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8:59:05

江苏省泗阳县实验初级中学八年级下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父母的性状传递给子女是通过下列细胞中的( )<br />A.体细胞<br />B.肌细胞<br />C.生殖细胞<br />D.神经细胞</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因此父母的性状是通过生殖细胞把控制性状的基因传递给子女的,而不是通过体细胞传递的。<br />所以答案是:C<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人类染色体的传递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的体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则人的精子细胞、神经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分别是(  )<br />A.23条&#xa0;&#xa0; 46条<br />B.23条&#xa0; 23条<br />C.46条&#xa0; 46条<br />D.46条&#xa0; 23条</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因此人的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一半,各23条.<br />神经细胞属于体细胞,其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为46条.<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人的生殖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也是种族延续的过程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绵羊的白色毛皮(A)对黑色毛皮(a)为显性.如果一对白羊交配后生下一只黑羊,那么这对白羊的基因组成可能是(  )<br />A.AA和Aa<br />B.Aa和Aa<br />C.Aa和aa<br />D.Aa和AA</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黑羊的基因组成是aa,因此亲代白羊遗传给子代黑羊的基因一定是a,所以亲代白羊的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解如图:<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1/68118000/SYS201708151112110420749723_DA/SYS201708151112110420749723_DA.001.png" width="271" height="11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br />从遗传图解看出,这对白羊的基因组成可能是“Aa和Aa”.<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掌握基因与性状遗传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xa0; &#xa0;;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 Dd;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br />A.变异对生物生存都是不利的<br />B.变异对物种的生存是有利的<br />C.变异对生物的生存是有利的<br />D.变异对物种的生存是不利的</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AC、有些变异对生物的生存不利,例如玉米的白化苗;有些变异对生物的生存有利,例如羊群中出现了善跑的变异个体;多数变异是中性的,AC不符合题意;<br />BD、变异可以使生物更好的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从这个角度来说变异对物种的生存是有利的,B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色盲的男孩,该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于( )<br />A.一定是父亲<br />B.一定是母亲&#xa0;<br />C.一定是外祖父<br />D.一定是外祖母</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色盲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致病基因引起的,现在夫妇双方表现型均正常,说明母亲一定是致病基因的携带着,因此,该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于母亲。<br />所以答案是:B<br />【考点精析】利用人类染色体的传递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为长颈鹿的长颈形成过程示意图。关于长颈鹿的长颈形成原因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8/22/7d8bcf87/SYS201804082250085531889139_ST/SYS201804082250085531889139_ST.001.png" width="365" height="11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经常使用的结果<br />B.繁殖的需要<br />C.变异的结果<br />D.自然选择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现在的长颈鹿的脖子之所以长,达尔文认为: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四肢长和四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四肢和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四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就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四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可见自然选择是长颈形成的原因。<br />所以答案是:D<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自然选择学说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下来,不适者被淘汰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化石是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之一,关于化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br />A.在越早形成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br />B.在较晚形成的地层中,只有高等生物的化石,没有简单生物的化石<br />C.在最早形成的地层中也有大量的高等生物形成的化石<br />D.化石不能证明生物是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过程</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br />所以答案是:A<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化石证据的相关知识,掌握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以水生生物为主;越晚近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以陆生生物为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我国金鱼的品种是世界是最多的,产生这么多的金鱼品种的原因是( )<br />A.金鱼适应不同环境的结果<br />B.金鱼内部斗争的结果<br />C.自然选择的结果<br />D.人工选择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首先人工选择的方向是人们的需求和喜好。金鱼起源于我国,经过长时间培育,品种不断优化,现在世界各国的金鱼都是直接或间接由我国引种的。作为世界上最有文化内涵的观赏鱼,它在国人心中很早就奠定了其国鱼之尊贵身份。所以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进行选择的结果.而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金鱼体态臃肿,行动缓慢,难以逃避天敌的捕杀以及捕到足够的食物,在自然界中难免被淘汰。<br />A、B、C不符合题意, D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D<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人工选择(根据人类的需求和爱好,经过不断地选择而形成的生物新品种的过程).</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随着杀虫剂的大量使用,害虫的抗药性逐渐增强,下列相关解释,正确的是(  )<br />A.害虫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具有抗药性的基因,并代代遗传积累形成的<br />B.害虫接触杀虫剂后,逐渐产生了抗药性<br />C.害虫中存在抗药的变异,杀虫剂对这种变异进行了选择<br />D.害虫通过增大繁殖能力,增加个体的数量</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br />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br />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在使用同等剂量的农药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农药的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br />因此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减弱的原因是:害虫中存在抗药的变异,杀虫剂对害虫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强的害虫被保留了下来.<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利用自然选择学说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下来,不适者被淘汰.</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面四幅漫画寓意的是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8/22/7d8bcf87/SYS201804082250089194970596_ST/SYS201804082250089194970596_ST.001.png" width="449" height="12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图1属于特异性免疫<br />B.图2属于第一道防线<br />C.图三表示抗原将抗体消灭<br />D.图4属于第二道防线</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图1表示人体②皮肤的保护作用,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图2表示人唾液或血液中的溶菌酶能使侵入人体的病原体溶解死亡;图3表示的是抵抗抗原的侵入;图4表示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对侵入人体的病原体的杀灭作用。 因此图1表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图2和图4表示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图3表示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人人生来就有,不只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属于做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才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其特点是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br />所以答案是: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br />A.病毒对人类的生存都是有害的<br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br />C.病毒对人类的生存都是有利的<br />D.病毒都有细胞结构</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病毒是一类不具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其结构简单,一般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组成,病毒对人类有有害的一面,也有有益的一面.如如流行性感冒病毒对人类是有害的,绿脓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病毒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病毒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艾滋病(AIDS)被称为“人类的杀手”,它由艾滋病(AIDS)病毒引起并主要通过血液进行传播,至今人类还没有找到根治该病的办法.研制疫苗并进行预防接种是根除该病的最好对策,请问该对策的目的是( )<br />A.控制传染源<br />B.保护易感者<br />C.切断传播途径<br />D.探究病毒结构</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预防传染病的方法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研制疫苗并进行预防接种,可以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使其具备抗病能力。所以研制疫苗并进行预防接种是根除该病的最好对策,该对策的目的是保护易感人群。<br />所以答案是:B<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传染病及其预防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传染病特点:传染性、流行性;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传染病人的隔离、扑杀染病的动物等);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水源、消毒餐具、加强个人卫生等);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锻炼身体等)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预防血吸虫病的措施中,不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br />A.查血吸虫病人和病畜<br />B.管理好水源和粪便<br />C.消灭钉螺<br />D.加强个从防护,不接触疫情的水域</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的目的是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例如: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对一定场所进行消毒等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具体措施.<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传染病及其预防的相关知识,掌握传染病特点:传染性、流行性;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传染病人的隔离、扑杀染病的动物等);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水源、消毒餐具、加强个人卫生等);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锻炼身体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哪一组是相对性状?( )<br />①单眼皮和双眼皮 ②有耳垂和无耳垂 ③能卷舌和不能卷舌<br />④卷发与黑发 ⑤双眼皮与色盲 ⑥头发左旋与惯用右手.<br />A.①②④<br />B.①②③<br />C.①②⑤<br />D.①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例如,豌豆的花色有白色和红色,绵羊的毛色有白毛与黑毛、小麦的抗锈病与易染锈病、大麦的耐旱性与非耐旱性等都属于一对相对性状.题干中眼皮的单双、耳垂的有无、能否卷舌都是人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而“卷发与黑发”、“双眼皮与色盲”、“头发左旋与惯用右手”不是同一性状,不能称为相对性状,因此属于相对性状的是①单眼皮和双眼皮②有耳垂和无耳垂③能卷舌和不能卷舌.<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的概念,需要了解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禁止近亲结婚的科学依据是后代()<br />A.得遗传病几率增大<br />B.一定得遗传病<br />C.成活率极低<br />D.一定不会得遗传病</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后代得遗传病几率增大。据统计,近亲结婚时所生的子女中,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要高出7.8~62.5倍;先天畸形及死产的机率比一般群体要高3~4倍。孩子智力下降,并患有许多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愚型,其危害十分显著。<br />所以答案是:A<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的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叫做遗传病.常见的有:白化病、血友病、色盲、先天性愚型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世纪90年代,北京大学陈章良教授成功的将固氮基因整合到了小麦DNA分子中。他利用的生物技术是( )<br />A.转基因技术<br />B.克隆技术<br />C.细胞杂交<br />D.杂交育种</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将固氮基因整合到了小麦的DNA分子,创造了符合人们需要的生物类型,A正确;克隆技术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织后代的过程,B错误;动物细胞融合又叫细胞杂交,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融合后形成的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C错误;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D错误。<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基因工程的原理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1、基因控制生物性状2、遗传密码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是可以通用的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个男子把X染色体上的某一基因传给他儿子的概率是()<br />A.100%<br />B.50%<br />C.25%<br />D.0</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8/22/7d8bcf87/SYS201804082250093169729128_DA/SYS201804082250093169729128_DA.001.png" width="334" height="22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br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男性的X染色体一定传给女儿,不能传给儿子。因此,父亲X染色体上的某一基因传给儿子的概率是0。<br />所以答案是:D<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人类染色体的传递的相关知识,掌握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禁止青少年吸烟的原因是( )<br />①烟内含激素,吸入后影响正常发育<br />②烟内含有害物质,吸入后对呼吸道有害<br />③烟内含致癌物质,吸入后会致癌<br />④烟内含抑制大脑活 动的物质,吸入后会反应迟钝<br />A.①②<br />B.②③<br />C.③④<br />D.①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香烟中含有1400多种成分.吸烟时产生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一氧化碳和多种其它金属化合物,香烟烟雾中大量的一氧化碳同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大240-300倍,严重地削弱了红细胞的携氧能力,因此,吸烟使血液凝结加快,容易引起心肌梗塞、中风、心肌缺氧等心血管疾病.更为严重的是,吸烟者还严重妨碍他人健康,研究结果表明,吸烟者吸烟时对旁人的危害比对他自己还大。<br />所以答案是: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主要是对生物多样性的()<br />A.生态旅游<br />B.法制管理<br />C.迁地保护<br />D.就地保护</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 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br />所以答案是:D<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就地保护的相关知识,掌握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计划免疫的目的是()<br />A.保护易感人群<br />B.控制传染源<br />C.切断传播途经<br />D.增加身体营养</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在人群中进行计划免疫,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角度看,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他们体内产生抗体,提高自身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因此在人群中进行计划免疫的目的是保护易感人群。<br />所以答案是:A<br />【考点精析】掌握传染病及其预防和免疫与计划免疫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传染病特点:传染性、流行性;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传染病人的隔离、扑杀染病的动物等);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水源、消毒餐具、加强个人卫生等);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锻炼身体等);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便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导致臭氧洞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br />A.含磷污水的大量排放<br />B.含氟空调的大量使用<br />C.酸雨的增加<br />D.工业产生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氟制剂会随大气的对流,进入臭氧层,分解、破坏臭氧结构,使臭氧层变薄,进而产生“空洞”。<br />所以答案是:B<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需要了解森林遭到滥砍乱伐后,导致水土流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人为排放过多的废水废料到湖水中,导致湖水里藻类等浮游植物因营养物质丰富而疯长,影响了水中其他生物的生活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传染源的是( )<br />A.患“非典”的病人<br />B.携带有肝炎病毒的碗筷<br />C.得了流感的儿童<br />D.得了口蹄疫的牛</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传染病要在人群中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上述选项中只有携带有肝炎病毒的碗筷属于传播途径。<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传染病及其预防(传染病特点:传染性、流行性;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传染病人的隔离、扑杀染病的动物等);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水源、消毒餐具、加强个人卫生等);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锻炼身体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三峡工程所提供的水电,相当于每年燃烧3000万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产生的电能,因此三峡工程有助于控制( )<br />A.温室效应<br />B.沙尘暴<br />C.赤潮<br />D.白色污染</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A、煤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能导致温室效应,三峡工程有助于控制温室效应,A符合题意;<br />B、沙尘暴夹杂着大量沙尘颗粒会使得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量大大增加,造成空气的严重恶化,三峡工程与控制沙尘暴关系不大,B不符合题意;<br />C、含磷洗涤剂的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三峡工程与控制赤潮关系不大,C不符合题意;<br />D、白色污染是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对环境形成的污染,三峡工程与控制白色污染关系无关,D不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A<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需要了解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到大气中,容易导致酸雨的产生,对各种生物和各种建筑物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过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还会导致全球的温度的提升,形成“温室效应”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句俗话说明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变异现象。 (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句话体现了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因此体现了变异的普遍性.遗传和变异是生物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有些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而有些变异是在生物发育过程中,由环境因素导致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br />所以答案是:正确</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价格贵的药更安全,应该是病人的首选药。 (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用药要针对不同的病情,适当选用,用药并非越贵越好,针对病情,起到好的治疗效果,就是好药。<br />所以答案是:错误<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安全用药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根据病情需要,在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方法都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或者危害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药盒包装上的标示的“OTC”表示该药属于非处方药。 (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药品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这些药物大都用于多发病常见病的自行诊治,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头痛、发热等。为了保证人民健康,我国非处方药的包装标签、使用说明书中标注了警示语,明确规定药物的使用时间、疗程,并强调指出“如症状未缓解或消失应向医师咨询”。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助理医师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Rx。<br />所以答案是:正确<br />【考点精析】利用安全用药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根据病情需要,在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方法都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或者危害.</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体的所有免疫能力都是生来就有的。 (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和粘膜.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它的分泌物有杀菌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能清扫病菌。<br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白细胞)。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破坏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吞噬细胞将病原体吞噬消化。<br />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组成。作用:产生抗体,消灭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br />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它不只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如人体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r />特异性免疫:后天产生的,只针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如人体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br />所以答案是:错误。<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免疫与计划免疫,掌握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便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植物进化的历程是:苔藓植物、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如图生物进化树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8/22/7d8bcf87/SYS201804082250100347167708_DA/SYS201804082250100347167708_DA.001.png" width="340" height="39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可见,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因此,它们在进化历程中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是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br />所以答案是:错误<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的相关知识,掌握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动物: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性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通常一种抗体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当病原体(细菌、病毒、异物等)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叫做抗原,一定的抗体只能够与一定的抗原结合,从而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因此题干说法正确。<br />所以答案是:正确<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免疫与计划免疫,需要了解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便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态农业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发展,维护了生态平衡,是实现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 (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生态农业: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组织建立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因此生态农业生态系统中结构协调、合理种养,具有良好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内部良性循环,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br />所以答案是:正确<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的相关知识,掌握人类活动改善生态环境-“三北”防护林;保护生态环境要做好以下工作:保护森林和植被,控制酸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身体没有病的人就是健康的人。 (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也纳入了健康的范畴。<br />所以答案是:错误<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保持愉快的心情: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人的脑越用越灵活、所以在学习时连续熬夜是善于用脑的表现。 (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在学习过程中“开夜车”熬夜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白天没有精力学习,效率低,得不偿失。<br />所以答案是:错误</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只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就能防止所有遗传病的发生。 (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一种遗传性疾病。预防遗传病的措施有: 禁止近亲结婚.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如近亲结婚时所生的子女中,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要高出7.8~62.5倍;先天畸形及死产的机率比一般群体要高3~4倍。孩子智力下降,并患有许多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愚型,其危害十分显著,近亲结婚能导致胎儿畸形,孩子智力下降,并患有许多先天性疾病,这已经是被科学早就证明了的事实。 提倡遗传咨询或产前检查,可以避免患有遗传病的孩子出生,使孩子健康出生。 提倡婚前进行体检。婚前体检是结婚所必须履行的手续,也是夫妻双方婚后生活和谐幸福的保障。在婚前体检中,还可以检查出夫妻双方是否有影响优生优育的问题,防患于未然。<br />所以答案是:正确<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常见的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掌握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叫做遗传病.常见的有:白化病、血友病、色盲、先天性愚型.</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苏省泗阳县实验初级中学八级下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