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龙华中学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我国的西沙群岛有着连绵数千米的珊瑚礁,形成珊瑚礁的珊瑚虫属于( )<br />A.腔肠动物<br />B.软体动物<br />C.甲壳动物<br />D.昆虫</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珊瑚虫是腔肠动物,它们的身体结构简单,体壁仅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然从口排出,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可见A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A</p><p>【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腔肠动物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如海葵、海蛰、珊瑚虫)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水生动物中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br />A.海蜇<br />B.珊瑚虫<br />C.扇贝<br />D.虾</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A、海蜇属于腔肠动物。A不符合题意。<br />B、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B不符合题意。<br />C、扇贝属于软体动物,故C符合题意。<br />D、虾属于节肢动物门的甲壳纲,可见D不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C</p><p>【考点精析】掌握软体动物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保护身体(如乌贼、章鱼、扇贝、蛾 螺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无脊椎动物中唯一能飞的动物是昆虫。下列对于能够飞行的动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r />A.能够飞行的动物都是用肺呼吸<br />B.能够飞行的动物都比不能飞行的动物高等<br />C.能够飞行的动物都具有翼和翅<br />D.能够飞行的动物都不会游泳</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A、动物的类群中,昆虫类和鸟类一般是飞行生活。但是昆虫类不是用肺呼吸。可见A说法错误,A不符合题意。<br />B、能飞行的动物比如蝗虫,本能飞行的动物鲸鱼等,两者相比较却是鲸鱼要高等,可见B说法错误,B不符合题意。<br />C、有翼和翅膀是能够够飞行的基础,所以能够飞行的动物都具有翼和翅,可见C说法正确,C符合题意。<br />D、野鸭类、天鹅等既能飞行能游泳,可见D说法错误,故D不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C</p><p>【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节肢动物,掌握节肢动物门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是胎生,对动物的意义是( )<br />A.降低出生个体的数目<br />B.提高后代的成活率<br />C.增加后代个体的数目<br />D.使后代个体的体质增强</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为胎生、哺乳,胎生的特点是幼体出生时,在母体内已经基本发育完整,所以不易受到天敌的攻击,能大大提高后代的成活率,也更能够适应较为复杂的生活环境。可见B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B</p><p>【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掌握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为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胎生,哺乳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水由鱼的口流入,从鳃盖后缘排出,水中成分的变化是( )<br />A.氧浓度上升,二氧化碳浓度下降<br />B.氧浓度上升,二氧化碳浓度上升<br />C.氧浓度下降,二氧化碳浓度下降<br />D.氧浓度下降,二氧化碳浓度上升</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鱼终生生活在水中,呼吸器官是鳃,靠鳃盖和口德交替张合来完成水的进出,即水由口进入然后经鳃盖后缘流出,鳃盖内部有鳃丝,鳃丝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所以当水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从而二者进行了气体交换,所以流出鳃的水和进入鳃的水相比,流出的水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可见D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D</p><p>【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鱼的主要特征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节肢动物中,属于昆虫的是( )<br />A.<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4/04/3a346b15/SYS201802240401431541578608_ST/SYS201802240401431541578608_ST.001.png" width="104" height="7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B.<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4/04/3a346b15/SYS201802240401431541578608_ST/SYS201802240401431541578608_ST.002.png" width="122" height="8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C.<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4/04/3a346b15/SYS201802240401431541578608_ST/SYS201802240401431541578608_ST.003.png" width="109" height="7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D.<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4/04/3a346b15/SYS201802240401431541578608_ST/SYS201802240401431541578608_ST.004.png" width="134" height="7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节肢动物门包括昆虫纲、甲壳纲、多足纲、蛛形纲。<br />A、是蜘蛛,为蛛形纲,A不符合题意。<br />B、为虾属于甲克纲,B不符合题意。<br />C、蜈蚣为多足纲,C不符合题意。<br />D、为蝗虫,三对足,两对翅,为昆虫纲,可见D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D</p><p>【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节肢动物的相关知识,掌握节肢动物门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为适应陆地干燥气候,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下列不属于该类结构的是( )<br />A.蚯蚓的刚毛<br />B.蛇的鳞片<br />C.蝗虫的外骨骼<br />D.蜥蜴的细鳞</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A、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蚯蚓的刚毛是协助蚯蚓运动的,可见A符合题意。<br />B、蛇属于爬行动物,爬行动物真正适应了陆地生活,体表有鳞片,可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可见B说法正确,B不符合题意。<br />C、蝗虫有三对足、两对翅,增大了其活动范围,体表的外骨骼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扩大了其分布范围,C不符合题意。<br />D、蜥蜴属于爬行动物,爬行动物真正适应了陆地生活,体表有细致的鳞片,可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可见D说法正确,D不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A</p><p>【考点精析】利用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环节动物:身体由环状体节构成(如沙蚕、水蛭、蚯蚓等);节肢动物门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动物界中种类最多的是( )<br />A.哺乳类<br />B.节肢动物<br />C.鱼类<br />D.两栖类</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节肢动物是生物圈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无脊椎动物,其中的节肢动物的昆虫就在100万种以上,约占整个动物界种的2/3,可见B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B</p><p>【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节肢动物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节肢动物门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老师找到四个与动物有关的成语,其中所涉及的动物都属于恒温动物的成语是( )<br />A.[蛛]丝[马]迹<br />B.[鸡][犬]不宁<br />C.[鹬][蚌]相争<br />D.[虎]头[蛇]尾</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A、蜘蛛为节肢动物,是变温动物,马是哺乳动物,为恒温动物,可见A不符合题意。<br />B、鸡属于鸟类,为恒温动物,犬为狗属于哺乳动物,B符合题意。<br />C、鹬蚌为软体动物,为变温动物,可见C不符合题意。<br />D、虎为哺乳动物,为恒温动物,蛇是爬行动物,为变温动物,可见D不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B</p><p>【考点精析】利用鱼的主要特征和两栖动物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两栖动物门: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在陆地生活用肺兼用 皮肤呼吸.变态发育,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有辅助呼吸作用,心脏有二心房一心室,体温不恒定.</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我国有漫长的海岸线,众多的江河湖泊,因此鱼类十分丰富,据调查我国的淡水鱼就有1000多种,其中属于四大家鱼的是( )<br />A.鲫鱼、鲢鱼、草鱼、大马哈鱼<br />B.青鱼、草鱼、鲢鱼、鳙鱼<br />C.鲫鱼、乌鱼、草鱼、鲳鱼<br />D.鲢鱼、黄花鱼、草鱼、鳙鱼</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我国著名的淡水四大家鱼是指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故B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B</p><p>【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多种多样的鱼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四大家鱼是:草鱼、青鱼、鲢鱼、鳙鱼.</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如图表示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其中阴影部分表示相同点。下列哪一项可以写在阴影部分(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4/04/3a346b15/SYS201802240401442050597234_ST/SYS201802240401442050597234_ST.001.png" width="210" height="6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生来就有<br />B.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br />C.有利于生存与繁殖<br />D.能伴随动物一生</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动物的行为根据获得途径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是有动物体内的遗传因素决定的;学习行为是通过环境的影响,由后天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br />A、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学习行为由后天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A说法错误,A不符合题意。<br />B、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学习行为由后天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B说法错误,B不符合题意。<br />C、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都能使动物更好的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有利于动物生存和繁衍后代,可见C说法正确,C符合题意。<br />D、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能伴随一生,而学习行为是通过环境的变化受环境的刺激而产生的行为,环境刺激一变化,学习行为往往消失,可见D说法错误,D不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C</p><p>【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几种动物群体中,不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br />A.蜜蜂的群体<br />B.蚂蚁的群体<br />C.白蚁的群体<br />D.小河中的一群鱼</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A、蜜蜂之间存在着明确的分工,有蜂王、工蜂等,分别执行不同的职能,可见蜜蜂是营社会行为。A不符合题意。<br />B、在蚂蚁的群体中,包括雌蚁、雄蚁、工蚁和兵蚁,其中工蚁一般为群体中最小的个体,为没有生殖能力的雌性白蚁,工蚁的主要职责是建造和扩大巢穴、采集食物、伺喂幼蚁及蚁后等,兵蚁主要是保卫蚁穴,雌蚁的职能是产卵,雄蚁负责和雌蚁交配,另外蜜蜂之间也存在着明确的分工,为社会行为。可见B不符合题意。<br />C、在白蚁群体内,有雌蚁、雄蚁、工蚁和兵蚁,它们分工协作,共同生活,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为社会行为,C不符合题意。<br />D、鱼的群体中尽管它们生活在一起,但彼此之间并没有什么分工和等级制度等,可见D不为社会行为,D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D<br />【考点精析】利用社会行为的特征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用性外激素引诱剂杀农业害虫是利用了( )<br />A.取食行为<br />B.学习行为<br />C.迁徙行为<br />D.昆虫之间的通讯</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A、取食行为是指动物获得营养的诸多活动,包括寻找、获取、加工、摄入和贮藏食物等过程,可见A不符合题意。<br />B、学习行为是动物通过后天学习和生活经验获得的行为,B不符合题意。<br />C、迁徙行为为动物周期性的较长距离往返于不同栖居地的行为,可见C不符合题意。<br />D、昆虫间的通讯,就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常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性外激素,多是由雌虫分泌并释放,引诱雄虫前来交配,交配后,雌虫即停止分泌,可见诱杀农业害虫是利用的昆虫之间的通讯,故D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D</p><p>【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群体中的信息交流,掌握群体内的不同动物个体之间,通过动物的活动、声音和气味等来传递信息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最根本的决定因素是( )<br />A.遗传因素<br />B.环境因素<br />C.体内激素<br />D.同种的个体间相互传递的信息</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动物的行为根据获得途径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是有动物体内的遗传因素决定的;学习行为是后天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可见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最根本的决定因素是遗传因素。故A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A</p><p>【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动物行为的定义与意义,掌握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意义是供自己及自己的后代享用而让自己生存下来,是动物最基本的行为方式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人体完成一个动作的顺序,正确的是( )<br />①骨骼肌收缩 ②肌肉附着的骨受到牵拉, 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br />A.②①③<br />B.②③①<br />C.①②③<br />D.③①②</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运动的实现过程: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可见题干中的正确顺序是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①骨骼肌收缩; ②肌肉附着的骨受到牵拉。故D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D</p><p>【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运动时,肌肉的收缩、舒张牵引着骨绕着关节运动,因此,在运动中,骨是杠杆,关节是支点,骨骼肌产生运动的动力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以下两项都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br />A.蜜蜂筑巢、狗沿途撒尿<br />B.蚯蚓走迷宫、猫抓老鼠<br />C.大山雀喝牛奶、萤火虫发光<br />D.孔雀开屏、黑猩猩钓取食物</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br />A、蜜蜂筑巢属于先天性行为,小狗沿途撒尿,是为了划清自己的领域,属于领域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可见A符合题意。<br />B、蚯蚓走迷宫是经过不断的尝试成功,所以是学习行为,B不符合题意。<br />C、大山雀喝牛奶是学习行为,C不符合题意。<br />D、黑猩猩钓取食物是学习行为,可见D不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A</p><p>【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动物行为的类型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动物行为具有周期性和节律性,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性为、社群行为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相同体积的家兔、老鼠、家鸽和狗的骨骼相比,重量最轻的是( )<br />A.家兔<br />B.老鼠<br />C.家鸽<br />D.狗</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鸟类适于飞行生活,鸟类的形态、结构、特征都与飞行生活相适应,比如:身体呈流行线,体表被覆羽毛;家鸽的骨有的薄,短骨骨愈合在一起,比较长的骨大都是中空的,内充气体,这样的骨骼既轻便又牢固,适于飞行生活,有龙骨突,龙骨突的两侧有发达的胸肌,胸肌发达,收缩有力,牵动两翼可完成飞行动作;鸟类进行双重呼吸,直肠极短等,因此,结合本题,相同体积的家兔、老鼠、家鸽和狗的骨骼相比,只有家鸽是可以飞行的,家鸽的骨依据上面所述是最轻便牢固的,所以重量最轻的是家鸽。故C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C</p><p>【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鸟的主要特征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鸟类有喙无齿,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骨中空,内充空气,心脏分四腔,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生殖为卵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某地区的山上有一种名叫鬼针草的植物,当人们在草丛中行走时,裤脚上常常被粘上一些带倒刺的“针”,下面对这一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br />A.鬼针草的“针”能粘在衣服上,这种结构防止人们毁坏它,有利于保护自已<br />B.鬼针草的“针”有利于让其他生物帮助传播种子和果实<br />C.人在这一过程中对鬼针草不会产生任何作用<br />D.人将鬼针草带走了,对鬼针草是不利的</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生存在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植物为动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来源,动物则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题干中提到的鬼针草,常常会把一些“针”粘在行人的裤脚上,这样行人会把种子或果实带到其他地方,从而帮助了植物传播种子和果实,故B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B</p><p>【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掌握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有益:扩大分布范围;有害:数量过多危害植物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节肢动物的特征不包括( )<br />A.身体有翅能飞行<br />B.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br />C.体表有外骨骼<br />D.足和触角分节</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A、节肢动物体表由外骨骼,身体分节,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节肢动物都有翅,昆虫纲动物有翅,可见A说法错误,A符合题意。<br />B、节肢动物身体本部,体表由外骨骼,身体和足,触角均分节,可见B说法正确,B不符合题意。<br />C、节肢动物身体本部,体表由外骨骼,减少了体内水分的散失,更加适应生活,C说法正确,C不符合题意。<br />D、节肢动物身体本部,身体和足,触角均分节,可见D说法正确,D不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A</p><p>【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节肢动物的相关知识,掌握节肢动物门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青蛙的心室内有部分混合血,混合血的特点是( )<br />A.运输氧的能力低<br />B.各种成分均衡,有利于运输<br />C.运输有机养料的能力低<br />D.迅速将营养物质运送到身体各处</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别自语动脉血中氧气含量丰富,静脉血中氧气较少,所以动脉血的作用是给全身各器官的细胞提供充足的氧,可见当动脉血和静脉血混合之后,混合血中的含氧量就会下降,所以混合血要比动脉血的供氧的能力低了许多,故A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A</p><p>【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两栖动物的相关知识,掌握两栖动物门: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在陆地生活用肺兼用 皮肤呼吸.变态发育,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有辅助呼吸作用,心脏有二心房一心室,体温不恒定.</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蚯蚓的生存环境是( )<br />A.潮湿、紧实的土壤<br />B.潮湿、疏松、富含氧气的土壤<br />C.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br />D.潮湿、疏松、有机物稀少的土壤</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首先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呼吸时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粘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这样蚯蚓就完成了气体的交换,所以蚯蚓的体壁必须保持湿润,故蚯蚓必须生活在阴暗潮湿土壤中,且土壤越疏松,透气性越好,有利于蚯蚓的呼吸;其次蚯蚓是环节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体内没有叶绿体,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因此蚯蚓必须生活在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故蚯蚓的生存环境是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丰富的土壤。可见C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C</p><p>【考点精析】利用环节动物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环节动物:身体由环状体节构成(如沙蚕、水蛭、蚯蚓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鹰击长空”壮举中,雄鹰翅膀扇动的动力主要来自于( )<br />A.胸部的肌肉<br />B.腹部的肌肉<br />C.背部的肌肉<br />D.四肢的肌肉</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鸟类营飞行生活,鸟类的形态结构都与飞行生活相适应,比如形态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有龙骨突,胸肌发达,胸肌收缩有力,飞行时能产生强大的动力,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题干中提到的雄鹰翅膀扇动的动力主要来自于胸部的肌肉,可见A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A</p><p>【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鸟的主要特征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鸟类有喙无齿,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骨中空,内充空气,心脏分四腔,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生殖为卵生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恒温动物比变温动物更具有生存优势的原因在于( )<br />A.恒温动物的个体更能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br />B.恒温动物消耗氧气少<br />C.恒温动物需要的生存空间小<br />D.恒温动物需要的食物少</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在各动物的类群中,只有鸟类和哺乳类为恒温动物,体温恒定减少了动物对环境的依赖性,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扩大了动物的分布范围,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殖,比变温动物更适应环境的变化。可见A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A</p><p>【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鸟的主要特征和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需要了解鸟类有喙无齿,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骨中空,内充空气,心脏分四腔,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生殖为卵生;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为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胎生,哺乳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不属于生物防治的是( )<br />A.用灯光诱杀美国白蛾<br />B.周氏啮小蜂将卵产在美国白蛾的幼虫体内<br />C.青蛙消灭蝗虫<br />D.七星瓢虫吃蚜虫</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生物防治就是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狮吃羚羊是一种捕食周氏啮小蜂将卵产在美国白蛾的幼虫体内是利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引入青蛙消灭蝗虫是利用青蛙对付蝗虫,七星瓢虫吃蚜虫是利用七星瓢虫抑制蚜虫。行为,不是利用狮子对付羚羊因此不属于生物防治,<br />A、利用美国白蛾成虫的趋光性,悬挂杀虫灯诱杀成虫,可见这不是生物防治,故A符合题意。<br />B、周氏啮小蜂将卵产在美国白蛾的幼虫体内是利用周氏啮小蜂来防治美国白蛾,属于以虫治虫,是生物防治,故B不符合题意。<br />C、青蛙消灭蝗虫是利用青蛙来对付蝗虫,青蛙是农业的朋友,以蝗虫、蛾等为食物,以虫治虫,故属于生物防治。C不符合题意。<br />D、七星瓢虫吃蚜虫是利用七星瓢虫来抑制蚜虫,属于以虫治虫,属于生物防治,D不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A</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鸟类身体心脏占体重比例比人类大4倍以上,心跳比人类快2倍以上,食量比人类大5倍以上。这些特点与下面哪项有关( )<br />A.体温高而恒定<br />B.提供大量氧气<br />C.减少飞行阻力<br />D.胸肌发达</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鸟类身体结构比较复杂,是比较高等的动物,鸟类的心脏有四个腔,且心脏的比重大,心跳动有力,心跳速度也快,加快了血液循环的速度,从而提高了输送氧气的能力,为鸟类的飞行提供充足的大量的氧气,满足鸟类对氧气的需要,同时氧气还参与分解有机物的分解,来释放能量供给鸟类飞行时的需要,同时一部分能量用来维持恒定的体温,可见B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B<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鸟的主要特征(鸟类有喙无齿,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骨中空,内充空气,心脏分四腔,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生殖为卵生).</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骨骼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br />A.一块骨骼肌至少要与两块以上的骨相连<br />B.骨骼肌通过肌腱附着在骨上<br />C.只要骨骼肌、骨、关节正常,就能运动<br />D.骨骼肌除了收缩牵引骨运动,还能推开骨。</p></div></div>
<div><p>【答案】C,D<br />【解析】A、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由肌腱的两端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能够收缩和舒张,可见A说法正确,A不符合题意。<br />B、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由肌腱的两端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B说法正确,B不符合题意。<br />C、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收缩时,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可见运动需要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而且运动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可见C说法错误,C符合题意。<br />D、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收缩时,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但是骨骼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群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可见D说法错误,D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CD</p><p>【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的相关知识,掌握运动系统包括1、骨:骨膜、骨质、骨髓2、骨连接(关节):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3、骨骼肌,以及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的理解,了解运动时,肌肉的收缩、舒张牵引着骨绕着关节运动,因此,在运动中,骨是杠杆,关节是支点,骨骼肌产生运动的动力.</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br />A.动物的行为从其获得途径上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br />B.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br />C.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br />D.动物的学习行为与动物的先天因素无关</p></div></div>
<div><p>【答案】B,D<br />【解析】动物的行为根据获得途径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又叫后天性行为。<br />A、动物的行为根据获得途径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可见A说法正确,A不符合题意。<br />B、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又叫后天性行为,不是动物的本能,学习行为受环境的影响较大,所以当刺激该行为产生的环境因素去除后,该行为会渐渐消失,可见B说法错误,B符合题意。<br />C、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本能,可以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可见C说法正确,C符合题意。<br />D、动物的是在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而且学习行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的以新的行为,可见D说法错误,D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BD</p><p>【考点精析】利用动物行为的类型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动物行为具有周期性和节律性,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性为、社群行为.</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十分广泛,其具体表现有( )<br />A.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br />B.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br />C.为人类制造有机物<br />D.彻底分解植物枝叶,促进物质循环</p></div></div>
<div><p>【答案】A,B<br />【解析】A、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动物作为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如果动物的生存受到影响,就会破坏了食物网的稳定,影响了其他生物的生存,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可见A说法正确,A符合题意。<br />B、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如蜜蜂采蜜,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可见B说法正确,B符合题意。<br />C、动物是消费者,只能直接或间接的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可见C说法错误,C不符合题意。<br />D、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彻底分解植物枝叶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可见D说法错误,D不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AB<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和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生态平衡;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可被植物重新利用,遗体被分解后,释放二氧化碳、含氮无机盐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鸟类的黑手党”--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到别的小鸟巢中,小鸟辛勤地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食杜鹃的雏鸟。对小鸟这种行为的解释,正确的是( )<br />A. 是先天性行为<br />B.是学习行为<br />C.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br />D.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p></div></div>
<div><p>【答案】A,C<br />【解析】动物的行为根据获得途径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又叫后天性行为。<br />根据题意,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到别的鸟的鸟巢中,其他鸟辛勤地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食杜鹃的雏鸟,这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因素决定的,是生来就有的,是一种本能,是先天性行为,可见A、C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AC</p><p>【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动物行为的类型,需要了解动物行为具有周期性和节律性,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性为、社群行为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蜥蜴的体表覆盖角质细鳞,这有利于( )<br />A.适应水生生活<br />B.皮肤呼吸<br />C.适应陆地生活<br />D.防止体内水分散失</p></div></div>
<div><p>【答案】C,D<br />【解析】蜥蜴属于爬行动物,爬行动物为真正的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爬行动物的皮肤干燥厚实,体表有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陆地上产卵,其卵有坚韧的卵壳。<br />A、蜥蜴属于爬行动物,爬行动物的皮肤干燥厚实,体表有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爬行动物为真正的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可见A说法错误,A不符合题意。<br />B、蜥蜴属于爬行动物,爬行动物的皮肤干燥厚实,体表有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可见B说法错误,B不符合题意。<br />C、爬行动物的皮肤干燥厚实,体表有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爬行动物为真正的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可见C说法正确,C符合题意。<br />D、,爬行动物的皮肤干燥厚实,体表有角质的鳞片或甲,可以很好的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真正的适应陆地生活。可见D说法正确,C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CD</p><p>【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爬行动物(体表覆盖有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心室内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产羊膜卵;体温不定).</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蜥蜴是卵生,关于蜥蜴的发育方式正确的是( )<br />A.产大型卵,靠雌蜥蜴孵化蜥蜴卵<br />B.产大型卵(相对于青蛙或鱼的卵),卵外有坚韧的卵壳,靠阳光的热量孵化<br />C.卵很小,产于沙土中,借阳光的热量孵化<br />D.卵较大,在雌蜥蜴体内完成受精</p></div></div>
<div><p>【答案】B,D<br />【解析】A、蜥蜴属于爬行动物,爬行动物陆地上产卵,有坚韧的卵壳保护,但是卵不是由雌性的蜥蜴孵化,是靠阳光的照射来孵化,可见A说法错误,A不符合题意。<br />B、相对于脊椎动物青蛙或鱼的卵来说,蜥蜴能产出比较大的卵,卵外有坚韧的卵壳,靠阳光的热量孵化,B说法正确,B符合题意。<br />C、蜥蜴产出的卵比脊椎动物青蛙或鱼的卵要大,不是很小。产于沙土中,借阳光的热量孵化,可见C说法错误,C不符合题意。<br />D、爬行动物是体内受精,即在交配后。把精子产在雌性的体内,在雌性动物体内完成受精,随后产出较大的有卵壳的卵,可见D说法正确,D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BD</p><p>【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爬行动物,掌握体表覆盖有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心室内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产羊膜卵;体温不定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对青蛙的生殖发育描述正确的是( )<br />A.雌雄异体,体外受精<br />B.雌雄同体,体外受精<br />C.体外受精,幼子体内发育<br />D.幼子水中发育,用鳃呼吸</p></div></div>
<div><p>【答案】A,D<br />【解析】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雌雄异体,生殖和发育都在水中完成,在生殖的季节,雌雄蛙会抱对,因为抱对可以增加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率,两者同时将精子和卵细胞产在水中,在水中完成受精,所以青蛙属于体外受精,幼体在水中发育,蛙的发育的四个阶段: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为变态发育,生殖和发育都是在水中完成的。<br />A、青蛙是雌雄异体,雌雄抱对后,两者同时把生殖细胞产在水中,在水中完成受精,故为体外受精,可见说法正确,A符合题意。<br />B、青蛙是雌雄异体,不是雌雄同体,把生殖细胞产在水中,在水中完成受精,可见B说法错误,B不符合题意。<br />C、雌雄蛙把生殖细胞产在水中后,在水中完成受精,属于体外受精,幼体在水中发育,不是在体内发育,可见C说法错误,C不符合题意。<br />D、雌雄蛙把生殖细胞产在水中后,在水中完成受精,属于体外受精,幼体在水中发育,幼体在水中发育,用鳃呼吸,可见D说法正确,D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AD</p><p>【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的相关知识,掌握两栖生物生殖的特点:卵生,体外受精,以及对两栖动物的发育的理解,了解变态发育:卵→蝌蚪→幼蛙→成蛙.</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麻雀曾被认定为主要害鸟,20世纪50--60年代,我国曾开展过大规模的“剿灭麻雀”运动,现在又发出了保护麻雀的呼声,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r />A.现在的麻雀被人们的“剿灭行动”吓怕了,变乖了,不啄食和糟蹋农作物<br />B.现在人们认识到麻雀数量很少,不影响农作物<br />C.现在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各种生物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麻雀在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br />D.大量捕杀麻雀,破坏了食物网的稳定,影响了其他生物的生存</p></div></div>
<div><p>【答案】C,D<br />【解析】麻雀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进入体内的有机物通过消化和吸收,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所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动物的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又可以回归自然,被生产者利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r />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所以大量捕杀麻雀,破坏了食物网的稳定,影响了其他生物的生存。综上所述:CD说法正确,故CD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CD</p><p>【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生态平衡),还要掌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可被植物重新利用,遗体被分解后,释放二氧化碳、含氮无机盐等)的相关知识才是答题的关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鸟的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这些气囊的作用是:( )<br />A.可减轻身体比重<br />B.有利于双重呼吸<br />C.进行气体交换<br />D.辅助鸟类在飞行中消化食物</p></div></div>
<div><p>【答案】A,B<br />【解析】鸟类的气囊与肺相通,主要功能是暂时贮存空气,辅助鸟类呼吸,即使吸入的空气两次通过肺,可以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从而使鸟类能进行独特的呼吸方式——双重呼吸,提高了呼吸的效率,为鸟类飞行时提供充足的氧气,同时气囊还有减轻身体比重(当气囊内充满空气时,增加了鸟类的浮力,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身体的比重)和散发热量、调节体温、减轻器官间的摩擦等的作用。可见A、B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AB</p><p>【考点精析】利用鸟的主要特征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鸟类有喙无齿,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骨中空,内充空气,心脏分四腔,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生殖为卵生.</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