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建湖近湖中学八年级下学期生物开学考试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我国科学家袁隆平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杂交培育新型水稻所利用的是生物多样性的( )<br />A.基因多样性<br />B.物种多样性<br />C.环境多样性<br />D.生态系统多样性</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我国动物、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如利用野生水稻和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高产量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表明生物基因的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p><p>所以答案是:A</p><p><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具体体现;基因的多样性:内在实质;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外在形式,相互依赖,互相影响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长颈鹿的长颈和高前肢的形成是( )<br />A.由于经常使用而逐渐积累的结果<br />B.自然选择的结果<br />C.为了吃到高处的食物<br />D.由长颈鹿的意志所决定的</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生物界普遍存在变异,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前肢长和前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前肢和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前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 下后代的就会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前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因此长颈鹿的长颈和高前肢的形成就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p><p>所以答案是:B</p><p><br />【考点精析】掌握自然选择学说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下来,不适者被淘汰.</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组成的是( )<br />A.玉米<br />B.银杏<br />C.铁线蕨<br />D.雪松</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A、玉米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形成果实,是被子植物,即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符合题意.<br />B、D、银杏和雪松的种子外无果皮包被,不能形成果实,不符合题意.<br />C、铁线蕨属于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不符合题意.<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种子植物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生活在亚洲丛林中的鼹鼠在伸展四肢的时候,可以看到其身体两侧皮肤的飞膜,由此可推测鼹鼠的运动方式是( )<br />A.滑翔<br />B.奔跑<br />C.爬行<br />D.飞翔</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鼹鼠的前后肢之间有被软毛覆盖的皮褶,称飞膜.当爬到高处后,将四肢向身体外侧伸出,展开飞膜,就可以在空中向下往远处滑翔,因而又称飞鼠。<br />所以答案是:A<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动物的运动方式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动物的各种运动方式都表现出与其生活环境的相适应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变形虫的运动依靠( )<br />A.纤毛<br />B.鞭毛<br />C.伪足<br />D.伸缩泡</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原生动物变形虫在固体表面移动时,向前伸出一个或多个伪足,将体内部分原生质移入伪足内,后面的原生质也随着收缩前进,不断地补充向前流动的原生质,整个细胞就逐渐移向前方。变形虫就是这样依靠细胞内原生质流动才向前运动和捕捉食物的。故变形虫的运动依靠伪足。</p><p>所以答案是:C</p><p><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单细胞生物的相关知识,掌握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鸟类繁殖季节里,亲鸟如捉到虫子,它自己并不立即吃掉,而是将虫带回巢,亲鸟的行为属于( )<br />A.觅食行为<br />B.防御行为<br />C.生殖行为<br />D.社群行为</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鸟类繁殖季节里,亲鸟把捉到的虫子带回巢,是为了喂养雏鸟,这是鸟类的繁殖行为;亲鸟捉到虫子后自己并不吃掉,说明并不是取食行为。</p><p>所以答案是:C</p><p><br />【考点精析】利用动物行为的类型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动物行为具有周期性和节律性,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性为、社群行为.</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动物的运动并不仅靠运动系统,还需要      的控制和调节。<br />A.呼吸系统<br />B.消化系统<br />C.神经系统<br />D.循环系统</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动物的运动是由运动系统完成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有骨骼肌收缩舒张,牵引骨绕关节转动形成的.因此动物的运动并不仅靠运动系统,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br />所以答案是:C<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运动时,肌肉的收缩、舒张牵引着骨绕着关节运动,因此,在运动中,骨是杠杆,关节是支点,骨骼肌产生运动的动力).</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动物行为对于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r />A.雄鸟占领巢区,建造鸟巢是防御行为<br />B.蜥蜴自动断尾是攻击行为<br />C.公鸡报晓,北雁南飞是先天性行为<br />D.只有脊椎动物才有后天性行为</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A、雄鸟占领巢区、建造鸟巢是与繁殖有关的行为属于繁殖行为,A不符合题意;<br />B、紧急情况下蜥蜴自动断尾是为了吸引敌害的注意,掩护自己逃跑,属于防御行为,B不符合题意;<br />C、公鸡报晓是随着昼夜交替形成的昼夜节律行为、北雁南飞是随着季节变化形成的季节节律行为,都属于节律行为。C符合题意;<br />D、从扁形动物开始就有学习行为了,如训练蚯蚓走迷宫,因此不是只有脊椎动物才具有学习行为。D不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C</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br />A.一群鸟<br />B.一片森林中所有的生物<br />C.一片森林<br />D.一条河流中所有的鱼类</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A、一群鸟,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动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A不符合题意;<br />B、一片森林中所有的生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不符合题意;<br />C、一片森林,即包括了森林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符合题意;<br />D、一条河流中所有的鱼类,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动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不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C</p><p><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概述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br />A.草→蝗虫→青蛙→蛇→鹰<br />B.草←蝗虫←青蛙←蛇←鹰<br />C.草→兔→羊→狼<br />D.阳光→草→兔→狐狸</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A、该食物链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草与消费者蝗虫、青蛙、蛇、鹰它们五者的关系,A符合题意;<br />B、食物链的箭头指向消费者,该选项把箭头的方向弄反了,B不符合题意;<br />C、羊是食草动物是初级消费者好,羊和兔是竞争关系不是捕食关系,这四者不能形成一条食物链,可以形成食物网,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4/04/9a8cb069/SYS201802240459003150305713_DA/SYS201802240459003150305713_DA.001.png" width="143" height="4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C不符合题意;<br />D、阳光是非生物部分,既不属于生产者也不属于消费者,食物链的组成未包括非生物部分,D不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A</p><p><br />【考点精析】掌握食物链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如果DDT进入下列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生物→小鱼→大鱼→鹰,请问下列哪种生物体内的DDT含量最高( )<br />A.浮游植物<br />B.浮游动物<br />C.小鱼<br />D.鹰</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营养级越高生物(越靠近食物链的末 端),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富集)。据此在“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鱼→大鱼→鹰”这条食物链中,如果水受到DDT的污染,那么生物中DDT含量最 多的是鹰,最少的是浮游植物。</p><p>所以答案是:D</p><p><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渐递减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态平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br />A.生态平衡是指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保持相对稳定<br />B.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和相对的平衡<br />C.生态平衡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br />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无限的,自然因素不会破坏生态平衡</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A、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是相对稳定的,它们之间及其与环境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A不符合题意;<br />B、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它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强。例 如:当旱季来临时,草原上的草逐渐枯萎,依靠草为食的草食动物如长颈鹿、斑马等就会迁往他乡,草原鼠类也会因为缺乏食物而繁殖能力下降,从而减轻对草原的 压力;当雨季到来时,风调雨顺会使草原上的草生长繁茂,草原鼠类又大量繁殖,草食动物也会重返故里,就连凶猛的狮、豹等肉食动物也会尾随而来.这样生态系 统保持相对的平衡。B不符合题意;<br />C、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C不符合题意;<br />D、任何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外来干扰超出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D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D</p><p> </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所有的病毒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都是有害的。 (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病毒侵入生物体后,往往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但病毒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不都是有害的,如绿脓杆菌噬菌体能有效的控制住烧伤病人绿脓菌的感染;利用专门寄生在昆虫细胞里的动物病毒能够杀灭松毛虫、棉铃虫等农业害虫;利用病毒特性制成的许多疫苗,可以有效的预防病毒性疾病,如天花病毒。<br />所以答案是:错误<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病毒,需要了解病毒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因没有真正的根,所以只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苔藓植物的生殖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没有真正的根,因此无法支持很高的地上部分,虽然有了茎和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不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其利用,所以苔藓植物不能长得很高大.<br />蕨类植物的受精也离不开水,也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有了根、茎、叶的分化,并且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因此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长的高大.<br />由以上可知题中的叙述是错误的.<br />所以答案是:错误</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病毒、细菌和真菌都是没有成形细胞核的微生物。 (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真菌有真正的细胞核,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菌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区域.因此,题干的说法不正确.<br />所以答案是:错误.<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病毒的相关知识,掌握病毒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以及对细菌的理解,了解一个细菌也是一个细胞.它和动植物的细胞都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它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细菌有细胞壁(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细菌生有鞭毛),却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1)化石研究证明,早期的爬行动物逐步进化为现代的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动物。<br />①从分析可知,早期的爬行动物在进化中形成种类繁多的陆生脊椎动物。<br />②早期的爬行动物进化形成的杯龙类在进化中形成了包括哺乳类、鸟类在内的多种脊椎动物<br />(2)研究表明,大约2亿年前,一类早期的爬行动物逐渐演化为现代的哺乳动物。<br />可见,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br />所以答案是:正确<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的相关知识,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以及对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的理解,了解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具体体现;基因的多样性:内在实质;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外在形式,相互依赖,互相影响.</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提高了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 (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由于自然环境的复杂多变,动物在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运动方式。动物能通过运动主动地、有目的地迅速地改变其空间位置。动物运动的方式也十分复杂多样,主要有:游泳、飞行、爬行、行走等。运动还是动物适应环境的一种方式,动物利用运动来筑巢、迁徙、寻找配偶等。<br />所以答案是:正确<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动物行为的定义与意义的相关知识,掌握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意义是供自己及自己的后代享用而让自己生存下来,是动物最基本的行为方式.</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块骨骼肌是附着在两块或两块以上相邻的骨上。 (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 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一块骨骼肌分别附着在两块或两块以上的骨上才能牵引所附着的骨,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完成运动。<br />所以答案是:正确<br />【考点精析】利用运动系统的组成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运动系统包括1、骨:骨膜、骨质、骨髓2、骨连接(关节):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3、骨骼肌.</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鸟类在所有的季节里都有迁徙行为。 (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鸟类迁徙是鸟类随着季节变化进行的,方向确定的,有规律的和长距离的迁居活动,迁徙是其生命本能的一部分,受到其内在生理因素的调节。因此鸟类的迁徙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并不是所有的季节都进行迁徙,如候鸟,它们每年春秋两季沿着固定的路线往返于繁殖地和避寒地之间。<br />所以答案是:错误</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后天性行为大大提高了动物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因此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可有可无。 (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积累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大大提高了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所以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br />所以答案是:错误</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光能通过食物链会全部流入到消费者体内。 (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各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向:①该生物自身呼吸作用散失,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br />所以答案是:错误<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掌握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渐递减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能利用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合成有机物。 (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br />所以答案是:正确<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态系统概述的相关知识,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请将下列现象与相应的动物行为联系起来(把后面的字母填到前面对应的括号中)。<br />①蜜蜂采蜜     A.生殖行为<br />②蜻蜓点水     B.觅食行为<br />③乌贼喷墨     C.迁徙行为<br />④家燕南飞     D.防御行为</p></div></div>
<div><p>【答案】B;A;D;C<br />【解析】蜜蜂采蜜是动物的取食行为,乌贼喷墨是防御行为,家燕南飞是动物的迁徙行为,蜻蜓点水是动物的繁殖行为。<br />所以答案是:B;A;D;C<br />【考点精析】利用动物行为的类型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动物行为具有周期性和节律性,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性为、社群行为.</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将下列对应的内容联系起来(把后面的字母填到前面对应的括号中)。<br />①雌蚁     A.筑巢、喂养幼蚁<br />②雄蚁     B.保卫蚁穴<br />③兵蚁     C.产卵<br />④工蚁     D.与雌蚁交配</p></div></div>
<div><p>【答案】C;D;B;A<br />【解析】在蚂蚁的群体中,包括雌蚁、雄蚁、工蚁和兵蚁,其中工蚁一般为群体中最小的个体,但数量最多,为没有生殖能力的雌性白蚁,工蚁的主要职责是建造和扩大巢穴、采集食物、伺喂幼蚁及蚁后等;兵蚁主要是保卫蚁穴;雌蚁的职能是产卵,雄蚁负责和雌蚁交配。<br />所以答案是:C;D;B;A<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社会行为的特征,需要了解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人的屈肘和伸肘动作示意图请分析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9/11/2ead52b1/SYS201804091123091606552084_ST/SYS201804091123091606552084_ST.001.png" width="216" height="11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图A表示   动作.<br />(2)①表示    , 在图A中处于   状态,②表示    , 在图A中处于   状态.<br />(3)当你双手自然下垂时,感觉到比较轻松,是因为①、②均处于   状态.</p></div></div>
<div><p>【答案】<br />(1)屈肘<br />(2)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br />(3)舒张<br />【解析】(1)图A是屈肘动作。<br />(2)图中①和②分别表示两种肌肉,①是肱二头肌,图A中收缩;②是肱三头肌,图A中舒张。<br />(3)当你双手自然下垂时,感觉到比较轻松,是因为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处于舒张状态。<br />所以答案是:(1)屈肘;(2)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3)舒张<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运动时,肌肉的收缩、舒张牵引着骨绕着关节运动,因此,在运动中,骨是杠杆,关节是支点,骨骼肌产生运动的动力.</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简图。图中甲—庚代表各种不同的生物。请根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9/11/2ead52b1/SYS201804091123094191153647_ST/SYS201804091123094191153647_ST.001.jpeg" width="204" height="15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此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的生物是   。<br />(2)生物甲与乙的关系是   。<br />(3)此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br />(4)若此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盐污染,那么在体内积存重金属污染物最多的生物是   。<br />(5)该生态系统只表示了部分成分,图中未表示的成分有   和   。</p></div></div>
<div><p>【答案】<br />(1)戊<br />(2)捕食<br />(3)5<br />(4)丙<br />(5)分解者;非生物部分<br />【解析】(1)分析图示可知:戊是食物链的起点为生产者。<br />(2)图中的生物乙以甲为食物,属于捕食关系。<br />(3)该生态系统存在的食物链有:①戊→庚→丁→丙、②戊→甲→丁→丙、③戊→甲→乙→丙、④戊→巳→甲→乙→丙、⑤戊→巳→甲→丁→丙,共五条食物链。<br />(4)重金属物质,在生物体内会随着食物链传递并通过生物富集而逐级积累,丙的营养级别最高,因此,生物丙体内积存重金属污染物最多。<br />(5)该图只表示了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所以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食物链(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还要掌握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渐递减)的相关知识才是答题的关键.</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