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实验初中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现象不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的是( )</p><p>A.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p><p>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D.生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绿色植物含有叶绿体,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而动物、细菌、真菌、病毒等都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面显微镜的结构中,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p><p>A. 物镜 B. 反光镜 C. 细准焦螺旋 D. 遮光器</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显微镜的镜头有目镜和物镜两种,物镜是安装在转换器上的,因此物镜有螺丝纹,目镜是直接放在镜筒里的,镜和物镜起放大作用,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p><p>A. 实验中可以变化的因子称为变量 B. 多组实验只能研究一个变量</p><p>C. 对照实验必须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 D. 不需研究的变量都应相同</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对照实验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一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单一实验变量.因此,实验中可以变化的因子称为变量,A正确;一组对照实验只能研究一个变量,而多组实验可以研究一个或多个变量,B不正确;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实验,因此对照实验必须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C正确;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实验,因此不需研究的变量都应相同且适宜,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青藏铁路的唐古拉山越岭段,海拔5000多米,风大且频,气温很低,这里的松树都匍匐在地面,称为“爬地松”。影响这种松树形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p><p>A. 水 B. 温度</p><p>C. 空气 D. 风</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生物。唐古拉山越岭段,海拔5000多米,风大且频,这里的松树都匍匐在地面,可以减少风的影响,如果松长的高,容易受大风吹而折断。因此“爬地松”是对环境“风大且频”的适应。</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鱼儿离不开水”,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p><p>A.生物的生存影响环境 B.生物的生存适应环境</p><p>C.生物的生存改变环境 D.生物的生存依赖环境</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的生存是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的,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即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说明生物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条件。</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主要反映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p><p>A.田鼠大量繁殖使农作物减产 B.大量捕捉青蛙使农作物减产</p><p>C.杂草丛生使农作物减产 D.旱灾使农作物大量减产</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田鼠、青蛙、杂草属于影响农作物的生物因素;旱灾使水减少属于影响农作物的非生物因素。</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们将一种叫“水葫芦”的植物引种到昆明滇池后,这种植物很快在滇池中蔓延,甚至威胁到其他生物的生存。这说明( )</p><p>A. 生物能适应环境</p><p>B. 生物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p><p>C.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p><p>D. 生物不能适应环境,也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水葫芦”引种到昆明滇池后,这种植物很快在滇池中蔓延,表明水葫芦适应滇池的环境;水葫芦后,水葫芦适应滇池的环境,又没有天敌控制,加上缺少消费者,因此大量繁殖疯长,挤占了当地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灾害.其水面被水葫芦无情地侵占,湖中68种原生鱼种已有38种面临灭绝;16种高等植物到20世纪90年代只剩下3种,这属于外来物种的入侵威胁了生物的多样性。表明生物又能影响环境。</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热带雨林地区的降雨明显多于荒漠地区,这种现象说明( )</p><p>A. 生物生存依赖环境 B. 生物能够影响环境</p><p>C. 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D. 环境影响生物生存</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夏天也较凉爽,形成良性循环。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蒸腾作用还能降低温度。热带雨林中森林的蒸腾作用非常旺盛,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而沙漠地区则不能。所以热带雨林地区的降雨明显多于荒漠地区,这种现象说明生物能够影响环境。</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如果要维持一个生态系统稳定,必须要有的生物成分是( )</p><p>A. 生产者和消费者 B. 生产者和分解者</p><p>C. 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 D. 消费者和分解者</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起主导作用,它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内的化学能,是生态系统内流动能量的来源,而分解者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动物的粪便等,从而将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建立了生物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故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成分。</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p><p>A. 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B.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p><p>C. 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D. 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可见光合作用就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的过程。故A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无土栽培能获得成功,其主要原因是植物从营养液中获得足够的( )</p><p>A. 水分和氧气 B. 水分和有机物 C. 水分和无机盐 D. 无机盐和氧气</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无土栽培指的是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用营养液来培养植物.由于根所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来自于土壤,而土壤颗粒只是对植物起着固定作用.所以植物可以采取无土栽培的方式即用营养液来培育植物.无土栽培可以更合理的满足植物对各类无机盐的需要,具有产量高、不受季节限制、节约水肥、清洁无污染等优点.</p><p>故选:C.</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各步骤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7/13/17/58df90aa/SYS201807131715096424584141_ST/SYS201807131715096424584141_ST.001.png" width="517" height="13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用图中编号及箭头表示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__.</p><p>(2)图②表示把盆栽植物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将叶片中的__耗尽.</p><p>(3)图③表示酒精脱色,能使叶片中的__溶解到酒精中.</p><p>(4)图⑤表示向叶片滴加碘液,其目的是检验叶片中是否产生了__.</p><p>(5)最后观察到的现象是当滴加碘液后,叶片未遮光的部分__(变蓝/不变蓝),叶片遮光的部分__(变蓝/不变蓝).</p><p>(6)这个实验说明,绿叶只有在__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__是光合作用的产物.</p><p>(7)下列关于实验中对照组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A.没有对照组 </p><p>B.叶片未遮光的部分是对照组</p><p>C.不需要对照组 </p><p>D.叶片遮光的部分是对照组.</p><p>(8)完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图:</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7/13/17/58df90aa/SYS201807131715096424584141_ST/SYS201807131715096424584141_ST.002.png" width="473" height="20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②→⑥→⑦→③→①→⑤→①→④ 淀粉 叶绿素 淀粉 变蓝 不变蓝 光 淀粉 B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7/13/17/58df90aa/SYS201807131715096424584141_DA/SYS201807131715096424584141_DA.001.png" width="409" height="12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解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操作步骤:②把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⑥用黑纸片把天竺葵叶片遮盖一部分、放在光下照射、⑦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片、③酒精脱色、①用清水漂洗叶片、⑤向叶片滴加碘液、①用清水漂洗叶片、④显色观察。故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②→⑥→⑦→③→①→⑤→①→④。<br />(2)图②表示把盆栽植物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使叶片内积累的淀粉等有机物消耗掉,避免其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br />(3)图③表示酒精脱色,能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叶片绿色退去有利于后面的颜色观察。<br />(4)淀粉遇碘液变蓝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图⑤表示向叶片滴加碘液,其目的是检验是否有淀粉生成。<br />(5)、(6)观察现象之前,用清水冲掉碘液的目的是碘液本身有颜色去掉碘液颜色的干扰,便于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使实验现象明显。实验现象:叶片见光(未遮盖)部分,遇碘变蓝,说明叶片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淀粉;叶片遮光部分,遇碘不变蓝,说明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所以这个实验说明,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br />(7)叶片未遮光的部分和叶片遮光的部分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光,因此该实验是对照实验。叶片未遮光的部分变量没有处理且正常,因此叶片未遮光的部分是对照组;叶片遮光的部分变量进行了处理(遮光),因此叶片遮光的部分是实验组,故选B。</p><p>(8)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根。光合作用的概念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通过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光;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图:</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7/13/17/58df90aa/SYS201807131715096424584141_DA/SYS201807131715096424584141_DA.002.png" width="554" height="16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