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9:01:28

山东省惠民县大年陈中学七年级上册生物期中试卷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p><p>A. 人    B. 蘑菇    C. 珊瑚虫    D. 钟乳石</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人、蘑菇、珊瑚虫都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钟乳石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土壤板结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原因是(    )</p><p>A. 缺少肥料,不利于光合作用</p><p>B. 缺少水分,不利于呼吸作用</p><p>C. 缺少二氧化碳,不利于光合作用</p><p>D. 缺少氧,不利于呼吸作用</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土壤板结,缝隙中的氧气减少,妨碍根的呼吸,从而影响了根的生长,也影响了根的吸收功能不利于植物生长。</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某同学将写有字母d的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物像是:</p><p>A. p    B. q    C. d    D. b</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在一张小纸上写好字母“d”,旋转180度后看到的是“p”,所以“某同学将有字母d的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他在显微镜中看到是字母是“p”。</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显微镜的目镜是10X,要观察放大200倍的物象,应选用的物镜是( )</p><p>A. 5X    B. 10X    C. 20X    D. 25X</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题干中的目镜是10×,要想放大200倍,物镜需要200÷10=20倍的.</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一般是</p><p>①染色                </p><p>②撕取实验材料    </p><p>③擦拭载玻片、盖玻片</p><p>④在载玻片中央滴清水  </p><p>⑤盖盖玻片        </p><p>⑥将实验材料置于水滴中展开</p><p>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③②⑥⑤④①</p><p>C. ③④②⑥⑤①    D. ④②①③⑤⑥</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一般是③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④在载玻片中央滴清水、②撕取实验材料、⑥将实验材料置于水滴中展开、⑤盖盖玻片、①染色。</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组织形成的原因是(  )</p><p>A. 细胞分裂    B. 细胞分化    C. 细胞生长    D. 无法确定</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细胞的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连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因此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所以组织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不同的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是由什么决定的(    )</p><p>A. 土壤类型    B. 温度</p><p>C. 湿度    D. 以上三项均是</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地球为生物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栖息地,如林地、草地、岩岸、沙滩、淡水溪涧等。不同的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在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着不同的动植物类群。</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根据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下列哪些措施可以提高大棚蔬菜产量? (  )</p><p>①增加光照时间 </p><p>②适度增加大棚中的二氧化碳量 </p><p>③增加大棚中的昼夜温差</p><p>④增加光照强度</p><p>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    D. ①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阳光可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提供能量和动力,光照时间越长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越长,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因此①增加光照时间也可以提高产量;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②适度增加大棚中的二氧化碳量可以增强蔬菜光合作用的强度,从而提高蔬菜的产量;③增加大棚中的昼夜温差,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制造的有机物多,夜间温度低呼吸作用弱分解的有机物少,蔬菜体内积累的有机物增多,因此可以提高蔬菜产量。④增加光照强度不能提高大棚蔬菜产量。</p><p>所以根据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可以提高大棚蔬菜产量的措施有:①增加光照时间;②适度增加大棚中的二氧化碳量;③增加大棚中的昼夜温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细胞分裂后新细胞的遗传物质(&#xa0;&#xa0;&#xa0;)</p><p>A. 与原来细胞一样    B. 比原来多一倍    C. 比原来少一半    D. 差不多</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细胞分裂形成的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原细胞的相同。所以细胞分裂后新细胞的遗传物质和原细胞一样。</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对空气进入家鸽肺的途径表示正确的是:(  )</p><p>A.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6/26/10/fa1951c4/SYS201806261007585089407025_ST/SYS201806261007585089407025_ST.001.png" width="136" height="3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B.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6/26/10/fa1951c4/SYS201806261007585089407025_ST/SYS201806261007585089407025_ST.002.png" width="144" height="2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C.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6/26/10/fa1951c4/SYS201806261007585089407025_ST/SYS201806261007585089407025_ST.003.png" width="141" height="3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D.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6/26/10/fa1951c4/SYS201806261007585089407025_ST/SYS201806261007585089407025_ST.004.png" width="153" height="3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家鸽的呼吸与两翼的升降有关,当两翼举起时,家鸽完成了吸气,气体的流经途径是空气→肺→气囊;当两翼下垂时,家鸽完成呼气,气体流经途径与吸气正相反,这样,每呼吸一次,空气两次经过肺,在肺里完成两次气体交换,家鸽的这种呼吸方式叫双重呼吸,大大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下列动物行为中属先天性行为的是(  )</p><p>A. 海狮表演顶球    B. 黑猩猩叠木箱摘香蕉</p><p>C. 鸡听到主人叫唤后赶来吃食    D. 小猪吃奶</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如小猪吃奶等。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如海狮表演顶球、黑猩猩叠木箱摘香蕉、鸡听到主人叫唤后赶来吃食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最大区别是(   )</p><p>A. 体温恒定    B. 用肺呼吸    C. 胎生哺乳    D. 体内有脊柱</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属于脊椎动物,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因此它们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与桃树相比,银杏最主要的不同之处是(  )</p><p>A. 种子裸露在外面,没有果皮保护</p><p>B. 用种子繁殖后代</p><p>C. 用孢子繁殖后代</p><p>D. 有发达的根系</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与桃树相比,银杏最主要的不同之处是种子裸露在外面,没有果皮保护属于裸子植物,桃的种子有果皮包被着属于被子植物。A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当双手提水桶时,与之有关的肌肉所处状态是(  )</p><p>A. 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p><p>B. 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p><p>C. 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p><p>D. 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手提水桶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分别是收缩、收缩,因此感觉比较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p><p>A. 猫捉老鼠、黄牛耕地、老马识途</p><p>B. 狗辨主客、尺蠖拟态、鹦鹉学舌</p><p>C. 大雁南飞、公鸡报晓、惊弓之鸟</p><p>D. 蚂蚁搬家、蜘蛛结网、孔雀开屏</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猫捉老鼠属于先天性行为,黄牛耕地、老马识途属于学习行为,A错误;狗辨主客、鹦鹉学舌属于学习行为,尺蠖拟态属于先天性行为,B错误;大雁南飞、公鸡报晓属于先天性行为,惊弓之鸟属于学习行为,C错误;蚂蚁搬家、蜘蛛结网、孔雀开屏属于先天性行为,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动物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p><p>A. 关节囊里面和外面的韧带增强了关节的牢固性</p><p>B. 骨与骨之间的连结叫关节</p><p>C. 人体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支配</p><p>D. 人在做屈肘动作时,肱二头肌收缩的同时肱三头肌舒张</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在关节囊及囊里面和外面有很多韧带,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增强了关节的牢固性,A正确;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叫骨连接,包括能活动的,不活动的和半活动的,能活动的骨连接叫关节,B错误;运动要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运动系统来完成,运动系统由骨、关节、骨骼肌组成,骨骼肌具有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时,就会收缩牵拉骨,围绕着关节做运动,C正确;骨骼肌具有收缩的特性,但是只能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至少需要两组或两组以上的肌肉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如伸肘和屈肘动作就需要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共同完成,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D正确。</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哺乳动物的关节中,属于结缔组织的结构是(  )</p><p>A. 关节头    B. 关节窝    C. 关节腔    D. 关节囊</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关节囊属于结缔组织,它包围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骨连接起来。</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大家都喜欢世界杯,赛事精彩缤纷,从运动系统的组成来看,运动的动力来自于</p><p>A.骨      B.骨骼     C.骨骼肌     D.关节</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运动时,肌肉的收缩、舒张牵引着骨绕着关节运动,从运动系统的组成来看,运动的动力来自于骨骼肌。</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骨的位置变化产生运动,但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依靠</p><p>A. 关节的变化    B. 关节的牵拉</p><p>C. 骨骼肌的牵拉    D. 躯体位置的变化</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p><p>① 取出显微镜时发现镜头脏了,可用干净的抹布擦一擦</p><p>② 对光完成后,从目镜中能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这时的目镜、物镜、通光孔等应该在一条直线上;</p><p>③ 为了保证观察的效果,撕取的洋葱鳞片叶应尽量大而厚</p><p>④ 转动粗准焦螺旋下降时,眼睛要从侧面看着物镜,直到物镜接近玻片</p><p>⑤ 视野中光线太暗时,可以转动反光镜,选择凹面镜</p><p>⑥ 视野中观察的细胞偏左下角。要移动到中心时,应向右上角移动玻片;</p><p>⑦ 小华同学已看到清晰的细胞物像了,小英同学坐在她旁边,也想看清楚细胞,就将显微镜移动到自己的身前。</p><p>A. ①②③④⑤⑥⑦    B. ②④⑤⑥⑦</p><p>C. ②④⑤⑥    D. ②④⑤</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正确地的步骤概括为擦、滴、撕、展、盖、染、吸7个字。<br />①取出显微镜时发现镜头脏了,要用擦镜纸擦不能用抹布擦,①错误;<br />②对光完成后,从目镜中能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这时的目镜、物镜、通光孔等应该在一条直线上,②正确;<br />③为了保证观察的效果,撕取的洋葱鳞片叶应尽量薄而适中不是“大而厚”,③错误;<br />④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时,眼睛要从侧面看着物镜,直到物镜接近玻片,④正确;<br />⑤视野中光线太暗时,可以转动反光镜,选择凹面镜,⑤正确;<br />⑥在显微镜下观察装片标本时,观察到的物像是一个放大的倒像,显微镜下物像移动的方向与玻片移动的方向相反。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偏左下角,要移动到中心时,应向左下角移动玻片,⑥错误;<br />⑦小华同学已看到清晰的细胞图象了,小英同学坐在她旁边,也想看清楚细胞,就将显微镜移动到自己的身前。光线发生了变化,应重新对光,⑦错误。</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碰掉了放在门外的牛奶瓶盖,喝到了牛奶。从此,它学会了偷喝门前奶瓶中的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从行为获得的途径上区分:</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2/0ece59fb/SYS201712302252150001230171_ST/SYS201712302252150001230171_ST.001.png" width="106" height="11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当大山雀第一次偶然打开了奶瓶喝到牛奶,这属于__________行为。</p><p>(2)大山雀第二次根据第一次经验,又去打开瓶盖偷饮牛奶的行为属于_______行为。</p><p>(3)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用同样的方式偷饮牛奶,这属于__________行为。</p><p>&#xa0;</p></div></div>
<div><p>【答案】  先天性  学习  学习</p><p>【解析】试题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喜鹊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后天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p><p>(1)当大山雀第一次偶然打开了奶瓶喝到牛奶,是大山雀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p><p>(2)大山雀第二次根据第一次经验,去偷饮牛奶是它通过后天的生活经验逐步形成的一种行为,属于学习行为;</p><p>(3)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用同样的方式偷饮牛奶,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后天性行为,属于学习行为.</p><p>故答案为:(1)先天性 (2)学习 (3)学习</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显微镜结构图,请根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2/0ece59fb/SYS201712302252130191687529_ST/SYS201712302252130191687529_ST.001.png" width="208" height="31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调节视野亮度的结构是遮光器和      .</p><p>(2)用显微镜观察材料时,发现视野中有异物,如果移动装片,异物不移动,如果换一个目镜,发现异物还在,说明异物在      上.</p><p>(3)寻找物像时,先转动[      ]      ,使镜筒缓缓地下降,此时眼睛应注视物镜.</p><p>(4)当物镜接近玻片标本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此时眼睛应注视      .如果观察的物像不够清晰时,应转动      进行调节.</p><p>(5)假如看到的物像偏向右上方,要想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玻片标本应向      方向移动?</p><p>&#xa0;</p></div></div>
<div><p>【答案】(1)反光镜;</p><p>(2)物镜;</p><p>(3)[⑨];粗准焦螺旋;</p><p>(4)目; 细准焦螺旋;</p><p>(5)右上方.</p><p>【解析】</p><p>试题分析:(1)在显微镜的结构中,能够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14反光镜和7遮光器,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面,遮光器上有大小不等的光圈.当视野中光线过强时,则选用平面镜和较小的光圈;若视野中光线过弱时,则选用凹面镜和较大光圈.</p><p>(2)我们视野中能看到污点的位置只有目镜、物镜、与玻片标本,在实验中移动玻片和换目镜污点都不动,这就排除了污点在目镜与玻片标本上的可能,只能是在物镜上了.</p><p>(3)在寻找物像时,先移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为了防止物镜碰到玻片,损坏物镜,眼睛应注视着物镜.</p><p>(4)物镜接近玻片标本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此时眼睛应注视着目镜,直到到达合适的位置.如果观察的物像不够清晰时,可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为止.</p><p>(5)由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所以如果物像不在视野的中央,要想把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应把装片朝着物像相同的方向移动.因此,物像在视野的右上方时,要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p><p>故答案为:(1)反光镜;</p><p>(2)物镜;</p><p>(3)[⑨];粗准焦螺旋;</p><p>(4)目; 细准焦螺旋;</p><p>(5)右上方.</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根据图A和图B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a914b124/SYS201712310106498324729601_ST/SYS201712310106498324729601_ST.001.png" width="306" height="14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p><p>(1)图B示__________动作,图A示__________动作。</p><p>(2)和分别表示两种肌肉,是_______是__________。</p><p>(3)在图A和图B的动作中,的状态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__。</p><p>(4)和能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动作是在________的支配下。</p><p>(5)当双手自然下垂时,屈肌肌群和伸肌肌群所处的状态是(___)</p><p>A.都收缩  B.都舒张  C.前者收缩,后者舒张  D.前者舒张,后者收缩</p><p>&#xa0;</p></div></div>
<div><p>【答案】  伸肘  屈肘  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收缩  舒张  神经系统  B</p><p>【解析】(1)(2)(3)图中1为肱二头肌,2为肱三头肌,图A状态下,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此时为屈肘;图B状态下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此时为伸肘;<br />(4)而动物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参与肌肉收缩或舒张,产生的动力使骨骼肌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而产生运动。<br />(5)当手臂自然下垂时,此时处于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处于舒张状态,所以人感觉比较轻松。</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有一次小明上街买回来一袋黄豆芽放在阳光下,下午去打开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变成了“绿豆芽”,小明觉得奇怪,他把这一发现告诉了同学,他们决定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于是他和同学们一起去探究.</p><p>(1)你能帮他提出问题吗?__?</p><p>(2)针对你的问题,再作出假设吧:__.</p><p>(3)设计实验方案:</p><p>A、取一定数量的新鲜黄豆芽分成两份,分别放在两个甲、乙两个容器中.这一步是为了设置__实验.</p><p>B、把甲放在__下,乙放在__处培养.</p><p>C、本实验的变量是__.</p></div></div>
<div><p>【答案】  光照能影响黄豆芽叶绿素的产生吗  光照能影响黄豆芽叶绿素的产生(或者光照不能影响黄豆芽叶绿素的产生)  对照实验  光  黑暗  光照</p><p>【解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br />(1)黄豆芽被放在阳光下,下午去打开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变成了“绿豆芽”。因而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光照能影响到叶绿素的产生吗?<br />(2)做出的假设是依据问题做出的,假设的做出又与我们对结果的基本预测有着密切关系。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黄豆芽是在遮光的条件下形成的,豆苗是在有光的条件下形成的。因而做出的假设应是:光照能影响黄豆芽叶绿素的产生。<br />(3)制订和实施计划:<br />A、取一定数量的新鲜黄豆芽分成两份,分别放在两个甲、乙两个容器中。这一步是为了设置对照实验。<br />B、设计对照实验时,要坚持变量唯一的原则。此处我们探究的是光照能否影响到叶绿素的产生,因而实验的变量应是光照。甲放在有阳光处培养,乙放在黑暗处培养。<br />C、该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照。</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小明家的车库里比较潮湿,经常有鼠妇爬来爬去,而车库外的水泥路上却见不到鼠妇的踪影.小明决定进行探究,请帮助他完成下面的实验方案:</p><p>(1)提出问题:土壤的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p><p>(2)作出假设:土壤的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p><p>(3)实验步骤:</p><p>①准备材料用具:20只鼠妇,铁盘,纸板,干土,湿土(潮湿程度相当).</p><p>②设计实验装置:在铁盘中以横线为界,一侧放干土,另一侧放__.这样做的目的是设置__.</p><p>③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各放入__相同的鼠妇.</p><p>④观察与记录:仔细观察,每分钟统计一次干土与湿土中鼠妇的数量,共统计10次.从统计结果看,湿土一侧的鼠妇数量多.</p><p>(4)实验结果:__.</p></div></div>
<div><p>【答案】  等量湿土  对照实验  10只  土壤的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p><p>【解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探究计划包括方法和步骤,以及所需要的材料用具等。</p><p>(3)实验步骤<br />②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变量是土壤的潮湿程度,在铁盘中以横线为界,一侧放干土,另一侧放等量湿土。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就是形成以土壤的潮湿程度为单一变量的对照实验组。<br />③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各放入数量相同的鼠妇,这样设计是为了控制变量,形成对照实验。<br />(4)实验结果:鼠妇都趋向黑暗的环境,所以湿土一侧的鼠妇较多。说明土壤的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东省惠民县大陈中学七级上册生物期中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