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观音堂中学、张八桥中学等五校联考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中,体内没有脊柱的是( )<br />A.青蛙<br />B.蜗牛<br />C.带鱼<br />D.猕猴</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B、蜗牛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具有坚硬的贝壳,身体藏在壳中,藉以获得保护,由于贝壳会妨碍活动,所以它们的行动相当缓慢;身体不分节,可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有外套膜,常常分泌有贝壳.体内没有脊柱是蜗牛,B符合题意;<br />ACD、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带鱼属于鱼类,猕猴属于哺乳类,体内都有脊柱,ACD不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B.<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分类的依据与方法,需要了解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植物中属于藻类植物的是( )<br />A.月季<br />B.水绵<br />C.肾蕨<br />D.葫芦藓</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A、月季用种子繁殖后代,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着,属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不符合题意.<br />B、水绵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属于藻类植物,符合题意.<br />C、凤尾蕨属于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且体内有输导组织,用孢子繁殖后代,不符合题意.<br />D、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它的假根起到固定作用;茎弱小,没有输导组织;叶片绿色,小而薄,除进行光合作用外,还可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不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B<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种子植物的相关知识,掌握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一生有三个“呼吸器官”的是( )<br />A.燕子<br />B.青蛙<br />C.鲤鱼<br />D.蜥蜴</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A、燕子是鸟类,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其呼吸器官是肺,不符合题意;<br />B、青蛙是两栖动物,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冬眠时用皮肤呼吸,符合题意;<br />C、鲤鱼是鱼类,用鳃呼吸,不符合题意;<br />D、蜥蜴是爬行动物,用肺呼吸,不符合题意.<br />因此某种动物,一生中有三种呼吸器官,这种动物很是青蛙.<br />所以答案是:B<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两栖动物的相关知识,掌握两栖动物门: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在陆地生活用肺兼用 皮肤呼吸.变态发育,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有辅助呼吸作用,心脏有二心房一心室,体温不恒定.</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节肢动物与环节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br />A.具有外骨骼<br />B.身体分节<br />C.具有贝壳<br />D.足分节</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A、节肢动物的体外具有外骨骼,而环节动物的体外没有外骨骼,故A错误;B、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身体都是由许多体节构成的,即身体都分节.故B正确;C、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都没有贝壳,故C错误;D、节肢动物的足分节,环节动物的足不分节,故D错误.故选:B.<br />【考点精析】利用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环节动物:身体由环状体节构成(如沙蚕、水蛭、蚯蚓等);节肢动物门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br />A.<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8/20/acec800a/SYS201804082056167259789587_ST/SYS201804082056167259789587_ST.001.png" width="121" height="12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B.<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8/20/acec800a/SYS201804082056167259789587_ST/SYS201804082056167259789587_ST.002.png" width="96" height="8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C.<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8/20/acec800a/SYS201804082056167259789587_ST/SYS201804082056167259789587_ST.003.png" width="103" height="10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D.<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8/20/acec800a/SYS201804082056167259789587_ST/SYS201804082056167259789587_ST.004.png" width="119" height="10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选项A、B、D都是在后天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而C小鸟喂鱼是生来就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br />所以答案是:C<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细菌内一定不存在的结构是( )<br />A.细胞壁<br />B.DNA<br />C.成形的细胞核<br />D.细胞质</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所有的细菌都具有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有些细菌还具有特殊结构:鞭毛和荚膜;<br />所有的细菌都有细胞质,有些细菌还具有鞭毛和荚膜,但所有的细菌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r />所以答案是:C<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细菌,需要了解一个细菌也是一个细胞.它和动植物的细胞都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它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细菌有细胞壁(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细菌生有鞭毛),却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人患足癣是由下列哪类生物引起的疾病( )<br />A.细菌<br />B.真菌<br />C.病毒<br />D.寄生虫</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由分析可知,有的真菌等微生物寄生在生物体内,从生物体内获得营养物质,并使生物患病.如有的真菌寄生在人的皮肤上,从中获得营养物质,并使人患臂癣、甲癣、足癣等皮肤病.可见B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B.<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真菌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真菌的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能够产生孢子,孢子能够发育成新的个体;体内没有叶绿素,营养方式属于异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烟草花叶病毒属于( )<br />A.动物病毒<br />B.植物病毒<br />C.噬菌体<br />D.朊病毒</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根据寄主(寄生生物)不同把病毒分为三类:专门寄生在动物细胞里的病毒叫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病毒叫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病毒叫细菌病毒,也叫做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br />所以答案是:B.<br />【考点精析】掌握病毒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病毒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 )<br />A.界门纲目科属<br />B.界门纲目科属种<br />C.纲目科属种<br />D.门纲目科属种</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我们对生物进行分类.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以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的生物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共同特征最多.选项中,ACD的分类单位不完整,只有B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B.<br />【考点精析】掌握分类的单位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它们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基本单位是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原始大气里不含( )<br />A.氧气<br />B.氢气<br />C.甲烷<br />D.氨</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原始地球为生命起源的化学起源学说提供的条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物质条件﹣﹣原始大气原始大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氨、甲烷、水蒸气、硫化氢和少量氢气等,特点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气.(2)能量条件﹣﹣原始地球上不断出现的宇宙射线、紫外线、闪电以及火山爆发等,为化学进化提供能量.(3)一定的环境场所条件﹣﹣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br />所以答案是:A<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需要了解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些古代两栖类进化为原始的爬行类,而古代爬行类不可能进化为今天的( )<br />A.鸟类<br />B.哺乳类<br />C.爬行类<br />D.两栖类</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在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古代的鱼类,并逐渐进化为原始的两栖类,古两栖类又进化为爬行类,某些爬行类又进化为原始的鸟类和哺乳类。所以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是:古代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因此古代爬行类不可能进化为今天的两栖类。</p><p>所以答案是:D</p><p><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和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动物: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性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达尔文提出的解释生物进化原因的学说是( )<br />A.人工选择学说<br />B.遗传变异学说<br />C.自然选择学说<br />D.用进废退学说</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br />所以答案是:C<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自然选择学说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下来,不适者被淘汰.</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人类进化过程中最早两足直立行走的是( )<br />A.南方古猿<br />B.能人<br />C.直立人<br />D.智能人</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A、南方古猿生存年代是距今550万年~100万年前,南方古猿体质特征与人类接近,能够直立行走,可以使用天然工具,可能有语言能力,符合题意.<br />B、大约出现在距今200万年前,能够直立行走,能制造和使用简单的工具,不符合题意,<br />C、直立人:出现在距今180万年﹣20万年前,能够直立行走,会用火和更先进的工具,不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br />D、智人:相当于现在的人类,出现在距今20万年﹣1万年前. 他们不仅完全直立,而且脑容量已经达到了现代入的大小(平均为1360mL),这标志着他们的智力发展到了更高的水平.因此,古人类学家把他们与现代入归为同一个种,即智人种. 晚期智人已开始分化出四大人种.<br />由此可以看出人类进化过程中最早两足直立行走的是南方古猿.<br />所以答案是:A<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人类的进化的相关知识,掌握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萤火虫发光、电鳗放电,所需的能量来源于细胞的( )<br />A.光合作用<br />B.呼吸作用<br />C.生长<br />D.分化</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动物通过运动能够快速找到食物,也有利于快速躲避天敌,增加活动范围,有利于找到更适合的生存空间,有利于躲避不利环境,从而提高生存能力;动物的运动需要能量,肌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获得能量获得能量,因此,人的跑步、鸟类飞行、萤火虫发光、电鳗放电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细胞的呼吸作用.<br />所以答案是:B.<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呼吸作用的实质的相关知识,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白蚁中有工蚁、兵蚁、蚁王、蚁后,它们各司其职,这属于( )<br />A.取食行为<br />B.社会行为<br />C.学习行为<br />D.攻击行为</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蚁群中有工蚁、兵蚁、雄蚁、蚁后等,工蚁的主要职责是建造和扩大巢穴、采集食物、伺喂幼蚁及蚁后等;兵蚁主要是保卫蚁穴;蚁后的职能是产卵,雄蚁负责和雌蚁交配.分工明确,这种各司其职的行为,因此属于社会行为.<br />所以答案是:B.<br />【考点精析】利用社会行为的特征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鱼类游泳的运动器官是( )<br />A.头<br />B.腹<br />C.胸<br />D.尾</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鱼与水中生活运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背鳍、胸鳍、腹鳍协调,保持身体平衡.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和产生前进的动力.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D<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鱼的主要特征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不能成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br />A.一群绵羊<br />B.一片树林<br />C.一块农田<br />D.一个湖泊</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A、一群绵羊,只包括生物部分的部分动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A符合题意;<br />B、一片森林,既包括了森林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B不符合题意;<br />C、一块农田,既包括了这条农田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C不符合题意;<br />D、一个湖泊,既包括了湖泊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D不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A.<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概述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生态系统中,人属于( )<br />A.生产者<br />B.消费者<br />C.分解者<br />D.前三者都是</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A、植物是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A不符合题意;<br />B、人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B符合题意;<br />C、动物植物死后的遗体遗物被分解者细菌、真菌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无机盐等,细菌、真菌是分解者,C不符合题意.<br />D、前三者只有一个正确,D不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B.<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概述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输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的去向是( )<br />A.随粪便排出体外<br />B.流入第一营养级<br />C.呼吸作用散失掉<br />D.存在于生物的遗体残骸中</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传递(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和散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过程. 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于上一营养级,各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向:①该生物呼吸作用散失 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营养级越高,储能越少,个体数量越少.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对生物的个体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这就决定了:大多数食物链一般只有3﹣4个营养级.一般地说: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例如:第一营养级:草,固定的太阳能为1000千焦,则第三营养级最多能获得多少千焦?(40千焦);由此可以得出: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输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流入第一营养级.<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渐递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各种生态系统中,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的是( )<br />A.西双版纳热带雨林<br />B.呼伦贝尔草原<br />C.太湖<br />D.腾格里沙漠</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西双版纳是全年高温多雨的地区,丰富的热量和季节分配均匀而又充足的水分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优越条件,动植物种类特别丰富,因此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属于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呼伦贝尔草原属于草原生态系统;太湖属于太湖属于淡水生态系统;荒漠地区气候干燥,降水极少,蒸发强烈,植被缺乏,不适合生物生存,故腾格里沙漠属于荒漠生态系统。</p><p>所以答案是:A</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br />A.湿地生态系统<br />B.生物圈<br />C.海洋生态系统<br />D.草原生态系统</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A、湿地生态系统不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A错误.<br />B、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B正确.<br />C、海洋生态系统不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C错误.<br />D、草原生态系统不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D错误.<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掌握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某个生态系统中的生有有:草、虫、鸟和鹰,其物质和能量流动方向正确的是( )<br />A.草→虫→鸟→鹰<br />B.鹰→虫→鸟→草<br />C.虫→草→鸟→鹰<br />D.鸟→虫﹣→鹰→草</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A、食物链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草与消费者虫、鸟和鹰之间的捕食关系,物质和能量流动方向正确,符合题意.<br />BCD、虫、鸟和鹰都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不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A.<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渐递减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描写了动物的哪些运动方式( )<br />A.飞行、爬行<br />B.跳跃、爬行<br />C.跳跃、游泳<br />D.飞行、游泳</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多种多样.在“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中,鹰的运动方式是飞翔,鱼的运动方式为游泳.<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动物的运动方式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动物的各种运动方式都表现出与其生活环境的相适应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肺炎病毒与动物细胞相比,最主要的不同是( )<br />A.没有生命特征<br />B.没有蛋白质<br />C.没有遗传物质<br />D.没有细胞结构</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A、病毒是生物,因此埃博拉病毒有生命特征,如病毒的繁殖,A不符合题意;<br />BC、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而不是没有蛋白质、没有遗传物质,BC不符合题意.<br />D、病毒结构非常简单没有细胞结构,D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D<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病毒的相关知识,掌握病毒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该生态系统中的   有关.</p></div></div>
<div><p>【答案】生物多样性<br />【解析】生态系统有不同的类型,如根据环境的不同,科学家把生态系统分为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等多种类型.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互相制约,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强,反之,越弱,可见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的多样性有关.<br />所以答案是:生物多样性</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生物圈”包括   的下层,整个水圈和   上层.</p></div></div>
<div><p>【答案】大气圈;岩石圈<br />【解析】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属于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人为的破坏超过了其调节能力,其平衡会被打破.<br />所以答案是:大气圈;岩石圈<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能量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    .</p></div></div>
<div><p>【答案】起点<br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生产者)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br />所以答案是:起点<br />【考点精析】利用生态系统概述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生态学上把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的总和称为一个    .</p></div></div>
<div><p>【答案】营养级<br />【解析】生态学上把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的总和称为一个营养级.<br />所以答案是:营养级.<br />【考点精析】掌握生态系统概述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一般由   成分和   成分组成.</p></div></div>
<div><p>【答案】非生物;生物<br />【解析】生态系统一般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r />所以答案是:非生物;生物.<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蝴蝶、蜈蚣、蚂蚁和蜘蛛都是自然界中常见的昆虫。(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蝴蝶和蚂蚁具有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触角,一对复眼和一个口器,有3对足,一般有2对翅等特征,所以它们都属于昆虫,而蜘蛛的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没有复眼,属于蛛形纲,故它们不属于昆虫.<br />所以答案是:错误.<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节肢动物,掌握节肢动物门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病毒和细菌对人类都有害.(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有的细菌是有害的,能使生物体致病,使物质腐烂变质,但大部分细菌是有益的,如甲烷菌可以净化污水,乳酸菌可以制作酸奶、泡菜等.<br />病毒也是有的有益,有的有害,如感冒病毒等病原体可以使人或动物得病,有些噬菌体则是有益的,噬菌体又叫细菌病毒,它可以作为防治某些疾病的特效药,例如烧伤病人在患处涂抹绿浓杆菌噬菌体稀释液 它可以吞噬细菌.可见题中的叙述是错误的.<br />所以答案是:错误.<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病毒和细菌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病毒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一个细菌也是一个细胞.它和动植物的细胞都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它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细菌有细胞壁(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细菌生有鞭毛),却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脑容量的增加是最显著的变化之一.(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早期人类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制造工具.随着制造工具的越来越复杂,他们的大脑也变得越来越发达,并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逐渐发展成现代的人类社会.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促进了脑的发展,增加了脑容量,而脑的发展又提高了他们制造工具的能力;他们用火烤制食物,从而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大大增强了他们在自然界中生存能力;语言的产生,使得相互之间能更好的交流与合作.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是一个重要因素.劳动是人类的身体得到协调发展,最终演变成自然界的强者.可见人类的进化过程中最显著的变化是脑容量的增加.<br />所以答案是:正确.<br />【考点精析】掌握人类的进化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学习行为的基础是先天性行为.(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得来的行为.如望梅止渴是在先天性行为“吃梅子流唾液”的基础上形成的后天学习行为.如果没有吃过梅子,不知道梅子的滋味,则不会形成望梅止渴的学习行为.所以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因此题干的说法正确.<br />所以答案是:正确<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掌握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无限的.(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因此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而是有一定限度的.<br />所以答案是;错误<br />【考点精析】利用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地球不仅是人类的家园,也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它是地球的理化环境与生物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家.<br />所以答案是:正确<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需要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仔细分析如图,据图回答相关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9/11/f97133bd/SYS201804091122471391296229_ST/SYS201804091122471391296229_ST.001.png" width="531" height="146" alt="图片_x0020_12"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读图,写出相应部分的名称:②(中间部分)    , ③    , ⑥    .<br />(2)运动时能减少两块骨之间摩擦的是[⑩]    , 把两块骨牢固的联系在一起的是[⑧]    .<br />(3)在图甲的状态中,[③]是处于   (填“收缩”或“舒张”,下同)状态,[⑪]处于   状态.完成此过程还需要   系统的控制和调节.</p></div></div>
<div><p>【答案】<br />(1)肌腹;肱二头肌;关节头<br />(2)关节软骨;关节囊<br />(3)收缩;舒张;神经<br />【解析】(1)由图可知:[①]肌腱,[②]肌腹,[③]肱二头肌,[④]肱骨,[⑤]肘关节,[⑥]关节头,[⑦]关节窝;[⑧]关节囊,[⑨]关节腔,[⑩]关节软骨,肱三头肌;图甲表示屈肘动作的产生,图乙是关节示意图,图丙表示伸肘动作的产生.<br />(2)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关节囊是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囊壁的内表面能分泌滑液.在关节囊及囊里面和外面还有很多韧带,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br />(3)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交替收缩和舒张,可引起肘关节的屈伸.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br />所以答案是:(1)肌腹;肱二头肌;关节头;(2)关节软骨;关节囊;(3)收缩;舒张;神经.<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运动系统的组成和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运动系统包括1、骨:骨膜、骨质、骨髓2、骨连接(关节):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3、骨骼肌;运动时,肌肉的收缩、舒张牵引着骨绕着关节运动,因此,在运动中,骨是杠杆,关节是支点,骨骼肌产生运动的动力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几种动物,请据图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9/11/f97133bd/SYS201804091122476187427762_ST/SYS201804091122476187427762_ST.001.png" width="407" height="13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终生生活在水中的动物是   (填字母,下同),可以飞行的动物是    .<br />(2)D壁虎的体表覆盖角质的    , 在   产卵,卵表面有坚硬的    .<br />(3)根据其体温特征,可将图中的动物分成两类,BCDEF为一类,它们的体温均   (填“恒定”或“不恒定”,下同);AG为一类,它们的体温均    . 在这些动物中   (填字母)的生殖方式区别于其它动物.</p></div></div>
<div><p>【答案】<br />(1)BF;AE<br />(2)鳞片;陆地;卵壳<br />(3)不恒定;恒定;G<br />【解析】(1)B银鲳,F虾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可以飞行的动物是A燕子和E蜜蜂;<br />(2)D壁虎属于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用肺呼吸,在陆地产卵,卵表面有坚硬的卵壳;<br />(3)根据其体温特征,可将图中的动物分成两类,BCDEF为一类,它们的体温均不恒定;在动物界中只有鸟类和哺乳类为恒温动物,体温恒定减少了动物对环境的依赖性,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扩大了动物的分布范围,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殖.兔子属于哺乳动物,生殖方式是胎生哺乳,属于在这些动物中G兔子的生殖方式区别于其它动物.<br />所以答案是:(1)BF;AE;(2)鳞片;陆地;卵壳;(3)不恒定;恒定;G.<br />【考点精析】利用鱼的主要特征和两栖动物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两栖动物门: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在陆地生活用肺兼用 皮肤呼吸.变态发育,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有辅助呼吸作用,心脏有二心房一心室,体温不恒定.</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9/11/f97133bd/SYS201804091122479136136218_ST/SYS201804091122479136136218_ST.001.png" width="264" height="148" alt="图片_x0020_14"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如图中,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 生产 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   者,各生物之间通过   的关系而相互联系形成食物链,各条食物链之间相互交错形成的复杂网络,我们称之为    .<br />(2)通过食物链而进行的能量流动一般是   的和逐级   的.平衡状态下如图所示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是    , 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富集常常伴随着   而发生.<br />(3)植物和动物死亡后,尸体不会堆积如山,是因为细菌、真菌等分解者能将尸体中的   分解为无机物供植物再利用.</p></div></div>
<div><p>【答案】<br />(1)消费;捕食;食物网<br />(2)单向;递减;牛;太阳;食物链<br />(3)有机物<br />【解析】(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动物为消费者,分解者主要指细菌、真菌,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捕食(或吃与被吃)的关系,称为食物链.各条食物链之间相互交错形成复杂的 食物网.<br />(2)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所以在生态系统中,生物所处的营养级别越高,所获得能量就越少,生物的数量就越少,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是牛,但生态系统中生物所需的能量来源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因此能量最终来源于阳光.<br />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营养级越高生物(越靠近食物链的末端),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富集).因此生态系统内生物富集常伴随食物链发生.<br />(3)植物和动物死亡后,细菌、真菌等分解者能将尸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植物再利用,因此尸体不会堆积如山.<br />所以答案是:(1)生产;消费;捕食;食物网;(2)单向;递减;牛;太阳;食物链.(3)有机物.<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态系统概述的相关知识,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