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雨点打在含羞草的小叶上,叶片会立即合拢,叶柄下垂,这说明了生物特征的( )现象<br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r />B.生物需要呼吸<br />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br />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含羞草属于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如下: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r />根据题干所述,雨点打在含羞草的小叶上,叶片会立即合拢,叶柄下垂,这是含羞草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故C符合题意。<br />故答案为:C<br />本题考查生物的基本特征,比较简单,熟记即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命最基本的特征是( )<br />A.生殖和发育<br />B.生长<br />C.新陈代谢<br />D.遗传和变异</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生物具有一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r />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物质代谢是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的交换和生物体内物质的转变过程.能量代谢是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能量的交换和生物体能量的转变过程.生物体的新陈代谢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结束了.所以说,新陈代谢是生物体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掌握生物的特征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现象中,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是( )<br />A.北极熊白色的体毛<br />B.鱼的体型为梭型<br />C.牦牛的绒很保暖<br />D.孔雀开屏</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北极地区气候寒冷,温度很低,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熊,具有白色的体毛和胸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可以达到60毫米,这些厚厚的脂肪可以保护胸内的器官心脏避免冻伤,白色是一种保护色,也利于北极熊捕食,不容易被天敌发现,因此这是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A不符合题意。<br />B、鱼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鱼的体形为梭形,减少了在水中游泳时的阻力,可见这是鱼类对水生生活的适应,B不符合题意。<br />C、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牦牛是青藏地区代表性的畜种,它的毛厚而长,保暖性很强,耐寒力强,体矮身健,因此这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不符合题意。<br />D、孔雀开屏是雄孔雀为了引起雌孔雀的注意,是一种求偶行为,属于繁殖行为,而不是对环境的适应,可见D符合题意。<br />故答案为:D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br />A.一片森林<br />B.海洋生态系统<br />C.森林里所有的动物<br />D.一块草地</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一片森林既包括了森林所在的环境,也包括了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不符合题意.<br />B、海洋生态系统既包括了海洋所在的环境,也包括了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不符合题意.<br />C、森林里所有的动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动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符合题意.<br />D、一块草地,既包括了草地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不符合题意.<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生态系统概述,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明( )<br />A.生物适应环境<br />B.生物对环境产生影响<br />C.环境影响生物<br />D.环境适应生物</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蚂蚁在大堤内挖穴活动导致大堤的牢固性降低,洪水来临时容易溃堤.表明生物蚂蚁对环境大堤的影响.<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适应: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br />①草②煮熟的鱼③珊瑚④钟乳石⑤冬眠的蛇⑥恐龙化石⑦蘑菇⑧家鸽<br />A.①⑤⑦⑧<br />B.①③④⑧<br />C.②③④⑥<br />D.②⑤⑥⑦</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生物的基本特征如下: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现象,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r />根据以上分析,②煮熟的鱼、③珊瑚、④钟乳石、⑥恐龙化石都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是生物;①草,⑤冬眠的蛇,⑦蘑菇,⑧家鸽都属于生物,可见A符合题意。<br />故答案为:A<br />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的基本特征,需要明确,鱼是生物,但是煮熟的鱼就没有了生命,就不在属于生物;珊瑚不是生物,是珊瑚虫的产物,珊瑚虫才是生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区别的叙述,正确的是( )<br />A.生物能动,非生物不能动<br />B.生物能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非生物不能<br />C.生物有生命,非生物没有生命<br />D.生物对环境有反应,非生物没有</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有生命的物体才叫生物,生物会表现出一些生命活动,比如:呼吸、排泄、获取营养、生长发育、繁殖后代、遗传变异、应激性、适应环境等。<br />A、生物中的无也不会动,是植物确属于生物。A说法错误,A不符合题意。<br />B、生物能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非生物有的也可以,如放在潮湿环境中的金属会发生反应,比如:铁受潮生锈发生了化学反应,故说法B错误,B不符合题意。<br />C、有生命的物体才叫生物,否则就不是生物,C说法正确,C符合题意。<br />D、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非生物对环境也有反应,如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炭而形成的。故D说法错误,D不符合题意。<br />故答案为:C<br />本题考查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解答此题需要熟知:有生命的物体才叫生物,生物会表现出一些生命活动,比如:呼吸、排泄、获取营养、生长发育、繁殖后代、遗传变异、应激性、适应环境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的多样性包括( )<br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br />B.植物的多样性、动物的多样性、微生物的多样性<br />C.草原的多样性、森林的多样性、湿地的多样性<br />D.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多样性</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如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即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掌握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具体体现;基因的多样性:内在实质;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外在形式,相互依赖,互相影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实验法研究的一般步骤的排列顺序中,正确的是( )<br />①设计实验方案 ②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③得出结论 ④作出假设<br />⑤分析实验现象 ⑥发现并提出问题 ⑦实施实验并记录.<br />A.⑥②④①⑦⑤③<br />B.①②⑤④③⑦⑥<br />C.①⑦②④③⑤⑥<br />D.①②④⑤⑦⑥③</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实验法的一般步骤:(1)发现并提出问题;(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故选:A.<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科学探究的过程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使用显微镜对光时,我们一般选用( )<br />A.低倍物镜,较小光圈<br />B.低倍物镜,较大光圈<br />C.高倍物镜,较小光圈<br />D.高倍物镜,较大光圈</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透明标本→物镜(放大成倒立实像)→镜筒→目镜(放大成虚像)→眼,所以观察标本时,必须对好光,使目镜,物镜,通光孔,光圈在一条直线上。<br />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应转动转换器,让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用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并调节反光镜,同时左眼注视目镜,看到明亮的视野为止。可见使用显微镜对光时,我们一般选用低倍镜,较大的光圈。故B符合题意。<br />故答案为:B<br />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操作方法,需要熟知:在对光前应先使低倍目镜、物镜、通光孔、光圈在一条直线上,根据环境中光线的强弱正确选择光圈的大小和反光镜的平面或凹面。对好光后,通过目镜可看到白亮但不刺眼的视野即可。如果光线较弱,使用大光圈、凹面镜;如果光线较强。使用小光圈,平面镜。</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用显微镜观察锰时装片时,在视野的右上方有一个完整的细胞,要使该细胞移到视野的正中,应将装片( )<br />A.向左下方移动<br />B.向左上方移动<br />C.向右下方移动<br />D.向右上方移动</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显微镜视野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即不仅上下相反而且左右也要颠倒,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是相反的,所以根据题意,在视野的右上方有一个完整的细胞,要使该细胞移到视野的中央,则需要使物象向左下方移动,而要想使物象向左下方移动,则应使装片想右上方移动,才可以使物象向右上放移动。故D符合题意。<br />故答案为:D本题考查显微镜的操作,是常考的题型,理解以下结论即可答题:显微镜下所看到的像是倒立的(上下颠倒、左右相反、放大的虚像)。所以,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正确顺序是( )<br />①先将口漱净 ②用牙签在口腔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均匀涂抹在生理盐水中<br />③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生理盐水 ④染色 ⑤加盖玻片<br />A.①②③④⑤<br />B.③①②④⑤<br />C.①③②④⑤<br />D.③①②⑤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如下:<br />1.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br />2.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br />3. 用牙签在口腔内侧轻刮几下(注意操作前用凉开水漱口),并将刮取的上皮细胞涂抹在生理盐水滴中;<br />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液滴,然后缓缓放平,以免产生气泡;<br />5.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br />6.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使碘夜滋润到标本的全部。<br />根据以上实验步骤的描述,题干中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顺序为:③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生理盐水①先将口漱净 , ①先将口漱净 ,②用牙签在口腔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均匀涂抹在生理盐水中,⑤加盖玻片,④染色。可见D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D<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练习使用显微镜的相关知识,掌握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br />A.细胞的各部分结构是独立的,彼此没有联系<br />B.细胞的各部分结构是协调配合的,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br />C.细胞的细胞膜主要功能是支持作用<br />D.所有的植物细胞的细胞质中都具有叶绿体</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A、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内部的各种结构及其功能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A说法错误,A不符合题意。<br />B、细胞内有很多的细胞器,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虽然不同,但是彼此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称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共同完成细胞内的各项生命活动,可见细胞内部的各种结构及其功能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的,B说法正确,B符合题意。<br />C、细胞膜除了起保护作用外,还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壁起把后和支持作用。C说法错误,C不符合题意。<br />D、植物细胞的叶肉中有线粒体,在比较幼嫩的茎中也含有少量叶绿体,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中都含有叶绿体,比如植物的根中不含叶绿体,D说法错误,D不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B<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植物细胞的相关知识,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以及对动物细胞的理解,了解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细胞质:液态.</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以下各项中,属于一种组织的是( )<br />A.一个西瓜<br />B.大蒜的表皮<br />C.一株番茄苗<br />D.一粒莲子</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A、西瓜是西瓜植株的果实,属于六大器官之一,且是在功能长来说属于生殖器官,可见一个西瓜属于器官,A不符合题意。<br />B、大蒜的表皮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表皮细胞组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起保护作用,即表皮是有表皮细胞形成的,所以属于保护组织,可见B符合题意。<br />C、番茄的幼苗尽管植株小,但是植株由根、茎、叶构成的,属于一个植物体,可见C不符合题意。<br />D、莲子是荷花的种子,属于六大器官之一,可见一粒莲子属于器官而不是组织,可见D不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B<br />【考点精析】利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关于系统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r />A.身体某一部分上的各器官的总和<br />B.体内功能上有某种联系的多个器官的总和<br />C.体内生理功能多样且结构上连续的各个器官的总和<br />D.体内能连续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组成的体系</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由多个器官按一定的次序组合起来,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构成系统,人体内有呼吸、消化、循环、泌尿、神经、内分泌、生殖等系统,它们相既独立分工,又互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可见D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D<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是( )<br />A.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br />B.细胞→组织→系统→植物体<br />C.细胞→器官→系统→植物体<br />D.细胞→器官叶组织→植物体</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细胞是植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经过细胞的分裂、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组织,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六大器官构成了植物体,由此可见,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故A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D<br />【考点精析】掌握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某种植物在阳光照射不充分的地方生长,其叶片面积和厚度比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生长时的变化是( )<br />A.叶面积减小,叶肉增厚<br />B.叶面积增大,叶肉增厚<br />C.叶面积减小,叶肉变薄<br />D.叶面积增大,叶肉变薄</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如果植物在阳光照射不充分的地方生长,植物会为了更多的接受到光照,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叶片的面积会增大;相应的阳光照射不充分的地方光合作用较弱,制造的有机物较少,所以叶肉因有机物较少而变的薄一些,叶片变薄后也有利于阳光透过叶片,背面的叶绿体也能接受到少量的阳光,能达到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目的,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可见D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保卫细胞区别于表皮细胞的结构特点有( )<br />A.形状相同,含叶绿体<br />B.形状相同,不含叶绿体<br />C.形状不同,含叶绿体<br />D.形状不同,不含叶绿体</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保卫细胞与表皮细胞的形状不同,保卫细胞成半月形.并且保卫细胞中含叶绿体,而表皮细胞中没有叶绿体.<br />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叶脉的功能是( )<br />A.输导水和无机盐<br />B.气体通道<br />C.输导有机物<br />D.支持和输导</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叶脉就是生长在叶片上的维管束,它们是茎中维管束的分枝,叶脉中含有机械组织支持叶片,使叶片在空中伸展,有利于接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被称为叶片的“骨架”,叶脉中还有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和输导有机物的筛管,因此有输导作用.所以叶脉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以下对绿色植物各种生理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br />A.在光照下只进行光合作用<br />B.在光照和黑暗中都能进行呼吸作用<br />C.蒸腾作用产生的蒸腾拉力,促进植物释放二氧化碳<br />D.气孔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各种物质交换的“窗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7/59bdca32/SYS201702111711579318992283_DA/SYS201702111711579318992283_DA.001.png" width="559" height="19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场所是叶绿体,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进行,除了能进行光合作用外,还能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为错误项.<br />B、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有光无光都可进行,呼吸作用在所有的活细胞每时每刻都能进行,为生物的基本特征,为正确项.<br />C、植物体内的水以气体的形式散失到空气中的过程叫蒸腾作用,所以植物的蒸腾作用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运输,动力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使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不断的向上运输,所以植物的蒸腾作用与吸收二氧化碳无关,不符合题意.<br />D、气孔是气体进入植物体的门户,如二氧化碳和氧气以及水蒸气,并不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各种物质交换的“窗口”,为错误项.<br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植物根尖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以及具有细胞分裂功能的部位分别是( )<br />A.根毛区、分生区<br />B.根毛区、根冠<br />C.伸长区、根毛区<br />D.分生区、根毛区</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br />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排列不够整齐,像一顶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br />分生区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br />伸长区的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br />成熟区的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所以植物根尖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具有细胞分裂功能的部位是分生区。可见A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炎热的夏天,到树林里感到比较舒适,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br />A.树木进行光合作用,更新空气<br />B.树木能净化空气<br />C.树木的蒸腾作用能够降低环境温度<br />D.树木的呼吸作用较弱,产生的二氧化碳少</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能释放出氧气,所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起到更新空气的作用;蒸腾作用能向外蒸发水蒸气,降低了植物体表的温度,同时降低了周围环境的温度,提高了大气的湿度,使空气比较凉爽;另外树林的树木还能防风、防尘净化空气。可见A、B、C都说法正确,选项D树木进行呼吸作用并不弱,而是主要与树木的光合作用和腾腾作用有关。故D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D<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的相关知识,掌握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以及对光合作用的意义的理解,了解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剥掉一圈树的主干树皮,树会慢慢死亡,原因是( )<br />A.叶片制造的养料不能由导管向下运输给根部<br />B.叶片制造的养料不能由筛管向下运输给根部<br />C.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不能由导管向上运输给叶片<br />D.根吸收的有机养料不能由导管向上运输给茎叶</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植物的茎从外向外树皮(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髓,周皮起保护作用,韧皮部和木质部属于输导组织,韧皮部的能筛管运输有机物,即把叶片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到茎和根等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导管运输到茎和叶等处,形成层等分裂新细胞,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逐年增粗。<br />所以根据题意,如果剥掉一圈树的主干树皮,会把树皮中的韧皮部中的筛管损坏,从而导致叶片制造的有机物不能向根运输,根得不到有机物,根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获得能量,时间长了就会导致树木死亡。故B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B</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叶片的结构由   、   和   三部分组成。</p></div></div>
<div><p>【答案】表皮;叶肉;叶脉<br />【解析】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包括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表皮(包括上、下表皮)和叶脉三部分,其中表皮起保护作用,叶肉属于营养组织,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区域,叶脉中中有导管和筛管两种管道,起运输水分、无机盐、有机物的作用。<br />所以答案是:表皮、叶肉、叶脉</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图是根尖的立体和平面结构图,识图填写有关根尖结构和功能的内容。<br />①是根尖的    , 是根吸收   和   的主要部位。<br />②是根尖的    , 是根   最快的地方。<br />③是根尖的    , 能够不断分裂出   。<br />④是根尖的    , 具有   作用。<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8/21/34da744f/SYS201804082136351637580790_ST/SYS201804082136351637580790_ST.001.jpeg" width="158" height="13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p></div></div>
<div><p>【答案】成熟区;水;无机盐;伸长区;生长;分生区;新细胞;根冠;保护<br />【解析】根尖是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的区域,包括四部分,④根冠、③分生区、 ②伸长区、①成熟区。其中根冠在最顶端,起保护作用;<br />分生区是细胞分裂最快的区域,能快速的分裂产生新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加,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br />伸长区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尖伸长速度最快的区域;<br />成熟区出现了细胞分化,表面突起产生了根毛,增大了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利于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在内部分化出来导管,便于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所以成熟区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区域。<br />所以答案是:成熟区、水、无机盐、伸长区、生长、分生区、新细胞、根冠、保护。<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根的生长的相关知识,掌握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细胞分裂从而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生长从而细胞体积的增大.</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如图是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8/21/34da744f/SYS201804082136354658583762_ST/SYS201804082136354658583762_ST.001.jpeg" width="117" height="8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8/21/34da744f/SYS201804082136354658583762_ST/SYS201804082136354658583762_ST.002.jpeg" width="110" height="7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图A 图B <br />图A表示植物细胞的    , 图B表示植物细胞的   。</p></div></div>
<div><p>【答案】吸水;失水<br />【解析】当植物细胞内外液体有浓度差时,植物细胞就会吸水或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细胞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细胞吸水,所以根据描述,图A水流向细胞内,表明植物细胞吸水;图B水流向细胞外,表明细胞外的浓度大,植物细胞失水。<br />所以答案是:吸水、失水。</p></div>
题型:实验探究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某同学想要验证“植物的生活是否需要无机盐”,于是将两株同样大小的玉米苗分别放在盛有等量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的试管中培养。实验结果如下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9/11/5ab0bf0e/SYS201804091133202457144813_ST/SYS201804091133202457144813_ST.001.jpeg" width="175" height="14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蒸馏水与土壤浸出液在物质成分上的最大区别是    .<br />(2)实验中,设计盛蒸馏水试管的目的是   ;<br />(3)通过这个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br />(4)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首先把绿色植物放到暗处一昼夜,目的是    . 用黑纸遮盖叶片的一部分,目的是为了   ;用酒精加热处理叶片的原因是使叶片含有的   溶解到酒精中,使叶片变成    , 经冲洗后,向叶片滴加碘液,现象是    , 说明了光合作用需要    , 产物是   。</p></div></div>
<div><p>【答案】<br />(1)土壤浸出液中含有无机盐而蒸馏水中不含无机盐<br />(2)形成对照<br />(3)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br />(4)把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形成对照;叶绿素;黄白色;叶片的见光部分变蓝,遮光部分没变蓝;光;淀粉<br />【解析】(1)蒸馏水是经过处理加工过的水,蒸馏水中不含无机盐,而土壤浸出液中含有植物生长需要的无机盐,所以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最大的区别是土壤浸出液中含有无机盐而蒸馏水中不含无机盐。<br />(2)在进行科学探究时,为了增加说服力,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在该实验中,设计盛蒸馏水试管的目的是对照,对照试验中除了变量不同外,其他因素相同。<br />(3)观察现象时,会发现到A试管和B试管中的幼苗长势不同, A试管中的幼苗长势较弱;B试管中幼苗生长旺盛,所以得出结论: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br />(4)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简单的表示如下:暗处理→遮盖处理后,进行光照射→几小时后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液→漂洗观察叶色现象。<br />暗处理的目的是:把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全部运走或耗尽,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刚刚制造的,而不可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的。<br />在选择叶片进行遮光时,是把叶片的上下两面都遮盖住,目的是形成对照试验。<br />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因为叶绿素为绿色,脱色后就避免了绿色对蓝色的遮盖作用,便于观察,但是有酒精易燃,易挥发,所以在脱色时,酒精要隔水加热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br />把变成黄白色的叶片取出进行漂洗,滴加碘夜,发现叶片见光部分变蓝,遮光部分没有变蓝,可以得出结论:见光部分分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遮光部分因为没见到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br />所以答案是:(1)土壤浸出液中含有无机盐而蒸馏水中不含无机盐,(2)形成对照,(3)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4)把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全部运走或耗尽、形成对照、叶绿素、黄白色、叶片的见光部分变蓝,遮光部分没变蓝、光、淀粉。<br />【考点精析】掌握光合作用的实质和科学探究的过程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