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选项属于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共同点是( )<br />A.都生活在水中<br />B.都有根、茎、叶的分化<br />C.生殖过程都离不开水<br />D.植株内部都没有输导组织</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A、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生活在阴暗潮湿的陆地上,A不符合题意;<br />B、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且有输导组织;而苔藓植物只有茎叶,无正真的根,B不符合题意;<br />C、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生殖过程都离不开水,必须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C符合题意;<br />D、苔藓植物没有输导组织,而蕨类植物具有输导组织,植株比较高大,D不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科学家确定南方古猿化石是最早的原始人类化石,而不是最早的原始类人猿化石,其重要依据是( )<br />A.骨骼与现代人相似<br />B.能够两足直立行走<br />C.脑容量比森林古猿发达<br />D.能够使用工具</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因为南方古猿能两足直立行走,却不能制作工具.而区分人与猿的最重要的标志是能否两足直立行走,最根本的区别是能否制造工具.其实不能制作工具,并不是完全形成的人.但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南方古猿朝着人的方向进化,所以归为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灵长目中的人科.总的来说,其主要依据是应是,南方古猿能两足直立行走.<br />所以答案是:B<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人类的进化,掌握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哪项不属于动物的运动( )<br />A.鲤鱼游泳<br />B.胃肠蠕动<br />C.蜜蜂舞蹈<br />D.猎豹奔跑</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鲤鱼游泳、蜜蜂舞蹈、猎豹奔跑都属于动物的运动,而胃肠蠕动消化食物是生理作用,B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B<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动物的运动方式,掌握动物的各种运动方式都表现出与其生活环境的相适应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动物运动消耗的能量直接来自于( )<br /><br />A.食物<br />B.太阳<br />C.细胞的呼吸作用<br />D.消化吸收</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食物被消化后,营养成分进入细胞转化为各类有机物.动物细胞再通过呼吸作用将贮藏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除了一部分转化为热能外,其余的贮存在ATP中,供动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时的需要.<br />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草履虫的运动依靠( )<br />A.纤毛<br />B.鞭毛<br />C.伪足<br />D.伸缩泡</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草履虫是单细胞的动物,通过一个细胞可以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其结构及功能如下图: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0/c61e98ba/SYS201707192031037206969200_DA/SYS201707192031037206969200_DA.001.png" width="376" height="29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可见,草履虫在水中旋转前进主要依靠纤毛的摆动.故选:A<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单细胞生物的相关知识,掌握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 )<br />A.动物的运动<br />B.动物的行为<br />C.动物的活动<br />D.动物的本能</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动物行为是生物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他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行为。不仅包括身体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及气味的释放等.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从行为所具有的适应性意义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等</p><p>所以答案是:B</p><p><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动物行为的定义与意义和动物行为的类型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意义是供自己及自己的后代享用而让自己生存下来,是动物最基本的行为方式;动物行为具有周期性和节律性,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性为、社群行为.</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将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主要依据是( )<br />A.行为发生的时间<br />B.行为获得的途径<br />C.行为发生的现象<br />D.行为发生的规律</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动物行为从行为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p><p>所以答案是:B</p><p><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掌握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即可以解答此题.</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br />A.一片森林<br />B.森林里的所有分解者<br />C.森林里的所有非生物因素<br />D.森林里的所有生物</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A、一片树林,既包含了非生物部分,也包括了树林中所有的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是一个生态系统,A符合题意;<br />B、森林里的所有分解者,只有生物部分的分解者,没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及非生物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B不符合题意;<br />C、森林里的所有非生物因素,只有非生物部分,没有生物部分,不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C不符合题意;<br />D、森林里的所有生物,只有生物部分,没有非生物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D不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A<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态系统概述的相关知识,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食物链中开始的生物通常是( )<br />A.食草的<br />B.进行光合作用的<br />C.食肉的<br />D.腐生的</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因此食物链的开始总是生产者,即食物链是从绿色植物开始的,如草→兔→狐,所以食物链中开始的生物通常是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br />所以答案是:B<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食物链,需要了解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生物群落中碳以CO2的形式返回到大气中的途径是( )<br />A.植物的光合作用<br />B.生物的化能合成作用<br />C.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br />D.碳的燃烧</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不属于生物群落中的碳返回大气的途径,A不符合题意;<br />B、某些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只是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不属于生物群落中的碳返回大气的途径,B不符合题意;<br />C、生物的呼吸作用属于生物群落中的碳返回大气的途径,C符合题意;<br />D、碳的燃烧作用属于碳返回大气的途径,但碳不属于生物群落,D不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到南极进行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类的尿液、粪便等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br />A.分解者很少<br />B.缺乏生产者<br />C.没有消费者<br />D.缺乏必要的治污设施</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由于人体尿液、粪便须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才能转变成植物可利用的无机物,而南极地区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都较少,尤其是分解者,所以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外,还必须把人的尿液、粪便等带离.故选:A<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下列哪一种情况下,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 )<br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br />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相等<br />C.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较少<br />D.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繁多</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生态平衡之所以能保持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有关,数量和种类越多,自我调节能力越强,D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D<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地引入灰喜鹊捕食松林中的松毛虫,这种方式最大的优点是( )<br />A.彻底消灭松毛虫<br />B.减少对环境的污染<br />C.节省人力、物力<br />D.增加木材的产量</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一只灰喜鹊一年能吃松毛虫一万五千多条.它既像医生给植物看病,又像卫士保护着植物.<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动物与仿生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模仿动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比如雷达、飞机等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9/11/e5e4259f/SYS201804091145218678746937_ST/SYS201804091145218678746937_ST.001.jpeg" width="462" height="6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根据图示可知,动物运动需要消耗   。<br />(2)图中的Ⅱ代表   作用,将贮藏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br />(3)动物运动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产生的,而肌肉的收缩和舒张都是在   的调节下完成的。</p></div></div>
<div><p>【答案】<br />(1)能量<br />(2)呼吸<br />(3)神经系统<br />【解析】(1)根据图示可知,动物运动需要消耗能量,能量是由ATP 直接提供的;<br />(2)图中的Ⅱ代表呼吸作用,通过细胞中线粒体的呼吸作用分解,将贮藏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br />(3)动物运动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产生的,而肌肉的收缩和舒张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br />所以答案是:(1)能量;(2)呼吸;(3)神经系统<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能量的摄取(人体内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9/11/e5e4259f/SYS201804091145224896282699_ST/SYS201804091145224896282699_ST.001.png" width="245" height="20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属于   部分,属于   部分的   者。<br />(2)该生态系统中由于   条食物链,请写出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用字母表示)。<br />(3)在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中,含能量最多和最少的分别是   、   (用字母表示)。如果土壤受到重金属铅的污染,经过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铅最多的生物是   (用字母表示)。<br />(4)该生态系统中,和之间的关系属于   关系,通常情况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能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p></div></div>
<div><p>【答案】<br />(1)非生物;生物;分解<br />(2)2;F→E→D<br />(3)F;D;D<br />(4)捕食;自我调节能力<br />【解析】(1)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如图所示: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中A属于非生物部分,B、C、D、E属于生物部分,F植物属于生产者,G属于生物部分的分解者;<br />(2)食物链是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有:F→E→D;F→B→C→D,其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F→E→D;<br />(3)在该生态系统中,根据有机物和能量会沿着食物链逐级传递,且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因此体内有机物和能量含量最多的生物是植物F,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后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会越多,因此若此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污染,那么体内积累重金属最多的生物是D;<br />(4)在该生态系统中,D捕食C,因此C与D之间的关系属于捕食关系,通常情况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能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br />所以答案是:(1)非生物;生物;分解;(2)2;F→E→D;(3)F;D;D;(4)捕食;自我调节能力<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渐递减;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