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寮步宏伟初级中学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家推测,人类的祖先是( )<br />A.北京猿人<br />B.森林古猿<br />C.长臂猿<br />D.类人猿</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的相关知识,掌握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胚胎在母体发育的场所( )<br />A.阴道<br />B.卵巢<br />C.输卵管<br />D.子宫</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受精的过程:精子进入阴道,缓缓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所以受精卵的形成部位在输卵管。此后受精卵不断运动和分裂,最终植入子宫内壁上,怀孕开始。怀孕后胚胎继续发育,其中的细胞开始分化成各种组织,由组织再形成各种器官、系统。逐渐发育成胚胎,胚胎在母体内大约经过40周,即280天,发育成熟后从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分娩,分娩的结束标志着婴儿的诞生。可见胚胎发育的初期在输卵管,当着床后到分娩前的一段时间是在母体的子宫内。胚胎(胎儿)(母体怀孕第8周--第40周)发育的场所主要是子宫。<br />所以答案是:D<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人的生殖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也是种族延续的过程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与这种变化直接相关的器官是( )<br />A.卵巢<br />B.子宫<br />C.雌性激素<br />D.输卵管</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卵巢有产生卵细胞,分沁雌性激素的作用,“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与这种变化直接相关的器官是卵巢。卵巢是分泌雌激素的重要器官,而雌激素促使女性发生第二性征的改变。<br />所以答案是:A<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人的生殖,需要了解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也是种族延续的过程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青春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r />A.身高突增<br />B.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br />C.男女性器官迅速发育<br />D.男孩性器官的发育一般早于女孩</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正确.<br />B、进入青春期之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并出现了一些羞于启齿的生理现象: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这是正常生理现象,正确.<br />C、进入青春期之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正确.<br />D、男孩姓器官的发育一般晚于女孩2年,错误.<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和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1、身高突增2、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3、性器官迅速发育和成熟;遗精是一种正常现象.“精满自溢”,精液过多就会排出.女孩月经期应该注意保持心态良好,坚持适当的运动,注意个人卫生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们吃的米饭、面包中,含量最多的营养物质是( )<br />A.糖类<br />B.脂肪<br />C.蛋白质<br />D.维生素</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糖类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我们吃的米饭、面包中,含量最多的营养物质是糖类.<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富含脂肪的食物:花生、动(植)物油、肥肉、大豆等;富含糖类的食物:蔗糖、大米、小麦、馒头、马铃薯、红薯等;含蛋白质的食物:奶、蛋、鱼、肉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同学常常牙龈出血,甚至皮肤出现淤血,医生建议他多吃蔬菜水果,他可能缺乏( )<br />A.维生素C<br />B.维生素B1<br />C.含铁的无机盐<br />D.含钙的无机盐</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解: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如图</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margin-left:0.03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tr><td style="width:121.4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维生素种类</p></td><td style="width:284.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主要功能</p></td><td style="width:122.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缺乏症</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维生素A</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夜盲症、皮肤干燥、干眼症</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维生素B1</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神经炎、脚气病、消化不良</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维生素C</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长抵抗力</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患坏血病、抵抗力下降</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维生素D</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佝偻病、骨质疏松等</p></td></tr></table><p>水手容易出现牙龈出血,甚至出现皮肤淤血和渗血,这是坏血病的表现,是体内缺乏维生素C造成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吃了蔬菜和水果可以补充维生素C.<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维生素的作用(维生素:人体需求量少,不能供能,但生命活动又必不可少的物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同学“探究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实验过程如下图.下列各项关于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412f87b2/SYS201708151219379913620261_ST/SYS201708151219379913620261_ST.001.png" width="492" height="12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1号是实验组,2号是对照组<br />B.实验结果说明唾液可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br />C.滴加碘液后,2号不变蓝<br />D.若将37℃改为90℃,2号不变蓝</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1号是对照组而不是实验组,2号是实验组而不是对照组,错误;<br />B、实验结果说明唾液可将淀粉分解消化,而不能说明唾液可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错误;<br />C、2号试管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浆糊中的淀粉完全分解了,因此滴加碘液后,2号不变蓝,正确;<br />D、试管中温度过高,导致唾液淀粉酶的消化能力下降,不能把淀粉全部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变蓝.所以若将37℃改为90°,2号变蓝,而不是不变蓝,错误.<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科学探究的过程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来自于( )<br />A.蛋白质<br />B.糖类<br />C.脂肪<br />D.水</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走路、消化和呼吸等所消耗的能量(约70%)主要来自糖类,水、无机盐、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需要了解脂肪:人体内主要的储能物质;糖类:人体内主要的供能物质;蛋白质:为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提供原料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以下关于人体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br />A.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br />B.呼出的气体全是二氧化碳<br />C.从外界吸入的气体全是氧气<br />D.呼出的气体成分中二氧化碳含量多于氧气</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A、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全身的静脉血在肺泡毛细血管处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然后将氧气带到全身各个器官,A正确;<br />B、人呼出的气体不全是二氧化碳,还有氮气、氧气等其他气体,B错误;<br />C、人体从外界吸入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是0.03%、水蒸汽含量是0.07%、氧气含量是21%、氮气含量是78%,其他气体0.9%,C错误;<br />D、呼出的气体成分中二氧化碳含量4%,但仍然是氧气含量多,大约占16%,D错误.<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呼吸系统的组成,掌握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体内氧气浓度最高的部位( )<br />A.肺泡内<br />B.毛细血管中<br />C.动脉血<br />D.静脉血</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在动脉血、肺泡内、和肺部毛细血管中氧浓度都很大,只有静脉血中含氧少.根据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可知,肺泡内的氧会不断扩散到肺部毛细血管的血液中,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而肺泡内又不断地补充外界空气,使氧浓度一直高于肺部毛细血管血液中氧的浓度,这样才能使氧源源不断地扩散到血液中,氧气在人体内的扩散方向是:肺泡→血液→组织细胞,因此,氧浓度最高的部位应是肺泡内.<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利用肺泡与外界气体的交换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由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当吸入的空气到达肺泡时,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随呼气的过程排除体外.</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面是张晓同学的血液常规化验单,他可能患有(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8/21/a43d4431/SYS201804082148429346384963_ST/SYS201804082148429346384963_ST.001.png" width="446" height="17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贫血<br />B.急性炎症<br />C.血友病<br />D.血栓</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红细胞的功能主要是运输氧气;多细胞具有防御疾病的作用;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红细胞过少或其中的血红蛋白过少时会患贫血,白细胞过多说明有炎症,血小板过少会止血困难。通过分析图中数据可知此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所以可以判断此人可能患有贫血。<br />所以答案是:A<br />【考点精析】掌握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永久涂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412f87b2/SYS201708151219385295410244_ST/SYS201708151219385295410244_ST.001.png" width="147" height="10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出现炎症时,①的数量会增加<br />B.②可以吞噬病菌<br />C.当②数量过少时,容易流血不止<br />D.③有细胞核,可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A、②白细胞含有细胞核,能吞噬入侵的病菌,出现炎症时,②白细胞的数量会增加,错误.<br />B、②白细胞含有细胞核,能吞噬入侵的病菌,正确.<br />C、③为血小板,个体最小,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数量过少时,容易流血不止,错误.<br />D、①红细胞,无细胞核,可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错误.<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血液的组成和功能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馒头在口腔中越嚼越甜,是因为人的唾液中含有( )<br />A.唾液淀粉酶<br />B.麦芽糖<br />C.淀粉<br />D.水</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选A.淀粉能够在人的口腔中转变为麦芽糖,是因为人的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而麦芽糖有甜味。故答案选:A<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食物的消化,掌握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食堂配备的套餐中有米饭、烧鸡、豆腐、大白菜,其中所含的营养物质有( )<br />A.糖类 、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br />B.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br />C.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br />D.糖类、脂肪、蛋白质、无机盐</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食物中含人体需要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如米饭中含丰富的淀粉等糖类,烧鸡中含大量的蛋白质和部分的脂肪,豆腐等豆制品中含丰富的蛋白质,大白菜等蔬菜中含较多的无机盐和维生素。水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材料,各类食物中都含有水分。<br />所以答案是:A<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富含脂肪的食物:花生、动(植)物油、肥肉、大豆等;富含糖类的食物:蔗糖、大米、小麦、馒头、马铃薯、红薯等;含蛋白质的食物:奶、蛋、鱼、肉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一位同学在吃西瓜时,将一粒西瓜籽咽了下去,下列哪项是他的旅行路线是( )<br />A.口腔→咽→食道→胃→大肠→小肠→肛门<br />B.口腔→咽→胃→食道→小肠→大肠→肛门<br />C.口腔→咽→大肠→胃→食道→小肠→肛门<br />D.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消化道是食物的通道,是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组成,食物经过消化道的顺序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所以一位同学吃西瓜时,将一粒西瓜子咽了下去,它的旅行路线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br />所以答案是:D<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 )<br />A.大肠<br />B.小肠<br />C.胃<br />D.口腔</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 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组成,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br />所以答案是:B<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食物的消化,掌握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平时看到的手臂上的一条条的“青筋”,这是 ( )<br />A.毛细血管<br />B.静脉<br />C.动脉<br />D.神经</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负责把心脏的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为动脉,负责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为静脉,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为毛细血管,故血管可以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类,动脉一般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不易从体表中看到,静脉有的分布较深,有的分布较浅,在体表容易看到,呈“青色”,俗称“青筋”。<br />所以答案是:B<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血管的相关知识,掌握血管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具有止血和凝血作用的血细胞是( )<br />A.红细胞<br />B.白细胞<br />C.血小板<br />D.白细胞和血小板</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可见红细胞具有携带氧的功能;白细胞能够变形穿透毛细血管壁,吞噬细菌,对人体具有防御功能;血小板能够堵塞伤口,其中还含有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起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掌握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是( )<br />A.水<br />B.蛋白质<br />C.无机盐<br />D.维生素</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组成细胞的物质既有有机物又有无机物.无机物有水分和无机盐,有机物有糖类、蛋白质、核酸和脂类.在细胞的组成成分中,无机物中的水是最主要的成分,约占细胞物质总含量的75%﹣80%.</p><p>故选:A</p><p>【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水和无机盐的作用,掌握水: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约占体重的60﹪-70﹪.无机盐中的钙、铁、磷、碘、盐都是不可或缺的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儿童、青少年以及术后病人应多吃一些奶、蛋、鱼、肉,这是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 )<br />A.糖类<br />B.脂肪<br />C.维生素<br />D.蛋白质</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其中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修复和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此外,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青少年是长身体的重要阶段,应该多吃奶、蛋、鱼、肉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br />所以答案是:D<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富含脂肪的食物:花生、动(植)物油、肥肉、大豆等;富含糖类的食物:蔗糖、大米、小麦、馒头、马铃薯、红薯等;含蛋白质的食物:奶、蛋、鱼、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华从广州到西藏拉萨后,出现头晕、乏力、眼前经常发黑等一系列高原反应。主要原因是 ( )<br />A.温度太低,保暖不足<br />B.血液中的红细胞减少<br />C.营养补充不及时,能量不足<br />D.血红蛋白跟氧的结合减少</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海拔高的地方大气压低,影响到氧气溶解到血液中的量,气压越低,溶解量越低.西藏是高原地区,高原地区同平原地区相比,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较少;小华初到西藏,体内的红细胞及其血红蛋白的含量都是与平原地区的氧含量相适应的,使血红蛋白跟氧的结合减少,因此会出现头晕、乏力、眼睛经常会发黑等缺氧症状;一段时间后,人体会作适应性调整,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的含量会增加,从而提高了血液的供氧能力,高原反应会减弱或消失.<br />所以答案是:D<br />【考点精析】掌握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解读曲线图:下图表示食物通过人体消化道时,蛋白质、淀粉、脂肪被消化的程度,字母表示消化道各器官,请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9/11/ab22da91/SYS201804091135282390501359_ST/SYS201804091135282390501359_ST.001.png" width="290" height="19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据图推断各字母表示的器官:C   、D    , 其中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是   (填序号)。<br />(2)据图分析,曲线X代表   的消化过程;曲线Y代表   的消化过程。<br />(3)由图可知,淀粉被消化的起始部位是   (填序号)。淀粉被初步分解成   。<br />(4)由图可知,蛋白质在   开始被消化(填序号)。蛋白质最终在小肠内被分解成   。<br />(5)D中有多种消化液,其中不含消化酶的是   。<br />(6)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   。</p></div></div>
<div><p>【答案】<br />(1)胃;小肠;D<br />(2)淀粉;脂肪<br />(3)A;麦芽糖<br />(4)C;氨基酸<br />(5)胆汁<br />(6)肝脏<br />【解析】(1)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组成。B是咽、食道,C是胃,D是小肠,其中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是D小肠。<br />(2)(3)(4)消化道中,A口腔里只有消化淀粉的酶,C胃里只有消化蛋白质的酶,从小肠里才有消化脂肪的酶,故淀粉在口腔内开始被消化,被消化成麦芽糖,脂肪在小肠内开始被消化,蛋白质在胃内开始被消化,最终在小肠能被消化成氨基酸。因此曲线X代表淀粉的消化过程;Y代表脂肪的消化过程。<br />(4)(5)Y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br />所以答案是:(1)胃;小肠;D;(2)淀粉;脂肪;(3)A;麦芽糖;(4)C;氨基酸;(5)胆汁;(6)肝脏<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食物的消化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呼吸系统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9/11/ab22da91/SYS201804091135288093535711_ST/SYS201804091135288093535711_ST.001.png" width="253" height="18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填写图中结构的名称:A   ;B   ;H   ;F   。<br />(2)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   组成。肺泡是肺完成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泡壁 由   层上皮细胞构成,周围有丰富的    , 利于进行气体交换。<br />(3)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是因为鼻腔可对吸入的空气起到   、   和   的作用。因而当人患重感冒,用口呼吸时,会感到口干舌燥,就是因为口腔在湿润吸入的空气过程中,失去了大量的水分。<br />(4)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是   。<br />(5)气管壁内的纤毛向咽喉方向不断的摆动,把外来的尘粒、细菌和粘液一起送到咽部形成   。</p></div></div>
<div><p>【答案】<br />(1)鼻;喉;肺;气管<br />(2)肺;1;毛细血管<br />(3)温暖;湿润;清洁<br />(4)咽<br />(5)痰<br />【解析】(1)图一中,A鼻,B喉、C支气管、D 肺泡、E咽,F气管,G支气管,H肺。<br />(2)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肺泡是肺完成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泡壁由1层上皮细胞构成,周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利于进行气体交换。<br />(3)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内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上的腺细胞能够分泌黏液,粘住和阻挡灰尘并湿润空气,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起到温暖空气的作用。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因而当人患重感冒用口呼吸时,会感到口干舌燥。因此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br />(4)图一中气体和食物具有的共同通道是咽,人在吞咽时,会厌软骨会盖住喉的入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引起猛烈咳嗽。<br />(5)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上有腺细胞,腺细胞可以分泌黏液,可以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当黏膜上的纤毛向喉部摆动时,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br />所以答案是:(1)鼻;喉;肺;气管;(2)肺;1;毛细血管;(3)温暖;湿润;清洁;(4)咽;(5)痰<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呼吸系统的组成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实验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以下三种处理。请回答下面的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9/11/ab22da91/SYS201804091135295582698624_ST/SYS201804091135295582698624_ST.001.png" width="474" height="18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上述实验中,只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的是   号试管,3号试管中的馒头块既没有切碎,也没有搅拌,起对照作用。<br />(2)5~10分钟后取出三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发现   号试管中的馒头遇碘后不变蓝;   号试管中的馒头部分变蓝色;   号试管中的馒头全变蓝色。<br />(3)实验结论:馒头变甜与   、   以及   的分泌都有关系。</p></div></div>
<div><p>【答案】<br />(1)1、3<br />(2)1;3;2<br />(3)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br />【解析】(1)一组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1号试管3号试管形成的对照实验中,1号试管中放的是馒头碎屑且充分搅拌是实验组,3号试管中的馒头块既没有切碎,也没有搅拌,起对照作用,是对照组,目的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br />(2)5~10分钟后取出三支试管,1号试管中加入的是唾液,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了,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3号试管中加入了唾液,但馒头没有切成碎屑,也没有进行搅拌,馒头与消化液的混合不充分,淀粉没有被充分消化,因此部分变蓝色;2号试管中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后全变蓝色 。<br />(3)通过1号试管和2号试管的比较可知,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比较1号试管3号试管可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能够促进淀粉的消化 。<br />所以答案是: (1). 1、3 (2). 1;3;2;(3)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食物的消化和科学探究的过程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