池对种子萌发有影响(或废电池对种子萌发没有影响)。<br />(2)、探究实验中要设置对照组,只有通过对比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2号实验的目的就是做对照。探究实验中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除了变量不一样,其它条件要都一样,且都是适宜条件,2号培养皿中的大豆种子没有萌发的原因是缺乏适宜的外界条件--水分。<br />(3)、从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看,不能说明电池浸出液对种子萌发有影响。由(2)可知,2号培养皿中的大豆种子缺乏适宜的外界条件水分,也可能是水分的原因导致的。<br />(4)、由前两题可知,想达到预期实验效果,必须对原方案进行修改,即每天向1号培养皿纱布上洒适量的电池浸出液的同时,还应向2培养皿纱布上洒等体积的清水,使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适宜。<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xa0;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种子和活的胚,已度过休眠期)),还要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相关知识才是答题的关键.</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师大版生物七级下册同步练习:14.1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