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8:55:58

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学区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水稻生长后期(灌浆和成熟期),要吸收大量水分,该期间水稻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 )<br />A.光合作用<br />B.蒸腾作用<br />C.呼吸作用<br />D.果实的生长发育</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95%以上.但这不是一种浪费,对于植物自身来说,蒸腾作用能促进根对水分的吸收,即为吸收水分提供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同时蒸腾作用还可以降低植物表面的温度,帮助植物有效的散热;对于生态环境来说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促进水循环。综上所述,水稻从根系吸收进来的大量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故B符合题意。<br />故答案为:B<br />本题考查蒸腾作用的意义,为基础题,熟记即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是( )<br />A.合理使用燃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br />B.倡导“使用一次性木筷”和“互赠贺卡”<br />C.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br />D.对草原实施轮封、轮牧并控制载蓄量</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绿色植物不断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这样就使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br />A、合理使用燃料,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尽量降低二氧化碳的含量,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A不符合题意。<br />B、大量的使用一次性木筷和贺卡会以毁坏树木为代价,这样做不利于维持碳氧平衡。B符合题意。<br />C、大量的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来增加绿化面积可以使植物更好的进行光合作用,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C不符合题意。<br />D、草原实施轮封、轮牧并控制载蓄量,可以减少对草原的伤害,有利于保护草原,不会使草原的面积大幅度的减少,有利于维持碳氧平衡,D不符合题意。<br />故答案为:B<br />本题考查维持碳氧平衡的相关知识,为基础题,解答此题,需要熟知光合作用是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过程,要维持碳氧平衡,需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剪取葡萄的一段枝条插入土中,在适宜的条件下能长成一个新个体,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br />A.组织培养<br />B.扦插<br />C.嫁接<br />D.有性生殖</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A、植物的组织培养指的是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植物的茎尖、茎段或是叶片等切成小块,培养在特制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的增值和分化,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A错误;<br />B、扦插一般是指把植物的茎进行切断,经过处理之后,插在土壤中,然后每一段枝条都可以生根发芽,长出一个新的植株.柳树、杨树、甘薯、葡萄、菊花等植物适合用茎进行扦插繁殖,B正确;<br />C、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C错误;<br />D、有性生殖指的是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D错误.<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植物的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例: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一粒种子能长成参天大树,其主要原因是( )<br />A.种子内有无机物<br />B.种子内有有机物<br />C.种子内有营养<br />D.种子内有完整的胚</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等外界环境条件外,对种子自身也有要求。种子本身必须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和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这些条件满足后,种子顺利萌发,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子叶或胚乳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营养物质,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分,可见胚是幼小植物体的前身,胚是长成新植株的主要结构,所以一粒种子能长成参天大树,其主要原因是种子内有完整的胚。故D符合题意。<br />故答案为:D<br />本题考查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为基础题,熟记种子萌发的外界和自身的条件以及种子萌发的过程是解题的关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种子结构中,属于新植株幼体的结构是( )<br />A.胚芽<br />B.胚根<br />C.胚乳<br />D.胚</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在一个完整种子中,种皮具有保护作用,胚是种子的重要部分,包括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胚根将来发育成根,子叶具有储存或转运营养物质的作用.由此看出种子中的胚将来发育成新的植物体,所以胚是新植株幼体.<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种子的结构,需要了解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玉米(果实)种子:(果皮和)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1片))、胚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早春播种以后,用“地膜覆盖”的方法可以促进种子提早出苗,其原因是( )<br />A.保湿保温有利萌发<br />B.种子萌发需要避光<br />C.防止鸟类取食种子<br />D.防止风沙影响萌发</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的外界环境条件是:适量的水、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p><p>早春温度较低,播种后,如果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就可以提高表层土壤的温度满足种子萌发对温度的要求,同时覆盖地膜可以减少土壤中水分的散失,满足种子萌发对水分的需要,因此常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就是保湿、保温,进而促进种子萌发。故A符合题意。 </p><p><br />故答案为:A<br />本题考查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为基础题,熟记种子萌发的条件即可,把所学知识经常用于生产实践也是解答此题的关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作物播种前要松土,是因为种子萌发需要( )<br />A.一定的水分<br />B.充足的空气<br />C.适宜的温度<br />D.适度的光照</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是: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春天作物播种前进行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空气充足,这样播种后才能为种子的萌发提供充足的空气,从而有利于种子呼吸作用,进而促进种子的萌发。可见作物播种前要松土,是因为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故B符合题意。<br />故答案为:B<br />本题考查种子萌发的条件,为基础题,解答此题需要熟记种子萌发的条件。</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剥去浸软的大豆种皮,剩下的结构是大豆种子的 ( )<br />A.胚和胚乳<br />B.胚和子叶<br />C.子叶<br />D.胚</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菜豆种子的结构由种皮和胚组成,种皮在最外层,起保护作用,胚由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组成。所以去除种皮之后,剩下的结构是大豆种子胚。故D符合题意。<br />故答案为:D<br />本题考查菜豆种子的结构,为基础题,熟记即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关于青蛙生殖发育特点的叙述正确是( )<br />A.体内受精、卵生、变态发育<br />B.体内受精、胎生、变态发育<br />C.体外受精、卵生、变态发育<br />D.体外受精、胎生、变态发育</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青蛙在繁殖季节,雄蛙开始鸣叫,通过鸣叫引起雌蛙的注意,雌蛙来了之后,雌雄蛙经过抱对,分别把精子和卵细胞排放到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先发育成蝌蚪,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慢慢的蝌蚪失去前后肢,变成幼蛙,幼蛙慢慢发育成成蛙,成蛙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幼体和成体在外形上和内部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属于变态发育,因此,综上所述,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是卵生、在水中完成受精即体外受精、变态发育。可见C符合题意。<br />故答案为:C<br />本题考查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为基础题,熟记即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受精的鸡卵中,将来可能发育成雏鸡的结构是( )<br />A.卵黄<br />B.卵白<br />C.系带<br />D.胚盘&#xa0;</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鸟卵的结构中,卵壳较硬,起保护作用;卵白除了有保护作用外,还为胚胎发育提供水分和营养物质;卵细胞往往包括胚盘、卵黄膜、卵黄,卵黄膜起保护作用,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养料,胚盘中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地方,将来发育成雏鸡。可见D符合题意。<br />故答案为:D<br />本题考查鸟卵的结构及各部分结构的功能,为基础题,熟记即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图分别表示家蚕发育过程的四个时期,其正确的发育的顺序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8/20/8ef19d21/SYS201804082055288956391722_ST/SYS201804082055288956391722_ST.001.png" width="604" height="11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①②③④<br />B.③②④①<br />C.②③④①<br />D.②①④③</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图中①是幼虫期,②是受精卵,③是成虫,④是蛹期。可见家蚕发育经历四个阶段,所以属于完全变态发育。<br />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四个过程: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且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别很大。<br />根据分析,D符合题意。<br />故答案为:D<br />本题考查昆虫完全变态发育的四个阶段,为基础题,熟记即可,注意发育顺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几种昆虫的发育过程中没有“蛹”这个发育阶段的是( )<br />A.蝗虫<br />B.蝴蝶<br />C.家蚕<br />D.苍蝇</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昆虫的发育包括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两种方式,不完全变态发育包括三个过程:受精卵、幼虫、成虫,且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别不大;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四个过程: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且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别很大。根据以上描述,这两种发育方式的不同点是不完全变态发育没有“蛹”期。<br />A、蝗虫是不完全变态发育,经历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没有蛹期,所以A符合题意。<br />B、蝴蝶是完全变态发育,经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有蛹期。可见B不符合题意。<br />C、家蚕是完全变态发育,经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有蛹期。可见C不符合题意.<br />D、苍蝇是完全变态发育,经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有蛹期。可见D不符合题意.<br />故答案为:A<br />本题考查昆虫的发育方式,为基础题,熟记即可。熟记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不同点,多注意积累身边常见的昆虫分别属于哪种发育方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人体产生卵细胞的场所是( )<br />A.卵巢<br />B.输卵管<br />C.子宫<br />D.睾丸</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女性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其中卵巢产生卵细胞,可见A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A<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人的生殖,掌握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也是种族延续的过程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人体发育的起点是( )<br />A.卵细胞<br />B.受精卵<br />C.胚胎<br />D.刚出生的婴儿</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人体的生长发育是从受精卵形成胚胎并且长成为性成熟个体的过程.人体的发育包括两个过程,一是从受精卵发育到成熟的胎儿的胚胎发育阶段;二是从婴儿出生发育到个体成熟的胚后发育阶段.卵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分化、发育等生命活动.只有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才是人体发育的起点.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胎儿.不能说人体发育的起点是胎儿或婴儿.<br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人体受精作用和胚胎发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br />A.受精作用在输卵管中完成<br />B.胚胎是受精卵发育而成的<br />C.胚胎在母体内一般发育280天左右<br />D.胎儿的营养物质由卵细胞的卵黄供应&#xa0;&#xa0;</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相遇并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运动和分裂,最终植入子宫内壁上继续发育,其中的细胞开始分化成各种组织,由组织再形成各种器官、系统.逐渐发育成胚胎,胚胎在母体子宫内大约经过40周,即280天,发育成熟后从阴道产出,这也就是所说的分娩,分娩的结束标志着婴儿的诞生,可见受精卵发育的初期在输卵管,营养物质来自于卵黄,当着床后到分娩前的一段时间是在母体的子宫内.营养物质来自于母体,胚胎(胎儿)(母体怀孕第8周--第40周)发育的场所主要是子宫。<br />A、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相遇并结合形成受精卵,A说法正确,A不符合题意。<br />B、受精卵不断运动和分裂,最终植入子宫内壁上继续发育,其中的细胞开始分化成各种组织,由组织再形成各种器官、系统.逐渐发育成胚胎,所以胚胎是由受精卵慢慢发育来的,B说法正确,B不符合题意。<br />C、胚胎在母体子宫内大约经过40周,即280天,发育成熟后从阴道产出,C说法正确,C不符合题意。<br />D、受精卵在早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由卵黄提供的,到后期胎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由母体提供的,可见D说法错误,D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D<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人的生殖,需要了解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也是种族延续的过程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进入青春期后,人体的形态和功能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这是( )<br />A.生殖器官成熟的结果<br />B.内脏器官发育的结果<br />C.神经系统和激素调节的结果<br />D.新陈代谢旺盛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进入青春期后,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的增多,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迅速发育,并逐渐发育成熟,发育成熟后睾丸和卵巢都能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从而性激素促进了身体第二性征的出现,使得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的体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男孩身高突增,出现喉结、腋毛、阴毛以及声音变粗等,女孩身高突增,其次乳房增大,脂肪积累增多,身体丰满,臀部变圆等。可见根据分析,进入青春期后,人体的形态和功能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这是神经系统和激素调节共同调节的结果。故C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C<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青春期的身体变化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1、身高突增2、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3、性器官迅速发育和成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人体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br />A.双眼皮和单眼皮<br />B.双眼皮和大眼睛<br />C.黄皮肤和黑眼睛<br />D.身高和体重</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生物的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br />A、单眼皮和双眼皮,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因而属于相对性状,A符合题意。<br />B、眼皮是眼皮的单双,大眼睛是眼睛的大小成度。不属于生物的同一性状,所以这不属于相对性状,可见B不符合题意。<br />C、黄皮肤是皮肤的肤色,黑眼睛是眼球虹膜的颜色,这一对不属于同一性状,所以不属于性对性状,C不符合题意。<br />D、身高和体重hi同一性状,D不属于相对性状,可见D不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A<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的概念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人的神经细胞、精子、卵细胞、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条数依次是( )<br />A.46、23、23、23<br />B.46、46、46、46<br />C.46、23、23、46<br />D.23、23、23、23</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人类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都是46条,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要进行减数分裂,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但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所以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因此同种生物的体细胞和受精卵染色体数目是相同的即受精卵内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相同,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成单条存在。题干中提到的神经细胞是体细胞,精子和卵细胞是生殖细胞,所以根据分析,人的神经细胞、精子、卵细胞、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条数依次是46条,23条,23条,46条。故C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C<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的相关知识,掌握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已知双眼皮是显性,单眼皮为隐性,则一对单眼皮夫妇,生出双眼皮子女的可能性为: ( )<br />A.25%<br />B.50%<br />C.0%<br />D.75%&#xa0;&#xa0;&#xa0;</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中,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那么就表现显性性状,只有两个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表现隐性性状,所以题干中是这对夫妇都是单眼皮,那么它们的基因组成是两个隐性基因,所以它们的后代所能表现的只能都是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即是单眼皮,不可能出现由显性基因控制的双眼皮的性状,可见这对单眼皮夫妇,生出双眼皮子女的可能性为0。如果用D为显性,双眼皮,d表示隐性性状,单眼皮的话,那么遗传图解可以表示为:<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8/20/8ef19d21/SYS201804082055297155780377_DA/SYS201804082055297155780377_DA.001.png" width="263" height="23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故C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C<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基因与性状遗传(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xa0; &#xa0;;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 D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新生儿的性别决定于( )<br />A.母亲的体细胞<br />B.父亲的体细胞<br />C.卵细胞的类型<br />D.精子的类型</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男性是由性染色体XY决定的,女性是由性染色体XX决定的,男性产生的生殖细胞(精子)有两种,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产生的生殖细胞(卵细胞)只有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两种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机会是均等的,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的受精卵(XX)发育成女孩,含Y染色体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的受精卵(XY)发育成男孩,所以生新生儿的性别是由精子类型决定的。故D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D<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人类染色体的传递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疾病都是遗传病的一组是( )<br />A.夜盲症、佝偻病<br />B.流感、甲肝<br />C.血友病、色盲<br />D.坏血病、白化病</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叫作遗传病。<br />A、夜盲症 是由于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疾病,佝偻病是缺乏维生素D(钙)引起的疾病,都属于维生素缺乏症,A不符合题意。<br />B、流感是由于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甲肝是甲肝病毒引起的传染病,B不符合题意。<br />C、血友病和色盲都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属于遗传病,C符合题意。<br />D、环血病是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疾病,白化病是遗传病,D不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C<br />【考点精析】利用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叫做遗传病.常见的有:白化病、血友病、色盲、先天性愚型.</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br />A.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br />B.米勒实验证明了有机小分子相互作用,可以 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br />C.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br />D.人类祖先是森林古猿</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A、原始的海洋当时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经过多种过程形成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 , 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 A说法正确,A不符合题意。<br />B、米勒的实验只是向人们证实了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可见B说法错误,B符合题意。<br />C、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的证据,C说法正确,C不符合题意。<br />D、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人类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D说法正确,D不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B<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和化石证据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以水生生物为主;越晚近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以陆生生物为主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br />A.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br />B.生存斗争只可能发生在生物和生物之间<br />C.环境条件定向选择生物<br />D.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报货四个含义: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br />A、生物普遍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是不定向的,而环境对生物的选择是定向的,可见A说法正确,A不符合题意。<br />B、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与生物之间的争斗,生物之间的争斗包括生物种内的争斗和生物种间的斗争,B说法错误,B符合题意。<br />C、生物普遍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是不定向的,而环境对生物的选择是定向的,可见C说法正确,C不符合题意。<br />D、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就是自然选择,D说法正确,D不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B<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自然选择学说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下来,不适者被淘汰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长期使用化学杀虫剂,家蝇、蚊子的抗药性越来越强,其原因是( )<br />A.化学杀虫剂对害虫抗药性变异个体长期的自然选择结果<br />B.害虫的抗药性对化学杀虫剂长期选择的结果<br />C.使用杀虫剂后,害虫才产生抗药性<br />D.使用杀虫剂后,改变了害虫的生理特性,使其抗药性增强</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害虫的有些变异具有抗药性,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被保留下来,从而产生了抗药性的害虫,在这个过程中害虫抗药性增强,是通过害虫与杀虫剂之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br />A、害虫在繁殖后代过程中本身产生了很多变异,这些变异包含具有抗药性变异和不抗药的变异,在用化学杀虫剂时,一些不抗药的死去,抗药的害虫活下来,不断的产生后代,经过一代代的选择积累,不抗药的淘汰,抗药性的得到了加强,可见化学杀虫剂对害虫抗药性变异个体长期的自然选择结果,A不符合题意。<br />B、题干中是环境对生物的选择,即杀虫剂对害虫抗药性的选择,B说法错误,B不符合题意。<br />C、害虫在繁殖后代过程中本身产生了很多变异,这些变异包含具有抗药性变异和不抗药的变异,而不是因为用了杀虫剂才产生变异。C说法错误,C不符合题意。<br />D、害虫抗药性增强,是通过害虫与杀虫剂之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D说法错误。D不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A<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自然选择学说(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下来,不适者被淘汰).</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人体免疫的功能不包括( )<br />A.产生具有免疫功能的淋巴细胞<br />B.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损伤的细胞&#xa0;<br />C.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br />D.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免疫具有三方面的功能: ①防御功能: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 ②自我稳定: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③免疫监视: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可见A产生具有免疫功能的淋巴细胞不属于免疫的功能。故A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A<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免疫与计划免疫的相关知识,掌握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便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br />A.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br />B.对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br />C.患过麻疹的人一般不会再患麻疹<br />D.给儿童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人体内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白细胞),具有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的作用;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只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免疫分为两种,一种是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另一种是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br />A、呼吸道黏膜上纤毛对所有的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属兔非特异型免疫。A符合题意。<br />B、卡介苗只能预防结核病,属于特异性免疫。B不符合题意。<br />C、患过麻疹的人是因为体内产生了相应的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C不符合题意。<br />D、给儿童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是为了产生抵抗引起脊髓灰质炎的病原体的入侵,属于计划免疫,是特异性免疫。D不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A<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免疫与计划免疫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便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传染病流行环节的是 ( )<br />A.病原体<br />B.传播途径<br />C.易感人群<br />D.传染源</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传染病能够流行起来就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病原体是能使人或动物发病的细菌、病毒等,可见A病原体不是传染源流行的环节。A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A<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传染病及其预防的相关知识,掌握传染病特点:传染性、流行性;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传染病人的隔离、扑杀染病的动物等);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水源、消毒餐具、加强个人卫生等);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锻炼身体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br />A.隔离传染病患者<br />B.实行计划免疫<br />C.生吃瓜果要洗净<br />D.发现传染病患者早报告</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传染病能够流行起来就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所以根据传染病传播的三个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br />A、隔离传染病患者,是为了避免传染患者在向外散播病原体,属于控制传染源,A不符合题意。<br />B、实行计划免疫是在发病之前有计划的进行免疫,以提高抵抗力,是属于保护易感人群。B不符合题意。<br />C、对生吃瓜果进行清洗,是为了去除瓜果表面的细菌等,属于切断传播途径,可见C符合题意。<br />D、发现传染病患者早报告是为了控制隔离感染源,D不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C<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传染病及其预防(传染病特点:传染性、流行性;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传染病人的隔离、扑杀染病的动物等);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水源、消毒餐具、加强个人卫生等);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锻炼身体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安全用药的叙述,正确的是( )<br />A.处方药简称为OTC<br />B.为预防感冒,每天服用抗生素<br />C.增加用药剂量,能缩短治疗时间<br />D.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使用之前都应仔细阅读使用说明</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A、药品可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其中非处方药简称为“OTC”,A说法错误,A不符合题意。<br />B、“是药三分毒”,药物一般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若果没病就不能每天服用抗生素,随便用药会危害人体健康。B说法错误,B不符合题意。<br />C、药都都含有一定的毒副作用,病人不能随意改变药的用量,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服用药物,可见C说法错误,C不符合题意。<br />D、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在使用之前都应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以确保用药安全,故D说法正确,D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D<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安全用药(根据病情需要,在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方法都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或者危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绿色食品指的是(  )<br />A.新鲜的食品<br />B.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br />C.绿颜色的食品<br />D.营养价值高的食品</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绿色食品并非指绿颜色的、新鲜的、营养价值高的食品,而是对产自良好生态环境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的总称.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两类: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A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则不允许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食品安全和食品安全,掌握食品安全:防止食品被细菌等污染,食用前要加热煮熟;保持厨房和餐具的清洁卫生;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关注食品安全:食用蔬菜水果之前,应该浸泡、冲洗,或削皮;买食品时,应注意检验是否合格,是否变质等;发芽的马铃薯和毒蘑菇等有毒食品不要食用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生物的多样性不包括( )<br />A.物种多样性<br />B.基因多样性<br />C.生态系统多样性<br />D.结构多样性</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其中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结构的多样性不属于生物的多样性,可见D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D<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具体体现;基因的多样性:内在实质;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外在形式,相互依赖,互相影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我国珍稀的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是( )<br />A.白鳍豚<br />B.娃娃鱼<br />C.扬子鳄<br />D.金丝猴</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A、白鳍豚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但是它是属于哺乳动物,A不符合题意。<br />B、娃娃鱼是我国的二级保护动物,属于两栖动物,B不符合题意。<br />C、扬子鳄是爬行动物,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C符合题意。<br />D、金丝猴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但是金丝猴属于哺乳动物,不属于爬行动物,D不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C<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原因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1、栖息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2、人类掠夺性砍伐、捕杀3、环境污染4、生物入侵.</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我们在路上看到易拉罐,应该捡起投入到垃圾收集箱中,其上应贴有的标签是( )<br />A.<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8/20/8ef19d21/SYS201804082055305877670442_ST/SYS201804082055305877670442_ST.001.png" width="89" height="7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B.<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8/20/8ef19d21/SYS201804082055305877670442_ST/SYS201804082055305877670442_ST.002.png" width="96" height="7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C.<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8/20/8ef19d21/SYS201804082055305877670442_ST/SYS201804082055305877670442_ST.003.png" width="91" height="7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D.<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8/20/8ef19d21/SYS201804082055305877670442_ST/SYS201804082055305877670442_ST.004.png" width="81" height="8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图中各选项的符号代表的分别是:<br />A是可回收垃圾,能循环利用的垃圾,比如易拉罐、费纸等。<br />B是有毒垃圾,比如电池<br />C是厨房产生的垃圾,剩饭、剩菜。<br />​D是不可回收垃圾,比如:小石块、沙土等,根据题干,易拉罐是可以回收的金属制品,所以需放入贴有可回收垃圾标签的垃圾收集箱中,故A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A<br />【考点精析】利用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人类活动改善生态环境-“三北”防护林;保护生态环境要做好以下工作:保护森林和植被,控制酸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用生物学名词填空:<br />(1)生态系统的稳定,主要表现为生物&#xad;&#xad;物种和&#xa0;&#xa0;&#xa0;上的相对稳定。<br />(2)胎儿通过&#xa0;&#xa0;&#xa0;从母体血液里获得氧气和养料。<br />(3)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xa0;&#xa0;&#xa0;。<br />(4)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xa0;&#xa0;&#xa0;。<br />(5)把农作物秸秆加工成食用菌的培养基来栽培食用菌也是秸秆的综合利用措施之一。这么做体现了生态农业区别于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即&#xa0;&#xa0;&#xa0; 。</p></div></div>
<div><p>【答案】<br />(1)数量<br />(2)胎盘<br />(3)胚根<br />(4)建立自然保护区<br />(5)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率<br />【解析】(1)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是这种平衡是动态的、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永久的。所以生态系统的稳定,主要表现为生物&#xad;&#xad;物种和数量上的相对稳定。<br />(2)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里融合为受精卵,在由受精卵分裂发育成胚泡的过程中,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卵细胞的卵黄;胚泡进入子宫植入子宫内膜后,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因此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血液里获得氧气和养料。<br />(3)种子的自身条件和外界条件都适合时,种子就会萌发,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br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要生物的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的措施有;就地保护(主要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其中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最有效的措施,<br />(5)把农作物秸秆加工成食用菌的培养基来栽培食用菌也是秸秆的综合利用措施之一。这么做体现了生态农业区别于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即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率。<br />故答案为:(1)数量,(2)胎盘,(3)胚根,(4)建立自然保护区,(5)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率<br />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但都未基础知识,解答此题需要熟记主要的基础知识,多注意积累,注意各知识点间的联系。</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图为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9/11/f97133bd/SYS201804091122367990266934_ST/SYS201804091122367990266934_ST.001.png" width="204" height="19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图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物质分别是&#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br />(2)物质④和②是通过气体交换的“窗口” ——&#xa0;&#xa0;&#xa0;进出叶片的。<br />(3)物质③是通过叶脉中的&#xa0;&#xa0;&#xa0;运送到叶肉细胞中的,物质③和④最终被运到生产“车间” ——A&#xa0;&#xa0;&#xa0;中,在那儿生产出来的产品①是通过叶脉中的&#xa0;&#xa0;&#xa0;被运走的。</p></div></div>
<div><p>【答案】<br />(1)有机物;氧气;水;二氧化碳<br />(2)气孔<br />(3)导管;叶绿体;筛管<br />【解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所以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氧气和水。产物是有机物,根据图中的箭头可以看出,②和④都是从叶片上出入的,所以是气体,可以推测出②和④分别是氧气和二氧化碳。①是有机物,③是水。<br />(2)根据上小题的推测,气体②和④分别是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从叶片上出入的,因为叶片上有气孔,气孔是气体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br />(3)据推测,物质③是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水是植物的根吸收来后,通过导管运输到叶片中去,共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利用,因为叶片中含有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专门运输有机物的筛管运输植物体其它部位去的。<br />所以答案是:(1)有机物、氧气、水、二氧化碳,(2)气孔,(3)导管、叶绿体、筛管。<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光合作用的实质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右上图为桃花的结构示意图,请观察和辨析图中各数字符号所代表的结构名称,并回答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9/11/f97133bd/SYS201804091122371693348391_ST/SYS201804091122371693348391_ST.001.png" width="244" height="16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①④⑦合称&#xa0;&#xa0;&#xa0;;②③合称&#xa0;&#xa0;&#xa0; , 它们是花的主要部分。<br />(2)绿色开花植物经过开花、&#xa0;&#xa0;&#xa0;和&#xa0;&#xa0;&#xa0; , ⑥&#xa0;&#xa0;&#xa0;将发育成种子,⑦&#xa0;&#xa0;&#xa0;将发育成果实。受精卵发育成 &#xa0;&#xa0;&#xa0; 。<br />(3)桃可食用的部分是由⑤&#xa0;&#xa0;&#xa0;发育成的果皮。</p></div></div>
<div><p>【答案】<br />(1)雌蕊;雄蕊<br />(2)传粉;受精;胚珠;子房;胚<br />(3)子房壁<br />【解析】①是柱头,②是花药,③是花丝,④是花柱,⑤是子房壁⑥是胚珠,⑦是子房。<br />(1)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它们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即①④⑦,雄蕊包括花丝和花药,即②③。<br />(2)绿色开花植物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受精作用完成后,花的很多结构都会凋谢,只有膨大的子房继续发育,将来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种子的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br />(3)我们平时吃的桃子属于果实,整个桃子是由子房发育来的,吃的主要部分是桃子的果皮,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来的。<br />所以答案是:(1)雌蕊、雄蕊,(2)传粉、受精、胚珠、子房、胚,(3)子房壁。<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传粉和果实与种子的形成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子房—果实&#xa0;;受精卵—胚;珠被—种皮;胚珠—种子;子房壁—果皮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一只黑色的大狗一窝生下5只小狗。其中3只小黑狗,2只小花狗,请回答下列问题:<br />(1)狗的毛色在遗传学上叫做&#xa0;&#xa0;&#xa0;。<br />(2)狗的后代全部是狗,这是一种&#xa0;&#xa0;&#xa0;现象。小狗的毛色不同,这是一种&#xa0;&#xa0;&#xa0;现象。<br />(3)如果大狗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是78条,那么该大狗为每只小狗提供了&#xa0;&#xa0;&#xa0;条染色体。</p></div></div>
<div><p>【答案】<br />(1)性状<br />(2)遗传;变异<br />(3)39<br />【解析】(1)生物的性状是指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比如形态、结构、特征等。所以题干中提到的狗的毛色在遗传学上叫做性状。<br />(2)遗传是指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变异是指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有差异的现象,狗的后代全部是狗,这是一种一种遗传现象。而小狗的毛色不同,这是一种遗传现象。<br />(3)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往往是成对存在的,进行有性生殖的身故,生物个体都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所以每只小狗都是由受精卵发育成的,受精卵是精子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的,大黄狗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时,体细胞要进行减数分裂,染色体的数目要比体细胞少一半,因此大黄狗为每只小狗提供的染色体数是39条。<br />所以答案是:(1)性状,(2)遗传、变异,(3)39。<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绵羊的白色(B)对黑色(b)为显性。一对白羊交配后生下一只黑色的小羊,<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8/20/8ef19d21/SYS201804082055317110337737_ST/SYS201804082055317110337737_ST.001.png" width="255" height="17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这对白羊的基因组成①&#xa0;&#xa0;&#xa0;②&#xa0;&#xa0;&#xa0;、所产生的生殖细胞③&#xa0;&#xa0;&#xa0;<br />④&#xa0;&#xa0;&#xa0;以及黑色小羊的基因组成⑤&#xa0;&#xa0;&#xa0;。请根据下面基因的遗传过程图解来完成。</p></div></div>
<div><p>【答案】B;B;;;<br />【解析】生物体的性状往往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br />根据题干:一对白羊交配后生下一只黑色小羊,因为黑色是隐性,所以基因组成是bb,由亲代双方各提供一个给后代,又因为亲代都是白色,所以体内都含有一个B,所以即亲代绵羊的基因组成是Bb.<br />所以答案是:Bb、Bb、b、b、 bb。<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的概念(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还要掌握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的相关知识才是答题的关键.</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学区八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