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9:05:06

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学区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现象不是生物学研究范畴的是( )<br />A.大雁南飞<br />B.月季开花<br />C.潮涨潮落<br />D.身体长高</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即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生态科学等,研究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病毒在内的形形色色的所有的生物。<br />A、大雁南飞是指大雁为了避开北方的温度较低的温度,去南方过冬,这是生物的一种行为,属于生物学研究范畴,A不符合题意。<br />B、月季花开是为了形成果实种子,繁殖后代,属于生物学的研究范畴,B不符合题意。<br />C、潮汐是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因白天为朝,夜晚为夕,所以把白天出现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出现的海水涨落称为“汐”,与生物没有关系,不是生物学的研究范畴,C符合题意。<br />D、身体长高生物(人体)的生长发育,属于生物学研究范畴,D不符合题意。<br />故答案为:C<br />本题考查生物学的研究范畴,熟记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即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生态科学等,研究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病毒在内的形形色色的所有的生物即可答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是( )<br />A.观察和实验<br />B.调查和测量<br />C.走访和考察<br />D.猜测和想象</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量费和资料分析法等,其中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一般步骤: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故A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A<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科学探究的方法,需要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试验法、测量法、调查法、收集和分析资料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当显微镜视野很暗影响观察时,应调节光亮程度,此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br />A.缩小光圈<br />B.换用凹面镜<br />C.换用高倍镜<br />D.调节细准焦螺旋</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使用显微镜时与调节光线有关的结构是反光镜和遮光器,反光镜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平面镜能发散光线,在光线较强时使用,凹面镜能聚集光线,在光线较暗时使用;遮光器上有大小不等的光圈,在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在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大光圈可以增加进入视野的光线的数量,从而使视野变亮。根据题意,显微镜视野很暗,则应用大光圈和凹面镜。故B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B<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练习使用显微镜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下列各项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br />A.大树底下好乘凉<br />B.雨露滋润禾苗壮<br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r />D.秋风扫落叶</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A、“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因为一方面是大树进行蒸腾作用,散发出水分,使周围的空气变得湿润,同时也降低了周围的温度,树底下更加凉爽,再者,大树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净化了空气,空气变得清新,所以这是反映的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A符合题意。<br />B、“雨露滋润禾苗壮”是因为雨水的滋润,满足了禾苗对水分的需要,这是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br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指山下的花在四月凋谢,而山上因为海拔高,春天来得晚,所以桃花开得迟,这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即环境对生物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br />D、秋风扫落叶,是指秋天植物叶衰老被秋风吹落,是反映的环境中的风对生物的影响,即环境对生物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A<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适应: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br />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br />B.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br />C.动物都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br />D.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A、生物圈是指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即生物圈包括了所有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A说法正确,A不符合题意。<br />B、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的统一整体,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温度、空气、水分等,可见B说法错误,B符合题意。<br />C、动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只能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物,C说法正确,C不符合题意。<br />D、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生物的种类数量不是不变、而是相对稳定,生产者为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的遗体、粪便被分解者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又是生产者需要的原料,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D说法正确,D不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B<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生态系统概述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有“地球之肾”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br />A.森林生态系统<br />B.海洋生态系统<br />C.草原生态系统<br />D.湿地生态系统</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能调节区域小气候,有“地球的肾”之称,它兼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极其特殊的生态功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湿地与人类息息相关,是人类拥有的宝贵资源,因此湿地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和“鸟类的乐园”。故D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从物质变化来说,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br />A.把废物变成有机物<br />B.把无机物变成有机物&#xa0;&#xa0;&#xa0;<br />C.使气态物变成另一气态物<br />D.把气态物变成固态物</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通过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把水和二氧化碳等无机物转化成主要是淀粉的有机物。光合作用实际上就是把光能转化化学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过程。可见B说法正确,故B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B<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光合作用的实质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下列无机盐中不是植物大量需要的是( )<br />A.含硼无机盐<br />B.含氮无机盐<br />C.含磷无机盐<br />D.含钾无机盐</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且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其中氮肥作用: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枝繁叶茂;钾肥的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增强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促进糖分和淀粉的生成;磷肥的作用:促使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提早成熟,穗粒增多,籽粒饱满。可见A含硼的无机盐不是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故A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植物主要靠根吸水,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 )<br />A.根冠<br />B.分生区<br />C.成熟区<br />D.伸长区</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根尖分四部分,从顶端向上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根冠在顶端起保护作用,分生区细胞分裂速度快,伸长区是细胞生长速度最快的区域,成熟区的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使表皮细胞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同时在内部分化出了导管,利于运输水和无机盐,所以成熟区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故C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给农作物一次施肥过多易造成萎蔫现象,其原因是( )<br />A.土壤溶液浓度小于根细胞细胞液浓度<br />B.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细胞细胞液浓度<br />C.土壤溶液浓度等于根细胞细胞液浓度<br />D.植物吸收了过多的无机盐</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只有当植物细胞内外液体有浓度差时,植物细胞才会吸水或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所以根据题干一次施肥过多时,就会使的土壤溶液的浓度较高,土壤溶液的浓度大于植物细胞内部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就会失水,使植物出现萎蔫现象,严重时会导致根不能吸水而影响植物的生长。故B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消化系统中,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是( )<br />A.口腔<br />B.胃<br />C.小肠<br />D.大肠</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主要的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等;其中小肠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有与消化和吸收相适应的结构:小肠长约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肠液、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是胆汁能乳化脂肪,把脂肪颗粒乳化成脂肪微粒,能促进脂肪的消化;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的壁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特点利于吸收营养物质。故C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C<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还要掌握营养物质的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胃: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与其结构有关):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大肠:只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的相关知识才是答题的关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主要作用是( )<br />A.建造我们的身体<br />B.提供能量<br />C.维持生命和健康<br />D.A,B,C三项都是</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人体摄取营养物质有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水、无机盐等,糖类、脂肪、蛋白质不但是细胞的构成物质,也能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参与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等,维生素、无机盐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可见A、B、C都符合题意。故D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D<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和能量的摄取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脂肪:人体内主要的储能物质;糖类:人体内主要的供能物质;蛋白质:为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提供原料;人体内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了食物链。下列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br />A.小麦→鼠→蛇→鹰<br />B.阳光→草→兔→狐<br />C.鼠→蛇→鹰→腐生细菌<br />D.草籽←麻雀←鹰</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物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是一种捕食关系,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起始点是生产者。<br />A、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级消费者,捕食关系表达正确,故A正确,A符合题意。<br />B、起点是生产者,而不是非生物成分阳光,B错误,B不符合题意。<br />C、腐生细菌属于分解者,而食物链中不能出现分解者,C错误,C不符合题意。<br />D、食物链反应 是捕食关系,箭头指向捕食者,D箭头指向错误,D不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A<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食物链的相关知识,掌握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农业生产中,促进植物呼吸作用的措施是( )<br />A.给农作物松土<br />B.粮食晒干后贮藏<br />C.给农作物施用化肥<br />D.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A、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土壤板结,土壤中的氧气减少,不利于根的呼吸;给植物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促进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A符合题意;<br />B、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而种子内的物质必须先溶解在水里才能被种子利用,因此种子含水多,呼吸作用旺盛,含水少,种子的呼吸作用较弱.晒干的种子,水分减少,抑制了种子的呼吸作用,可以延长了种子的储存时间,B不符合题意;<br />C、给农作物施用化肥,是为了为植物提供无机盐,不是为了促进呼吸作用,C不符合题意;<br />D、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获得蔬菜的丰收,有些菜农在大棚里增施二氧化碳,D不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A</p><p><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呼吸作用的实质的相关知识,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装有萌发种子的玻璃瓶中,温度计显示温度升高了,这说明萌发的种子( )<br />A.消耗了有机物<br />B.产生二氧化碳<br />C.消耗了氧气<br />D.产生了热量</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呼吸作用发生在活细胞中,所以萌发的种子每时每刻也在进行呼吸作用,且呼吸作用挺旺盛,呼吸作用的过程就是在氧气的参与下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释放的能量其中一部分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另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所以萌发种子的玻璃瓶中,温度计显示温度升高了,这说明萌发的种子释放了热量,可见D说法正确,D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D<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呼吸作用的实质的相关知识,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图为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8/20/8ef19d21/SYS201804082055427385881276_ST/SYS201804082055427385881276_ST.001.png" width="217" height="9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br />B.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br />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br />D.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肺内有许多的肺泡,肺泡是肺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数目很多,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各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结构特点都有利肺泡和肺泡和肺泡周围的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根据题意“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故A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A<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呼吸系统的组成,掌握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面关于细胞有关知识叙述错误的是: ( )<br />A.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r />B.只有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br />C.烟草中的尼古丁存在于细胞液中<br />D.遗传物质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A、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说法正确,A不符合题意。<br />B、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除了植物细胞外,细菌、酵母菌细胞也含有细胞壁,B说法错误,B符合题意。<br />C、植物细胞的液泡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尼古丁存在在液泡中,C说法正确,C不符合题意。<br />D、细胞核中有遗传物质(染色体,染色体有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D说法正确,D不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B<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细胞质:液态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复制并被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的是( )<br />A.染色体<br />B.液泡<br />C.线粒体<br />D.叶绿体</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细胞的分裂过程是: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动植物不同,植物还需形成新的细胞壁,这样一个细胞就分成了两个细胞。在细胞核分裂前,细胞核变化最大,即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先发生变化,即染色体先进行复制,复制后形成形态和数目都相同的两份(加倍),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使得后代与子代的染色体数目相同,从而保证了后代遗传特性的稳定性。可见A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A<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掌握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器官存在于胸腔内的是( )<br />A.胃和肠<br />B.肾脏和肺<br />C.心脏和肺<br />D.心脏和肝脏</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哺乳动物体腔内有特有结构:膈肌,膈肌将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二部分,胸腔内有心脏和肺;腹腔内有胃、肝脏、小肠、大肠、肾脏等器官,可见位于胸腔内的是心脏和肺。故C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C<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心脏,需要了解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由心肌构成;功能: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酵母菌与叶肉细胞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没有( )<br />A.细胞核<br />B.细胞质<br />C.细胞膜<br />D.叶绿体</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酵母菌为单细胞的真菌,主要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肉细胞的结构主要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可见酵母菌和叶肉细胞的主要区别是酵母菌细胞中没有叶绿体,故D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D<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植物细胞和真菌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真菌的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能够产生孢子,孢子能够发育成新的个体;体内没有叶绿素,营养方式属于异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河蚌与鱼的呼吸器官都是( )<br />A.皮肤<br />B.肺<br />C.鳃<br />D.气管</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河蚌是水生的软体动物,河蚌用鳃呼吸,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故C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C<br />【考点精析】利用软体动物和鱼的主要特征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保护身体(如乌贼、章鱼、扇贝、蛾 螺等);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水泛绿是因某植物大量繁殖引起的,它是( )<br />A.裸子植物<br />B.苔藓植物<br />C.蕨类植物<br />D.藻类植物</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藻类植物一般生活在水中,大多是单细胞的,即使是多细胞也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结构简单,但细胞内含叶绿素,春天藻类植物大量繁殖,使得江水水呈现出绿色,其中主要是单细胞的绿藻,因此“春来江水绿如蓝”,这句诗描写的是藻类植物大量繁殖导致的,故D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D</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请回答显微镜使用的相关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9/11/f97133bd/SYS201804091122384020172654_ST/SYS201804091122384020172654_ST.001.png" width="531" height="12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对光时应转动[②]&#xa0;&#xa0;&#xa0; , 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选用一个较大光圈并转动[③]&#xa0;&#xa0;&#xa0; , 从而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br />(2)甲同学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显微镜目镜为8×,物镜有10×和40×两种,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的物镜是&#xa0;&#xa0;&#xa0;。若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量少但看起来更大,应选用的物镜是&#xa0;&#xa0;&#xa0;。<br />(3)图中A~D为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视野,要使视野由A变为B应将装片向&#xa0;&#xa0;&#xa0;方向移动;要使视野从C(模糊物像)变为D(清晰物像),应调节显微镜的[⑤]&#xa0;&#xa0;&#xa0;。</p></div></div>
<div><p>【答案】<br />(1)转换器;反光镜<br />(2)10×;40×<br />(3)右下;细准焦螺旋<br />【解析】(1)显微镜在对光时,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使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同时转动反光镜,直到出现一个白亮的视野,这样对光完成。<br />(2)显微镜的成像的特点是呈放大、倒立的像,且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相反,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因此要想在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少看起来大,则应选用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大才可以,所以应选择40×的物镜,要想在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则应选择放大倍数小的。所以选择10x的物镜。<br />(3)图中A视野中的细胞偏右下方,B中的物象移到了中央,所以移动过装片,又因为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与实物相反,上下倒置,左右反向,且像的移动方向和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所以像偏右下方,应把像向左上方移动,所以装片应往右下方移动。图中C和D相比,视野D比视野C清晰,要使视野从C(模糊物像)变为D(清晰物像),则应调节显微镜的[⑤]细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能把物象调节的更加清晰。<br />故答案为:(1)转换器、反光镜,(2)10x、40x,(3)右下方、细准焦螺旋。<br />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为基础题,需要熟记结论性的知识:微镜的成像的特点是呈放大的像,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物象的移动方向和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p></div>

    题型:实验探究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图表示探究绿叶进行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过程,请据此回答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9/11/f97133bd/SYS201804091122387284752701_ST/SYS201804091122387284752701_ST.001.png" width="505" height="12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实验前需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xa0;&#xa0;&#xa0;。<br />(2)上图所示实验的变量是&#xa0;&#xa0;&#xa0;。<br />(3)在步骤F中,滴加的试剂是&#xa0;&#xa0;&#xa0; , 其目的是检验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xa0;&#xa0;&#xa0; 。<br />(4)如果选择银边天竺葵叶子的银边与中间绿色部分进行对照实验,可说明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是&#xa0;&#xa0;&#xa0;。</p></div></div>
<div><p>【答案】<br />(1)使叶子中原有的淀粉消耗掉<br />(2)光<br />(3)碘酒(碘液);淀粉<br />(4)叶绿体<br />【解析】、实验中,A是暗处理,B是选叶遮光后进行光照,C是取下叶片上的黑纸片,D是隔水加热,脱绿,E是叶片变成黄白色,F是滴加碘液,检验淀粉的存在,G是观察现象。<br />(1)本实验是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所以实验前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是为了使叶片中的原有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新制造的,而不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的。<br />(2)图中所选的叶片的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所以实验的变量是光照,这两部分可以形成对照实验,目的是验证叶片遮光部分和没有遮光部分是不是都可以制造淀粉。<br />(3)F是滴加碘液,检验淀粉的存在,如果见光部分变蓝了说明产生了有机物淀粉。<br />(4)如果选择银边天竺葵,叶子是银边说明叶子边缘没有叶绿体,中间绿色部分有叶绿体,两部分形成了进行对照实验,变量是叶绿体,因此在光合作用后滴加碘液时发现叶片的边缘部分不变蓝;叶片中间绿色部分滴加碘夜变蓝,说明中间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边缘部分没有变蓝,说明边缘部分没变蓝,可以说明边缘部分没有叶绿体,从而没进行光合作用,没有产生淀粉,故可以说明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br />所以答案是:(1)使叶子中原有的淀粉运走或消耗掉,(2)光,(3)碘夜、淀粉,(4)叶绿体。<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光合作用的实质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根据消化系统模式图回答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9/11/f97133bd/SYS201804091122390359608415_ST/SYS201804091122390359608415_ST.001.png" width="137" height="18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我们的消化系统是由&#xa0;&#xa0;&#xa0;和&#xa0;&#xa0;&#xa0;组成;<br />(2)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④] &#xa0;&#xa0;&#xa0; , 它能分泌&#xa0;&#xa0;&#xa0; ,其中不含&#xa0;&#xa0;&#xa0; , 但它可帮助脂肪消化。<br />(3)蛋白质开始消化的部位是[③] &#xa0;&#xa0;&#xa0;;最终被分解为&#xa0;&#xa0;&#xa0;。脂肪开始消化的部位是[⑥] &#xa0;&#xa0;&#xa0;。<br />(4)小肠内有&#xa0;&#xa0;&#xa0;、&#xa0;&#xa0;&#xa0;和&#xa0;&#xa0;&#xa0; 等多种消化液。</p></div></div>
<div><p>【答案】<br />(1)消化道;消化腺(相互可颠倒)<br />(2)肝脏;胆汁;消化酶<br />(3)胃;氨基酸;小肠<br />(4)肠液;胰液;胆汁(可颠倒)<br />【解析】图中,①是口腔,②是食道,③是胃,④是肝脏,⑤是胰腺,⑥小肠,⑦是大肠,⑧是肛门。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等部分。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道各部的管壁内,有胃腺、肠腺;大消化腺有唾液腺、肝脏、胰腺。其中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能分泌胆汁;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胰腺能分泌胰液,胰液含多种消化酶。<br />(1)我们的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br />(2)消化腺中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能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对脂肪不能进行化学性消化,但是胆汁能对脂肪有乳化作用,即能把大的脂肪颗粒乳化成脂肪微粒。<br />(3)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的化学性消化,最终到达小肠消化分解成氨基酸,可见蛋白质的消化从胃开始;)消化腺中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能分泌胆汁,胆汁会由导管输送到小肠内发挥作用,胆汁不含消化酶,对脂肪不能进行化学性消化,但是胆汁能对脂肪有乳化作用,即能把大的脂肪颗粒乳化成脂肪微粒,所以脂肪开始消化的部位是小肠。<br />(4)小肠内含有肠腺,肠腺能分泌肠液;胰腺能分泌胰液,胰液通过导管运送到小肠内发挥作用,肝脏能分泌胆汁,胆汁会由导管输送到小肠内发挥作用。可见小肠内含有肠液、胰液、胆汁三种消化液。<br />所以答案是:(1)消化道、消化腺,(2)肝脏、胆汁、消化酶,(3)胃、氨基酸、小肠,(4)有肠液、胰液、胆汁。<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食物的消化,需要了解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图是动物细胞、植物细胞模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9/11/f97133bd/SYS201804091122392950209978_ST/SYS201804091122392950209978_ST.001.png" width="250" height="15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的结构是[②]&#xa0;&#xa0;&#xa0;[④]&#xa0;&#xa0;&#xa0; [⑥]&#xa0;&#xa0;&#xa0;。其中&#xa0;&#xa0;&#xa0;具有流动性。<br />(2)对细胞有保护和支持作用的结构是&#xa0;&#xa0;&#xa0;;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进出的结构是&#xa0;&#xa0;&#xa0;。<br />(3)切洋葱时会闻到一种辣味,该物质存在于[⑤]&#xa0;&#xa0;&#xa0;中;<br />(4)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当他画出其中的一个细胞,在画细胞核时,不能涂抹或用阴影表示,而应该用疏密不同的&#xa0;&#xa0;&#xa0;表示。</p></div></div>
<div><p>【答案】<br />(1)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质<br />(2)细胞壁;细胞膜<br />(3)液泡<br />(4)细点<br />【解析】图中,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叶绿体,④是细胞核,⑤是液泡,⑥是细胞核。其中细胞壁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液泡中含有细胞液,细胞液中溶液着色素、糖类等多种物质;由图可知,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是②细胞膜,④细胞核,⑥细胞核。<br />(1)由图可知,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是②细胞膜,④细胞核,⑥细胞质。细胞质是胶状的能流动的物质,是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br />(2)细胞壁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br />(3)液泡中含有细胞液,细胞液中溶液着色素、糖类等多种物质,所以切洋葱时会闻到一种辣味,该物质存在于液泡中。<br />(4)在画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时,画细胞核时,不能涂抹或用阴影表示,而应该用疏密不同的细点表示,细胞核密度越大,所画细点越密集。<br />所以答案是:(1)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质,(2)细胞壁、细胞膜,(3)液泡,(4)细点。<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植物细胞的相关知识,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以及对动物细胞的理解,了解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细胞质:液态.</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学区七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