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r />A.水螅是多细胞生物要比草履虫高等<br />B.涡虫的体形为两侧对称要比水螅高等<br />C.涡虫的消化系统要比水螅复杂<br />D.涡虫和绦虫一样属于寄生虫</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水螅是多细胞生物,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可见水螅比草履虫高等,A正确;<br />B、水螅属于腔肠动物,涡虫属于扁形动物,水螅身体呈辐射对称,而涡虫的身体两侧对称,更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B正确;<br />C、涡虫的消化系统由口,咽和肠组成,水螅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可见涡虫的消化系统要比水螅复杂,C正确;<br />D、涡虫营自由生活,绦虫是寄生虫,D错误.<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利用腔肠动物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如海葵、海蛰、珊瑚虫).</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对两侧对称体形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r />A.两侧对称就是经过身体的纵轴只有一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br />B.两侧对称的动物可以分出前后、左右、背腹<br />C.两侧对称的动物前端感觉器官集中,能最先感知外界刺激<br />D.两侧对称的体形便于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A、辐射对称有多个对称轴,A错误,符合题意;<br />B、身体从辐射对称到两侧对称是动物在体制上的进化,两侧对称的体制使动物体分化出前后端、左右侧和背腹面,B正确,不符合题意; <br />C、前端头部感觉器官集中,能够最先感知外界刺激,使身体定向运动,C正确,不符合题意; <br />D、辐射对称的体型便于动物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面的刺激,D正确,不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A</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以下属于扁形动物特征的是( )<br />A.身体呈辐射对称<br />B.身体外面有刺细胞<br />C.有口无肛门<br />D.都有专门的消化器官</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有: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p><p>所以答案是:C</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传染病.血吸虫的幼虫(毛蚴)必须先感染钉螺,在钉螺体内发育成尾蚴后游入水中,当尾蚴接触人畜时,便侵入皮肤,到人畜体内进一步发育为成虫并产卵,受感染的人畜又排出含有血吸虫卵的粪便污染有钉螺的水域,从而造成新的传染性.请你根据以上叙述判定,下列哪一项不是预防血吸虫病的措施( )<br />A.大力消灭钉螺<br />B.严格管理好粪便<br />C.在接触有血吸虫的水域时应采取防护措施<br />D.不与患血吸虫病的人接触</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A、大力消灭钉螺属于控制传染源,A不符合题意;<br />B、严格管理好粪便属于切断传播途径,B不符合题意; <br />C、在接触有血吸虫的水域时应采取防护措施,水域切断传播途径,C不符合题意; <br />D、血吸虫病属于体表传染病,是由病原体通过皮肤浸入人体后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不与患血吸虫病人接触,不属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D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D</p><p>【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传染病及其预防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传染病特点:传染性、流行性;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传染病人的隔离、扑杀染病的动物等);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水源、消毒餐具、加强个人卫生等);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锻炼身体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哪项不是节肢动物的特征( )<br />A.身体不仅分节,而且分部<br />B.它们的附肢也分节.<br />C.体表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的外骨骼<br />D.身体分节的动物都是节肢动物</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节肢动物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A不符合题意;<br />B、节肢动物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附肢也分节,B不符合题意;<br />C、节肢动物体表有外骨骼,起到保护、支持和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br />D、身体分节的动物不一定都是节肢动物,如蚯蚓身体也分节,属于环节动物,D符合题意.<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节肢动物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节肢动物门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壁虎和蟾蜍的说法正确的是(  )<br />A.都是陆生动物<br />B.都是爬行动物<br />C.都是脊椎动物<br />D.都进行体内受精</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本题考查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的共同点。蟾蜍属于两栖动物,水中受精,幼体发育离不开水,不属于真正的陆生脊 椎动物;壁虎则属于爬行动物,体内受精。二者体内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br />【考点精析】利用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两栖动物门: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在陆地生活用肺兼用 皮肤呼吸.变态发育,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有辅助呼吸作用,心脏有二心房一心室,体温不恒定;体表覆盖有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心室内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产羊膜卵;体温不定.</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两栖动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br />A.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br />B.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br />C.幼体和成体都能生活在水中和陆地上<br />D.在水中用鳃呼吸,在陆地上用肺呼吸</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A、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故A错误.B、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又可以在陆地上生活,故B正确.C、两栖动物的幼体只能生活在水中,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又可以在陆地上生活,故C错误.D、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又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故D错误.故选:B<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两栖动物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两栖动物门: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在陆地生活用肺兼用 皮肤呼吸.变态发育,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有辅助呼吸作用,心脏有二心房一心室,体温不恒定.</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有关鱼类动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r />A.身体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br />B.体表常有鳞片覆盖<br />C.身体表面的黏液能减少运动的阻力<br />D.有些鱼用鳃呼吸,有些鱼用肺呼吸</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A、鱼类身体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A正确,不符合题意;<br />B、鱼类体表常有鳞片覆盖,B正确,不符合题意; <br />C、身体表面的黏液能减少运动的阻力,C正确,不符合题意; <br />D、用鳃呼吸是鱼类的主要特征,因此所有鱼类都用鳃呼吸,D错误,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D</p><p><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鱼的主要特征的相关知识,掌握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下列各项叙述中与鸟类飞行无关的是( )<br />A.身体呈流线型<br />B.前肢变成翼<br />C.体内有气囊<br />D.具有锐利的爪</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多数鸟类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体表被羽毛,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具有锐利的爪与飞行生活没有直接关系。</p><p>所以答案是:D</p><p><br />【考点精析】利用鸟的主要特征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鸟类有喙无齿,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骨中空,内充空气,心脏分四腔,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生殖为卵生.</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图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4/05/61cb6990/SYS201802240519201879683581_ST/SYS201802240519201879683581_ST.001.png" width="371" height="11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①②<br />B.③④<br />C.①③<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而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它们的体温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都属于变温动物。①企鹅是鸟类;②蟾蜍是两栖动物;③长颈鹿是哺乳动物;④鱼适于鱼类.因此属于恒温动物的是①企鹅③长颈鹿。</p><p>所以答案是:C</p><p><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分类的依据与方法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br />A.体表被毛<br />B.胎生和哺乳是哺乳动物的重要特征<br />C.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br />D.牙齿有门齿和犬齿的分化</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哺乳动物的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腔内有膈,体温恒定等。</p><p>所以答案是:D</p><p><br />【考点精析】利用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为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胎生,哺乳.</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下列有关软体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br />A.很多种类的软体动物都可以食用<br />B.软体动物有水生的也有陆生的<br />C.软体动物的身体比较柔软,所以体外一般都有贝壳保护<br />D.软体动物都生活在水中</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A、很多种类的软体动物都可以食用,如河蚌、鲍鱼、章鱼、乌贼等,A正确,不符合题意;<br />B、有的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中,如河蚌等;有的时候在陆地上,如蜗牛等;B正确,不符合题意;<br />C、乌贼没有贝壳,C错误,符合题意;<br />D、软体动物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D正确,不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C</p><p><br />【考点精析】利用软体动物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保护身体(如乌贼、章鱼、扇贝、蛾 螺等).</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动物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br />A.鲫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br />B.麋鹿胎生哺乳<br />C.丹顶鹤前肢变成翼<br />D.大鲵幼体用肺呼吸</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A、鲫鱼依靠鳍在水中游泳,A不符合题意;</p><p>B、麋鹿属于哺乳动物,胎生哺乳,体温恒定,B不符合题意;</p><p>C、丹顶鹤属于鸟类,前肢变成翼,靠翼飞行,C不符合题意;</p><p>D、大鲵属于两栖动物,生活在水中,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D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D</p><p><br />【考点精析】利用鱼的主要特征和两栖动物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两栖动物门: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在陆地生活用肺兼用 皮肤呼吸.变态发育,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有辅助呼吸作用,心脏有二心房一心室,体温不恒定.</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肌肉本身没有病变时,人体某些肌肉发生瘫痪或萎缩的原因是( )<br />A.肌肉供血不足<br />B.肌肉过度疲劳<br />C.某些肌肉受到机械损伤<br />D.控制肌肉的神经受损伤</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骨骼肌具有受到刺激收缩的特性;在人体内,骨骼肌所接受的刺激来自神经传来的兴奋,骨骼肌受刺激后就收缩,牵引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因而使人体产生各种动作;当控制某些骨骼肌的神经受到损伤时,这部分肌肉就会瘫痪,并可能导致骨骼肌的萎缩。</p><p>所以答案是:D</p><p><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运动时,肌肉的收缩、舒张牵引着骨绕着关节运动,因此,在运动中,骨是杠杆,关节是支点,骨骼肌产生运动的动力).</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全都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br />A.狗辨主客、飞蛾扑火、老马识途<br />B.猫捉老鼠、蜻蜓点水、鹦鹉学舌<br />C.蜜蜂采蜜、蜘蛛结网、大雁南飞<br />D.望梅止渴、谈虎色变、孔雀开屏</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A、狗辨主客、老马识途为学习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为先天性行为.</p><p>B、猫捉老鼠、鹦鹉学舌为学习行为,而蜻蜓点水属于动物的繁殖行为是先天性行为.</p><p>C、蜜蜂采蜜、蜘蛛结网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为先天性行为,大雁南飞为动物的节律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p><p>D、望梅止渴、谈虎色变为学习行为,孔雀开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p><p>所以答案是:C</p><p><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学习行为的一组是( )<br />①蜜蜂采蜜<br />②蜘蛛结网<br />③黑猩猩从高处摘取食物<br />④小鸟喂鱼<br />⑤母鸡孵卵<br />⑥乌贼遇到敌害时释放墨汁<br />⑦大山雀偷饮牛奶<br />⑧雄企鹅孵卵<br />A.①②⑤⑥⑧<br />B.③⑦<br />C.②③④⑦⑧<br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①蜜蜂采蜜、②蜘蛛结、④小鸟畏鱼、⑤母鸡孵卵、⑥乌贼遇到敌害时释放墨汁网、⑧雄企鹅孵卵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而③黑猩猩从高处摘取食物和⑦大山雀偷饮牛奶是通过后天的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p><p>所以答案是:B</p><p><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需要了解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动物行为的发生看,“鹦鹉学舌”和“孔雀开屏”分别属于( )<br />A.学习行为、学习行为<br />B.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br />C.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br />D.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孔雀开屏”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鹦鹉学舌”,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后天学习行为,因此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孔雀开屏”和“鹦鹉学舌”分别属于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p><p>所以答案是:B</p><p><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p><p> </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烟波浩渺的海洋,奔腾不息的江河,碧波荡漾的湖泊,涓涓流淌的小溪,本来都是水生动物的乐园.由于人类的活动,地球上水域污染日趋严重,鲨鱼决定召集广大鱼类成员开会,一起商议将来的生存大计.鲟鱼、墨鱼、鱿鱼、鳙鱼、鲍鱼、鲫鱼、鳄鱼、章鱼、娃娃鱼、美人鱼,甲鱼、鲸鱼、带鱼、海马纷纷游来,连海豚也匆匆赶来…请回答下列问题:<br />(1)布置会场的水生动物五彩纷呈,多种多样,其中珊瑚虫、水母属于   动物;门卫河蚌、螺蛳属于   动物;安保“虾”兵“蟹”将属于   动物。<br />(2)你知道这些动物中谁能进入会场吗?   。为什么?   。<br />(3)带鱼的呼吸器官是    , 鲸鱼用   呼吸,鲫鱼游泳的动力来自   。<br />(4)赶来开会的这些动物中哪些是恒温动物?    . 哪些是无脊椎动物?   。<br />(5)鲍鱼被拒之门外,因为它用   呼吸,运动器官是    , 属于   动物。<br />(6)鳄鱼与门卫争论的面红耳赤:“我的名字里有鱼子,为什么不让我进去,我要见鲨鱼讨个说法”,亲爱的同学们,你能帮鳄鱼解开困惑吗?鳄鱼体表覆盖    , 用   呼吸,通过   的方式繁殖后代,所以它不属于鱼类家族,而是    . 跟鳄鱼一个家族的动物你还知道哪些啊?   (最少写2个)   。</p></div></div>
<div><p>【答案】<br />(1)腔肠,软体,甲壳纲<br />(2)鲟鱼、鳙鱼、鲫鱼、带鱼、海马,只有鲟鱼、鳙鱼、鲫鱼、带鱼、海马具有鱼类的特征<br />(3)鳃,肺,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br />(4)鲸鱼、海豚,墨鱼、鱿鱼、鲍鱼、章鱼<br />(5)鳃,足,软体<br />(6)鳞片,肺,卵生,爬行动物,变色龙,蛇<br />【解析】(1)珊瑚虫、水母的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由外胚层、中胶层和内胚层组成,有口无肛门,有刺细胞,属于腔肠动物。河蚌、螺狮身体柔软、有贝壳、外套膜,属于软体动物。虾、蟹体外有甲,用鳃呼吸,属于甲壳动物。<br />(2)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鲟鱼、鳙鱼、鲫鱼、带鱼、海马符合鱼类的特征,属于鱼类; 鳄鱼、甲鱼卵生,用肺呼吸,为爬行动物; 鲸鱼、海豚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属于哺乳动物; 娃娃鱼鱼幼体时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成体生活在山上水中,但是用肺呼吸,心脏二心房一心室,为两栖动物; 墨鱼、鱿鱼、鲍鱼、章鱼身体柔软,有外套膜,贝壳退化,属于软体动物。<br />(3)带鱼是鱼类,用鳃呼吸;鲸鱼属于哺乳动物,用肺呼吸;鲫鱼游泳的动力来自躯干部和尾部的左右摆动。<br />(4)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如鲸鱼、海豚。其它动物属于变温动物。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墨鱼、鱿鱼、鲍鱼、章鱼。<br />(5)鲍鱼被拒之门外,因为它用鳃呼吸,运动器官是足,属于软体动物。<br />(6)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鳄鱼、变色龙、蛇、海龟都属于爬行动物。<br />所以答案是:(1)腔肠;软体;甲壳虫;(2)鲟鱼、鳙鱼、鲫鱼、带鱼、海马;只有鲟鱼、鳙鱼、鲫鱼、带鱼、海马具有鱼类的特征;(3)鳃;肺;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4)鲸鱼、海豚;墨鱼、鱿鱼、鲍鱼、章鱼;(5)鳃;足;软体;(6)鳞片;肺;卵生;爬行动物;变色龙;蛇<br />【考点精析】掌握腔肠动物和鱼的主要特征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如海葵、海蛰、珊瑚虫);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4/05/61cb6990/SYS201802240519207795395008_ST/SYS201802240519207795395008_ST.001.png" width="343" height="11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读图,填出各部分名称:②    , ③    , ④    , ⑥    , ⑦   。<br />(2)关节对运动的意义是:在运动中起到   的作用。<br />(3)屈肘时(图甲)肱二头肌    , 肱三头肌   。</p></div></div>
<div><p>【答案】<br />(1)肌腹,肱二头肌,骨,关节头,关节窝<br />(2)支点<br />(3)收缩,舒张<br />【解析】(1)图中②肌腹,③肱二头肌,④肱骨,⑥关节头,⑦关节窝。<br />(2)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关节在运动中起到支点的作用。<br />(3)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甲图屈肘时,③肱二头肌收缩,11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11肱三头肌收缩,③肱二头肌舒张。<br />所以答案是:(1)肌腹;肱二头肌;肱骨;关节头;关节窝;(2)支点;(3)收缩;舒张</p><p><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的相关知识,掌握运动系统包括1、骨:骨膜、骨质、骨髓2、骨连接(关节):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3、骨骼肌,以及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的理解,了解运动时,肌肉的收缩、舒张牵引着骨绕着关节运动,因此,在运动中,骨是杠杆,关节是支点,骨骼肌产生运动的动力.</p><p> </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资料分析<br />资料1:把一只刚出生的狗仔放在同时产仔的另一只母狗的窝中,被寄放的狗仔会立即被母狗认出.常被咬死或弃于窝外.<br />资料2:一名刚出生不久的孩子,由于身体患病,母亲抱着他到医院治疗,当护士把针扎在他的身上的时候,孩子哭了起来;当第二次到医院去的时候,当孩子看到穿白衣服的人,马上就哭了起来;等孩子长大一些的时候,生病后听到妈妈要把自己送到医院的时候,就哭了起来.<br />(1)资料1说明母狗与小狗仔之间存在    . 母狗对自己狗仔的识别,是属于先天性行为还是后天通过学习得到的行为?    . 该种行为是由   决定的.<br />(2)根据资料1,请你想个办法,不让母狗伤害这只狗仔并给予正常的哺育    .<br />(3)分析资料2中孩子这三次哭泣,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属于后天性行为的是    .<br />(4)你认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有关系吗?    . 谈谈你的观点:    .</p></div></div>
<div><p>【答案】<br />(1)信息交流,先天性行为,遗传物质(遗传因素)<br />(2)将母狗的尿液涂抹在小狗仔的身上<br />(3)第一次哭泣,第二次、第三次哭泣<br />(4)有,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如果没有先天性行为就很难形成学习行为<br />【解析】(1)把一只刚出生的狗仔放在同时产仔的另一只母狗的窝中,被寄放的狗仔会立即被母狗认出.常被咬死或弃于窝外。说明母狗与小狗仔之间存在信息交流。母狗对自己狗仔的识别,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控制的先天性行为。<br />(2)根据资料1,母狗与小狗之间是通过嗅觉闻到小狗的气味,辨别小狗是否是自己的孩子。因此,可以将母狗的尿液涂抹在小狗仔的身上,这样母狗在闻气味时闻到的是自己的尿液味,就以为是自己的孩子。母狗就不会伤害这只狗仔并给予正常的哺育。<br />(3)分析资料2中孩子这三次哭泣,当护士把针扎在他的身上的时候,孩子哭了起来,属于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当第二次到医院去的时候,当孩子看到穿白衣服的人,马上就哭了起来;等孩子长大一些的时候,生病后听到妈妈要把自己送到医院的时候,就哭了起来。后两次哭泣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学习行为。<br />(4)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存生活的基础,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如果没有先天性行为就很难形成学习行为,因此,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有关系。<br />所以答案是:(1)信息交流;先天性行为;遗传物质(遗传因素);(2)将母狗的尿液涂抹在小狗仔的身上;(3)第一次哭泣;第二次、第三次哭泣;(4)有;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如果没有先天性行为就很难形成学习行为</p><p> </p></div>
题型:实验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明是个善于思考的同学,他在家中观察饲养的金鱼时,想到一个问题:“温度对金鱼的呼吸频率有没有影响?”为探究这一问题,他设计了如下方案,试分析回答问题。</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89%; margin-left:0.03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步骤</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烧杯①</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烧杯②</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烧杯③</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烧杯④</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烧杯⑤</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烧杯⑥</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1</p></td><td colspan="6"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各加入1 000毫升温水、一条相同状况的金鱼,并测量记录水温</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2</p></td><td colspan="6"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一段时间后,同时观察并记录各烧杯中金鱼的呼吸次数</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3</p></td><td colspan="2"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①②各加入适量热水,使水温均升高10 ℃</p></td><td colspan="2"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③④均用水浴锅隔水加热,使水温升高10 ℃</p></td><td colspan="2"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⑤⑥不作任何处理</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4</p></td><td colspan="6"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一段时间后,同时观察记录各烧杯中金鱼的呼吸次数,分析得出结论</p></td></tr></table><p><br />(1)该探究活动的实验变量是   。<br />(2)如果你做这个实验,你将根据什么判断金鱼的呼吸次数?   。<br />(3)小明在步骤3的设计中,对每种情况的操作均同时设置了两个重复组,其目的是   ,提高实验的可信度。烧杯①②和烧杯③④两组设计中,哪组更科学,更严谨?   。试说明理由   。<br />(4)结合本实验,你推测金鱼吞入的水从鳃流出时,其成分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p></div></div>
<div><p>【答案】<br />(1)水温<br />(2)根据金鱼的鳃盖交替张开与闭合的次数(或金鱼张口吞水与吐水的次数)<br />(3)避免实验的偶然性,烧杯③④组,烧杯①②由于加入热水增加了变量,导致变量不唯一<br />(4)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br />【解析】(1)探究“温度对金鱼的呼吸频率有没有影响”实验的唯一实验变量是水温,除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水、金鱼的生长状况都相同。所以,该探究活动的实验变量是水温。<br />(2)根据金鱼的鳃盖交替张开与闭合的次数(或金鱼张口吞水与吐水的次数)来测定金鱼的呼吸次数。<br />(3)“小明在步骤3的设计中,对每种情况的操作均同时设置了两个重复组”,其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由于烧杯①②由于加入热水增加了变量,导致变量不唯一,因此烧杯③④组更严谨。<br />(4)鱼用鳃呼吸,鳃上有许多鳃丝,鳃丝里密布毛细血管,当水从口进入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中,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完成了气体交换,因此水的成分变化是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br />所以答案是:(1)水温;(2)根据金鱼的鳃盖交替张开与闭合的次数(或金鱼张口吞水与吐水的次数);(3)避免实验的偶然性;烧杯③④组;烧杯①②由于加入热水增加了变量,导致变量不唯一;(4)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p><p><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p> </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